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论莫言小说《檀香刑》的语言艺术

论莫言小说《檀香刑》的语言艺术摘要:《檀香刑》是闻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发掘了“作为老百姓”的独特角度,使用让读者阅读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风格,也因此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而这部作品也让莫言的语言大师身份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文就《檀香刑》这部作品出发,从作品的语言风格着手。
系统总结作品中的个性化语言、大量的俗语、口语、谚语、粗话和韵律化等语言风格以及猫腔与语言风格的内在联络,分析小说《檀香刑》的语言艺术,期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共鸣,让更多人的了解莫言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
关键词:莫言《檀香刑》语言风格引言莫言作为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领域中的佼佼者,莫言的独特在于他的作品中充满了魔幻色调的叙述,每个作品都像一个狂欢的聚会,语言风格上天马行空、汪洋肆意、充满想象力。
而莫言作品中的语言,也是莫言小说世界中让学术界不得不提到的亮点。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创作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尚未建立,长篇小说创作没有发生具有质变意义的突破和进展之时,《檀香刑》结合了传统文学与现代小说的叙事体系,以中国陷入战乱动荡不安为背景,讲述了一对男女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与残忍的檀香刑酷刑的历史,呈献给观众一部极为接地气、献给大众的小说。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对于《檀香刑》的研究虽已取得可喜的结果。
并在不断开拓深化,但人们主要从《檀香刑》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研究:(1)、《檀香刑》的叙事风格、(2)、《檀香刑》的刑罚文化、(3)、《檀香刑》的人物形象分析、(4)、《檀香刑》的叙事结构。
对于这部小说的语言方面研究关照远为不够,缺乏宏观综合的把握,《檀香刑》这部作品的价值也还有许多未被开发。
就这一现象来说,《檀香刑》的叙事语言这一研究还有较大空间。
高尔基曾发表过如下言论,文学创作首先是文学语言的研究,文学创作的本质其实在于文学作品的结构杜撰,在《语言与文学》作品中,王力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明确提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写作批次:2015年秋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摘要...........................................................................................................................I Abstract (Ⅱ)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的鲜明,体现在他作品中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语言,感官化、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在多种特色的融入,使得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别具一格,再加上其作品融入本土的口语、说理,为他的小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张昳雅 北京师范大学摘 要:莫言的小说经常运用独特的语言构建一个夸张的叙述,比如他的小说《红高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定语“我奶奶”。
同时,莫言的小说也采用了多种叙述角度,比如他的小说《檀香刑》等都是从各个角度来进行的叙事,每章节的语言风格也不断变化。
笔者就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10-02引言莫言是新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也是我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莫言的小说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小说语言上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有关作家经常这样来评价莫言,他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写作,是先天性的无法改变的。
大家虽然都是运用的同一种语言,但是却各有各的语言特征,因此作家的语言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够感受得到,一个作家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莫言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一、通感手法的运用通感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给我们作家带来广阔的抒情,莫言在其小说中通感的运用十分广泛,这可以说是他小说最大的特点。
通感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让每一种信息都以其速度、深度等不可限量,让人觉得每一个毛孔,都在接受着万物间的一切。
同时,这也使得种种最难以言传的感受得到了最为形象生动的表达。
比如,莫言小说《金发婴儿》中的几个例句听觉变嗅觉:“她的叫声十分响亮,具有臭豆腐一样的魅力。
”嗅觉变视觉:“槐花的香气像海水一样弥漫,一阵风吹来,把香气吹成了带状。
”视、听觉互变:“醒来听着太阳正嘎吱嘎吱的响着,如同老牛在爬着上坡一样。
”听、触、视觉互变:“他的嗓音又粘又滑,字字如吐汤圆,给人以水分饱满的感觉。
”二、小说语言形象可感莫言小说语言运用形象生动,能够使我们的读者读起来总是感觉自己好像就在莫言刻画的小说场景当中,十分生动,形象可感。
浅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浅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领会莫言的文学历程,更能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小说涵盖独特的修辞、方言、俗语、色彩词等。
