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阅片及解剖讲解

合集下载

外二科-颅脑-头颅ct最全读片课件

外二科-颅脑-头颅ct最全读片课件
内囊的晶状体后部分 尾状核尾部 海马及海马伞
侧脑室后角
松果体缰部 松果体
内囊:
是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是由上、 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
分为三部分:前肢、膝部、后肢;
膝部有皮质脑干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 听辐射和视辐射;
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偏身感觉丧失(丘脑 中央辐射受损)、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 和偏盲(视辐射受损)“三偏征”;
包括三种纤维:①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 和皮质下诸结构,呈扇形放射,称放射冠; ②联络纤维:连接一侧半球各皮质区,数量 最大;③联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相 应皮质区。
读片
左侧颞顶叶脑梗塞
左 侧 颞 顶 叶 脑 出 血
左 侧 脑 栓 塞
右侧颞叶脑梗塞
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病变时,CT值亦相应变化, 然而有时病变与正常组织呈等密度时,可以 应用增强扫描来加以区别。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首先了解人体横断 面解剖,观察扫描图像位置是否正确,各脏 器是否包括,扫描计划是否恰当。
异常影像的观察: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与 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的 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
颅骨:颅骨系高密度结构,CT值>+1000HU, 观察颅骨时应用大窗宽和高窗位,常产用薄层 技术扫描。
增强图像:注入造影剂进行扫描时,颅内某 些正常结构均可有不同的密度增高。
CT表现
第一步,让我们学会CT片的正确阅读方法。一般来说,头 颅CT片为轴位,也就是上下方向做的切片,每一幅图像为 10mm厚度,也就是一幅图像上面显示了10mm厚度的头部 组织情况。头颅CT片有多幅图像构成,第一幅图象为最低 层面(大多为外耳道和眼外眦连线),最后一幅图像为头 顶部,一般为11层。一般的头颅CT为软组织窗(也就是主 要看脑组织),我们可以看到外层为白色的一圈,这是我 们的颅骨,里面是灰色的部分,这就是脑组织,在脑组织 里面还有一些黑色的部分,这是脑沟、脑池,因为里面是 脑脊液所以显示黑色。如果是外伤拍的CT片在软组织窗的 下面还会有骨窗(如图所示),下面的骨窗主要是显示颅 骨的,骨头为明显的白色,里面的脑组织

临床医学头颅CT解剖ppt课件

临床医学头颅CT解剖ppt课件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建议
层厚与层间距
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 层厚和层间距,一般层厚为 5mm,层间距为5mm。
扫描范围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需求确定扫 描范围,一般从颅底至颅顶。
窗宽与窗位
调整窗宽和窗位以突出病变组织 和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一般窗宽 为80-100HU,窗位为30-40HU。
图像重建算法
起自颈内动脉,向外上方走行,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大 部分和岛叶。
大脑后动脉
起自基底动脉,向后上方走行,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一部 分和枕叶。
颅神经
共有12对,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常见变异和异常情况
颅内血管异常
脑膜瘤
CT平扫可显示等或高密度肿块,边界清 晰,与硬脑膜相连。增强扫描可见肿块 明显均匀强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积水、脑萎缩等非占位性病变
脑积水
CT平扫可显示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增宽,脑组织受压变 薄。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有助于明确病变程度和制定治疗方 案。
脑萎缩
CT平扫可显示脑组织体积缩小,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裂增 宽。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有助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 度。
掌握颅内血管走行及分布
02
熟悉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和分布,理解Willis环
的构成和意义。
学习颅脑常见病变的CT表现
03
掌握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常见病变的CT影像特征,提高
阅片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记忆
分析典型病例的CT影像
通过实际病例的CT影像,分析病变部 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加深 对疾病的认识。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与X线平片比较优缺点分析
辐射剂量
头颅CT的辐射剂量较X线平片高,可能增加患者的辐射风险。
价格较高
头颅CT检查价格通常高于X线平片。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无辐射
MRI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
多参数成像
MRI可提供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颅内病变。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 功能成像:MRI可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 情况。
颅脑损伤评估与治疗决策支持
急性颅脑损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折、 硬膜外/下血肿、脑挫裂伤等急 性损伤表现,为临床急救提供重
要依据。
慢性颅脑损伤
对于脑积水、脑萎缩等慢性损伤 ,CT可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为
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颅内压监测
通过CT测量脑室大小、中线结构 移位等参数,可间接评估颅内压
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颅缝
各颅骨之间的连接缝隙, 如冠状缝、矢状缝等。
颅底
颅骨底部结构复杂,包括 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 。
颅内主要血管与神经
大脑动脉环
位于脑底,由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段等组 成。
主要脑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 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 球及脑干等部位的血液。
主要脑神经
密度异常
如高密度影可见于出血、钙化 等;低密度影可见于水肿、梗
死等。
形态异常
如脑回增宽、脑沟变窄等提示 脑萎缩;局部脑组织肿胀提示 脑炎或肿瘤等。
脑室系统异常
如脑室扩大提示脑积水;脑室 变小提示颅内压增高。
蛛网膜下腔异常

