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活动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研究
第 0 5期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 势群体 的研 究①
马焱 ’ 陈文玉’ 肖微’ 包大鹏 ’ 唐佳梁 6 3 3 1 9 ;2 . 哈尔滨 体育学 院 黑龙 江哈尔 滨 1 5 0 0 0 8 ) ( 1 . 黑龙 江八一农 垦大学 军事体育 部 黑龙 江大庆 1 摘 要: 鉴于 当前我 国应试教 育的现状 以及大 学生对体 育援 炼的重视程度 , 发现 大学生的 身体体 质每况愈 下, 加上还 有部分大 学生身体 存 在一 些疾 病导致 身体状 况不好 , 因此针对这 一现象 , 我 固政 府提 出 了阳光体育 的政 策 , 期 望学生 既有好的成绩 , 也 有好的身体 , 而本文也 是 在 这种 背景 下 , 对改善 弱势 群体 的身体体 质和 强化体 育锻 炼进行 了探 究 。 关键 词 : 阳光体 育 大学生体 育 弱势群体 身体健康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l 4 ) 0 2 ( b ) 一 0 1 7 5 — 0 2
弱 势 群 体 一 般 是 包 含 了 身体 上 存 在 疾 病 或 是 残 疾 , 或 是 体 质
家 庭 方 面 的 外 在 因素 。 大学 生 的 成 长 环 境 以 及 家 长 们 对 学 生
比较 差 的 人 , 而 本 文 所 研 究 的 大 学 生 弱 势 群 体 主 要 集 中在 体 质 弱 进 行 体 育 锻 炼 的态 度 , 也 是 影 响 体 育 弱 势 群 体 数 量 增 多的 一 个 重 这一 类人群中 , 从 大 学 生 对 体 育 的 心 理 感 受 出发 分 析 其 所 存 在 的 要 因素 。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 比较娇生惯养 , 家 问题 , 并 探 析 其 中的 原 因 。 1 . 1 大 学 生体 育 弱势 群 体对 体 育 的心 理 状态 长 们 也 不 希 望 孩 子 进 行 辛苦 的体 育锻 炼 , 更 加 不 会 去 提 醒 或 是 督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课程构建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课程构建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课程构建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长期的学习压力和缺乏运动锻炼,许多大学生出现了体质下降、肥胖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体育教学理应调整和改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身体健康需求,促进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 体质弱势群体特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缺乏运动锻炼的学生群体中,他们通常身体素质较差,容易出现肥胖、缺乏体力、心肺功能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 体育教学现状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大多采取传统的形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缺乏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认为它对自己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

三、课程构建1. 强化体能训练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体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体能的训练,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训练内容。

通过系统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魄,改善体质下降的情况。

2.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

现在,应该打破传统模式,引入更多的、有趣的、挑战性强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3. 强化体育健康教育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与对体育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

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加强对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 引导学生成为体育运动参与者除了在课堂上的训练,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比赛中有所表现,从而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并鼓励学生参与展现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潜力。

四、实施建议1.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

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为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提供体育教学服务。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研究
2 01 5年 ( 第 5卷 )第 0 1期
学校体 究①
陈文 玉’ 唐佳梁 包 大鹏’ 王安 洪 ( 1 . 黑龙江J k -农 垦大学 军体部 黑龙 江大庆 1 6 3 3 1 9 ; 2 . 哈 尔滨体 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8 ) 摘 要: 体 育弱势群体 是 高校体 育教 学中不可 忽视的一 个群体 , 高校是 大 学生体 育弱势群体 开展 阳光体 育活 动 , 形成 终身体 育意识 的重 要 场所 。 体 育教 师应 在平 等的体 育教 育政 策下 , 秉持“ 一个 都不 能少 ” 的教 学理 念 , 针对不 同弱势群体 的不 同表现 , 寻找 与设计适 合 弱势 群体 的体 育教 学 内容 。 包括转 变教 学思 想, 深化保健课 教 学内容 , 更新教 学手段 , 实施 切实可行 的教 学策略 等等 。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使 大
学生体 育 弱势群体逐 渐 变强 , 达 到 改 善 自身 体 质 、 增 进 健 康 和 提 高运 动 素 质 等教 育 目的 。
关键词 : 大学生 体育 弱势群体 教 学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5 ) 0 1 ( a ) - O 0 9 0 - 0 2
绝 大 多 数 因 种 种 原 因 限 制 了 他 们 强 身健 体 的 发 展 , 阻碍 了他 们 参
与阳光体 育之路。
新 的 体 育 科 研 成果 和 国 内 外 体 育 教学 发 展 现状 与趋 势 , 更 新 和 充
高 校 具 有 很 多体 育优 势 , 如 体 育场 所 宽 阔 、 体 育设 施 齐 全 、 开 实 原 有 的 教 学 内 容 , 注重结合弱 势群体的 实际情况 , 讲 解 增 强 体 放 时 间长 ; 体育教师队伍强大, 技术水平高 ; 体 育 教 学 方 式 以 人 为 质 , 提 高 身 体素 质 的 教学 内容 。 既要对体质弱 、 身 体 异 常 的 学 生 进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现如今大学生体质薄弱的话题逐渐成为社会的舆论焦点,各类报道与争论不断涌现,并且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怎样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差的问题已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

