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含背记清单)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任务一:隋朝的统一】1.隋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隋统一的时间、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位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南至_____。
4.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正式成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四:隋的灭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①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②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等方面认识隋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掌握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了解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时空观念:通过《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掌握大运河的概况;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1张PPT)

贰——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任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本意也是为了对战乱中的人才任用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可是随着区位群体世家大族势力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渐被士族豪强所把持,对官吏的任用实际上变成只看门第,不论才学,九品中正制沦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王小甫、张春海、张彩琴编著《创造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第1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前秦)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北魏
南朝
灭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
楚汉之争
西汉
魏
蜀
吴
淝水之战
?
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隋文帝功绩:1)建立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2)统一全国: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3)盛世局面:开皇之治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②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贰——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③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④推动教育发展
隋唐以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把官员选拔和学校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举考试成绩来体现德才的标准,具有某种量化的成分,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官员选拔的方向起到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要想做官,就只能好好读书。——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共18张PPT)

思考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探究(1)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 来评论大运河的开通太简单化了。 (2)好: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 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运河成为我国东部的 黄金水道,造福了后世的人民,至今很多河段仍然在发挥作用。 坏: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 重的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扩大了 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
④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 持了约1 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暴政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营建工程
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信息
统 一
时间 方式 都城 时间 意义
581年 外戚夺权(外戚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
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掉 陈朝 ,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经济的发展 (1)措施: 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 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 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 的祖先充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 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 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从 605 年起 (隋炀帝统治时期)。
3.概况: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 700 多千米。
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基础梳理
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 门第 ,不太注重 才能。 2.过程: 隋文帝 即位后 ,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 学识 ,初步建 立起通过 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 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 科举制 的正式 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扩大了 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 才学 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 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 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 300 年。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 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 经济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知识网络
基础梳理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
C.创立科举制
D.营建东都
4.西汉时开通的丝绸之路贯穿东西,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纵贯南北。它们像两道
美丽的丝线交织在一起,构成绚丽多彩的十字结。“十字结”的中心位于
(B )
A.北京
B.洛阳
C.开封
D.杭州
基础达标
5. (2022·福建漳州期末)2022年杭州国际音乐节上,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呈现
七下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 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 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 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 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1 涿郡
永济渠 A
2 洛阳
B 通济渠 C 邗沟
江南河 D
a 海河
b 黄河 c 淮河 d 长江 e 钱塘江
余杭 3
由北到南,永通邗江
在河南的两段是:永济渠和通济渠
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
•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 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基础;
•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 万人的可能性;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 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 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 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对大运河的评价有过于肯定的,如材料一、 二;也有过于否定的,如材料三、四、六; 材料五比较客观,我认为正确。
积极: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 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4.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的王朝:秦结束 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秦朝之后是强 大的汉朝,隋朝之后是强大的唐朝。都短命,历二世而亡:秦 朝存在15年;隋朝持续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万里长城;隋修大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4)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知道科举制的创立;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大运河开通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隋朝的灭亡的原因”等,培养沉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隋朝大运河”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朵,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农民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北魏统一之后到隋统一的历史。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南方的东晋政权被权臣所取代,建立了另一个国家,史称宋,这一年是公元420年,之后,宋又被权臣所取代,改国号为齐,齐又被梁取代,梁又被陈取代,宋齐梁陈,这就是南方的四朝。
而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不久因为两个儿子争夺王位,把国家分裂为一东一西,就是东魏、西魏。
东魏西魏不久也接着被权臣所取代,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尽管北齐有战神兰陵王的存在,奈何北齐后主高玮昏庸无度,最终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北周之后不久也被外戚杨坚所取代,什么是外戚呢?外戚就是皇后那个家族的人。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1张PPT)(五四学制)

