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辨证分型

合集下载

评价肥胖的指标及判断标准

评价肥胖的指标及判断标准

评价肥胖的指标及判断标准
评价肥胖的指标及判断标准分为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两个方面。

1. 体重指数(BMI):
BMI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
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的分类如下:
- 偏瘦:BMI小于18.5
- 正常体重:BMI在18.5到24.9之间
- 超重:BMI在25到29.9之间
- 肥胖:BMI大于等于30
2. 腰围:
腰围是另一个评估肥胖的重要指标,因为腹部脂肪(内脏脂肪)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更高。

通常,男性腰围大于94厘米
(37英寸)、女性大于80厘米(31.5英寸)被认为是增加肥
胖风险的指标。

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指标,一个人可以被判断为偏瘦、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

然而,肥胖的评估不能仅仅依赖于体重指数或腰围的独立衡量。

个体差异、肌肉质量等因素也会对判断产生影响。

因此,医疗专业人员常常结合其他因素,如体脂含量、脂肪分布模式、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等因素,综合评估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和健康风险。

中医讲肥胖体质

中医讲肥胖体质

中医讲肥胖体质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你吃了胖,她却不胖?难道是天生的吗?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

中医讲肥胖体质分为五个类型:胃热滞脾型、脾虚不运型、痰浊内滞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

换而言之就是肝、胆、胰、脾、肾,这些脏器的功能或是太强亦或是太弱,导致机体的代谢不平衡,进而发生肥胖,严重者会出现病症。

所以减肥唯有从根源入手,才能不至于让吃的食物都变成肥膘堆积在身上,才能彻底摆脱胖子的称号。

想瘦必须先诊断清楚自己的体质,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现在你可知道你为何一直在减了又涨,涨了又减,一直涨一直在减的状态了吧!现在我们具体说一下这五种类型的具体症状解惑。

1、胃热滞脾型症状: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苦。

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

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解惑:胃热则易饥,饥则纳食增加,纳食过多则伤脾,伤脾则使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脾运失常则水湿内停,水湿聚而成饮成痰,故久而久之,则成肥胖。

故此类患者宜清胃热泻胃火,导滞而祛脂。

2、脾虚不运型症状:肥胖臃肿,神疲乏力。

身体困重,胸闷脘张,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累后明显,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解惑:脾主肌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则身体健壮,肌肉发达。

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故神疲乏力。

脾虚则气血无力,气血运行无力则水饮痰湿内阻,从而出现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肚腹肥胖。

故脾气健,水湿利,则肥胖减。

3、痰浊内盛型症状:形盛体胖,身体重着,肢体困倦,胸膈痞满,痰涎壅盛,头晕目眩,呕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嗜食肥甘醇酒,神疲嗜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解惑:先天形体肥胖,或父母遗传,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聚而生痰,使痰浊内生,痰浊内阻,从而形体臃肿肥胖。

故宜燥湿化痰,理气消痞,痰湿祛则肥胖消。

4、脾肾阳虚型症状:体型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肥胖症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机体脂肪组织过多积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在治疗肥胖症上有着独到的辨证施治方法。

本文将针对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展开论述。

一、辨证分型中医将肥胖症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体征和病因。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 脾胃湿阻型脾胃湿阻型是指肥胖症患者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

治疗时应通过舒缓脾胃、消除湿气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中医常采用祛湿健脾的方法,如服用陈皮、山楂等药物。

2. 肾阳虚型肾阳虚型是指肥胖症患者肾阳功能不足,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肌肉松弛,脂肪堆积。

治疗时应通过温补肾阳,增强人体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燃烧。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等。

3.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是指因情绪压抑、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疏通气血,减少脂肪囤积。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郁金等。

二、中医施治方法中医对肥胖症的施治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理和针灸疗法等。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肥胖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定制相应的饮食方案。

例如,对于脾胃湿阻型的患者,应少食寒性、油腻、甜食等容易产生湿气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应多食温补的食物如桂圆肉、牛肉等。

2. 草药调理草药是中医治疗肥胖症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茯苓、生大黄等,可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搭配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肥胖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脏器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三、中医治疗肥胖症的优势相比于西医疗法,中医在治疗肥胖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每位患者的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精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

肥胖的分类标准肥胖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外貌,更严重的是对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对肥胖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评估,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领域,肥胖通常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进行分类的。

BMI是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得出的一个数字,它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偏轻、正常、超重或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的分类如下:BMI<18.5,体重过轻。

18.5≤BMI<24,正常体重。

24≤BMI<28,超重。

BMI≥28,肥胖。

除了BMI之外,肥胖还可以根据脂肪分布和脂肪含量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腹部肥胖(苹果型肥胖)相对于臀部肥胖(梨型肥胖)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因此,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会结合腰围、腹围、体脂率等指标来综合评估一个人的肥胖程度。

腰围和腹围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的重要指标,它们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体脂率则可以更直接地反映一个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是评估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除了以上的分类标准之外,肥胖还可以根据其引起的疾病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重要的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根据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也可以将肥胖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

综上所述,肥胖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BMI、脂肪分布、脂肪含量、腰围、腹围、体脂率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分类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肥胖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肥胖症诊疗指南完整版

肥胖症诊疗指南完整版

肥胖症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1]。

多学科协作(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可有效提升肥胖症诊疗水平。

为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特制定本指南。

二、肥胖症的病因学(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症具有家族聚集性[2],提示肥胖症可能与家族中的遗传背景相关。

人类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与肥胖易感性相关的遗传基因可能涉及能量代谢、食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3]。

一些罕见的遗传病,如Prader-Willi 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 )和家族性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 LEPR)基因突变等,亦可导致肥胖症的发生[4, 5](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通过刺激神经中枢摄食神经元,引发进食过量、进食行为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肥胖症[6]。

