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影响探讨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煤质差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煤中含有较多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等不利于燃烧的成分。
煤质差对燃煤锅炉的燃烧控制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质差的主要影响是使锅炉的燃烧效率低下。
由于煤中含有较多的不利于燃烧的成分,燃煤锅炉在燃烧时容易出现脱离、不完全燃烧等问题,使得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
特
别是在低负荷、过热等情况下,影响更加明显。
煤质差还会影响煤粉的燃烧状态。
在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煤粉中的未燃物质会随着
烟气排放出去,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针对煤质差的问题,需要加强燃烧控制。
一方面,要优化给煤系统,确保给煤量、煤
粉质量和分布均匀,同时根据煤的性质调整给煤参数,确保适宜的燃烧条件。
另一方面,
要加强锅炉设备的调整和控制,根据烟气分析及时调整燃烧状态,保证燃烧效率的最大
化。
此外,还应增强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系统和自
动化控制系统,及时调整燃烧参数,能够有效降低煤质差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燃烧效率
和锅炉的环保性能。
可以看出,煤质差对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减少不利影响,需要
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煤的适宜燃烧。
在未来,将继续研究煤的燃烧机理,加强燃烧控制
与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文章通过研究煤质的变化,审慎探究煤质变化对燃煤锅炉运行和其他关联设备的影响,经过全面分析发现煤炭含水量、硫元素含量、挥发分和发热量等对燃煤锅炉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出锅炉运行参数对燃烧稳定性、经济性和锅炉出力情况的影响。
标签:煤质变化;锅炉运行;影响当前我国多数电能都属于火电一种重要形式,且我国最为重要的电力形式是燃煤发电。
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各个电站锅炉的使用在我国均面临燃煤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能够缓解这个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在分析煤质变化对燃煤锅炉运行影响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减少煤质变化对整个锅炉运行情况的影响。
一、石油化工企业热电厂煤炭的成分和基本性质石油化工企业热电厂运行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形式包含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硫分等。
其中,水分和灰分对煤炭资源的燃烧是十分不利的,在無形中会降低煤炭资源的燃烧温度,增加排烟的消耗。
挥发分是煤炭资源燃烧的重要特点,挥发温度越低,煤炭资源就更加容易着火。
二、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一)煤质变化对锅炉出力产生的影响煤质变化对锅炉出力的影响表现为:在煤质的变化影响到磨煤机出力的时候,煤质燃烧所采用可磨性洗漱比例设计煤质的可磨性系数会降低。
尽管最终是应用了三台磨煤机,最终也无法充分保证锅炉带的额定出力大小。
在煤质灰熔点较低和锅炉出力没有达到额定出力数值的时候就会发生结渣问题,在出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回严重干扰锅炉的稳定运行。
(二)煤质变化对锅炉应用效率产生的影响从实际运行上来看,锅炉效率和煤炭质量以及煤炭资源的运行条件存在密切的关联,其中,煤质是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判定煤质燃烧情况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对煤的常规性质进行分析,而且还需要对煤质非常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煤质是电厂锅炉设计的重要基础,锅炉只有在燃用接近设计好煤种的时候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如果较大范围的改变煤炭种类就会影响锅炉的应用效率。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工业和居民生活中,锅炉作为常用的热能装置,对煤炭的质量要求较高。
煤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经济性。
本文将对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优化锅炉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因素1. 煤质热值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在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煤的热值高低直接影响着锅炉的热效率。
一般情况下,热值较高的煤炭燃烧释放的热量更大,燃烧效率相对较高。
因此,选择高热值煤对提高锅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煤质的挥发分和固定碳煤质中的挥发分是指煤在加热过程中所损失的质量百分比。
固定碳则是指煤中不会被加热蒸发的部分。
挥发分和固定碳的比例会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过高的挥发分会导致煤的燃烧不稳定,而过高的固定碳含量则会降低煤的燃烧效率。
