德国近代报业(笔记)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5)

第四节 法国现代报业 ⼀、现代报业的开端 法国报业进⼊现代阶段的重要标志(不⽌法国):商业性报纸⽇趋兴旺,在报业中的影响⽇益扩⼤。
巴黎四⼤⽇报:①《⼩新闻报》,⾸创图画副刊;②《⼩巴黎⼈报》,报道范围⼴泛;③《晨报》,美国⼤众报纸的风格;④《新闻报》有较强的⽂学⾊彩,左拉曾为它写过⼩说。
法国政党报纸:《巴黎回声报》 ⼆、两次世界⼤战之间的演变 (⼀)各类报纸的兴衰 《⼈道报》:1904年,社会党创始⼈饶勒斯在巴黎创办。
社会党机关报。
两次⼤点之间,为维护⼯⼈阶级和劳动⼈民利益⽽⽃争,报道宣传社会主义苏联。
(⼆)各类报团的出现:普鲁沃斯特集团,柯蒂集团,温德集团,帕特诺特报团 (三)战时的动荡 三、第⼆次世界⼤战后的发展 第⼆次世界⼤战后,政党报纸明显衰落,商业性报纸上升⾄主体位置,形成了垄断化的格局。
(⼀)报业的⽣建和演进 ⼆战后,法国的报业结构有明显变化:①巴黎报纸⽐重下降,外省报纸⽐重上升。
②报业的商业化程度提⾼。
(⼆)兼并和垄断 垄断化过程:①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
实⼒较为雄厚的⼤报崭露头⾓。
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
全国垄断格局形成。
③70年代以后,⼀⽅⾯,区域性报业垄断继续加强;另⼀⽅⾯,出现了称霸全国的超级报团。
四、近期状况 (⼀)⼀般情况:法国报纸按习惯分:巴黎报纸和外省报纸。
巴黎报纸重视⾔论,有《费加罗报》。
外省报纸是消息性的,有《法兰西西部报》。
法国的杂志⽐报纸兴旺。
(⼆)报团和垄断情况:埃尔桑报团,阿歇特集团,阿莫⾥报团,世界出版集团,马亚德报团。
(三)重要报纸: 《世界报》:1944年创办于巴黎。
⽬前最有影响的⽇报。
严肃的⾔论性报纸,政治上持中间偏左⽴场。
读者是中上层知识界、政界和⼯商界⼈⼠。
《费加罗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后改为⽇报。
是法国现在历史最久的⽇报。
⾔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
《法兰西晚报》:前⾝是《保卫法兰西》,1944年公开发⾏。
发达国家近现代报业发展历程

一、近代报业的发展历程
• 近代新闻事业时间跨度:17C初定期报刊问世 19C末,近300年。兴起于资本主义发源地: 欧洲和北美。 • 三种报刊的出现: 1*封建阶级报刊 2*资产阶级报刊(主体)
3*无产阶级报刊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报刊之发展历程 • 封建后期逐步诞生 • 革命中广泛兴起 • 革命后政党报刊(政治;经济;内 容;读者;存在时间长短不一) • 工业革命后政党报刊与商业报刊并 存(信息需求;国民教育;通讯交通 运输;广告;新闻自由度) 注:商业报刊分两种: 廉价(大众)报纸 & 上层(高级)报纸
英国有哪几家全国性的“高级报纸”?英国 的“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各有何特点?
