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答案

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答案
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答案

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答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xt>【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如果改变用力方

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

_ b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_ c

_ a

_ d

例如:

(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

∠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有两个,是和,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巩固运用】

24

a

b

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2.练习:完成课本p3练习. 【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达标测评】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ac

fdb

aec

db

b

1

a

5.若4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若n条不同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呢?

课题:5.1.2 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学具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

__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垂直的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下图。 4.垂直的推理应用:

a

c

∴ab⊥cd ()(2)∵ ab⊥cd ()

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找一找: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

【画图实践】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 l的垂线有

_________条,即存在,但位置有不______性。

(2)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呢?

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 能画几条?再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b .

ll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式训练,请完成课本p5练习第2题的画图。

画完图后,归纳总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

______的垂线. 【整理学案】

本节课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难需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达标测评】(有困难同学可以选做)(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填空题.

b

o

c(1)

d

c

(2)

db

ac

o(3)

db

4.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画直线df⊥oa,垂足为f.

5.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

a

o

b

e

c

d

课题:5.1.2 垂线(2)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 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

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自主学习】

1.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什么什么最短”的几何知识,还记得吗? 。

2.思

考课本p5图5.1-8中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 如何挖

渠能使渠道最短?

3.自学课本p5-6页的内容后,你能解决2中提出的问题吗?若不能,有哪方面的困惑?【合作探究】 1.问题转化

如果把小河看成是直线l,把要挖的渠道看成是一条线段,则该线段

的一个端点自然是农田p,另一个端点就是直线l上的某个点。那么

最短渠道问题会变成是怎样的数学问题?(提示:用数学眼光思考:

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 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2.学具感受

自制学具: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有一点p,另一根可以转动

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木条a与l相交,左右摆动木条

_ a

【篇二: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

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

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

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

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

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

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

法启

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

x=1,

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

个数就

是这个方程的解。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

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

另外,

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入手,又该怎么

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4)

3(2)2y(y-1)=3 (y=-1,y= 2

(3)5(x-1)(x-2)=0 (x=0,x=1,x=2)

四、知识小结:

五、作业。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习题课)

1.请同学们课前预习练习册第1页,并预做第1页到第3页的相关题目,将

不会的题目作上重点符号。

2.找出练习册第1页到第3页的相关题目中出现的“相等关系式”,并试找了

相关“关键字”。

3.找出自己不懂的、做作业时产生的疑问,挑选两个你想重点问的问题写在

右边,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以后每节课都请同学们这样做)。

4.试着解决同学的疑问(以后每节课都请同学们这样做)。

5.本节课完后,想一想你是否还有疑问?有的话快点在右边记下来请教同学

或者老师吧(以后每节课都请同学们这样做)。

2、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1.解下列方程:(1)5x-7=13(2)10+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知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4163+x=3-5=2y+l 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的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它们有

什么共同特征?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1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x= 3x-2 42

112x12-=-l 5x-3x+1=0 2x+y=l-3y =5 353x-1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补充例题:解方程2x-[2(x+1)-(1+4x)]=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最后

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l、2、3。第7页,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6.2,1第l、2、3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习题课1)

1.请同学们课前预习练习册第4页,并预做第4页到第6页的相关

题目,将

不会的题目作上重点符号。

2.找出练习册第4页到第6页的相关题目中出现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形式”,

并试找了相对应的解方程的方法或者注意事项。

6.理解“移项”和“解相同”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目的: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转化的思想。

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要注意培养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

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学习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x-32x+1 二、新知识:例1-=1 23

11 分析:如何解这个方程呢?此方程可改写成(x-3)-=1 23

所以可以去括号解这个方程,先自己解。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能否把方程变形成没有分母的一

元一次方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它了。

解法二;把方程两边都乘以6,去分母。

比较两种解法,可知解法二简便。想一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

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去,,合并,未知数的系

数化为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1 补充例2:解方程 10(x+15)=3- (x-7) 3

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页,练习1、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解法步骤,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

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

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

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1、2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习题课2)

1.请同学们课前预习练习册第7页,并预做第7页到第9页的相关

题目,将不会的题目作上重点符号。

2.找出练习册第7页到第9页的相关题目中出现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形式”,并试找了相对应的解方程的方法或者注意事项。

学习目的: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习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学习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2.分数的基本性质。 2x-110x+12x+13.解方程。- = -1 364

二、新知识

例1.解方程示

112(x-1) 例2.解方程x- (x-1)] 223

n∏d例3:已知公式v=中,v=628、d=50、∏=3.14,求n的值。100

三、巩固练习。

0 x0.17-0.2x -=1 0.70.03

2、解方程。

x12x2(2-3x)0.03-3x -4)=2-4.5=-9.5 3230.010.03

四、小结。

当方程较复习时,应灵活运用解题步骤,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

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

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

项也扩大若干倍。分母由小数化为整数的方法有多种,应根据题目

特点寻找最佳方法。

五、作业:教科书第12页第3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习题课3)

