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鉴定

合集下载

混悬剂实验报告

混悬剂实验报告

混悬剂实验报告混悬剂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介质中而形成的制剂。

它具有许多优点,如易于服用、吸收迅速等,因此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一、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悬浮剂的选择、固体颗粒的制备和悬浮剂的配制。

首先,选择合适的悬浮剂是制备混悬剂的关键。

悬浮剂应具有适当的粘度、稳定性和可重分散性,以保持颗粒的悬浮状态。

其次,固体颗粒的制备是制备混悬剂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晶体分散法。

最后,将悬浮剂与固体颗粒混合,并通过适当的搅拌和分散方法得到混悬剂的最终制剂。

二、混悬剂的性质混悬剂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不仅与悬浮剂和固体颗粒的选择有关,还与制剂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药物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首先,混悬剂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有助于固体颗粒的悬浮和分散。

其次,混悬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它衡量了制剂中颗粒的稳定性和可重分散性。

此外,混悬剂的流变性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释放速率。

三、混悬剂的应用混悬剂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混悬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由于固体颗粒的悬浮状态,药物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其次,混悬剂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由于混悬剂易于服用和吸收,可以方便地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此外,混悬剂还可以用于控释制剂的制备。

通过调整悬浮剂的性质和固体颗粒的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延时释放,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结论:混悬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和制备固体颗粒,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质和应用效果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深入了解混悬剂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药物剂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农药乳剂稳定性和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测定

农药乳剂稳定性和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测定

农药乳剂稳定性和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测定(1)测定原理农药乳剂经标准硬水稀释后,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温一定时光。

按照稀释液保温后状态是否变幻,判定乳油的稳定性。

(2)仪器①恒温水浴。

②吸量管:1 mL(最小分度值为0.1 mL)。

③烧杯:250 mL,直径60~65 mm。

④磨口具塞量筒:100 mL,内径28 mm,高250 mm。

⑤玻璃搅拌棒:直径6~8 mm。

(3)试剂①盐酸溶液:2 mol/L ②。

③(带6个结晶水):用法前于105℃干燥2 h。

④:用法前于400℃烘2h。

(4)测定步骤①标准硬水(以计,342 mg/L)的配制。

办法一:精确称取2.740 g及0.276 g于100 mL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适量使其彻低溶解,将烧杯放在水浴上加热蒸发至于,以除去多余的盐酸,然后将残留物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取出1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办法二:精确称取0.304 g和0.139 g带6个结晶水的于25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搅拌使其溶解,然后定量转移至10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在详细操作中,上述两种办法可任选一种。

②测定。

在250 mL、烧杯中加入25~30℃标准硬水100mL,用吸量管吸取规定量的乳剂试样,在不断搅拌的状况下,徐徐加入到标准硬水中(按各产品规定的稀释浓度)使其成为100mL。

乳液。

加完乳剂后,以每秒钟二至三圈的速度搅拌30s,然后,立刻将乳液倒入清洁、干燥磨口具塞的100 mL量筒中,并将量筒置于25~30℃的恒温水浴中,静置1h后,取出,观看乳液分别状况。

假如在量筒中没有乳油、沉油或沉淀析出,则稳定性为合格。

(取样量按各产品标准规定的稀释倍数计算,例如,规定稀释400倍,则取样量为0.25mL) 14.2.4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测定悬浮率是指在给定的静止高度的液柱中,经过一定时光后悬浮的有效成分占最初悬浮液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

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分析

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分析

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分析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作用分析悬浮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农药配方类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悬浮性好、分散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持久性。

然而,要制备出高质量的农药悬浮剂,并确保其作用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和合理配比配方中的各种成分。

本文将对农药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农药悬浮剂的基本配方组成农药悬浮剂的基本配方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成分: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溶解液、分散助剂、润湿助剂、防止沉降剂以及辅助添加剂等。

