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水肥一体化智能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

水肥一体化智能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

水肥一体化智能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方案第1章引言 (3)1.1 水肥一体化技术背景 (3)1.2 智能种植管理技术发展概况 (3)第2章技术原理与优势 (4)2.1 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4)2.2 智能种植管理技术原理 (4)2.3 技术优势 (5)第3章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 (5)3.1 系统设计原则 (5)3.1.1 实用性原则 (5)3.1.2 系统集成原则 (5)3.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3.1.4 经济性原则 (5)3.1.5 安全可靠性原则 (5)3.2 设备选型与配置 (6)3.2.1 灌溉设备 (6)3.2.2 施肥设备 (6)3.2.3 监测设备 (6)3.2.4 控制系统 (6)3.2.5 辅助设备 (6)第4章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 (7)4.1 灌溉系统设计 (7)4.1.1 灌溉系统选型 (7)4.1.2 灌溉设备配置 (7)4.1.3 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7)4.2 施肥系统设计 (7)4.2.1 施肥设备选型 (7)4.2.2 施肥配方制定 (7)4.2.3 施肥控制系统设计 (7)4.3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 (7)4.3.1 案例一: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应用 (7)4.3.2 案例二:果园水肥一体化应用 (8)4.3.3 案例三: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应用 (8)第5章智能种植管理技术实施 (8)5.1 数据采集与传输 (8)5.1.1 传感器选型与布局 (8)5.1.2 数据传输网络 (8)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8)5.2.1 数据预处理 (8)5.2.2 数据分析 (8)5.3 智能决策与调控 (8)5.3.2 决策参数优化 (9)5.3.3 执行装置控制 (9)5.3.4 系统集成与优化 (9)第6章关键技术突破 (9)6.1 水肥一体化控制技术 (9)6.1.1 精准灌溉技术 (9)6.1.2 智能施肥技术 (9)6.2 智能监测技术 (9)6.2.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9)6.2.2 作物生长监测技术 (9)6.3 数据分析与处理算法 (10)6.3.1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10)6.3.2 智能优化算法 (10)第7章技术推广策略 (10)7.1 政策支持与补贴 (10)7.1.1 设立专项资金。

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促进设施蔬菜业节本增效

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促进设施蔬菜业节本增效
设 , 使 这项 工作 得 以 有 序 开 展 。

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 , 需 要 购 置 安 装首 部 设 备 , 搭盖专用机房 , 还
要 对 原有 的水 池 、 水泵 、 管 网 等进 行 更 新 改造 , 投 资较 大 , 很 多 种 植 户 难 以承受, 积 极 性不 高 。为 此 , 我 局 加 大了资金扶持 力度 , 除 了 争 取 省 土
。福清 市农业 局
安装后 , 可对 2 0 0亩大棚作物进 由于 原 来 的 设 施 较 为 传 统 和 简 陋 , 等。 技术含 量低 , 导 致 很 多 企 业 水 肥 使 行 精 准 灌 溉 施肥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结果显示 : 采 用 水肥 一 用 不当 , 利 用率 不高 , 加 上 用 工 量 使 用 和 对 比 , 大, 成 本高 , 效 益不 明显 。为 了 改变 体 化 设 施 的 蔬 菜 大 棚 比 没 有 使 用 施用 水 肥 准 确 率 提 高 , 生产 资料 这一状况 , 促 进 企 业 节本 增 效 , 在 省 的 ,
j c 昌清是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
县, 全 市 共 有 各 类设 施 ( 包括 钢架 大 棚、 竹木大棚 、 小拱棚 、 滴灌 、 微 喷灌 等) 蔬菜面积 3 . 5万 亩 , 其 中近 几 年 新 建 的 经福 州 市验 收 合 格 的标 准 蔬 菜钢架大棚就有近 1 . 5万 亩 ,大 多 是 种 植 节 水型 茄 果 类 蔬 菜 品种 。大 棚 蔬 菜 生 产 企 业 虽 然 都 配 备 了 水 池、 水泵 、 膜下滴灌 等灌溉系统 , 但 门 、 安全 阀 、 电磁 阀 、 田 间 管 道 系 统 场 解 答 疑 难 问 题 。全 市 大 棚 蔬 菜企
术, 取 得 了 明显 的 成 效 。 我 市 的 主 要 共 可 节 本 增 效 3 0 0 0元 , 示范点 2 0 0 导 种 植 户 正确 使 用 和 保 养 设 备 , 规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19.16.013别之龙,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主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栽培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以第1完成人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黄鹤英才(农业)”等称号,201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国际园艺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江蔬菜》副主编,《Scientia Horticulturae》咨询编委,《中国蔬菜》《中国瓜菜》编委。

