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2017版 01绪论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

生理学课件2017版 01绪论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

14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自身调节
• 三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15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 控制论(cybernetics)
ck)控制系统 – 优点:闭环系统,自动控制 – 缺点:滞后,波动 • 前馈(feed-forward)控制系统 – 优点:快速,预见性 – 缺点:可能发生失误
4
生理学(Physiology)
• 学什么? – 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 科学 • 功能:系统、器官 • 机制:细胞、分子 • 调节:整体 – 实验性科学 • 为什么学? –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
5
诺贝尔奖中生理学重大发现对医学的影响
• 1923年发现胰岛素 • 1930年发现人类血型 • 1998年NO在心脏血管中的信号传递功能(促进新药研发) • 2005年幽门螺旋杆菌以及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
17
反馈控制系统
•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 维持稳态:血压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 调定点(set point)
18
反馈控制系统
•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 “滚雪球”效应:快速达到最大效应 • 排尿 • 血液凝固 • 分娩 – 对稳态维持有间接作用
6
生理学(Physiology)
• 怎么学? – 心态:大学 ≠ 轻松 – “三观” 要正: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 “三基”要牢 • 基本的知识架构体系 • 基本的知识获取能力 • 基本的知识运用能力 – 人文素养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2)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2)
如遗传程序学说、自由基学说、交联学说、免疫 功能改变学说、端粒学说、错误“成灾”学说、 神经内分泌阶段式调节学说等等。
§3 机体功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 environment):
一般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其中 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发展的各种因素。
了解生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掌握兴奋性、阈强度的概念,引起兴奋的条件,了解生 命活动的其他特征。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掌握稳态的生理意义。 掌握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举例说明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和自身调节,比较其各自特点。掌握反馈控制系统及 其生理意义,了解前馈控制系统。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和方法。
PHYSIOLOG Y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机体功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和自动控制 第五节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第六节 生理学的发展史和研究展望(自学) 第七节 学习生理学时提倡应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学习目标
一、新陈代谢 (metabolism)
有机体为实现自我更新,与周围环境之间 所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①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结构重建与更新
②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破坏与清除衰老组织
二、信息传递(signaling)
外界的刺激和机体细胞产生的某些物质,以 不同的生物学信号形式作用于各种细胞的过程。 (本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功能调节)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 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 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其结构基础称为

二、选择题
1、阈强度越大,说明组织的( )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性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程度越低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是 ()
A、正反馈 C、神经调节
B、负反馈 D、体液调节
3、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下列现象消失 ( )
A、反应
B、反射
C、兴奋性
D、兴奋
4、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 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 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发挥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组织液 临近细胞
调节其功能活动 局部性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特点: 1)反应较缓慢 2)作用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3、神经-体液调节:普遍存在
(三)自身调节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
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特点:
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二、 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正反馈 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 负反馈
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一)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如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温调节等。 2.生理意义: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 及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学分:4.0总学时:理论学时:80实验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适应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教材:1、生理学,朱大年、王庭槐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参考教材:2、生理学,朱大年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生理学,姚泰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生理学,姚泰主编,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生理学,丁报春主编,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

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

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其中实验教学在机能实验学课程中完成。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在线学习:/Ebook/191012.html本书是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的学习辅导电子书,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近年来考研西医综合的真题,以及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相关考研真题,绝大部分真题均提供详细的解答。

这些真题的命题点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同时本书还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提供所有题目的答案,部分疑难试题还附有详细的解析。

熟练掌握本书的考题,有助于学员培养敏捷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

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血液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血液循环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呼吸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消化和吸收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尿的生成和排出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内分泌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生殖11.1 复习笔记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生理学概念及其研究方法1.生理学的定义及其任务(1)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图文《生理学》绪论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图文《生理学》绪论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所谓机体,指的是有机体,即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

因此,生理学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也形成了不同的生理学科。

(二)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生命活动是机体各个细胞乃至生物分子、器官、系统所有机能活动互相作用、统一整合的总和。

因此生理学既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和不同细胞正常生命的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又要研究在整体水平上各系统、器官、细胞乃至基因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研究水平
•器官和系统层面心脏泵血功能的研究;消化系统的研究•细胞和分子层面基因组和染色体遗传信息的研究
•整体层面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新型医学模式下对人体疾病的研究
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实例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机体的某种结构,必然有相应
的功能,,功能建立在结构之上,•所以应对相关组织结 构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
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弄清这些生命活动的 发生机制、相互关系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 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 传出神经 中枢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一、新陈代谢
物质、能量
机体
环境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二、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可兴奋性组织对刺激作出的相应反应。
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
活动弱→强的过程。
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2.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细胞外液)
体液和体液的分布
体液:人体内的液体为体液,占人体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二、生理学水平和研究内容
(一)整体水平:
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 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 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功能 2.功能原理 3.功能的评价 4.特点 5.调节或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物 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 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调节特点: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共同调节生理功能
二、 体内的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2.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一)、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 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反馈包括正反馈(多见)和负反馈(少见)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正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负反馈信息
特点: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
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负反馈机制多见(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 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 反射 正反馈
负反馈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保持内环境 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简述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 特点。
①远距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靶细胞→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作用于细胞。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
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因素,自生对环境刺 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3. 稳态的实现
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 的活动而实现的。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 正反馈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比较迅速,精确而短暂(zan)
但为了叙述方便,常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 阐述其功能,在理解其各水平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注 意各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应 非常重视各功能活动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听、录与习、记的关系: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 真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 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脑脊液(少量)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血液是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
二、稳态(homeostasis)
1.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 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2.意义
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活动强→弱的过程。
刺激分: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前二者能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AP; 后者只能引起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 (即局部电位)不会引发AP。
(二)兴奋性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
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AP的能力。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 兴奋性=1/阈值
血液凝固是典型的正反馈过程,可见正反馈不一定破坏机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 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 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①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准确 (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
②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 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