1. 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是农药悬浮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目的是提供适当的稠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农药在悬浮状态下均匀分布并长时间停留于作物表面。

常见的悬浮剂剂型基础液体包括有机溶剂(如苯系溶剂、酮类溶剂等)和水。

2. 溶解液:溶解液是悬浮剂配方中的辅助成分之一,其作用是处理一些固体活性成分,使其转化为易于悬浮的微细颗粒,以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常见的溶解液成分包括各种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3. 分散助剂:分散助剂是农药悬浮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其作用是使悬浮剂中的固体成分进行初步的分散和均匀悬浮,从而防止农药成分沉淀并保持其分散状态。

常见的分散助剂包括聚丙烯酰胺、各种聚合物等。

4. 润湿助剂:润湿助剂是农药悬浮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增强农药在作物表面的附着性和透湿性,从而提高农药的吸收效果和作用速度。

润湿助剂的选择应根据作物表面性质和农药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

5. 防止沉降剂:防止沉降剂是保持农药悬浮液长时间悬浮状态的关键成分之一,它能有效抑制悬浮液中固体成分的沉淀,增加悬浮液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防止沉降剂的选择和搭配应根据农药的特性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调整。

6. 辅助添加剂:辅助添加剂是农药悬浮剂中的其他成分,其作用是增强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改善农药的使用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农药配比实验报告总结(3篇)

农药配比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农药的配比方法,了解不同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对药效的影响,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与环保。

二、实验原理农药配比是指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程度、农药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

农药配比直接影响到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是农药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材料1.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电子天平、pH试纸等。

2. 药品: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农药原药、稀释剂(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各种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农药配比的基本原则。

2. 实验操作:(1)根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确定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

(2)按照实验步骤,将农药原药和稀释剂(水)加入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确保农药充分溶解。

(4)观察农药溶液的色泽、透明度等,判断配比是否合理。

(5)使用pH试纸检测农药溶液的酸碱度,确保在适宜的pH范围内。

(6)将配制好的农药溶液进行喷洒试验,观察药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成功配制了不同浓度和稀释倍数的农药溶液。

(2)农药溶液的色泽、透明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3)喷洒试验中,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明显。

2. 实验分析:(1)农药配比对药效的影响:合理配比的农药溶液能提高药效,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

(2)不同农药的浓度和稀释倍数对药效的影响:根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浓度和稀释倍数,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3)农药溶液的酸碱度对药效的影响:在适宜的pH范围内,农药的活性较高,有利于提高药效。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农药配比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农药使用效率。

2. 合理的农药配比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程度、农药特性等因素,科学配比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混悬剂质量评定方法

混悬剂质量评定方法

混悬剂质量评定方法混悬剂是一种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制剂,其质量评定方法非常关键,以下是50条关于混悬剂质量评定方法,并详细描述:1. 粒径分布: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或者显微镜等仪器对混悬剂颗粒的粒径进行测定,了解颗粒分布情况。

2. 悬浮性能:利用离心法或者沉降速度测定法对混悬剂颗粒的悬浮性能进行评定,检验其稳定性。

3. 分散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或者荧光光度法对混悬剂颗粒的分散性进行评定,确保颗粒均匀分散。

4. 粒子形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悬剂颗粒的形态特征,评定其形态是否符合标准。

5. 液体稳定性:采用离心法或者离心机进行液相离析试验,检验混悬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液体稳定性。

6. pH值:利用酸碱分析仪或者pH试纸对混悬剂的pH值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规定范围。

7. 流变学特性:通过旋转粘度仪或者流变仪对混悬剂的黏度、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评估其流动性和变形特性。

8. 离析度:利用离析度试验仪对混悬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离析情况进行评定,检验其离析度是否符合标准。