①经济需要:粮食需 江淮地区供应,沟通 江南经济区。
——南朝梁·沈约《宋书》 ②政治需要:加强南
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 对全国的统治。
以通运漕。
③军事需要:攻打辽 ——《隋书·阎毗传》 东的需要。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二、开通大运河
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个王朝都结束 了分裂,开启了 统一: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的分裂; 隋朝结束了南北 朝的对峙;
统一
单元导读
政 权 更 迭 与 民 族 交 融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江南区域开发、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时
隋 唐 时 期 :
代
绚烂、辉煌、高质量的统一 迈向合流,统一帝国的到来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01
隋的统一
02
开通大运河
03
04
开创科举制 隋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1.时间:581(建立) 589(统一)
2.人物:杨坚(隋文帝) 3.都城:长安 4.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57871年年 杨北坚周5建灭8立9北年隋齐朝
隋灭陈 统一全国
一、隋的统一
幸 游 玩
年 用 兵
四、隋的灭亡
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
朕当年曾教训太子说:自古 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知识梳理
• 一、南北重归统一
•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定都长安。 • 2、南北统一:589年,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 3、繁荣一时: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 • 二、大运河的开通 • 1、目的: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的灭亡:
• 由于隋炀帝的 暴政,公元 618年农民战 争使隋朝灭亡。
本课小结
繁
国家统一 589
盛 繁盛 一 时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的 一时 隋 朝
二世而亡 38年 581—618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A )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 2.隋文帝是( C )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 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C ) A.统一南北 B.创立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三
• 2、开始时间:605年 • 3、情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
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 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活动与探究
• 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 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 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 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 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 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2、科举制的创立,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 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 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 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A)
3、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 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一件大事。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 A.唐朝一明朝 B.隋朝一清朝 C.隋朝一中华民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清朝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完善于唐朝 19世纪英国 文官制度的产 生受中国科举 制度的启示
他没有灰心丧气,连 唐朝诗人孟郊在科 败连战,终于在年已 举考试中一再受挫, 50 岁时于贞元 12 年 终于憋不住心中的 (公元796年)金榜 郁闷写下了: 题名。然后写下了: 《再下第》 《登科后》 一夕九起嗟, 昔日龌龊不足夸, 梦短不到家。 今朝放荡思无涯。 两度长安陌, 空将泪见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
C
C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 度?它确立的标志是 什么?这一制度的开 创有什么意义? 科举制
标志:进士科的创立
意义: 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 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起
3、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5、消极的作用: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朝大运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七百多公里
1、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 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颈,谁当斫之!”从这段材料可以得到 的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D
1、北周外戚杨坚,于581年建立隋,这就是隋文帝,在 589年隋文帝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南北朝对立 割裂的局面。 2、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被称为“开皇 之治”。 3、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 至涿郡,南至余杭,共四段河道,分别为:永济渠、通济 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 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一条沟通南北的大动 脉。 4、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科举制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朝。 5、隋炀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 被叛军所杀,隋朝随之灭亡。
D
3、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是哪个王朝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秦朝
A
4、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 西晋统一全国 B. 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C. 隋军南下灭掉陈 D. 大运河的开通
C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巩固统治)
一、隋的统一 3、隋朝的统治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衡量制 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②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赵翼说:“古得天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隋文帝的名字 及其当初夺取权时的身份是( ) A.杨坚,北魏外戚 B.刘备,东汉王室 C.杨坚,北周外戚 D.曹操,东汉丞相
A
A.①建立隋朝 B.①灭亡陈朝 C.①开通运河 D.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②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开通运河 ③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③灭亡陈朝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时 注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推选进入仕 途。 2、萌芽: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 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4、意义: 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
A
2、古人评价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里评论的是 隋朝大运河的哪一功能( )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C
3、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开凿于( ) A. 秦始皇时 B. 汉武帝时 C. 隋文帝时 D. 隋炀帝时
D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1)背景: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2)概况: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 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1)背景: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2)概况: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 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 (1)背景:南方陈朝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 (2)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南水北调 C.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C
5、隋朝,家住洛阳的一位商人要沿着大运河乘船去涿郡,他会 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A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 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② ③ 隋朝灭亡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1、北周外戚 ,与581年建立隋,这就是 ,在589年 隋文帝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 ,结束了 对立割裂 的局面。 2、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被称为 “ ”。 3、605年, 下令开凿大运河,它以 为中心,北 至 ,南至 ,共四段河道,分别为:永济渠、通济 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 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一条沟通南北的大动 脉。 4、隋炀帝时, 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 举制完善于 ,废除于 。 5、隋炀帝实行 ,导致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 被叛军所杀,隋朝随之灭亡。
B
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 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 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B)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7.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B.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 C. 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D.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启示
度
(1)每年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 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3)三次东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
(2)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进行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 侈无度 2、反隋起义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 (2)概况: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 各地形成许多反隋的队伍。 (3)结果: ①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C
2、隋朝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王朝。下列关于南北 朝重归统一的演变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 A.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 B.北周与陈对峙→隋与北周对峙→隋灭北周 C.北魏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 D.北魏与陈对峙→隋与北魏对峙→隋灭北魏
A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 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 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一日看尽长安花。
1、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 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乱或腐 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 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三市:三个城市
涿郡(今北京) 永济渠 洛阳 通济渠 四段:分为四 段水渠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长安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1、隋朝末年,有位商人通过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 杭,美丽的牡丹花招来沿途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你认为这种 情形不可能发生在( ) A.永济渠沿岸 B.通济渠沿岸 C.邗沟沿岸 D.江南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