设施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尴尬现实。

过量、不合理施肥用药,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编者按2019.16基金项目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1008)杨文杰,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E-mail:yangwenjie@ 别之龙,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黄远,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E-mail:huangyuan@ 收稿日期:2019-07-30水肥一体化,又称灌溉施肥、管道施肥、随水施肥等,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液体肥料或可溶性固体肥料配制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定时、定量输送到作物生长区域的方法。

水肥一体化能够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肥、需水规律与特点,做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具有水肥均衡、节水节肥,易于控制温湿度,减轻病害,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改善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优点[1]。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手段,将水与肥料的供给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水肥管理、灌溉方式、肥料供给、水肥平衡、土壤环境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1. 水肥管理: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需肥特点,制定合理的水肥管理方案,确保蔬菜的需水需肥量得到满足,防止浪费和污染。

2. 灌溉方式: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淋溶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灌溉用水量。

3. 肥料供给:通过全自动化的施肥系统,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提供精确的肥料供给,避免过量施肥和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4. 水肥平衡: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养分含量,控制水肥的供给量,实现水肥的平衡,避免水肥偏离平衡导致的生长不良和产量减少。

5. 土壤环境调控:通过调控设施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和根系吸收,提高蔬菜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逆能力。

1. 提高产量和品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准确控制水肥供给量,保证蔬菜的养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2. 资源节约:该技术能够准确计量和供给水肥,避免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节约资源。

3. 环境友好:通过减少过量施肥和农药使用,避免了水体和土壤污染,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产品安全: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控制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自动化管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全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能够对水肥供给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管理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蔬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

蔬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

蔬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一、蔬菜水肥一体化必要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的农业新技术,通常以灌溉系统为载体,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融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将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蔬菜作物。

据统计,设施蔬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水利用率达95%,比传统灌溉省水30%-40%;氮的利用率可达90%,磷达到70%,钾达到95%,比常规施肥节省30%-70%;作物产量提高15%-28%。

因此,推广集合灌溉技术与平衡施肥技术优势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逐渐转变农民漫灌习惯为精准灌溉,转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三节”(节水、节肥、节yao)、“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

二、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领1、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统在设计方面,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

水肥一体化的灌水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

2、施肥系统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3、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本方案中采用的是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用现代工艺精心配制的土壤全价滴灌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具有营养均衡、100%水溶等特点,专为番茄水肥一体化设计。

三、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方案1、番茄栽培情况供试番茄品种为大番茄,土壤栽培,密度2200株/667m2,番茄生育期以4-5个月为计,一般是8-9月定植,1月中旬采收结束。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蔬菜生长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的高效管理技术。

该技术以设施种植为基础,借助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控制系统,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和施肥量,满足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和需肥量,实现水肥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是精确供水和施肥管理。

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植株水分需求,根据不同地块和作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准确控制灌溉量和频次,以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提高用水效率。

采用尖端的肥料供应系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确保植物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供给,提高施肥利用率。

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传统的地面蔬菜种植方式需要大量的灌溉水量,且灌溉不均匀,导致部分水分被过多浪费或流失,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了精确供水,按需浇水,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该技术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浪费。

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避免了肥料的过量使用和浪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的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制剂等,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蔬菜品质。

该技术可以改善蔬菜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设施蔬菜种植将作物培养在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可以精确控制的环境中,不受天候影响,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地面蔬菜种植方式中,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通常较大,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快,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地面种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6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通过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新乡市农业局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定《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7年6月,经过现场答辩,该标准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立项评估,被列入2017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定计划(豫质监标发…2017‟263号文),批准号为:20173210474。

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

2、起草单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主持起草,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如下表: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在我国,设施农业凭借节水、高产、高效节能的优势得到迅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200万公顷,河南省是设施蔬菜生产大省,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