诸多学者从语法、语义、句型等各种角度对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莫言小说里运用的语言分为四大类:常见修辞式语言、常规运用式语言、突破常规式语言、自由混杂式语言,力求全面概括并分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一、常见修辞式语言的使用高考规定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我们认为,莫言小说中使用的典型修辞式语言指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这五种手法的语言。
至于其他修辞手法,如仿拟、移就、返源等,我们将其归为突破常规式语言,在后面进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莫言在小说中最常用的修辞格,独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
我们认为,莫言的比喻可分为讽刺比喻和非讽刺比喻,而大多弥漫着讽刺的味道。
例如:她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用口里的水把脸濡湿了。
她眼里流出来的泪水浅薄透明,仿佛没有重量,这张红色大脸上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生出的角一样令我难以接受。
(《爆炸》) 这个比喻是对人物的讽刺,而如《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这样的比喻没有讽刺意味,我们称之为非讽刺比喻。
(二)比拟1.拟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
(《白狗秋千架》)2.拟物: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她出口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和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
(《红高粱家族》)(三)借代如“黄毛的脸皮很单薄,嘴唇红得有点妖里妖气;上唇上一层细软的茸毛,平平坦坦的狮子鼻”(《金发婴儿》)中的“黄毛”,“爷爷的队员像木桩一样倒在鬼子的腰刀上,哑巴屁股倚在汽车顶上,胸膛上有几股血窜出来”(《红高粱》)中的“鬼子”、“哑巴”,就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以代表人物特征的词指代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

---------------------------------------------------------------范文最新推荐------------------------------------------------------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家,因一系列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品而被归为“寻根文学”作家。
其作品在文学上的成就自不用说,他作品当中语言艺术更是被读者所称道。
他的小说作品天马行空的思维、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不拘一格的幽默让人读来有酣畅淋漓的快感。
他的小说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一枝独秀的风景。
文章主要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对莫言作品当中语言特色和表达技法进行剖析,以突显莫言雄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关键词:莫言;语言;特色;技巧4955Analysis of the Techniques of the Language in Mo Yan's WorksAbstract: As a famouslitterateur in the contemporary1 / 16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Mo Yan is classified as a "root-seeking literature" writer duing to a series of famous vernacular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no need to say his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 the language artsamong his works are praised by readers. When you read his fictions, the abstract thinking, mastery of language skills and eclectic humor give you fully and delightfully pleasure. His novel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re an unique landscape. To bring Mo Yan's strong language and writing skills, and excellent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ability, this paper is mainly in terms of vocabulary, grammar and rhetoric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Mo Yan's works and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 profiling.Keywords: Mo Yan; Language ; Feature; Technique前言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盛景象,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而我们对中国文学史上所出现的文学经典的解读一刻也没有停止。
小窥莫言的文学语言特色

小窥莫言的文学语言特色□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摘要: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语言幽默诙谐、朗朗上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