9. 包埋率:采用显微镜观察混悬剂颗粒的包埋率,评定颗粒在液体中的分布情况。

10. 储存稳定性:采用加速老化试验或者长期储存试验对混悬剂的储存稳定性进行评定,检验其保存期限。

11. 液相含量:通过重量法或者干燥法测定混悬剂中的液体含量,确保配方中液体成分的准确性。

12. 固相含量:采用干燥法或者灰化法测定混悬剂中的固体含量,评定固体颗粒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13. 结块性:通过振实度试验或者叠合度试验对混悬剂颗粒的结块性进行评定,确保无结块或结块程度符合要求。

14. 溶解性:采用溶解度试验或者振荡法对混悬剂颗粒的溶解性进行评定,确保其在液体中的溶解性能稳定。

15. 化学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或者元素分析仪等对混悬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成分含量和纯度。

16. 颗粒质量缺陷:采用目视检查或者粒子分析检查对混悬剂的颗粒质量进行评定,找出颗粒的表面缺陷或异物。

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鉴定

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鉴定


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刻度。
(342mg/L 的标准硬水)。

(2)在100ml量筒中分别加入蒸馏水、342mg/L 硬水各49ml,加入悬浮剂1ml,观察分散情况。 并将此分为五级。


V:立即分散,并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V: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III: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II: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表1 各种液体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室温
药剂 自发分散 能力 稳定性 透明 在水中透明度 半透明 乳白



(3)水温适应性测定:在100ml量筒中分别装入 15℃、20℃、25℃自来水49ml,从距水面5cm 处分别滴入1ml悬浮剂,观察分散情况。 并将此分为五级。 V:立即分散,并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V: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III: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II: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检测


农学院 植保教研室 武德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悬浮剂的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下 可在水中形成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悬浮体 系,加水后可形成悬浊液。
三.实验材料
3.1 药品与试剂 供试原药(吡虫啉)、扩散剂(NNO) 、乳 化剂(OP-10)、黄原胶、白炭黑 、乙二 醇 5.0%;、氯化钙(CaCl2)、六水氯化镁 (MgCl2.6H2O) 3.2 仪器用具 烧杯(50、100ml)、量筒(10、100ml)、 研钵、小电炉、恒温水浴锅、药物天平、玻棒。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4.1 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吡虫啉 30.0%;扩散剂NNO 2.0%;乳 化剂400# 2.0%;黄原胶0.1%;白炭黑 1.0%;乙 二醇 5.0%;水补足至100%)称取各组分,放入 研钵中进行研磨加工制得30%吡虫啉悬浮剂。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质检验:悬浮率测定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质检验:悬浮率测定
试剂: 标准硬水
农用化工产品品质检验
3、具体方法
将整瓶产品全部倒出,混合均匀。称取适量试样4.1667g精确至0.0002g(制备 悬浮率的浓度,应为该产品推荐使用的最高喷洒浓度)置于盛有100mL 30±2℃标准硬水的量筒中,并用30±2℃标准硬水稀释至刻度,盖上盖子,以量 筒中部为轴心,将量筒在1min内上下颠倒30次。打开塞子,在垂直放入无振动 的恒温水浴中,放置30min,用吸管在10~16s内将内容物的9/10(即
1、标准规定
农用化工产品品质检验
2、准备工作
仪器: 1000mL容量瓶 量筒250mL(带磨口玻璃塞)刻度间距为 20.0~21.5cm,250mL刻度线与塞子底 部之间距离应为4~6cm 玻璃吸管:长约40cm,内径约为5mm,一端尖处有约2~3mm的孔,管的另一端 连接在相应的抽气源上 恒温水浴锅:30±2℃水浴液面到量筒颈部。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
农用化工产品品质检验
5、结果判定
农用化工产品品质检验
225mL)悬浮液移出,不要摇动或挑起量筒内的沉降物,确保吸管的顶端总在液面
下几毫米处。测量量筒底部25mL悬浮液的有效成分质量。
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工产品品质检验
4、结果计算
m1——配制悬浮液所取试样中有效成分质量,单位为g。 m2——留在量筒底部25ml悬浮液中有效成分质量,单位为g。
有效成分质量怎么得到?