与大田相比,设施生产环境不仅具有抗灾害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水和肥是影响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科学的水肥投入是设施作物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河南省水资源不足,也是肥料消费大省,但长期以来,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一直沿用“肥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不但对设施蔬菜生长发育不利,还将导致水肥资源浪费,设施大棚土壤均出现一定酸化现象、养分失衡、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盐分含量显著升高,以及病虫害频发等问题。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保障该区域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的最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但目前设施生产实际虽有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技术规程,实际生产中仍存在灌溉施肥不合理、灌溉系统操作和维护保养不当等问题。

灌溉施肥量过大常常产生深层渗漏,不仅不利于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会导致养分流失,给浅层地下水污染带来威胁的同时,导致设施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灌溉施肥量偏小,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随着农业发展的需要,设施蔬菜种植在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是指在大棚或温室等封闭环境下进行的蔬菜种植方式,相较于传统露天种植,设施蔬菜种植具有控温、控湿、保护作物、增加产量等优点。

设施蔬菜种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肥管理。

为了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污染,研发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通过对设施蔬菜生长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实现水肥的合理供应,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土壤和水质的监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质的特性。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水肥供应的方式和浓度,实现养分的精确供应。

可以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设施蔬菜的生长需要,精确控制水分和肥料的供应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通过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法,提高养分利用率。

常见的灌溉制度有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这些灌溉方式可以使水分精确到达根系,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水分的亏缺。

合理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等,可以使养分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供给给蔬菜,提高养分的吸收效率。

通过设施环境的控制,提高水肥利用效果。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蔬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直接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果。

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调整作物的生理代谢,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合理的光照条件也可以刺激蔬菜的生长,提高养分的需求和吸收。

通过土壤改良和养分循环利用,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污染。

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效率。

养分循环利用则是指将作物残体和剩余肥料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再利用,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这样可以达到水肥一体化的目标。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目前设施蔬菜种植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污染。