因此,煤质中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合理比例对锅炉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3. 煤质的含硫量和灰分煤中的硫分会形成硫酸,使锅炉和烟囱产生腐蚀和结垢等问题,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同时,煤中的灰分会产生大量的灰渣,降低了锅炉的传热效率。
因此,降低煤中的含硫量和灰分对提高锅炉效率至关重要。
优化锅炉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1. 合理选择煤炭在选择煤炭时,应优先考虑煤的热值以及挥发分和固定碳的比例。
一般而言,热值较高且挥发分适中的煤质更有利于锅炉的高效燃烧。
此外,还需注意煤中的含硫量和灰分,避免选择含硫量和灰分过高的煤炭。
2. 控制燃烧参数合理控制燃烧参数对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至关重要。
其中,两个主要的参数是供氧量和燃料供给速率。
供氧量不足会导致煤炭燃烧不完全,而供氧过量则会增加烟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燃烧效率。
燃料供给速率过快会导致燃烧不稳定,而过慢则会降低燃烧效率。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煤质的特点和需求合理控制供氧量和燃料供给速率。
3. 优化锅炉结构优化锅炉结构是提高燃烧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不断推进,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其中,煤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使用量不断增加。
然而,煤的质量却是影响锅炉效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从煤质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一、煤质指标煤质指标一般包括热值、全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分、粒度等指标。
其中,煤的主要热值来自于其中的有机质,而杂质越少,则其热值越高。
1.1 热值热值是衡量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煤的热值越高,则其热效率也相应提高。
国内煤燃烧平均热值在2000~4500kcal/kg之间,而国外则更高,达到7000~8000kcal/kg。
1.2 水分煤的全水分一般在10%~20%之间,其中包括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
而煤水分过高,则会导致煤的热值下降,热效率降低,烟气量增加,其它排放物质也会增加。
1.3 灰分灰分是煤中的非燃性杂质,其含量与煤的质量、热值和利用价值有着重要的关系。
煤灰分过高,则使煤的热值降低,燃烧时易生成焦渣并污染环境,同时对锅炉产生腐蚀和磨损作用。
小于20%的灰分值被视为使燃烧效果最佳的范围。
1.4 挥发分挥发分是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煤中挥发分的多少与煤种的质量有关。
其所占的比重越高,则煤的热值越高,煤的使用效率也更高。
二、煤质对锅炉效率的影响2.1 锅炉效率下降当煤的挥发分较高时,显然其所含的可燃气体较多,而且烧煤时所生成的灰渣和燃烧产物也较多,这会导致火焰温度降低,火焰反应速度变慢,进而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而当灰分较高时,焦渣等非燃杂质容易在锅炉内部沉积形成障碍物,增加了锅炉内的热阻,导致了锅炉效率下降。
2.2 燃煤量增加当煤的灰分和水分较高时,燃煤量必然会增加。
而当燃烧产物和污染物随煤的质量降低而增多时,需要进行更多程度上的净化,同时会增加运行成本,降低锅炉效率。
2.3 锅炉使用寿命缩短煤的杂质越多,灰渣就越容易形成,进而对锅炉产生腐蚀和阻塞作用,从而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煤质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煤质对锅炉稳定燃烧的影响1.煤的发热量是反映煤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煤的发热量低到一定数值时,不仅会影响燃烧不稳定不完全,而且会导致锅炉熄火,使锅炉出口温度很难达标,影响正常供热。
2.挥发分在较低温度下能够析出和燃烧,随着燃烧放热,焦碳粒的温度迅速提高,为其着火和燃烧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另外挥发分的析出又增加了焦碳内部空隙和外部反应面积,有利于提高焦碳的燃烧速度。
因此,挥发分含量越大,煤中难燃的固定碳成分越少,煤粉越容易燃烬,挥发分析出的空隙多,增大反应表面积,使燃烧反应加快。
挥发份含量降低时,煤粉气流着火温度显著升高,着火热随之增大,着火困难,达到着火所需的时间变长,燃烧稳定性降低,火焰中心上移,炉膛辐射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减少,对流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增加,尾部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
3.煤的灰份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
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烬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
灰分含量增大,碳粒可能被灰层包裹,碳粒表面燃烧速度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减小,造成燃烧不良。
另外飞灰浓度增高,使锅炉受热面特别是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
有关资料显示,平均灰份从13%上升到18%,锅炉的强迫停运率将从1.3%上升到7.54%4.煤的颗粒度对锅炉的燃烧有很大影响。