本文关注了莫言的实验性语言和他在文学语言方面的革新,对其文学语言不拘一格的独特之处作了简单的总结,并举例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莫言;文学语言;特色莫言是现今中国文坛上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之一,正是由于他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风格和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使他拥有了可以在当今中国文坛上炫耀的资本。
他曾说:“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
”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一、浓妆淡抹彩色卷轴色彩词的广泛运用是莫言作品最大的语言特色之一,作者利用多种色彩词的超常搭配,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来表达人物内心的不平静。
所以阅读莫言的作品,像是在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
这时,不同色彩的鲜明对比,给读者以感官上的刺激,从主观上形成了强烈的思想感情,留下热水浇雪般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不循常规,以绘甲物之色着于乙物,或着色于无色之物,这就是所谓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例:它(蝗神)以葱绿为身体基色,额头正中有一条杏黄色的条纹,杏黄里夹杂着黑色的细小斑点…… 老匠人把蝗神双眼涂成咖啡色……触须涂成乳白色,尖梢涂成火红色。
它那两条粗壮有力的后腿……像紫茄子的颜色那么深重,腿上的两排硬刺像狗牙那么大,像雪花那么白。
(《红蝗》)作者在细致描写蝗神时,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蝗神形象,非常有创造性。
“葱绿”、“杏黄色”、“黑色” 等六种不同的色彩直接从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强烈的冲击。
另外,作者在写蝗神的后腿时,说它像紫茄子的颜色那么深重,水分饱满的茄子,紫中带黑,黑中透亮,明显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就好像人们饱经风霜之后强壮的肌肉一般,有一种力量感。
莫言对色彩词有着难以表达的偏爱。
有人称之为“绘画性对文学的占有”,据统计,在《红蝗》仅 8 万字的小说中,却出现了 400 多次色彩词。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进行浅谈。
首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注重现实主义描写。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描写来展现社会的现实状况。
例如,在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中,他通过对中国农村的生活细节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对现实的描写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其次,莫言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他的作品往往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当地文化、土地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这些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独特风土人情。
例如,在莫言的《蛙》中,他以一个农村医生的视角,描绘了中国乡村医疗事业的艰辛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种地域特色的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使读者对中国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
莫言在作品中常常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揭示其中的弊端和矛盾。
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描写,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瑰丽和深度,又揭露了其中的问题和隐患。
例如,在《檀香刑》中,莫言用一个禁欲僧人的故事,探讨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使得莫言的小说具有了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最后,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重视个体情感和人性的探索。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复杂的人性问题为核心,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纠葛。
例如,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他通过对一个女性人物一生的描写,展示了她对家庭、爱情和权力的追求和坚持。
这种个体情感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人类的情感体验。
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特色

8.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是一种“莫言式”的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的主要特点为:1.具有乡土气息,偏爱方言,村言野语。
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莫言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莫言的《红高粱》正是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大量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老百姓语言”,使作品更有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更为逼真,更能感染人。