颅脑CT解剖带图解

颅脑CT解剖带图解

颅脑CT解剖(图文)skC影像园1、蝶窦(Sphenoid sinus)2、延髓(Medulla oblongata)3、小脑(cerebellum)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skC影像园4、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5、小脑中角(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6、乙状窦(Sigmoid sinus)7、颞骨及乳突气房 (Petrous temporal bone and mastoid air cells) 8、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 9、脑桥(Pons) 10、垂体窝(Pituitary fossa)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1、小脑蚓部(Cerebellar vermis) 12、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 13、桥前池(Prepontine cistern) 14、鞍背(Dorsum sellae) 15、侧脑室颞角(Tempor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6、环池(Ambient cistern) 17、角间池(Interpeduncular cistern) 18、大脑角(Cerebral peduncle) 19、侧裂池(Sylvian fissur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 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0、小脑上池 (Third ventricle) 21、侧脑室前角 (Fron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21a、第三脑室(Third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2、尾状核头部 (Head of caudate nucleus) 23、岛叶 (Insular cortex) 24、外囊(External capsule) 25、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26、丘脑(Thalamus)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7、纵裂(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28、内囊前肢(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29、内囊膝部(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30、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31、侧脑室三角区及脉络丛钙化(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calcified choroid plexus) 32、侧脑室枕角(Occipi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3、侧脑室体部(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34、放射冠(Corona radiata)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5、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 额骨(FB— Frontal bone) 顶骨(PB — Parietal bone) 枕骨(OB— Occipital bon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6、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 37、中央沟(Centralsulcus ) 38、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

头颅CT解剖及诊断

头颅CT解剖及诊断

CT读片原则
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 了解人体横断层解剖,观察扫描位置是否正确。
异常影像的观察 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内 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 进行动态描述。
分析与判断 诊断的基础是首先了解正常影像解剖,并对各种 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临床做出 正确判断。
颅后窝:“Y”字形或“V”字形的小脑幕,幕下结 构在内侧(小脑上蚓部),幕上结构在外侧(枕 叶)。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
纵隔裂 尾状核头 第三脑室
上丘
松果体
(钙 化)
额叶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池 第
岛叶


丘脑



枕叶
侧脑室后角 层

四叠体池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四、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
急 性 硬 膜 外 血 肿
急性硬膜外出血
硬膜下血肿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 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内 亚急性硬膜血肿:4天—3周 慢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后
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较危重,发展快,很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颅内高压和脑疝症状出现早,定位征不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与急性相似,症状出现较晚、较缓和。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发生于脑萎缩的老年人,外伤轻微,常在
晶状体 眼球
颞叶极部 蝶 窦 层 面
桥脑
小脑半球
筛窦 蝶窦 基底动脉 桥脑
乙状窦
小脑中脚 小脑延髓池
视神经
海绵窦
颞叶


桥小脑角池 顶

头颅CT断层解剖ppt

头颅CT断层解剖ppt

脑池结构
大脑纵裂池
小脑延髓池
位于大脑纵裂内,容纳大脑大静脉外侧窝池
位于大脑外侧窝内,容纳大脑中动脉 。
脑膜结构
硬脑膜
01
分为三层,外层为骨膜,中层为硬脑膜,内层为软脑膜。
蛛网膜
02
覆盖在脑表面的薄膜,分为蛛网膜颗粒和蛛网膜绒毛,是脑脊
液循环的重要部分。
提高诊断准确性与可靠性
标准化诊断流程
建立和完善头颅CT断层解剖的标准化诊断流 程,确保医生遵循统一的诊断标准。
多学科合作
加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的合作 ,共同讨论和会诊复杂病例,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可 靠性。
定期评估与验证
定期对头颅CT断层解剖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估 和验证,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的误差。
病变识别
通过观察异常密度、形态和结构变化,判断是否 存在病变。
测量与计算
对病变的大小、范围和数量进行测量,计算病灶 的体积和密度等参数。
常见病变的CT表现
脑出血
在CT图像上表现为高密 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
水肿带。
脑梗死
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低密 度影,周围可见高密度
水肿带。
颅内肿瘤
在CT图像上表现为异常 密度影,形态不规则, 周围可见水肿带和占位
脑膜病变
脑膜炎
脑膜炎症,可引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进一步 检查确诊。
脑膜肿瘤
脑膜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可引起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 状,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颅骨病变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可引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颅骨肿瘤
颅骨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可引起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头颅CT影像解剖ppt

头颅CT影像解剖ppt
头部断层扫描及CT
四脑室
2cm
鞍上池 环池
3cm
三脑室 四叠体池
4cm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池 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池 小脑上池
侧脑室三 角区及后 角
5cm
基底节区:尾状核、 豆状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cm
豆状核:苍白球(内)、 壳核(外)
基底节区结构
基底节(Basal ganglia) (又称基底神经节)是指 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 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大 脑的中心灰质核团,包括 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 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 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 壳核和苍白球。壳核和尾 状核合称为新纹状体,苍 白球为旧纹状体。壳核是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
基底节区
杏仁核
纹状体
屏状核
尾状核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侧脑室体部
6cm

10张图搞定正常头颅CT断层解剖

10张图搞定正常头颅CT断层解剖

10张图搞定正常头颅CT断层解剖
当代神经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就是:解读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入门项就是头颅CT。

如果想修炼成「火眼金睛」,一眼识别病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掌握正常头颅CT各层面解剖结构。

头颅CT通常为水平位扫描,常规10层,层厚10mm,信号强度与密度有关:骨>灰质>白质>水>气体,正常情况下血管、垂体、松果体、硬脑膜可强化。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本文来自丁香园。

主任提问三叉神经核性感觉障碍最常见于哪3类疾病?回复「0428」可获取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