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二、整体感知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⑴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⑵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⑶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三、深入学习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⑴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⑵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⑶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⑴“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⑵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⑶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⑷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2】篇〗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简单复述故事情节;2.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4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注释

24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注释24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记录了1987年8月31日,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渡轮在英吉利海峡中沉没,造成193人死亡的悲剧。
这次事故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渡轮事故,也是世界上最为致命的一起海难之一。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为读者介绍这次悲剧的背景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注释。
事故背景1987年8月31日,渡轮诺曼底号在夜间从比利时泽布吕赫出发,前往英国多佛港。
据当时的报告,天气条件很恶劣,海浪高度为2至3米,风速达到了8-10级。
不久之后,船舶突然停止运转,开始翻滚,最终倾覆。
事故导致许多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乘客,还有一些是船员。
事故原因始终没有被完全查明,但是很多迹象表明,一些错误和疏忽可能是引起这次悲剧的原因之一。
注释虽然这次事故已经发生了30多年,但是人们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仍然瞭望不透。
下面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注释,展示了这起悲剧的一些更为详细的情况。
1. 船长发生过心脏病事故发生的时候,船长德米特里·鲍林(Dimitri Bolin)正在驾驶渡轮。
一些人曾经评论说,鲍林的行为很奇怪,好像他在做一些不寻常的决定。
据报道,鲍林在1983年曾经患过一次心脏病,病情很严重。
这可能说明鲍林的判断力在事故发生时已经受到了影响。
2. 客舱门未锁悲剧中最恐怖的一幕之一是,许多人被困在了船舱的底部,因为他们无法逃脱自己的房间。
有一些报道称,一些客舱的门没有正确关闭。
如果这些门被锁上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幸存下来。
3. 船上的安全设施不足在事故发生时,船员和乘客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生存设施。
一些报道称,救生艇的数量不足,而且一些船员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训练,无法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此外,据报道,渡轮上的沙发、桌子等家具和装备并没有遵循安全标准制作,这也可能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4. 船只的维护保养问题渡轮诺曼底号在沉没前已经在使用了三年时间,它的维护保养情况并不很好。
有一些报告显示,这艘船经常因为一些小的技术问题而需要停航维修。
诺曼底号遇难记缩写150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缩写150字诺曼底号遇难记缩写150字 1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可贵的。
尤其是英雄们的生命更为珍贵。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的是:在一个雾浓,风大漆黑的夜晚“玛丽”号不小心撞到了年轻的“诺曼底”号,“诺曼底”即将沉入阴惨惨的大海,这时冷静的船长指挥大家井然有序的逃离了这里,而自己却与心爱的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悲壮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生命也有贵贱之分,利己主义的是低等;舍己救人的是高等。
生命的贵贱在于你是否为人们造福了,只有这样,你的思想品质才是高尚的;令人崇敬的。
在危急时刻我们还要做到:①临危不惧;②舍己救人;③镇定自若;④机智勇敢,才能安全快速的逃生。
诺曼底号遇难记缩写150字 2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
里面讲述了诺曼底号再一次出航的时候时,原本是风平浪静的一次航行,但是由于“玛丽号”的原因和天灾把“诺曼底号”撞出了一个大窟窿,人们当时很害怕。
这时只有哈尔威船长才镇定自若地指挥这乘客,让乘客井然有序的逃离。
虽然最后大家得救了,但是船长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
但是我会想起我们自己平时自私自利,有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
还有时为了利益我们会不顾一切。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现在能像哈尔威船长有着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还有多少人能做到,我们觉得真的很惭愧。
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是令我们少先队员值得学习的。
也是值得所有人所学习的!诺曼底号遇难记缩写150字 3黑色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颜色,能被比作黑色的雕像的人肯定拥有一个伟大的灵魂。
哈尔威船长为职业献身,在这尊雕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这时,一位保安叔叔走过来,厉声喝道:“安静!听我说,女生先走,男生再走,老师最后!一个一个有秩序地走!”那番话让所有人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大家依照他说的逃生顺序迅速地离开,无一伤亡。
在每一尊黑色的雕像背后,都有一个伟大、高深的灵魂。
从那时起,那位保安叔叔和哈尔威船长一样屹立在我心中。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进行质疑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剪辑视频)大家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1912年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载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而沉没,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
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
1870年,有两艘英国轮船相撞,但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都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出事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号”上去寻找答案吧。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
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投影雨果画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1、(出示本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读,组词,正音,齐读。
2、开火车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师相机指导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海难的结局如何?四、整体感悟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配《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初步受到震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1)开头介绍“诺曼底号”部分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
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解

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解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解 本篇文章将对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讲解。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轮在航行途中因为撞上冰山而遭遇严重危机,最终导致该船沉没,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面临困难和危险时,人们需要勇气和合作才能克服困难。
文章首先介绍了诺曼底号邮轮,他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客轮之一。
接着,文章描述了邮轮上的乘客们正在享受着船上的娱乐活动,他们并不知道即将发生的危险。
当时的航海技术还没有很发达,导致船只在夜间看不到冰山。
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氛围中时,船长突然接到了冰山的警报。
他立即意识到了危险的严重性,并下令全船紧急停止。
但不幸的是,撞上冰山的撞击力还是导致了邮轮的船体严重受损,开始迅速慢慢沉没。
面对危险,船上的工作人员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职业素养。
他们发出求救信号,并协助乘客们尽快逃生。
同时,乘客们也相互帮助,有条不紊地按照指示进行集合和疏散。
虽然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但大家的团结和合作让更多的人得以生还。
救援船队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为幸存者们提供了及时的支援。
人们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得到了适当的照顾和关怀。
然而,不幸的是,这场事故导致了大量人员的伤亡,许多家庭因此失去了亲人,整个社会都沉浸在悲伤和哀悼之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首先,勇气和职业素养是面对危险时必不可少的品质。
船上的工作人员在危机时刻表现出色,为乘客们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合作和团结是战胜困难和危险的关键。
乘客们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相互扶持,克服了许多困难。
最后,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要心存感激。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真实事件中人们面临危机时的反应,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勇敢和团结。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用合作和团结来战胜它们。
总之,《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件,向我们展示了勇气、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
复述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