其次,偏爱村言野语,《红高粱》中的人物包括戴凤莲、余占鳌的语言都极有特点,那便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及粗俗污秽的意象,透着一股浊气,违背了新时期文学传统能够容忍的审美原则。
2.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
例如《红高粱》中一共用了五组矛盾的组合“极端热爱极端仇恨”“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来写高密东北乡。
这些意义相悖的词语组合,集中表现了“我”对高密东北乡的“爱之深责之切”,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3.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词语色彩凝重。
莫言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尤其是对“红”和“血”很是痴迷。
《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是血一般的红、土地是红的、河水是红的、祖先们的鲜血是红的。
莫言试图在红色的大背景下,展览历史,还原历史的苍茫与深邃,廓大与辽远,意在把人们的想象带回远古蛮荒时代,从而张扬强悍的“酒神精神”。
4.大量使用民间歌谣、韵文。
在《红高粱》中,莫言大量运用民谣、民歌、民谚,为作品增添了许多亮色。
作品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古典美。
5.对修辞的使用也别具一格.如比喻和拟人、反讽和戏仿、示现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作者:李芳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7期摘要:莫言曾说:“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
”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领会莫言的文学历程,更能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包括他常用的五种修辞,方言口语词汇、成语俗语、叠音词色彩词等的使用,矛盾性语言的使用和返源格的运用,词语的超常搭配,混杂式语言的使用等。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特色;修辞;常规;突破常规;自由混杂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87-03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小说涵盖独特的修辞、方言、俗语、色彩词等。
诸多学者从语法、语义、句型等各种角度对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莫言小说里运用的语言分为四大类:常见修辞式语言、常规运用式语言、突破常规式语言、自由混杂式语言,力求全面概括并分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一、常见修辞式语言的使用高考规定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我们认为,莫言小说中使用的典型修辞式语言指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这五种手法的语言。
至于其他修辞手法,如仿拟、移就、返源等,我们将其归为突破常规式语言,在后面进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莫言在小说中最常用的修辞格,独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
我们认为,莫言的比喻可分为讽刺比喻和非讽刺比喻,而大多弥漫着讽刺的味道。
例如:她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用口里的水把脸濡湿了。
她眼里流出来的泪水浅薄透明,仿佛没有重量,这张红色大脸上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生出的角一样令我难以接受。
(《爆炸》)这个比喻是对人物的讽刺,而如《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这样的比喻没有讽刺意味,我们称之为非讽刺比喻。
(二)比拟1.拟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
(《白狗秋千架》)2.拟物: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她出口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和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
(《红高粱家族》)(三)借代如“黄毛的脸皮很单薄,嘴唇红得有点妖里妖气;上唇上一层细软的茸毛,平平坦坦的狮子鼻”(《金发婴儿》)中的“黄毛”,“爷爷的队员像木桩一样倒在鬼子的腰刀上,哑巴屁股倚在汽车顶上,胸膛上有几股血窜出来”(《红高粱》)中的“鬼子”、“哑巴”,就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以代表人物特征的词指代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四)夸张例如:你走回家,一头栽到炕上,脑袋胀得如柳斗般大,四肢麻木,好像死去一样……(《欢乐》)(五)排比莫言在小说中运用的排比式语言并非严格意义上结构整齐的排比语句,而是彰显莫言天马行空张狂性的长短参差结合的排比句。
例如: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穿一穿,一听如同铜锣声,二看如同绫罗缎,三看毛色赛黑漆……我担保您在家里坐半个时辰,您家房顶上那厚厚的雪就化了,远看您家,房顶上热气腾腾,您家院子里,雪水淌成了小河,您家房檐上那些冰凌子,噼里啪啦就掉下来了……(《生死疲劳》)二、常规运用式语言的使用(一)带乡土气息的方言词汇的使用例如:不,我要说,姜宝珠拍拍门,对着房间里早已停止嚎啕的华中光喊:中光,你孬好还有一个哥哥在家,父母也健康,没结婚无牵挂,你闹什么?(《战友重逢》)“孬好”是高密方言,译为“不管怎样”。
(二)民间口语化的句式的使用姬凤霞在《从句式看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口语化》中说:“莫言一直致力于营造一种‘民间话语’的叙事系统,口语句式被作为文本主要的构建材料,其中的短句、省略句、插入语、整句等都带有鲜明的民间口语语体特征。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的是莫言小说典型语言特色问题,所以我们在此仅举出莫言广泛使用的典型的插入语。
例如:儿媳妇刚拆洗过的被褥散发着清雅的肥皂味儿。
——俺的儿媳妇名叫紫荆——紫荆嗓子略有点沙哑,语声低低的,很甜,很迷人。