颗粒度过大时,煤块在锅炉内燃烧时停留时间过短,煤炭中的焦碳没有完全燃烬,炉渣中的含碳量增大,增加了锅炉炉渣的物理热损失,因此要根据煤炭颗粒度合理调整给风量5.煤的含水量在一定的含量限度内与挥发分对燃煤的着火特性影响一致,少量水分对着火有利,从燃烧动力学角度看,在高温火焰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
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分析煤质是指燃煤锅炉中所使用的煤的特性和质量。
煤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和运行性能。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煤质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质差指标:煤质差主要表现为高灰分、高硫分、高挥发分、高水分、低固定碳等特点。
这些指标会直接影响到燃煤锅炉的燃烧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2. 燃烧效果: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燃烧效果上。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不良会导致煤粉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黑烟和灰尘。
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燃烧效果不好还会导致燃煤锅炉的热效率下降,造成能源的浪费。
3. 清洁能源要求:近年来,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不良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清洁能源要求。
对于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煤质选择:选用好煤,避免使用煤质差的煤。
好煤具有低灰分、低硫分、低挥发分、低水分和高固定碳等优点,有助于提高燃烧效果和锅炉效率。
2. 燃烧优化:通过燃烧调控,优化煤粉的供给和燃烧过程的控制,提高燃烧效果和热效率。
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煤粉的浪费。
3. 治理污染物排放: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煤质差锅炉的废气排放。
如安装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煤质差锅炉燃烧控制对燃煤锅炉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煤质差锅炉的燃烧效果不佳,污染物排放多,热效率低,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要加强煤质控制,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燃煤锅炉的高效、清洁燃烧。
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讨论了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并从煤技术、燃烧技术和烟气处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煤质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具体而言,从煤技术方面,应采用智能混煤技术保证煤质稳定,改善锅炉结焦状态;从燃烧技术方面,可以采用智能燃烧技术进行燃烧操作;从烟气处理方面,可采用加强烟道烟囱结构和参数优化设计,减少煤粉锅炉的烟气污染。
关键词:煤质变化;煤粉锅炉;煤技术;燃烧技术;烟气处理正文:煤是大使用的重要燃料,其质量变化将会对煤粉锅炉运行带来重大影响。
从煤技术、燃烧技术和烟气处理三个方面,本文分析了煤质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为煤粉锅炉实施有效的煤质变化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首先,从煤技术方面看,煤质变化将会使煤粉锅炉的结焦状况恶化,从而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
因此,应采用智能混煤技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合理组合煤种,保持煤质稳定。
其次,从燃烧技术方面看,煤质变化将导致煤粉锅炉炉膛出口温度不稳定,燃烧不完全,热效率降低,进而影响煤粉锅炉的发电性能。
因此,应采用智能燃烧技术,加强燃烧的控制及监测,保证锅炉的稳定运行。
最后,从烟气处理方面看,煤质变化将增加煤粉锅炉的烟气污染物排放,增加热源的烟气抉削,从而影响锅炉烟气温度和烟囱压力。
因此,可考虑加强烟道烟囱结构及参数优化设计,减少煤粉锅炉的烟气污染。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了从煤技术、燃烧技术和烟气处理三个方面对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希望本文能为煤粉锅炉实施有效的煤质变化管理提供参考。
除了上述的煤技术、燃烧技术和烟气处理的相关对策以外,煤粉锅炉的运行管理也是有效防止煤质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措施。
具体来说,应加强日常管理,实施精细化运行,并妥善处理各种运行异常;实施统一采购,规范存在煤粉采购,通过详细的供给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煤的库存量;加强质量管理,定期监测检测煤粉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建立数据库,将实时监测的煤粉质量数据实时记录到数据库,以便快速分析其质量变化。
浅谈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目前,随着国内市场上煤炭价格的一路高歌猛进,对于燃煤的火电机组来说运行成本越来越高,很多电厂因此败下阵来。
各个电厂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节能工作,尽可能地减少运行成本。