农药学实验报告

农药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验(3学时)一.实验原理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生石灰配制的天蓝色胶悬状悬浮液,呈碱性,质量好的波尔多液沉降慢,粘附性强。

其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CuSO4·XCu(OH)2·YCa(OH)2·ZH2O。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了解原料质量和不同配制方法与波尔多液质量的关系,波尔多液的性质及其防病特点。

三.实验材料1.仪器:250ml烧杯6个,100ml烧杯30个,50ml烧杯3个,50ml、100ml量筒各6个,玻璃棒,温度计,电炉(或水浴锅),电子天平,pH试纸。

2.药品:CuSO4·5H2O,CaO(生石灰)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10%石灰乳的配制称取生石灰10g,放入烧杯中,滴入少量水,使石灰化成粉状,再加入定量的水,配成10%石灰乳100ml。

(二)10%CuSO4溶液的配制称取CuSO4·5H2O13.7g,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定量水配制成10%的硫酸铜溶液100ml。

(三)不同比例波尔多液的配制分别取一定量10%的硫酸铜溶液和10%石灰乳,加水稀释成下表所指定的溶积和浓度,并按表中规定的方法配成波尔多液。

100-1-⨯对照死亡率对照死亡率处理死亡率100⨯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死亡虫数五.波尔多液质量检查1.沉降速度观察:将用不同配制方法配成的波尔多液,分别倒入100ml 量筒中,分别静置15min 、30min 、60min 后观察各量筒中波尔多液药粒沉降体积,用量同上的刻度表示。

2.pH 值测定:用1-14的pH 试纸测定波尔多液的pH 值,确定其酸碱性。

六.实验报告将上述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对不同方法配制的波尔多液质量进行比较。

实验二 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3学时)一.实验原理杀虫剂熏蒸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杀虫剂具有明显的挥发成有毒气体的性能,让有毒气体经昆虫的气门进入气管、呼吸系统而起毒杀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作业

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 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及意义、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五 农药悬浮剂的配制和质量检测


农学院 植保教研室 武德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悬浮剂的加工技术及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固体农药的微粒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 可在水中形成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悬浮体 系,加水后可形成悬浊液。
三.实验材料
3.1 药品与试剂 供试原药(吡虫啉)、扩散剂(NNO) 、乳 化剂(OP-10)、黄原胶、白炭黑 、乙二 醇 5.0%;、氯化钙(CaCl2)、六水氯化镁 (MgCl2.6H2O) 3.2 仪器用具 烧杯(50、100ml)、量筒(10、100ml)、 研钵、小电炉、恒温水浴锅、药物天平、玻棒。
表1 各种液体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室温
药剂 自发分散 能力 稳定性 透明 在水中透明度 半透明 乳白

Hale Waihona Puke (3)水温适应性测定:在100ml量筒中分别装入 15℃、20℃、25℃自来水49ml,从距水面5cm 处分别滴入1ml悬浮剂,观察分散情况。 并将此分为五级。 V:立即分散,并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V: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III: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II: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刻度。
(342mg/L 的标准硬水)。

(2)在100ml量筒中分别加入蒸馏水、342mg/L 硬水各49ml,加入悬浮剂1ml,观察分散情况。 并将此分为五级。


V:立即分散,并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V: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III: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II: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4.1 乳油的配制 按配方(吡虫啉 30.0%;扩散剂NNO 2.0%;乳 化剂400# 2.0%;黄原胶0.1%;白炭黑 1.0%;乙 二醇 5.0%;水补足至100%)称取各组分,放入 研钵中进行研磨加工制得30%吡虫啉悬浮剂。


4.2 悬浮剂的质量鉴定
(1)硬水的配制:称取无水氯化钙 0.304g 和带结晶水的氯化镁 0.139g于 1000mL的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