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政府机关、企业和居民的安全,维持公共秩序,通过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消除或减轻危害。
这些活动包括社会稳定检查、警务行动、应对社会动荡、危机处置、突发事件处置、应急行动等。
以往相关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活动都是以传统的手段为主,基本上只能采取管控性的方式。
但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技术的使用,政府和当地政府正在不断的改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方式,以提高公共安全的水平。
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技术来监控重点社会活动、采取空势监测技术,以避免社会动荡和应对突发事件。
同时,城市安全系统也可以利用科技来更好地控制犯罪,改进安全系统的监管效果。
同时,政府和当地政府还应采取层层筛查的办法,定期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质量和程序进行检查,以规范公众的行为,确保安全的维持。
另外,政府还需要定期培训专业人士,以增强专业知识,以便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有效应对和有效的处置。
总的来说,政府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长远的计划,以满足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使社会安全得以维护。
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事故和灾难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保障公共安全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预防和处置能力,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成为重要的工作环节。
一、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是指以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为出发点,针对各类安全隐患,制定一系列安全措施,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公共安全管理可分为预防和处置两个部分。
1、预防预防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加强交通管理、维修公共设施、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防灾减灾等措施。
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保障公共安全环境。
2、处置除了预防措施,公共安全管理还需要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只有各类事故和灾害出现时,公共机构才能及时灵活地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因此,公共安全管理需要把预测事故、建立应急机制、开展培训教育、组织演练等应急处理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应急管理是指在各类紧急情况下,总能快速有效地开展紧急处置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处置、应急教育、应急演练等一系列工作。
1、应急预防应急预防是针对各类危险源加强监测和研究,从识别、预测、监测等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判断潜在危险的风险和可能性,并策划安全措施及预案。
这样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得到较长时间的缓冲和处理准备,大大降低结局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感。
2、应急处置应急处置分为紧急救援和灾害恢复两个阶段。
应急处置一般需要两个方面工作:包括预案制定等措施,以及预案在救援过程中的实施和落实寻求最大化优化。
在管理过程中,各项救援活动的责任、职权、任务、协调、指挥、资金等各方面工作都要开展。
3、应急教育应急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一项公益性质的工作,旨在提高公众地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较小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给社会地无可承受之压。
应急教育主要针对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的方法、安全环境评估工作等。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其意义、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安全的意义与特点公共安全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化解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保障社会的平稳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公共安全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更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公共安全具有以下特点:1. 多元化:公共安全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施策。
2. 高度复杂性:公共安全问题常常具有复杂性,涉及的因素众多、关联复杂,需要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解决方案。
3. 防控与应对并重:公共安全工作既需要重视预防和防控,又要加强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能力的建设,以降低灾害事故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二、应急管理的意义与特点应急管理是指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及时、有序地组织、协调、指挥各种资源和力量,将对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并加以控制和消除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应急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公众安全,减轻事故灾害对社会的影响。
应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 快速响应:应急管理需要在事故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最大程度地限制事故的扩大范围和影响。
2. 多元化资源整合:应急管理需要调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实现有序的资源整合和协同作战。
3. 高效决策:应急管理过程中需要迅速进行决策和指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措施,以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安全威胁和灾害风险时,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亟需创新与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科技支撑: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效能和精确度。
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1. 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人员、物资、设备等资源,迅速处理、处置突发事件,控制事态发展,最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其中预防和准备是应急管理的前期工作,响应和恢复是突发事件发生时必须立即进行的工作。
2. 公共安全概述公共安全是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包括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保障公共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公共安全工作的开展。
3. 应急管理与公共安全的联系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突发事件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而应急管理正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而存在的。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影响。
另一方面,公共安全的保障需要进行全面的应急管理,包括加强预防和准备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以及加强响应和恢复工作等。
4. 应急管理中的公共安全重点领域应急管理中,公共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极大,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需要加强预警和防范,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2)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需要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3)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影响,需要加强预防和应急处理。
(4)恐怖袭击:恐怖袭击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进行紧急响应和处置。
5. 公共安全中的应急管理措施在公共安全领域,应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预警和预防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预警和预防,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社会安全规划中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

社会安全规划中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成为社会安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在社会安全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
一、公共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公共安全是指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免受危害的状态。
它包括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
公共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只有保障公共安全,社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应急管理的定义与作用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减少损失、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秩序的一种管理系统。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应急管理在社会安全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社会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三、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关系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公共安全是应急管理的基础,而应急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的手段和方式。
在社会安全规划中,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四、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在社会安全规划中,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再次,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需要跨越国界进行合作。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首先,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持。
利用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预警、监测和应对能力。