本文通过分析煤炭的燃烧过程、煤粉锅炉的燃烧特点及其对煤质的要求以及煤质不同成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提出了在煤质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来保证充足的供汽量、合格的蒸汽品质和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词:煤质;锅炉;燃烧工况;安全运行;应对措施Abstract: at present, as the domestic market price of coal the rapid development, for the coal for thermal power unit operation cost more and more high, many power plants were so. Each power plant are underway energy-saving work,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operation cost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al combustion process, the pulverized coal boiler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al on the coal quality and different ingredient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oiler combus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hange in coal measures, to ensure sufficient steam quantity, qualified steam quality and the safety of boiler running smoothly.Keywords: coal; Boiler; Combustion condition; Safe operation; measures引言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矿难频发,国家对煤矿的整顿进一步加大力度,随着我国内地一些小煤矿的关停,火电厂煤炭供应日趋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影响探讨
作者:吴海波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06期
摘要:通过解析煤在锅炉中的燃烧过程及特点,结合电厂的实际情况从煤中所含水分、挥发分、灰分、硫分、煤粉的细度、发热量等六个方面着重分析了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的影响,以实现供热锅炉的优化运行。
关键词:煤质变化;燃烧;影响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162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旺盛,国家对煤矿业的整顿力度逐步加大等诸多原因导致煤炭供应紧张,煤炭质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品质高低不等,使得锅炉燃用煤质难以得到保证。
在锅炉运行实践中,煤质变化所引起的燃烧器结焦、水冷壁结焦、锅炉受热面超温等一系列问题,给锅炉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也直接影响着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因此,研究煤质对锅炉燃烧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采取控制调整措施,能够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 电厂燃用煤质特性分析
燃煤电厂燃烧的煤炭是经过磨制过后的煤粉,主要由挥发分、固定碳、水分以及灰分等成分组成。
因此,在分析煤的常规特性对锅炉运行的影响时,主要从其工业分析成分及其他有效显著影响的特性进行分析。
大唐长春第二热电厂200MW燃煤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型号为HG-670/140-YM9,锅炉采用自然循环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煤粉运行模式,运转层以上露天布置,全钢架悬吊结构。
2 煤质特性指标对锅炉稳定燃烧的影响
2.1 水分的影响
燃煤所含的水分是惰性物质,它的存在会使煤中的可燃质含量相对减少,降低发热量,影响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同时,也增加了厂用电率和给煤系统堵塞的机率,影响正常供煤。
此外,煤中水分所带来的排烟量增加,将增加引风机的负荷,减短其使用寿命。
一般来讲,当煤中水分大于8%时,就会给制煤系统带来一定麻烦;如果水分超过12%-17%,则会严重威胁
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煤中水分也会浪费消耗掉运输能力,降低煤炭的性价比。
因此,煤中的水分含量过高,对煤粉的着火、充分燃烧都不利。
2.2 挥发分的影响
挥发分是煤在加热过程中分析出来的一些可燃性气体,其着火温度低,是固体燃料的重要成分特性,对燃料的着火和燃烧有很大影响。
煤中挥发分含量大小是评定其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发电厂用煤的重要煤质指标。
挥发分着火点低,能在较低温度下析出和燃烧,并且释放大量的热量。
一方面,这些热量被焦炭粒吸收后,温度迅速提高,为煤粉的燃烧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反应,挥发分的析出使煤粉颗粒具有孔隙性,增大了与助燃空气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提高焦炭的燃烧速度。
因而,挥发分的高低对煤的着火和燃烧有较大影响。
挥发分高的煤粉燃点温度约在800℃左右,挥发分低的煤粉燃点温度可能达到1100℃以上。
挥发分含量越高,煤中难燃的固定碳含量越少,煤粉越易着火、燃尽,燃烧也越稳定。