现如今高校受教育人员的人群体征,体质健康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不断增加的瘦弱、肥胖、病弱学生群体等,因此导致出现了高校体制弱势群体,这种状况也愈演愈烈,掌握此类群体在高校接受体育教学的实际状况,利用体育教学对其进行合理干预,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人员所需肩负的主要责任。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教育状况,进而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薄弱群体;体制建设一、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教育状况一是教学目标模式模糊,评价单一。

高校体育课程主要最重视的是学生兴趣与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活动。

对于体育薄弱群体的问题较为忽视。

并且在运动技能与增强体质健康教育方面教育教学的目标缺乏明确性,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会优先选择节奏慢、运动量小的体育项目当作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同质化问题也较为严重。

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很难迎合学生实际健康需求,因此也令学生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在授课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比体育普通体育课程模式并无差别,一般都是依照体质弱势群体特征和需求来开展,由此体现出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化,这对体制增强的帮助并不大,甚至无法达到目前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的相关需求。

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对学习过程和健康知识的获取十分关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体质较弱群体的体育教学进行合理改进。

二是教学管理弱化资源不够到位。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使用的大多是“三自主”的“班级授课制”模式,实际而言是自主进行上课时间授业教师学习内容等的选择,并且利用网上选课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程选择。

另外,随着高校招生模式的持续拓展,部分高校并未形成优良的软硬件条件,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办学经费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因此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对体质弱势群体所开设的特殊体育课程也未得到有效落实推广,实际表现如下:目标群体预前工作计划不利,正式选课之前并未对体质正常和体质弱势群体进行客观区分;教学场馆的数量较少,无法适量安排针对性的特殊体育课程来让体质弱势群体进行灵活选择,在此情况下只能少量开班,但这一方式很难满足体质弱势群体的上课需要;体育器材、设备等都是竞技运动项目,并未购置任何康复练习等专业设备,或不具备充足的经费支持。

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锻炼行为探究

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锻炼行为探究

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锻炼行为探究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但是在高校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依然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学生,他们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条件,需要进行特殊的关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一、弱势群体学生的定义和特点弱势群体学生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心理障碍、文化程度低等,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不足或者无法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其中,经济困难和身体残疾是比较普遍的两个弱势群体,需要特殊关注。

经济困难是指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差,无法提供较好的体育锻炼条件,比如买运动装备、参加体育俱乐部、去健身房等等。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体育锻炼,或者只能进行简单的自我锻炼,水平难以提高。

身体残疾是指学生身体上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无法进行某些体育运动,比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残疾等等。

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进行特殊的训练和教育,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且获得锻炼的收益。

针对经济困难和身体残疾两个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可能缺乏体育锻炼的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因此选择进行简单的自我锻炼。

他们可能会选择步行、慢跑、跳绳等简单的活动,时间不定。

这些锻炼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效果不如专业的体育锻炼效果好,甚至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身体残疾学生身体残疾学生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引导,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一些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瑜伽、太极、无氧运动等等,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状态不同,需要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1. 提供体育锻炼设备和场地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器材、设备和场地,给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

这些设备和场地可以是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大型体育场地等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水平。

2. 建立多种体育锻炼途径对于身体残疾学生,需要建立多种体育锻炼途径,比如适合视力障碍学生的健身器材、适合听力障碍学生的舞蹈类运动等等。

高校体育教学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与对策(图文)

高校体育教学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与对策(图文)

高校体育教学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与对策(图文)1、研究目的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的5所高校(本科1所,高专1所,高职3所)。