• 英国的全国性“高级报纸”主要以《泰晤士报》、 《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为代 表。 • 高级报纸的特点是: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 严谨,内容庄重严肃,极少有煽情新闻,以国内 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报道题材多为解释性报 道。其核心读者群是政界、经济界以及中高级知 识分子。这类报纸发行量稳定,广告来源也稳定, 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 • 大众报纸的特点是:篇幅较少,报价较低,版面 夸张、泼辣。主要内容是黄色新闻和娱乐材料, 发行量非常高。读者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资 产阶级、职员和城市平民。
• B.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阶层新的分化,产 生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两大的新的 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受雇于它的新阶 层、新集团——劳工阶级。随着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全面确立和日以稳定,随着激 烈的、流血的政治、军事斗争让位于经济 领域中资本的自由竞争,政论——政党报 刊慢慢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也预示着 新的报刊类型的产生。
• (4)廉价报刊发展的意义 • ①新闻本位现象的确立。“新闻本位”原则的确 立是廉价报刊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一大贡献, 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深远。 • ②时效观念的重视。 • ③客观报道手法的形成。客观报道手法是廉价报 刊“独立”原则在新闻业务上的再现。廉价报刊 所信奉的“独立新闻学”之不党不私、不偏不倚 的原则延伸到写作领域中,就有了“客观报道” 口号的提出。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3)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3)-自考串讲笔记第五节德国近代报业德国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莱茵报》:1842年元旦,德国莱茵科伦一些资产阶级代表创办,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
马克思从5月开始为报纸撰稿,10月被聘为主编。
该报揭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一再遭到检查官的刁难。
后马克思辞职,报纸被查封。
办报思想:①《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同普鲁士当局的斗争中,深刻地阐发了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
严厉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
马克思十分重视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利中的地位。
②《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还鲜明地提出人民报刊的思想。
他指出,人民报刊代表人民意志,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表达者。
他强调人民报刊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莱茵报》:欧洲革命兴起之时,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贯彻共产主义同盟在德国的政治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决定在德国创办大型日报。
为了继承《莱茵报》的战斗传统,又表明两者的区别,他们采用《新莱茵报》的名称。
1848年6月1日创刊。
马克思任主编,撰写文章。
1849年5月19日该报终刊。
《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
办报思想:①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
报纸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
这一特色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马恩以后形式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先导。
②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
《新莱茵报》无时无刻不在反映运动,干预运动。
它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广泛的通讯员网,十分重视读者来信。
③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
《新莱茵报》区别对待敌、我、友,在工人运动遭到镇压时挺身而出。
总之,《新莱茵报》的办报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莱茵报》时期人民报刊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社会民主党人报》:为了抗击反动政府的迫害,德国党的领导决定在国外出版机关报,1879年9月28日,《社会民主党人报》发刊。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一)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章节: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英国近代报业、第三节美国近代报业)第三章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第二节英国现代报业、第三节美国现代报业)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第一节古代的新闻传播:口头,手写,印刷第二节16世纪:手抄小报和新闻书第三节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日报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
世纪上第一张日报:德意志地区,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新到新闻》。
第四节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概说近代新闻事业: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末。