1.请同学们课前预习练习册第10页,并预做第10页到第12页的相关题目,将不会的题目作上重点符号。

2.找出练习册第10页到第12页的相关题目中出现的“一元一次方

程的形式”,并试找了相对应的解方程的方法或者注意事项。

第四课时

【篇三:七年级下册学案答案】

亚洲及欧洲

选择题:

1-5 bbdca 6-10 adabd 11-15 ccaba 16-20 cbcaA

21.AA

22.(1)西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叶尼塞河湄公河

(2)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呈放射状注入周围海洋

23.(1)略(2)亚(3)海岸线曲折漫长,绝大部分距海不远,气

候深受海洋影

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4)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5)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欧洲人口

居各大

洲第三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

大洲。

24.(1)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2)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原因: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气候温暖湿润

(3)人口众多,相对于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人口的数

量超过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意思相近即可)

25.(1)乌拉尔山亚欧喜马拉雅山

(2)湄公河

(3)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温带大陆性气候d

非洲

1-5: bcbbc 6-10 ddccb 11-15 acbab 16-20 dabab

21.(1)阿特拉斯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岛地中海撒哈拉

(2)k

(3)c尼罗河

(4)不正确。因为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小,

因此水力资源并不丰富。

22.(1)c

(2)开罗波斯湾石油撒哈拉

(3)b

(4)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由于海拔高,山顶有永久积雪带,形成了“雪冠”。

但因为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终年炎热,所以其雪冠被人们

视为奇景。

(5)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导

致积雪消减。

而二氧化碳的增多,一是因为人口的增加,二是工业发展,三是人

们对植被

的破坏,所以这种现象的产生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3.(1)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2)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赤道穿过其中

(3)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4)h 24.c

美洲

1-5 acaac 6-10 dbdcC11-15BDCAB16-2

0D aDaC21.(1)格陵兰岛

(2 )①①位于来自太平洋的西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因此

降水丰富

(3)b

(4)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22. (1)太平大西加勒比巴拿马墨西哥麦哲伦

(2)巴西亚马孙西印度安第斯

(3)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

23.(1)17小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2)17 大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3)a a位于来自太平洋的西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

(4)科迪勒拉山系

24.(1)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

(3) ①④⑤⑥

25.某一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和自然资源等要素;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经济、国家及首都、交通、文化等要素。运河的开凿主要作用是缩短了航程。

环境问题是: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非洲土地沙漠化。

东南亚

一、1-5:bdadb 6-10:cbbdd 11-15:caacb 16-20:aaabd

二、21.(1)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

文莱东帝汶新加坡

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2)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可以为开办轮胎厂提供丰富

的原料

(4)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风东北风雨季旱季

22.(1)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

(2)热带雨林气候(3)新加坡马六甲旅游业花园城市

23. 河内万象仰光

24.(1)3 澜沧江南海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3)流域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4)b(5)c

25.(1)苏伊士黑海红海(或地中海里海阿拉伯海) 波斯湾

(2)低印度水稻

(3)终年高温(4)bc

南亚

1-5:bdbdd6-10:cdbbb 11-15 ddbaa 16-20 ccccc

21.(1)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2)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22.(1)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

(2)山地高原平原

(3)恒河孟加拉湾

(4)印度河阿拉伯海

(5)南亚次大陆

23.(1)旱季陆地海洋东北;

(2)雨季海洋陆地西南

(3)西南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作明显的旱雨季

(5)雨季 11至次年5月雨季 6月至10月

(6)西南季风每年带来丰沛的降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

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4.(1)d (2) d (3)人口众多;都是发展中国家等等

25.(1)南亚

(2)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风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4)b a

(5)斯里兰卡

26.(1)巴基斯坦克什米尔

(2)乙热带季风气候

(3)印度河巴基斯坦

(4)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

不利: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不同,易导致旱涝灾害

西亚

一、1-5:aabdb6-10:bbdad11-15:aacad 16-20:abddc

二、21 (1)伊拉克(2)伊朗温带大陆性气候(3)西奈半岛埃及(4)约111千米

(5)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

22(1)黑海阿拉伯海埃及长绒棉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美国

(3)水以色列

(4)德黑兰

23.(1)①黑、地中海、红、阿拉伯②波斯湾储产输出(2)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3)伊朗

24.(1)地中黑土耳其(2)苏伊士亚、非埃及长绒棉(3)波斯石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4)里海湖泊

25.(1)略(3)底格里斯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炎热干燥副热带高压水(4)约旦-死海断裂作用

(5)①该地区石油丰富,美国在此有经济利益②西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6)多哈我国在此地获准加入wto

26.(1)死海板块的张裂运动(或断裂下陷)埃及(2)耶路撒冷

精神文化景观(3)约旦河该地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较为缺乏,约旦河是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欧洲西部

1-5:dbdba6-10:bdbab11-15:adbbb16-20:acdcd

21.(1)大西洋地中海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莱茵河多瑙河

大不列颠岛冰岛

(2)平原和山地南北高,中间低温带海洋性气候

(3)略

(4)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塔桥、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阳光沙滩

22.(1)英土耳其地中海亚平宁大西

(2)ad (3)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3.(1)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