2.2研究方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1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根据朴永馨在《特殊教育概论》中对特殊儿童的定义,[1]我们可以把一般意义上的特殊群体学生定义为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学生,或者说,是指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身心某些指标异常或在常态以外的学生。

结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提法,本文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定义为: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学检查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手术后或病愈恢复期学生;个别高龄的学生;因肥胖或瘦弱运动困难的学生和一些情绪障碍较严重的学生。

论文参考。

3.2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健康分析3.2.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较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3.2.2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生理状况表12022级安徽马鞍山市5所高校申请体育保健课学生原因分析总人数先天残疾特体意外伤残高龄其他人数1087717671百分比%71.315.75.66.50.9高校体育教学的弱势群体的构成基本由先天、后天和高龄组成。

从表1显示,先天残疾占71.3%,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肢体残疾方面,他们属于不宜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但不是不能参与活动的人群;特体占15.7%,由于客观的身体原因不能适应体育健康课课程教学的要求,达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标准,属于运动能力较弱或局部运动障碍的人群;意外伤害分为暂时运动能力阻碍和永久性运动能力阻碍,大部分属于前者,通过积极锻炼是能够恢复的;高龄占6.5%,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其他原因占0.9%。

高校开展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开展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开展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运行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策全国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20年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学生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

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开展活动的硬件条件参差不齐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致于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截至2003年底,我国大陆人口中平均每万人拥有的体育场地仅为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2平方米,这与同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场地的状况无法相比,且我国现有体育场地质量普遍不高。

与此同时,有些学校还存在没有运动场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仅1~3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平均每年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0余元用于学校运动会,大部分学校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

而即使在东部某经济发达省份的北部5市的初中,98.7%的学校也没能按最低要求配备体育器材,南部某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器材配齐的仅有17.7%。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和规模。

高校每年不断的扩招,学生数量积聚增长,但对体育设施、器材、场地的投入却没有增加,造成学生使用拥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

[关于,大学生,体育,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

[关于,大学生,体育,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

关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论文摘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给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终身体育观念,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对策“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高校中身体患有疾病,肢体残疾或体质虚弱的,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相对于普通学生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包括生理性体育弱势群体、生活体育弱势群体、社会性体育弱势群体)。

由于我国在1998年放宽了大学生入学的体检要求,19 99年以后又开始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日益膨胀,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一、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类型(一)生理性体育弱势群体的大学生1.外貌、体型特殊的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外貌的特别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常常成为其他同学谈论的话题或是笑柄,且容易被其他同学起绰号。

有研究表明,在高校女学生中外貌、体型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

体形过胖的女大学生在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往往大于正常体形的女大学生,且比较容易产生孤僻行为。

2.身体有缺陷的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

身体有缺陷指的是肢体的残疾和身体各器官功能的缺损。

这些学生由于身体有缺陷造成运动能力的下降,对自己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也造成一些障碍。

这种情况的大学生很容易觉得低人一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更不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正常交往,在与他人相处时会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往往缺乏自信、行为孤僻、不容易相处。

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受到他人的歧视而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更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在碰到一些挫折后产生轻生的念头。