再次,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文章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文章公共安全是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有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应急管理则是在灾害发生后,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和协调等措施,快速、有效地防灾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关系密切,互为补充。
在公共安全领域,应急管理是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灾害事故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害。
而公共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全的基础,是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目标。
因此,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安全包括多个领域,如消防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
其中,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消防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如高层建筑火灾、木质结构建筑火灾等。
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应急管理是在灾害发生后,对灾害事故进行组织、指挥、调度和协调等措施,快速、有效地防灾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过程。
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等四个阶段。
在预防阶段,要加强灾害风险和危险源的管理,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在准备阶段,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装备水平。
在应对阶段,要及时响应灾害,开展救援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的损害。
在恢复阶段,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核心。
只有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有效地保障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让他们成为安全的守护者和应急的参与者。
此外,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与协调,是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预案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预案第一章应急预案概述 (4)1.1 应急预案的目的与意义 (4)1.2 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 (4)1.3 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4)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 (5)2.1 应急组织体系 (5)2.2 领导小组及职责 (5)2.2.1 领导小组组成 (5)2.2.2 领导小组职责 (5)2.3 工作小组及职责 (5)2.3.1 工作小组组成 (5)2.3.2 工作小组职责 (6)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6)3.1 风险识别 (6)3.1.1 目的 (6)3.1.2 方法 (6)3.1.3 风险分类 (6)3.2 风险评估 (7)3.2.1 目的 (7)3.2.2 方法 (7)3.2.3 评估内容 (7)3.3 风险控制 (7)3.3.1 目的 (7)3.3.2 措施 (7)3.3.3 实施要求 (7)第四章应急资源与保障 (8)4.1 人力资源保障 (8)4.2 物资与设备保障 (8)4.3 资金保障 (8)第五章应急响应流程 (8)5.1 应急响应等级 (9)5.1.1 根据公共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应急响应等级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等级。
(9)5.1.2 各级应急响应等级的启动,由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实际情况提出,报请同级人民决定。
(9)5.1.3 各级应急响应等级的调整,由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发展态势提出,报请同级人民决定。
(9)5.2 应急响应程序 (9)5.2.1 事发单位或事发地人民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情况。
(9)5.2.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先期处置。
(9)5.2.3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应急响应等级建议,报请同级人民决定。
(9)5.2.4 启动应急响应后,应急指挥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1. 引言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公共安全是指保护社会公众免受各种灾难和危险的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犯罪活动等,而应急管理则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协调各种资源进行反应和处理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策略和挑战。
2. 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保障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和基本权益的重要任务。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各种灾难,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
公共安全需要预防和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并提供救援和灾后重建。
2.2 恐怖袭击恐怖袭击是指恐怖分子针对公众发动的攻击行为,如爆炸、劫持、狙击等。
公共安全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公众免受恐怖袭击的威胁,并追捕和处置恐怖分子。
2.3 犯罪活动犯罪活动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的各种犯罪行为,如抢劫、杀人、贩毒等。
公共安全需要维持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并保护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3.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采取措施应对事件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预警体系预警体系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及时发现和预测灾难事件,并向公众发出警报和紧急信息。
它可以帮助公众做好准备,及早躲避和应对灾难。
3.2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采取行动,组织协调各种资源进行救援和处理。
它包括救援行动、医疗救护、灾后清理等,并需要与相关机构和志愿者进行协作。
3.3 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定期组织的模拟演练活动,旨在检验和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流程,增强应对能力。
4.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可以减轻灾害和事故的损失。
通过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降低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犯罪活动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的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安全 “三角形” 模型的立体化
时间序列环节 预防准备
应急管理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灾害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应急管理 恢复重建
应急管理的时间序列环节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承灾载体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27
非军事意外事件秘书处的作用
首相
汇报与布置
内阁办公室
非军事意外事件秘书处(CCS)
政府部门:
内政部 外交部 农业部 交通部 国防部 卫生部 商业部 财政部 总理办公室 苏格兰政府 北爱尔兰政府 威尔士政府
2013-7-9
政府机构:
环境署 海上及海岸警卫署 卫生署 安全署 健康安全执行署 下属行政区:
大 规 … 模 群 体 事 件
公共安全体系的 “三角形”模型
灾害要素
物质、能量、 信息
应急管理
15
公共安全的 “三角形”模型-灾害要素
灾害要素的几个例子:
危化品泄漏:物质 地震、火灾:能量、物质 大规模谣言和社会恐慌:信息
物质
临界值 触发因素 能量 信息
灾害要素
公共安全的 “三角形”模型-突发事件
负责国家层面突发事件协调、 处理和形势通告等工作的国家 级枢纽(源和汇)与“神经中 枢”。 常设全天候跨部门组织,其组 织体系涉及跨部门专业力量和 广泛的资源。 与各级紧急行动中心(EOCs)协同应对国家重大突发事件。
主要依靠其值班室内高科技综合集成的应急平台,行使日常综 合预测预警、形势通告、紧急处置等职能。
市县级应急平台
自然灾害 应急平台
地方级
事故灾难 应急平台 公共卫生 应急平台 社会安全 应急平台
基层应急平台
基层应急平台
……
基层应急平台
2013-7-9
32
应急平台的定位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 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 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 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 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 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物质作用
作用类型
能量作用
作用强度
突发事件
信息作用 时空特性
公共安全的 “三角形”模型-承灾载体
人
物 系统 本体破坏
承灾载体
功能破坏
承灾载体的破坏导致其蕴含 的灾害要素被意外释放, 是造成次生事件和事件链 的必要条件。
公共安全的 “三角形”模型-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
重点目标
承灾载体
方法和技术
应急管理
应急能力 预防准备 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救援处置 恢复重建
第三部分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举例
2013-7-9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CPSR· Tsinghua University
22
911后美国应急体系建设
时间
2001年9月11日 2001年9月14日 2001年10月8日 2002年7月16日 911恐怖袭击事件 国会通过《应急和恢复法》(Response and Recovery Act) 在白宫成立国土安全办公室并着手制定首个国土安全国家战 略规划 国土安全战略规划完成,提出要建立国土安全部
2013-7-9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CPSR· Tsinghua University
10
2008中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启示
重要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
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不足 重特大灾害的综合风险预警能力不足 突发事件应急的“一案三制”:预案、体制、 机制、法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 依据NIMS制定 • 国家层面上可操作的核心应急预案 • 充分利用联邦资源、知识和能力对 突发事件全过程进行处置 • 在国家重大突发事件时启用
2013-7-9
24
NIMS综合中心(IC)
Mission …
“To provide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and oversight of the NIMS, supporting … routine maintenance and the continuous refinement of the system and its components over the long term.” HSPD-5
交工 通业 事事 故故
公城 共市 场生 所命 事线 故事 故
公共安全体系的内涵?