无产阶级报刊三个阶段:工人报刊、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
工人报纸主要为团结工人共同进行经济斗争服务。
无产阶级报刊的办报宗旨: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或政治目标。
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体制上通常同主办的组织(工会或政党)结为一体。
名词:1.上层报纸: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较早的商业报刊。
它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治经济上独立;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提供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
2.廉价报纸:工业革命后期,各国先后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论述:1.近代报业的发展中,封建统治和保守势力的压制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是贯穿其间的基本矛盾。
围绕这一矛盾,各国报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①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
②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大量兴起。
德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二、联邦德国的广播电视业 广播应为独立的事业,不受政府控制;广播应为公益 事业,不能依赖广告生存或受其危害。这就奠定了联 邦德国社会公营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基础。 (一)公营的广播电视系统 1950.8各州广播电台联合起来成立了德国广播联盟 (ARD) 1967,联邦德国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政府对电视台的干预很少,节目内容和技术问题均由 专家负责。 社会公营广播电视系统在联邦德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一、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报刊 《总汇报》——商业性报纸 《科伦日报》——仅次于《总汇报》大报 《莱茵报》——德国第一家具有广泛影响的资 产阶级反对派报纸,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直 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仍然没有出现一份能够 影响全欧洲的大报。 《法兰克福报和商报》——商业性报纸,国内 有影响的大报。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柏林日报》——1871由莫斯创办,德国第一 份廉价报纸。 《柏林地方通讯》——1883年,廉价报纸。 同英、美、法各国的廉价报纸相似,这类报纸 以社会新闻、娱乐材料和广告为主要内容,以 社会下层为发行对象。形式生动活泼,价格低 廉。 1890俾斯麦下台,“反社会党人法”被废除, 报业的主体是党报,其中德国社会民主党拥有 最多的报纸。与此同时,商业性的大众化报纸 也迅速崛起。
2023年自考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授课笔记最新版

古代旳新闻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
辅助口头传播旳标识传播(延续最久旳时期)、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图式传播是较为高级旳辅助手段,认为是文字传播旳发轫。
手写新闻传播:公告式(官方公报);书信式(新闻信)。
官方公报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9年),《每日纪闻》新闻信:公元前500数年,古罗马出现新闻信。
文字旳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旳第二个里程碑,标志这人类原始时代旳结束,文明时代旳开始。
印刷新闻传播:1450年德国美因茨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印刷术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旳第三个里程碑,它也使印刷新闻传播成为也许。
印刷新闻萌芽:1482年奥格斯堡《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班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记》、1523年奥格斯堡《巴西探险记》。
1.规模比较小;2.面向某个或某些特定领域,而不是整个社会;3.没有以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旳专门机构。
以上也是前新闻时期新闻传播旳一般特点。
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威尼斯1536年威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息旳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旳人。
1563年政府曾发行手抄小报。
1566年出现定名旳小报“手抄新闻”。
新闻书:与手抄小报同步出现,新闻性增强,书本形式。
后期定期印刷品出现:1588年奥地利迈克尔·冯·艾津《博览会编年表》、1594-1635年科伦拉丁文出版物《法比信使》两种传播媒介旳历史地位:近代报刊旳雏形、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传播旳过渡。
1.新闻传播规模扩大;2.由特定对象转而面向整个社会;3.逐渐出现了专门采集和公开公布新闻旳机构。
从17世纪初期定期报刊问世到17世纪-18世纪日报陆续开办,这是近代新闻事业旳初创阶段。
定期报刊:17世纪初(1605-1610)发源地德国世界上最早旳定期报刊1623年出现旳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
此外一种发源地尼德兰。
1623年亚伯拉罕、费尔赫芬发行半月刊《安特卫普新闻》。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知识整理(9)

概说 西⽅主要国家的现代报业⼤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阶段,19世纪末⾄第⼀次世界⼤战。
①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
②报业社会化。
③报业垄断开始发展。
近代报业转变为现代报业的标志:商业化、社会化、垄断化。