3.患有特殊疾病的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 资料 法和 分析 比较等研 究方 法, 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 育态度 、 兴趣 以及体 育锻 炼行为进行 了调 查与分析 。结果显示
出, 大 学生 中体 育弱势群体参加体 育锻 炼的态度比较 良好 , 体 育兴趣较 差 , 亟待培养和加 强。体 育弱势群 体参加 体 育锻 炼的 积极性 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 关, 笔者通 过分析提 出了在 阳光体 育背景 下提 高体育弱势 学生参加体 育活动的对应策略。
VO 1 . 2 9
To r a l Nn 3 2 9
阳光体 育背景下大 学生体 育弱势群体 体 育活动分析及对策
肖 微, 陈 文 玉
( 黑龙 江八 一农 垦 大学 军体 部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3 1 9 )
摘要 : 本文通过 对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 活动相 关情 况进行 问卷调 查和 实际 了解 的情况 , 运 用数理 统计 法、 文
2 0 1 3年第 o 5期 第2 9卷 ( 总3 2 9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 R NA L OF E D UC AT I ON A L I NS T I T UT E OF J I I J N P R OV I NC E
No . 0 5, 2 01 3
育 弱势 群体 的运动 需 求 , 是 社 会 进 步 与 文 明前 进 的 标志 , 它有 利 于推 进 和谐 社 会整 体 发 展 。在 高 校 体
9 8 . 1分 析 比较 法 。
二、 结果 与分 析
( 一) 大学 生 体 育 弱 势 群 体 对 最 喜 欢 选 择 的 运
( 二) 每周参加 3 0 分钟以上 的锻炼频率
阳光 体 育 运 动强 调 , 人 体 每次 体 育 运 动锻 炼 需
达到 3 0 分钟以上才能达到一个健身强体的功效, 若 只是 短短 数分钟 是不 会 起 到 什 么 效 果 , 但 对 体 育 弱
收稿 日期 : 2 0 1 3 —o 3 —O 5 项目 简介 : 黑龙 江省教 育厅人 文社会科学面上项 目: 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研究 , 本文是课 题成 果之一( 1 2 5 3 2 2 4 4 ) 。 作 者简介 : 肖 微( 1 9 8 1 一) , 女, 辽 宁抚顺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文 玉( 1 9 6 9 一) , 男, 吉林伊通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体育教育。 4 9
4 0 . 1 2 %, 女生 占3 2 . 2 l %; 男 生依 次 是 羽 毛 球 、 乒 乓 球、 篮球 、 太极拳、 软 式 网球 、 游泳、 散步、 足球、 健 美 操等 ; 女 生依 次是 羽 毛球 、 健美操 、 太极拳 、 乒乓球、 游泳、 散步、 软式 网球 、 篮球 、 足 球 等 。体 育 弱势学 生 的对运 动项 目选择 偏 向 于 有 氧健 身 运 动 项 目, 这 些 项 目活动方便 , 不受 场地 器材 的 限制 , 四季 都可 以进


研 究对 象与 方法
研究 对 象 : 黑 龙 江八一农 垦 大学 、 东 北石 油大 学 2 0 1 1 级 的体育弱势学 生, 共5 4 0人 , 其 中男 生 3 4 5 人, 女生 1 9 5人 。研究 方法 包 括 : 1 . 问卷 调 查 法 : 共 发放 问卷 5 4 0 份 ,回 收 5 3 0份 , 有 效 回 收 率 为
关键 词 : 阳光体 育 ; 体 育弱势群体 ; 体 育活动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l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O 5 —O o 4 9 —0 2
当前高 校 体育 教 学 非 常 重视 以人 为 本 , 重 视 体
篮 球 l 足 球 I 游泳 I 健美操 l 散步
7 . 1 2 I 1 . 8 5 I 4 . 6 1 I 1 . 5 2 l 4 . 3 3 1 . 1 3 I 1 . 0 5 I 6 . 7 8 l l 0 . 2 5 l 5 . 8 8
势 学生 又不能 强度 过大 , 时 间过 长 , 所 以强 调要多 次 的坚 持有 氧 的运 动 , 使 学 生 心肺 功 能 得 到锻 炼 和起
对不利或 比较劣势境况的学生群体。产生大学生体 育 弱 势群 体原 因是 复 杂 的 、 多样 的、 综合 的, 有 身 体
健 康 方 面的原 因 , 有经 济 因素制 约原 因 , 也 有 心理 意 识原因 , 种 种 原 因需要 我们 深人研 究 与探 讨 , 并 对 症
下药 , 保证每位大学生都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
行身体锻炼 , 更好地提高了学生 的身体素质。难度
的减 小使学 生 的兴 趣 时 间 会 更 长一 些 , 能够 达 到 更
好 的锻炼效 果 。( 见表 1 )
表 1 最喜欢运 动项 目选 择统计表
慢跑 羽毛球 乒乓球 软式网球 太极拳
男 女 4 0 . 1 2 3 2 . 2 1 2 0 . 5 5 2 5 . 1 l 8 . 5 6 7 . 8 8 5 . 4 6 2 . 4 5 5 . 8 8 8 . 2 6
动 项 目调 查
育 教学 中 , 大 学生 体 育 弱势 群 体 是 一 个 相对 于强 势 学 生群 体或 正 常体 育 群 体 的概念 , 可 以定 义 为 由 于 先 天 或后 天原 因 , 在 体 育 活动 或 比赛 等 方 面处 于相
问卷结果显示 , 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锻炼方法 相 对 不 够 丰 富 。慢 跑 项 目 选 择 率 最 高 , 男 生 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