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本科必修)》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讲述干将莫邪故事的“三王墓”出自小说集( )。

A.<搜神记》 B.《博物志》

C.《列异传》 D.<集异记》

2.李千金是元代杂剧( )的女主人公。

A.《曲江池》 B.《救风尘》

C.《潇湘雨》 D.《墙头马上》

3.传奇名作《-捧雪》是著名作家( )的作品。

A.李渔 B.李玉

C.沈琼 D.吴伟业

4.下列杂剧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

A.《望江亭》 B.《通天台》

C.《中山狼》 D.《陈州粜米》

5.李香君是戏曲作品( )中的女主人公。

A.《娇红记》 B.《拜月亭》

C.《桃花扇》 D.<鸣凤记》

6.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文言小说的是( )。

A.《西京杂记》 B.《子不语》

C.《古今小说> D.《阅微草堂笔记》

7.小说《海上花列传》在题材类型上属于( )。

A.历史演义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世情小说 D.神魔小说

8.著名水浒戏《李逵负荆》的作者是( )。

A.康进之 B.高文秀

C.纪君祥 D.尚忠贤

9.传奇名作《南柯记》是( )的作品。

A.沈璩 B.李开先

C.汤显祖 D.吕天成

10.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南戏的是( )。

A.《荆钗记》 B.《中山狼》

C.《张协状元》 D.《琵琶记》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的作者分别是____ 和.。

12.清代小说家俞万春的小说《____》续写<水浒传》,作品写陈希真父女领兵荡

妖灭寇,将梁山英雄斩尽杀绝。

1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小说家____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作品。

14.戏曲史上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作品借范蠡、西施悲

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演绎吴越两国的兴亡。

15.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是著名剧作家____的代表作,作品借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体现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

16.《夷坚志》是宋代作家一的作品,是宋代志怪小说中篇幅最多的一部。

17.清代传奇《》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市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斗争,是戏

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作品。

18.著名曲家____ 的杂剧《倩女离魂》塑造了张倩女这样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女性形象。

19.严贡生是小说中一的人物,作者借他的形象表达了对披着科举功名

外衣的乡绅的讽刺。

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0.举例说明和前代小说相比,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1.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崔张故事发生了哪些变化?

22.简述

四、论述题(每25分,共50分)

23.试述《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成就。

24.洪升的<长生殿》是如何实现作者“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的?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A 2.D 3.B 4.A 5.C

6.C 7.C 8.A 9.C10.B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白行简蒋防

12.荡寇志

13.吴趼人

14.浣纱记

15.徐渭

16.洪迈

17.清忠谱

18.郑光祖

19.儒林外史

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0.举例说明和前代小说相比,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要点:(1)人物形象多为普通市民,而且女子在作品中地位提高,经常成为爱情的主动追求者。(2)择偶标准更加现实化、生活化。(3)主题主要是反对门第观念、等级观念以及传统的贞操观念。

21.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崔张故事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要点:(1)故事结局发生了变化,从分手的悲剧变成大团圆的喜剧;(2)人物形象发生变化,张生从始乱终弃的负心人变成忠于爱情的痴情种;(3)主题发生变化,从写文人逸事到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22.简述《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

答案要点:(1)个人因素,即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和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2)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3)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即同仇敌忾、抵御异族侵略的渴望。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23.试述《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成就。

答案要点:(1)塑造了生动多彩的人物群像。(2)刻画了人物矛盾统一的不同性格侧面,表现复杂性。(3)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对比、衬托,同中写异。(4)注意在情节的有序发展中描写人

物性格的演进。

24.洪升的《长生殿》是如何实现作者“垂戒来世”的创作意图的?

答案要点:所谓“垂戒来世”就是总结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以警戒后世。这表现在:(1)批判李隆基的荒淫腐败、杨国忠的弄权误国。(2)表现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动乱造成的民生疾苦。(3)借乐工李延年等人表达国破家亡之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