(2)阿尔卑斯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4)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广阔;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因此畜牧业发达,餐桌上多牛排和奶制品

24.(1)①(2)②(3)⑤(4)④(5)③

25.(1)越来越大减少离海洋越来越远(2)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中部平原,南、北部位

山地)范围缩

小(3)本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所以畜牧业发达,出

口乳、畜产品、

进口粮食。

26.(1)冰岛大西洋(2)欧洲联盟(欧盟)发达(3)c b (4)

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

空气长驱直入

两极地区

一、选择1-5:b c c d a 6-10:c b a d d 11-15:d c bac 16-20:acbda

二、综合题

21.(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略(3)c(4)a (5) a(6) b

22.(1)中山站(2)不赞同,我们建立科学考察站的目的是进行

科学考察(3)保暖的衣服,雪镜与防紫外线太阳镜,防风帽等

23.(1)日本过度捕捞南极的蓝鲸,使得蓝鲸濒临灭绝,破坏了整

个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2)南极科考人员注意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3)合理地利用,禁止过度开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24.(1)北美太平(2)长城 3300(3)极点的海陆分布情况(4)

此时正是南极地区的暖季酷寒(5)南极地区

日本

答案:

一、选择题1a 2b 3a 4c 5a 6d 7b 8b 9b 10c 11b 12a 13d

14a 15a 16d 17d 18d 19d 20b

二、综合题

21.(1)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2)日本太平(3)朝鲜(4)韩国中

国俄罗斯朝鲜

22.(1)进口国际(2)太平洋濑户内海 cd(3)便利的海运发

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矿产等资源贫乏(4)索尼

尼桑日立本田丰田等

23.(1)和服寿司(2)大和黄色日(3)中欧美民族东西方(4)樱花

24. (1)富士山亚欧太平洋(2)山山地丘陵关东(3)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较多海洋性台风(4)略

25.(1)西亚马六甲“海上生命线” 欧洲(2)55.1%环保(3)

地形多山,降水较多,河流短小急促(4)原料工业产品(5)100%棉纺织

26. (1)东京横滨(2)广岛长崎(3)京都奈良(4)名古屋神

户大阪 cd

埃及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c

7、a

8、b

9、b 10、d 11、 d12、a 13、a 14、b 15、d 16、d 17、a 18、c 19.c20.b

二、综合题

21.(1)亚洲非洲开罗亚历山大(2)苏伊士红海地中海(3)尼罗河地中海(4)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6)尼罗河(7)略

22.(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程(2)开罗亚历山大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3)非洲亚洲西奈半岛(4)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和光照,以产长绒棉著名,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23.(1)埃及西奈亚(2)尼罗南北地中阿斯旺大坝有利:

①②④⑧⑨;不利:③⑤⑥⑦⑩

24.(1)a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2)b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俄罗斯

1、b

2、d

3、a

4、c

5、c

6、c

7、a

8、d

9、d 10、c 11、

d 12、b

13、b 14、a 15、c 16、b 17、a 18、b 19、a 20、c

21、(1)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2)贝加尔湖一(3)库尔斯克铁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4)圣彼得堡⑨麽尔曼斯克⑧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5)乌拉尔军事工业、重工业

22、(1)略(2)圣彼得堡莫斯科乌拉尔新西伯利亚(3)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开发

(4)纬度高,河流封冰期长(5)c

23、(1)亚莫斯科

(2)管道铁路公路(顺序可对调)

(3)北冰极夜

(4)自然(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4、(1)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河流的封冰期长

(2)莫斯科工业区秋明油田

(3)a(4)石油、天然气

25、(1)太平洋符拉迪沃斯托克(2)日本资源贫乏,俄罗斯资

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3)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里多优

良港湾,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原料、燃料产地

26、(1)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纬度高,河流封冰期长(3)资源

(4)南部纬度偏低,气温偏高;人口和城市集中

法国

1、b

2、c

3、a

4、c

5、b

6、c

7、d

8、b

9、d 10、d 11、

b 12、a

13、b 14、b 15、b 16、a 17、b 18、a

19(1)b (2)c (3)b (4)c

20、(1)巴黎巴黎盆地(2)拉芒什英国(3)东南西北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练优(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学练优(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A组为必做题) A组1.任意写出5个正数: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5个负数: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 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 ,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导学案全册

课题:5.1相交线 【学习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法指导】 一、 【自主学习】: (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2-3的内容,完成以下1-4题)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 1O D C B A 3 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有一条( ),而且另一边( )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 ),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4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

(1) O D C B A 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 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 ④.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⑤.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5页,把不懂的地方请记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我的疑难问题: 二、 【合作探究】: 对顶角性质. (1)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2)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 )和( ) 所以∠AOC 与( )互补,∠AOC 与( )互补, 根据( ),可以得出∠AOD=∠BOC, 同理有( )=( ) 对顶角性质: 三、【达标测试】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 b a 4 3 21 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欧阳家百(2021.03.07)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__; 图1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上课讲义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图1 b a 4 3 2 1 第1题F E O D C B A 第2题F E O D C B A 第3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