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我国设施蔬菜5800多万亩 产值占蔬菜总产值的50%以上
主要设施蔬菜N、P2O5和K2O亩均用量(化肥+有机 肥)分别是推荐量的1.9、5.4和1.6倍,化肥养分减施 潜力在35%以上
化肥使用突出问题
1. 化肥施用量大比例失衡 2. 化肥运筹比较随意 3. 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
不够合理 4. 专用新型化肥极其缺乏 5. 化肥施用方法尤为不当 6. 中微量元素化肥的施用
河北省定兴县和天津市西青区基地 设施番茄土壤改良剂应用技术试验
应用土壤改良剂富泰威-钙 粉(优质海洋牡蛎壳)、康帝(优 质海藻发酵物)和爱施乐(煅烧后 的白云石),增产4%-6%,增 效6%-7%
应用土壤改良剂生物炭167 kg/亩(相对于用1亩地秸秆制成的生 物炭),增产5%-6%,增效 5%-8%
Right Pattern
正确 施肥 模式
Right Source 正确 肥料 品种
Right Time 正确 施肥 时间
Right Place 正确 施肥 位置
1. 设施蔬菜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技术 解决正确肥料用量问题
主要测土施肥法 土壤肥力指标法 土壤肥力临界值法 目标产量测土施肥法
大量土壤测试 大量田间试验 参数难以获得 计算较为复杂
水溶肥
养分配比不合适 养分形态不匹配
现有技术
过量滴水 过量滴肥
管理对策 关键技术
增C补能源 有机替代综合增效 降氮磷积累
减化肥
大中微量元素平衡
调养分比例 施用
施用新型 水溶肥
新型滴灌专用肥
改进滴灌肥 水肥协同一体化 水方案
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研究
五个技术重点(5R养分管理技术)
Right Rate 正确 肥料 用量
缺乏重视 7. 与化肥配施的有机肥质量
难以保证
亟待建立设施蔬菜肥水科学管理技术体系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一号技术”。设施蔬菜最具潜力发 展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面积(科技园区+无土栽培等) 约占20%~30%,但现有水肥一体化技术问题突出
突出问题
土壤
有机质低下 地下水污染
次生盐渍化 养分非均衡化
2. 设施蔬菜有机替代综合增效技术 解决正确施肥模式问题
有机替代原理:
(1)化肥速效,主要提供养分;有机肥缓效,主要培肥土 壤;有机肥替代化肥弥补各自缺点 (2)有机替代在增产改质、提高地力,尤其是在增加土壤 活力、增强土壤抗逆性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综合增效作用 (3)依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有机替代比例,低肥力土壤的 替代比例低一些,高肥力土壤的替代比例高一些,培肥土壤 是减肥增效的最有效措施
滴灌下氮素吸收量校正系数为1.35,沟灌下其为 1.55时,能保证土壤硝态氮供应在适宜值范围 50~100 mg/kg,证实了校正系数的准确性
确定主要设施蔬菜单位产量(1 t 产品)养分推荐量 ,据此可计算目标产量水平下的氮磷钾推荐量
设施番茄
N
P2O5 K2O
单位产量(1 t)
养分推荐量(kg) 3.06 1.00 4.37
Ø河北省定兴县基地常规施肥减施化肥30%-50%,增产5%7%,增效18%-22% Ø天津市西青区基地常规施肥减施化肥30%,增产6%-7%、 增效18%-27%
河北省定兴县基地温室越冬长茬黄瓜 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有效施用技术试验
温室越冬长茬黄瓜叶面喷施荷皇钙(氨基酸Ca) 、益地钙(糖醇Ca)、荷皇锌(EDTA-Zn)和硅 肥(Si),增产5%-8%,增效8%-15%
n = 151
N、P2O5、K2O 吸收比例1:0.44:1.93 N、P2O5、K2O 推荐比例1:0.33:1.43
秋冬茬/冬春茬番茄 产量水平8-10 t/亩 滴灌下推荐量(kg/亩)
N:25-31 P2O5: 8-10 K2O:36-44
开发智能手机蔬菜“算肥宝”APP,简便快速推荐设 施蔬菜最佳养分用量指标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
黄绍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19年08月08日,重庆
报告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研究 三、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应用
一、研究背景
我国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Ø蔬菜与人民生活高度密切 人们绿色消费观念日趋成熟
Ø2017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3.38亿亩 总产量8.11亿吨 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3
苹果版 安卓版
Ø 一次到地块技术指导不足0.1元(数据流量) Ø 技产品多基地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设施蔬菜化肥减量与氮磷钾平衡调控技术优化试验
利用智能手机蔬菜“算肥宝”APP,在确定设施蔬菜最佳养分用量指标 的基础上,从化肥减量,协调化肥养分比例,调整化肥基追比例,优化 肥水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推荐施肥处理效果良好
SOC (g/kg) 与无氮模式相比,官能团增加量 (g/kg)
25 20 15 e
d e
ab
b
a
c
10
5
0 氮

4/4CN3/4CN+1/4M2N/4CN+2/4M1/N4CN2+/43C/4NM+N1/4MN+1/42S/4NCN+2/4SN
8
烷基碳 氧烷基碳 芳香碳 羰基碳
6
4
2
0
-2
4/4CN 3/4CN+1/4MN2/4CN+2/4MN1/4CN+32/4/4MCNN+1/4MN+1/4SN2/4CN+2/4SN
近些年研制蔬菜施肥量简便快速推荐方法 养分推荐量=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
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系统平衡理念 简便快速方法
协调统一目标
Ø 主要蔬菜单位产量氮磷钾吸收量 Ø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养分吸收量校正系数
温室番茄、黄瓜等 简便快速推荐施肥 方法田间校验研究 取得良好效果
氮素吸收量校正系数采用氮施用量/氮吸收量估算 多年(2008~2016年)多点长期定位试验和示范结果
Ø 前三茬或前四茬低有机替代比例模式产量较高 Ø从较长时间看,有机替代50%模式,尤其是2/4化 肥氮+1/4有机肥氮+1/4秸秆氮模式产量最佳
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50%模式维持根层土壤速效氮 磷适宜供应浓度,而常规施肥40-100 cm硝态氮残留 严重,速效磷下移
有机替代50%模式尤其是配施秸秆模式显著提高主 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2~8年后0-20 cm土壤有 机质含量增幅26.2%~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