——那天她对我说:娘,你摸摸看,我给你换了一条缎子被面。
……真的,娘,我不骗你,你年轻了十岁——紫荆叽叽嘎嘎笑起来——俺儿媳妇就是爱笑——她的笑声变化多端……(《金发婴儿》)(三)成语、俗语以及歇后语的使用写小说、散文等,恰当地引用成语和俗语不但能为文章添彩,增强文章说服力,而且能体现作者深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
莫言对成语和俗语的运用可谓是淋漓尽致、笔下生辉。
例如:老态龙钟的支部书记从办公室跑出来,六神无主地站在院子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盲人摸象般走到教室门口,声色俱厉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嘴尖皮厚腹中空地吼一声:不许高声喧哗!然后头重脚轻根底浅地走着,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
(《欢乐》)各类成语、俗语的运用行云流水,幽默诙谐地表现出支部书记步履蹒跚、心事重重、慌张不堪的生动人物形象。
(四)拟声词和叠音词的使用1.拟声词。
例如:车轮破了,哧哧地泄着气。
汽车轰轰地怪叫着,连环铁耙被推得咔哒咔哒后退,发亲觉得汽车像一条吞食了刺猬的大蛇,在痛苦地甩动着脖颈。
(《红高粱》)加点字都是拟声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符合莫言的生活经历,具有浓厚的山东特色。
2.叠音词。
例如:天蒙蒙亮时,父亲感觉到有人在自己腰间摸摸索索做文章,打一个滚爬起来,急摸腰间,空荡荡没有一物,才要转身,两支冰凉的枪口顶在了腰上,他听到连长在背后冷笑着说:“兔崽子,举起手来!”(《野种》)“天蒙蒙亮时”比“天刚亮时”更具语言美和形象感,“摸摸索索”暗含出“偷偷地、谨慎地”动作行为,“空荡荡没有一物”虽然没有“空无一物”简洁,但一方面可以体会出父亲腰间的东西被人取走得彻底,一方面又暗含父亲发现时内心的失落。
三、突破常规式语言的使用(一)色彩词的使用色彩词的广泛使用是莫言小说语言区别于其他作家语言的最大特色之一。
莫言认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据统计,在8万字的小说《红蝗》中,竟出现了400多次色彩词。
莫言小说运用的色彩词可谓五颜六色俱全,但毫无疑问,莫言小说的读者首先会想到红色。
莫言小说《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红耳朵》等作品名称中就有红色这一色彩词。
又如《白狗秋千架》《白棉花》名称中有白色这一色彩词,《金发婴儿》名称中有金色这一色彩词。
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有言:“色彩即思想。
”莫言在小说中运用的色彩词,有的保留了原本内涵,有的被赋予了特殊的意味。
如: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东边暮色苍苍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浓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那种凄艳的红色。
这时太阳刚刚落下,地平线上还留着一大道长长的紫云。
(《枯河》)此段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一种不祥的结局。
红色原本象征着热情、喜庆、阳光等,但莫言运用红色表现的是伤感悲凉的境界。
“紫云”中的“紫”保留了不祥、恶毒之义。
我们知道,孔子曰“恶紫以夺朱”,因为紫色为间色。
金庸先生博学多识,就很擅长运用色彩词给小说人物命名。
如《天龙八部》中的阿朱和阿紫,虽为姐妹,但二人性格秉性不同,阿朱为人善良,而阿紫力图取代姐姐阿朱。
还有,我们知道,导演往往将电影中扮演深藏武功的恶狠太监的演员的嘴唇涂成紫色,以表恶毒无情。
此外,绿色的运用也很传神:A.表示愤怒:他的眼睛因激怒发出绿色的光芒。
(《红蝗》)B.表示生命的枯竭和衰败:二奶拼尽全力嚎叫一声,好想奋身跃起,但身体已经死了,她眼前一片黄光闪过紧接着出现绿光,最后漆黑的潮水淹没了她。
(《狗皮》)(二)对在逻辑上相矛盾的语言的使用例如:我终于领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红高粱》)我们知道“美丽”和“丑陋”,“超脱”和“世俗”,“圣洁”和“龌龊”,这三组词明明是相对立的,为何莫言放在一起来形容自己的家乡,而我们认为这样突破常规的语言运用在内容上又合乎逻辑、可以理解呢?我们认为,莫言的语言特色是扎根于故乡的,他是“寻根文学”作家,他的小说充满了“怀乡”、“怨乡”之情,他所经历的民间生活正存在着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灿烂与暗淡、宁静与喧闹等相对立的各种因素,那么莫言对在逻辑上相矛盾的语言的使用不但可以为读者所接受,而且更能表现莫言对故乡的爱恨交织,越爱越恨,越恨越爱的复杂情感。
(三)词语组合搭配的变异1.仿拟。
A.改变个别词或字,创设陌生化新奇效果。
例如:因为,这个具有一部分俄罗斯血统的杂交二代一定会成为掌上钻石。
(《十三步》)将“掌上明珠”中的“明珠”换成同样贵重的“钻石”其实意义并没有多大改变,但恰恰营造了陌生化、新奇、独特创新的语言效果,让读者接受的同时,更加佩服莫言推敲语言的超凡能力。
B.改变数量词,增强表达的精确性。
例如:你匆匆忙忙地换上了一件唯二的衬衣。
(《欢乐》)莫言仿拟“唯一”做出“唯二”一词,运用得十分巧妙,暗含农村青年只有两件衬衣,要换也只能换唯有的两件中的另一件,因此称其为“唯二的衬衣”再恰当不过了。
“唯二”将农村青年的贫困程度精确到了极点。
2.移就。
例如:班长递给你两片安眠药他说没有水,你一仰脖子吞了药说不要水。
班长,给我两片吧……从班长身后伸过一只失眠的手,可怜巴巴地说。
(《欢乐十三章》)一般认为,移就指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
“失眠”本是形容一个人睡不着觉,这里用来形容“手”,我们认为作者其实要表达的是“失眠的人伸过一只有气无力的手”,但这样说实在太过呆板,不如“伸过一只失眠的手”简洁形象。
(四)语义系统中不常用意义的激发我们来看《红高粱家族》中的一句话:“路西边高粱地里,有一个男子,亮开坑坑洼洼的嗓门……”起初我们或许认为“嗓门”的修饰形容词与它搭配不当,我们都知道“坑坑洼洼”指地面或器物表面凸凹不平,应该改为“高低不平”,但莫言将“坑坑洼洼”置于句子中以后,由于受“亮出”和“嗓门”这两个词语的挤压,“坑坑洼洼”语义系统中高低不平的意义便被激发和凸现出来了,莫言如此用词新奇又形象。
(五)返源格的使用江南参见王希杰的《说话的情理法》提出莫言小说运用了返源格的手法,他说:“所谓返源格是指偏离一个词语的通行的一般的语义,而返回到它的语源意义上使用它,以便达到某种反常的效果。
”江南所举例子最经典的是《欢乐十三章》中的“我咬牙切齿地不笑”。
“咬牙切齿”本来是形容极端仇恨和厌恶的意思,莫言在这里却使用了它的原本意义:紧紧咬住牙齿。
再来看一例:校长站在讲台上气宇轩昂,他是一个中年人,面黄无须,人中漫长,下巴短促。
(《欢乐》)“漫长”和“短促”一般是形容时间的,“漫长”也多用于形容道路,莫言在此只取二者的语源意义——长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