公共安全的方法学?
核 传 群 辐… 染 体 射 病 不 事 疫 明 故 情 原 因 疾 病
食 物 中 毒
职 业 中 毒
动 … 物 疫 情
重 大 刑 事 案 件
涉 外 突 发 事 件
恐 怖 袭 击 事 件
经 济 安 全 事 件
主要职能:NIMS战略规划、技术支持、日常维护和持续改进
术语和定义的更新; 资源的划分、分类和调整;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的技术支撑、装备和人员的资格认定;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平台的评估;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过程、关键环节以及应急平台的总结评价。
2013-7-9
25
NRP国土安全运行中心(HSOC)
2013-7-9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CPSR· Tsinghua University
5
日本的地震防灾情报系统
早期评价系统 (Early Estimation System)
于1996年开始运行;能在短时间内预测地震产生 的灾害范围;为政府快速、准确的制定有关政策 提供依据
应急对策支持系统
23
2003年2月28日 2004年2月24日 2004年3月1日 2004年10月
2013-7-9
NIMS和NRP的关系
NIMS
• 总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命令, 控制, 组织 结构, 术语, 通讯协议和资源/资源分类 • 适用于任何事件和所有辖属层面 • 是模板指南,非处置方案 资源
知识 能力
NRP
2013-7-9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CPSR· Tsinghua University
1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启示
人类当今能力可达范围内的成功应对
地震设防区域与标准的合理确定
充分考虑地震安全与应急需要的建设规划与 设计规范 关注、防范和应对次生灾害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 、能力 建设及科技支撑的深入思考与不断完善
水 冲 击 力 : 300Kg/m2 , 最 高 1000 ~ 2000Kg/m2;
近30万人丧失生命,超过50万人流 离失所,涉及12个国家。
印尼亚齐省的损害达45亿美元;
斯里兰卡的直接损失约为10亿美元。
2013-7-9
7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百年以来, 美国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科学技术
范维澄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报告内容
问题的提出
公共安全体系框架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举例 我国应急管理技术的若干进展 结束语
2013-7-9
2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2013-7-9
3
安全,人类永恒的目标
安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
安全,是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Emergency Measure Support System)
发生灾害时为相关机构提供共享信息平台,为政 府的应急对策的实施提供支持
2013-7-9
6
灾难案例-印度洋地震海啸
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发生地震 海啸,2小时后海啸到达斯里兰卡
海啸传播速度:~200 m/s;
水头高度:4~6米,最高8~10米;
自 然 灾 害 类
国 家 地 震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防 汛 抗 旱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自 然 灾 害 救 助 应 急 预 案
2013-7-9
31
应急平台体系结构
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平台
专项应急平台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应急平台 应急平台 应急平台 应急平台
省、直辖市级 应急平台
2013-7-9
26
英国应急事件分级机制
国家范围 跨地区
重大事故(一级) 中央主管部门负责 内阁办不介入
地方政府应急并 和中央政府/中央 主管部门联系 事发地应急 灾难性事故(三级) 内阁办领导 严重事故(二级) 中央主管部门,内 阁办协作
地方
一定影响
单一事件
引起关注程度,低>>>>>高
2013-7-9
2013-7-9
12
第二部分
公共安全体系框架
2013-7-9
wfan@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13
公共安全涉及的范围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水 灾 旱 灾
气海 地森地生 象 洋 震 林 质 物… 灾灾 火 火灾灾 害害 山 灾害害
环 境 生 态 灾 难
公 共 卫 生 类
国 家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医 疗 卫 生 救 援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通 信 保 障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突 发 环 境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核 应 急 预 案 国 家 处 置 电 网 大 面 积 停 电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事件或决策
200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