此外,长期高油、高糖膳食会破坏能量摄入消耗和脂肪合成分解平衡[7, 8]。

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肥胖症发生风险[9]。

2.身体活动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肥胖症的重要原因。

身体活动可以消耗能量,有助于控制体重。

此外,身体活动产生的一系列代谢有益分子对抑制进食和增强人体能量消耗有额外益处[10]。

身体活动亦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堆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11]。

3.精神心理精神压力会影响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皮质醇释放,引起食欲上升和进食行为改变[12] 。

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

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20]周建英.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双盲双模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21]蒋军伟,李帅垒,李帅.艾灸疗法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3):9 12.[22]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J].中医正骨,2020,32(10):1 14.[23]徐道明,刘静,朱璐,等.艾灸“肝俞”“肾俞”对骨质疏松大鼠肌肉骨骼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7(7):605 610.[24]郝锋,刘磊,桑佳佳,等.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自噬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0,45(10):793 798,811.[25]朱艳,张敏,赵晨.艾灸“足三里”“肾俞”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10):1119 1125.[26]朱艳,俞红五,潘喻珍,等.艾灸“足三里”“肾俞”抑制miR155介导的TLR4/NF κB信号通路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研究[J].针刺研究,2021,46(3):194 200.(收稿日期:2022 12 17)[编辑:周荣荣]※基金项目: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计划管理项目(GSWSKY2020 60);甘肃省科技厅项目(18JR2FA002);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 1 99);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022A 071);2022年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第2批)(甘卫中医函〔2022〕288号)通信作者:呼永华,E mail:1076123533@qq.com;陈昊,E mail:ery_chenh@lzu.edu.cn第一作者:杨蕾,E mail:2580446858@qq.com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杨蕾1呼永华1,2,3,魏清琳2,张志明4,朱鹏1,胡明芝5,余小丽1,薛改梅1,陈昊3(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30;3.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4.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50;5.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肥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肥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肥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肥胖的诊断分两步,首先确定有无肥胖,再查明肥胖的原因、确定有无肥胖(一)诊断方法及标准1.根据身高、年龄及性别查表或按下式推算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本法适用于身高155厘米以下者;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本法适用于身高155厘米以上者。

超过标准体重20%肥胖,超过10%为超重或过重。

2.体重质量指〔体重/身高2(千克/米2)〕如超过24,不论其性别均属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及英、美国家为男性>27,女性>25即诊断肥胖。

3.采用特制皮肤皱摺卡钳测量皮肤皱摺厚度,肩胛下区皮肤皱摺厚度男性为9.1~1 4.3毫米,平均13.1毫米;女性为9~12毫米,平均11.5毫米,如超过14毫米可诊断肥胖。

三角肌区男性为7.9~17.8毫米,平均12.3毫米;女性为13~25毫米,平均为18.1毫米,如男性超过23毫米,女性超过30毫米为肥胖。

(二)在使用标准体重时应注意的问题1.肥胖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但也有主张超过15%为肥胖者。

2.有关身高、体重标准数据表有相当的局限性,不一定人人适用。

(三)体重增加的原因体重的增加是脂肪成分过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肥胖的定义是机体脂肪成分过多,脂肪组织过多,故精确的诊断应以测量全身脂肪重量及所占比例为准,而不单纯依据体重的增加。

1.脂肪测定方法有以下几。

(1)应用脂溶气体放射性核素85氪密闭吸入稀释法直接测得人体脂肪量。

(2)应用人体密度(Dm)或比重测验计算,放射性核素40钾或42钾全身扫描以及重水(D2O)稀释法等方法间接测得人体脂肪量。

上述两种方法复杂,需特殊设备,不便于临床应用。

(3)皮下脂肪厚度测量已述及,也可用X线软组织照相法或超声波反射照相法来估计肥胖的程度。

此3种方法均较准确。

2.脂肪细胞小及数目测定方法为:前一日晚餐后禁食,次晨空腹用针抽吸三头肌、腹部脐旁和臀部外上象限的脂肪,经处理,算出此三部位之脂肪细胞平均大小。

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

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

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
杨蕾;呼永华;魏清琳;张志明;朱鹏;胡明芝;余小丽;薛改梅;陈昊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24(32)5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作息均间接或直接导致肥胖的发生。

肥胖作为全球性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危险性主要为易诱发高血压病、糖尿病、痛
风等多种疾病,且一旦发病,复杂多变,不易治疗。

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干预肥胖尤为重要。

中医审证求因,对不同的肥胖症患者进行辨识分型,以此达到“量体裁衣”的治疗效果。

该文归纳总结古今中医对肥胖的中医辨识分型,为临床治疗肥胖症提
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总页数】4页(P4-7)
【作者】杨蕾;呼永华;魏清琳;张志明;朱鹏;胡明芝;余小丽;薛改梅;陈昊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5.9
【相关文献】
1.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关系的临床研究
2.大肠癌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证候分型与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研究进展
3.高脂血症血脂水平
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4.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5.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症的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它具有针对性强,兼顾合并症,毒副作用小,组方灵活,起效快,效果好等优点……。

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经广泛酝酿讨论制订中医分型标准,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单纯性肥胖病分为五个型。

一、脾虚湿阻型
其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

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

二、胃热湿阻型(湿阻不化,久郁化热)
其主要表现是头胀头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

脉滑小数,舌苔腻微黄。

三、肝瘀气滞型
主要表现是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

脉细弦,舌苔薄,舌质色暗。

四、脾肾两虚型(脾肾阳虚)
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阳萎阴冷。

脉细无力,
舌苔薄,舌质淡。

五、阴虚内热型
主要表现是头昏、头胀、头痛,腰痛酸软,五心烦热。

脉细数、微弦,舌苔薄,舌质尖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