第⼆阶段,第⼀次世界⼤战⾄第⼆次世界⼤战。
①“⼀城⼀报”现象⽇渐普遍。
②报团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先后形成了报业垄断的局⾯。
这是⼀种市场性的垄断。
在德⽇意等国,⾛上了法西斯⾏政性垄断的道路。
第三阶段,第⼆次世界⼤战以后。
垄断加深。
出现“超级报团”,跨媒介、跨⾏业垄断,跨国、跨地区垄断。
出现多种垄断组织形式:报业集团,传播集团,联合企业或混合企业,跨国集团。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知识 第三章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产⽣和发展 英国现代报业 现代报业开端 英国现代报纸早期代表:1896年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每⽇邮报》。
《每》是在廉价报纸基础上产⽣的,但⼜有新的发展。
①内容上,报道范围⼴泛。
⽐上层报纸有更多的社会新闻;⽐⼀般廉价报纸有更多的重⼤新闻报道。
②业务上,提倡精编易读,⽂字简短,标题鲜明。
读者有企业界⼈⼠,也有⽂化不⾼的⼤众。
③改善经营管理,⼴揽⼴告。
报团出现 哈姆斯沃思: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
后买下《新闻晚报》,积累了相当的办报经验。
1896年创办《每⽇邮报》,创办前曾出试刊并⼤⼒宣传。
他还创办了妇⼥⼩报《每⽇镜报》。
1908年买下《泰晤⼠报》。
英国最早的报团由他组建,被称为北岩报团。
两次世界⼤战之间的演变 报团发展: 1.罗瑟⽶尔抱团:1914年获得《每⽇镜报》控股权,1915年创办《星期⽇画报》,后继承北岩⼤部分报刊,成为第⼀次世界⼤战后的报团。
2.⽐维布鲁克报团:1916年获得《每⽇快报》控股权,1918年创办《星期⽇快报》。
3.贝⾥兄弟报团:1915年买下《星期⽇泰晤⼠报》,1928年从利维家族⼿中获得《每⽇电讯报》,1937年《每⽇电讯报》兼并历史悠久的《晨邮报》。
德国近代报业(笔记)

德国近代报业(笔记)德国近代报业一、历史背景(略)德国近代报业发展特点强大的反差:(1)世界报业发源地与近代落后的传播事业之间的反差(2)资本主义新闻市场高度发达与集权反动法西斯传播体制间出现反差原因:地理;经济;政治德国新闻业传统:地方性媒介众多而弱小,长期缺乏较大的全国性媒介。
即使在德国统一之后,仍然可以看到这一数百年传统的痕迹二、早期报刊的诞生1、最早的定期报刊:1609年《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每周一张,只有一条新闻2、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1615年艾莫尔《法兰克福报》(德国报业之父)3、第一份日报:《新到新闻》1650年里兹赫三、封建桎梏压制报业发展1608年鲁道夫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布命令,规定报纸出版前必须由教会或地方检查→弗里德里希一世规定报纸出版必须得到官方特许《福斯新闻》→威廉一世加强管制,只允许官方报纸《柏林特权报》发行、官办广告报→弗里德里希二世“报纸有无限的自由”施本纳《柏林政治和学术问题新闻》奥普争霸西里西亚战争后,重新颁布严厉的报刊检查制度奥地利只有一张政府机关报《维也纳报》四、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1、背景:拿破仑→莱茵联邦神圣罗马帝国解体1848年3月德第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2、科塔与《总汇报》(1789年)(《奥格斯堡总汇报》)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有一定民主倾向,报道及时、丰富。
被称为德国的《泰晤士报》3、“精神上的大斋期”:“神圣同盟”建立,1814年拿破仑溃败,1819年德制定书报检查令、印花税,下令禁止刊登政治新闻,不得评判君主和议会。
4、《莱茵报》的诞生(1842年1月)揭示当时社会上的重大问题:报刊出版、农民、德国统一问题,抨击普鲁士的官僚体制、政治措施。
1843年被查封,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现代报刊的先声”5、三月革命及重要报刊:1848年《新莱茵报》、《国家日报》、《新普鲁士报》,1849年遭镇压6、《法兰克福报和商报》:1856年报道商业活动和经济信息,以后逐步增加政治内容,同情工人运动,经常刊登工运消息,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知名度五、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马恩与《新莱茵报》(19世纪中期)1、《新莱茵报》创办的背景和经过2、宣传内容(战斗历程)(1)始终不渝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对内:推翻封建统治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B、对外: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2)批驳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及右倾机会主义路线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3、《新莱茵报》的办报特色(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与策略性结合起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举民主派的旗帜,坚持无产阶级的性质(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A、反映运动、干预运动,充当“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B、建立广泛的通讯员网络:各国的“共产主义同盟”盟员、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普通工人群众、等,当作自己的耳目、朋友,准确、及时地获取最新消息C、注重读者来信:从中获取社会消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时评D、重视指导群众,给他们以理论武器,在革命各阶段及时发表评论、提出口号,为群众指明革命方向E、直接参加群众活动:参加集会、发表演说、散发传单(3)具有强烈的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4、马恩的新闻思想1848年以《新莱茵报》为分界线前一阶段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主张报刊不受政府干涉,报刊对政府有监督权,意见(观点)的自由市场,真理具有自我修正能力,对事实的信念,新闻不是灌输而是对客观反映现实后一阶段是无产阶级党报观念,坚持党的纲领、宣传党的策略方针、贯彻党的路线;使命:社会的捍卫者、当权者的揭露者;作用:干预运动,成为运动的喉舌5、《新莱茵报》的继续:《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1850年3月6日创办,在伦敦编辑,在汉堡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近代报业