以下是《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文复述: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驾驶诺曼底号轮船在英吉利海峡遭遇可怖的薄雾,与另一艘名叫玛丽号的轮船发生碰撞。
面对突发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展现了果敢的决断和过人的智慧。
他首先下令全方位的救援,同时考虑到救生艇不足,为了避免引发恐慌和混乱,他严肃地下令“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哈尔威船长严峻的命令在全船响起,首先安排妇女和儿童登上救生艇,然后是其他乘客,最后是船员。
在这生死关头,哈尔威船长忘却了自己的安危,坚守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所有人。
随着救援的进行,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所有人都感到了可怕的巨大震动。
哈尔威船长像一根柱子一样站立在舰桥上,沉着地指挥船员们进行抢修。
然而,这场灾难的严重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船身裂口扩大,海水无情地涌入船舱。
面对无法避免的厄运,哈尔威船长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乘客的生机。
他以超人的意志和决断,独自一人关上了舱门,将船驶向大海深处,最终与船共存亡。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船祸中,除了哈尔威船长外,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救援。
哈尔威船长的英勇行为让所有人深感震撼,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生命对他来说也十分宝贵,但他在灾难中选择了牺牲自己,保护他人。
他的壮丽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诺曼底号遇难事件的基本经过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词汇学习和运用。
3. 讨论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形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诺曼底号遇难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词汇学习和运用。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交流和讨论。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词汇学习和运用能力的评价:通过词汇练习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讨论和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印象深刻的一篇小学课文作文诺曼底号遇难记

印象深刻的一篇小学课文作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喔喔!你要我写一篇关于印象深刻的小学课文作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文章吗?那我可得好好想想了,这可是一篇让我印象很深的课文呢!在写作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这篇课文的内容吧。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艘叫诺曼底号的著名游轮,在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出发,前往美国纽约时,不幸地在大西洋中途与一座冰山相撞,导致船体严重受损,最后沉没在冰冷刺骨的大海深处。
真是太可怕了!虽然船上配备了救生艇,但由于人数太多,加上安排混乱,还有很多人没来得及逃生就与诺曼底号一起葬身大海。
太悲惨了!有1500多名乘客和船员遇难,真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海难。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文里描写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有船员们拼命地疏散乘客,有乘客们彷徨无助地四处逃命,还有孩子们哭着喊着找妈妈。
太让人心痛了!尤其是文中提到一个小女孩,她被救生艇上的人无情地推开,独自掉进冰冷的海水中。
啊!我每次想到这里,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太残酷了!我真希望她当时能被救起来。
除了人物的遭遇,作文里还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惊心动魄场面。
比如说船体倾斜、救生艇撞击船身、冰川在海面上漂浮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我的眼前一样,太逼真了!总之,这篇《诺曼底号遇难记》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虽然内容令人心痛,但也警示我们在面临危难时要保持冷静,爱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我觉得这种经典的作文应该在课本里永远保留下去,让后人也能从中汲取教训和感悟。
它就像一面镜子,将人性的阴暗面和光明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对生命的可贵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好了,这就是我对这篇作文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啦!希望大家也能像我一样,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篇2标题:印象深刻的一篇小学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学课文对我的印象。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大船在大西洋上遇到了大风雨,最后船体破损沉没在海底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虚拟情境的感悟迁移到现实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从名著中汲取养分,迁移学习、主动学习。
3.理解、体会哈尔威船长镇定勇敢、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所采取的措施,想想令自己感动的场面,简单地描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为什么视其为“一个伟大的灵魂”。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
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导入课题: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3.以“雨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及创作风格等。
三、合作探究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合作完成:
(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记一下。
(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3)相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四、解疑分享
1.解决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一疑难字词。
2.反馈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升华
谈话: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
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
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六、课末检测
(一)比一比再组词
例()秩()淹()
列()秒()掩()
(二)多音字组词
()()
难薄()
()()
(三)填空
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雾海夜航,后来,哈尔威船长,最后。
七、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起因:“诺曼底号”海夜航
诺曼底号遇难记经过:船遇难,船长救人
结果:船长以身殉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细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2.反馈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见。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哈尔威船长想的是什么?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出“如果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
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
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①“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
”他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他怎么会忘了自己?
②“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一部分对话,反复阅读体验,然后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透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用对话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③“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写“雾”:“大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面对这“沉进大海的雕像”,怎样理解获救后的人们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本文中人物的对话为什么都是短句?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从“大雾弥漫”到“阴惨惨的薄雾”,记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四、课末检测
(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耸立屹立
1.哈尔威船长()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大家。
2.“东方明珠”电视塔()在黄浦江边,引来无数游人参观。
(二)扩句
船长驾驶着“诺曼底号”。
五、总结收获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六、作业布置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吧,请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