挥发分含量降低时,煤粉气流着火温度显著提高,着火热随之增大,着火困难,燃烧不稳定,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排烟损失增大,严重时可能引起炉膛灭火。
一般来说,火力发电厂用煤,要求燃煤挥发分不低于18%。
2.3 灰分的影响
煤中灰分是有害成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损失大量的物理显热。
灰分对锅炉燃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着火、燃烧过程。
灰分含量增加,会使煤粒表面形成灰分外壳,阻碍碳与氧气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燃烧不尽,降低热能的利用,增加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造成燃烧不良。
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烬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
(2)影响安全运行。
从运行的安全角度来看,随着燃煤含灰分的增多,锅炉设备运行寿命缩短,经济性降低。
从具体成分数据的角度来看,当煤的折算灰分大于15%时,会造成输煤、制粉、引风、除尘等设备的磨损,增加锅炉设备的漏风、堵灰等事故的发生率,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从燃烧稳定和运行安全、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固态排渣炉燃用的灰分不宜超过40%。
(3)环境污染严重。
灰分是造成坏境污染的根源。
多灰煤的燃用会使得电厂排放的粉尘、灰渣也随之急剧增加,严重污染环境。
2.4 硫分的影响
硫分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杂质,对焦化、气化和燃烧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如果煤粉的含硫量过高,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硫酸蒸汽冷却后变成硫酸,会腐蚀锅炉高、低温受热面,导致堵灰和烟道堵塞问题的发生。
同时,随着含硫量的增加,会加剧煤的氧化自燃的倾向,因
而,高硫分煤不宜在仓内久存。
另外,可燃硫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产生SO2随烟气逸出烟囱,加大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5 煤粉细度的影响
煤粉的细度对锅炉的燃烧有很大影响。
煤粉细度,它象征煤粉中各种大小粒度的质量百分率,能很好的反映煤粉的均匀特性,是监督制粉系统运行工况的重要煤质指标。
从燃烧的观点来看,煤粉越细燃烧越完全,未燃尽的热损失就越少,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锅炉的结渣。
但是,煤粉过细,炉膛出口温度将升高,增加了磨煤机使用时间,电能消耗也就越大。
相反,煤粉过粗时,煤块在锅炉内停留时间过短,煤炭中的焦碳没有完全燃烬,增加了锅炉炉渣的物理热损失;另外,粗煤粉燃烧温度比烟温高许多,融化比例高,冲刷水冷壁后容易引起结渣。
因此,应根据不同煤种的特性,将对煤粉细度的要求与制粉系统费用二者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来确定最合理的煤粉细度,以达到锅炉的最佳经济燃烧系统。
2.6 发热量的影响
煤的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由煤中固定碳含量来决定,是煤炭作为燃料利用的一个重要的煤质特性指标,也是反映煤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煤作为动力燃料,其发热量越高,经济价值就越大。
煤的发热量降低,则同样的锅炉负荷的情况下,实际燃料量增大,引起炉膛出口温度升高,而炉膛内单位辐射吸热却降低。
同时,输送煤粉所需的一次风量也相应增加,导致煤粉细度相对变粗。
当煤的发热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煤粉气流的着火延迟,燃烧稳定性变差,影响煤粉的燃尽,而且可能导致锅炉灭火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近来年,由电煤供应紧张、煤质多变而引发的锅炉燃烧问题日益严峻,各发电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煤质变化给锅炉燃烧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锅炉设备的稳定经济运行。
首先,应加强混煤或配煤工作。
要降低煤质变化对锅炉不良影响,尽量选择与设计煤质相近的燃煤,控制混煤的质量,提高劣质煤的利用率。
其次,应加强煤质管理。
锅炉运行人员要准确掌握入炉煤的煤质分析情况,清晰入炉煤的工业分析数据,如挥发分、发热量、灰分等相关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并确保各参数在正常范围内运行。
煤粉浓度是锅炉煤粉燃烧最为密切的控制参数,通过燃烧调整试验确定锅炉一、二次风的配风方式,根据煤质情况调整控制一次风速在合理的范围,从而有利于煤粉燃烧。
加大锅炉运行人员的现场巡检力度,着重检查炉内煤粉燃烧情况,及时掌握是否存在结渣或燃烧不稳现象。
最后,加强设备检修管理。
加强与锅炉燃烧有关设备的检查维护,当出现缺陷时及时消除,保证设备工作正常。
参考文献
[1] 沈桂男.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经济性的影响[J].华东电力,2005,(3).
[2]李天光,刘志超,张传清.锅炉煤质变化应对措施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07,(2).
[3]李亚军,朱国琪.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宁夏电力,2009,(6).
[4]范玉勤.煤质变化对火电厂生产运行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8).
[5]李钧,阎维平,刘亚芝.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J].热力发电,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