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关于《造型表现》的微型讲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专题讲座

崔慧慧

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今天在这里,我想把我对新课程的一些学习体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更希望大家能把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毫不吝啬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我想,只有这样,大家对新课程的认识,才比较容易达到共识。

一、了解新课程所面对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

一年级(上)实验教材在体例上,象《神奇的口袋》《大家都来做》《彩线连彩点》等“造型•表现”类的课型共11课,占有的比例

大约是1/2。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一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

三、了解造型与表现的关系是什么?

造型与表现可看成该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点”,表现则是“线”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造型与表现在本学习领域中是一体两面。案例:《美丽的印纹》这节课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了解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为了达到能力目标,可以把这节课分为三段:(1、在白纸下面垫硬币、或用手直接涂了颜料印;(形成概念)(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在手印上添画;(可范画)[建议:突出求异性,以往的小组合作,就是小组做一件作品,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方式?因为现在的小朋友们都很调皮,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上这类课时,他们都太兴奋了,当别的组在工作的时候,他会去提“意见”。比如,小朋友用手,瓶盖等材料印了一些印纹,我们进行交换,为另一组小朋友的半成品,进行添画。]添画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他会发现,咦?

他怎么是这样印的?我为什么没这样做,这样他在不知不觉中,对印纹的表现也有的新的理解。

3、在泥板上印画;(用手、树叶、各种工具)

4、用纸片拼贴在平坦的盖子上,做印章。

四、“造型•表现”领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总教学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贯穿教材始终)。

五、“造型•表现”领域的特点

1、强调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调探索性,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以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

3、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

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六、教材的新尝试。

1、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实验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如小学一年级上《大家都来做》、《乘上列车去画画》。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是非常有利的。

2、教材编排以活动方式进行,改变了以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本教材改变了以往美术教村以美术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采用以活动方式进行,通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小学教材低年级主要以美术工具、材料的多样性吸引学生装参与,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经验,从游戏式的教学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