一、历史背景(略)
德国近代报业发展特点
强大的反差:(1)世界报业发源地与近代落后的传播事业之间的反差(2)资本主义新闻市场高度发达与集权反动法西斯传播体制间出现反差
原因:地理;经济;政治
德国新闻业传统:地方性媒介众多而弱小,长期缺乏较大的全国性媒介。
即使在德国统一之后,仍然可以看到这一数百年传统的痕迹
二、早期报刊的诞生
1、最早的定期报刊:1609年《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每周一张,只有一条新闻
2、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1615年艾莫尔《法兰克福报》(德国报业之父)
3、第一份日报:《新到新闻》1650年里兹赫
三、封建桎梏压制报业发展
1608年鲁道夫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布命令,规定报纸出版前必须由教会或地方检查→弗里德里希一世规定报纸出版必须得到官方特许《福斯新闻》→威廉一世加强管制,只允许官方报纸《柏林特权报》发行、官办广告报→弗里德里希二世“报纸有无限的自由”施本纳《柏林政治和学术问题新闻》奥普争霸西里
西亚战争后,重新颁布严厉的报刊检查制度
奥地利只有一张政府机关报《维也纳报》
四、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1、背景:拿破仑→莱茵联邦神圣罗马帝国解体1848年3月德第一次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2、科塔与《总汇报》(1789年)(《奥格斯堡总汇报》)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有一定民主倾向,报道及时、丰富。
被称为德国的《泰晤士报》
3、“精神上的大斋期”:“神圣同盟”建立,1814年拿破仑溃败,1819年德制定书报检查令、印花税,下令禁止刊登政治新闻,不得评判君主和议会。
4、《莱茵报》的诞生(1842年1月)揭示当时社会上的重大问题:报刊出版、农民、德国统一问题,抨击普鲁士的官僚体制、政治措施。
1843年被查封,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现代报刊的先声”
5、三月革命及重要报刊:1848年《新莱茵报》、《国家日报》、《新普鲁士报》,1849年遭镇压
6、《法兰克福报和商报》:1856年报道商业活动和经济信息,以后逐步增加政治内容,同情工人运动,经常刊登工运消息,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知名度
五、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马恩与《新莱茵报》(19世纪中期)
1、《新莱茵报》创办的背景和经过
2、宣传内容(战斗历程)
⏹(1)始终不渝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对内:推翻封建统治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
德意志共和国
⏹B、对外: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2)批驳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及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
3、《新莱茵报》的办报特色
(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与策略性结合起来(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举民主派的旗帜,坚持无产阶级的性质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A、反映运动、干预运动,充当“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B、建立广泛的通讯员网络:各国的“共产主义同盟”盟员、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普通工人群众、等,当作自己的耳目、朋友,准确、及时地获取最新消息
C、注重读者来信:从中获取社会消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时评
D、重视指导群众,给他们以理论武器,在革命各阶段及时发表评论、提出口号,为群众指明革命方向
E、直接参加群众活动:参加集会、发表演说、散发传单
(3)具有强烈的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
4、马恩的新闻思想
1848年以《新莱茵报》为分界线
前一阶段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主张报刊不受政府干涉,报刊对政府有监督权,意见(观点)的自由市场,真理具有自我修正能力,对事实的信念,新闻不是灌输而是对客观反映现实
后一阶段是无产阶级党报观念,坚持党的纲领、宣传党的策略方针、贯彻党的路线;使命:社会的捍卫者、当权者的揭露者;作用:干预运动,成为运动的喉舌
5、《新莱茵报》的继续:《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1850年3月6日创办,在伦敦编辑,在汉堡出版。
1850年11底被迫停刊
六、国家统一后的报业演变
俾斯麦:((1)1863年颁布出版法令、警告、停刊(2)扶持官办报纸《国家通报》及官方报纸,控制舆论(3)制订新闻出版法,声称要废除新闻检查,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收买基金、文化自由))
1、官方报纸:《普鲁士王国国家通报》“收买基金”、“文化斗争”
《北德意志汇报》
2、廉价报刊:1871年《柏林日报》1883年《柏林地方新闻》商
业化经营,以社会新闻、消闲娱乐、广告为主要内容,面向社会下层,生动活泼、价格低廉
七、《社会民主党人报》等无产阶级党报(19世纪后期)
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1875年5月两党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1、合并前两党的机关报
(1)拉萨尔派的《社会民主党人报》
(2)爱森纳赫派的《人民国家报》
2、合并后的机关报《前进报》
1876年10月1日创刊,一周3期。
在党报和党的领导机构关系上有一系列明确原则。
1878年10月25日被俾斯麦政府查封
3、“非常法”时期的《社会民主党人报》
1879年9月28日于苏黎世创刊,周报。
1888—1890迁至伦敦,通过秘密交通网发行,发行量最大时达1万1千份
斗争:三人团反对航运津贴法案主张党报对党的领导成员有监督作用“非常法”废除后自动停刊
4、德国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
新的中央机关报《前进报》1891年1月1日创刊,李卜克内西担任主编
1883年机关刊物《新时代》考茨基任主编
5、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
(1)党报必须宣传党的政治纲领
(2)党报应该发扬民主,开展党内批评与监督
(3)党报要充分依靠群众,加强同群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