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6章答案培训讲学

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6章答案培训讲学
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6章答案培训讲学

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6

章答案

习题

6.1 设计能检测分组中所有1、3、5、7位错误图样的(n ,k )奇偶校验码。求出n 和k 的值。如果信道码元错误概率是10-2,试求不能检测分组错误的概率。

解:()()7,8,=k n

()()()82

6446288168148128p p p p p p p P nd ???? ??+-???? ??+-???? ??+-???? ??= ()()

()()

()()()

3

8

24

26

2

4

24

2

6

22

210*6.210101102810110701011028--------=+-+-+-=nd p

6.2 计算将12位数据序列编码为(24,12)线性分组码后的错误概率。假定码本能够纠正所有的1位、2位错误图样,而不能纠正所有2位以上的错误图样。同时,假定信道码元错误概率为10-3。

解:()()()

∑=----=-???

? ???-???? ??=24

3621

3

332410*98.110110324124k k k M p p k P

6.3 考虑一个能纠正3个错误的(127,92)线性分组码。

a )如果信道码元错误概率为10-3,对于未编码的92位信息,其消息错误概率是多少?

b )如果信道码元错误概率为10-3,对于使用(127,92)分组编码的信息,其消息错误概率是多少。

解:(a )()

292

3

10*8.81011--=--=v

m P

(b) ()()()

∑=----=-???

? ???-???? ??=127

46123

3

4312710*14.91011041271127k k k c m

p p k P

6.4 假定采用相关BPSK 解调,接收E b /N 0=10dB ,计算使用(24,12)纠双错线性分组码,编码前后消息差错概率性能的改善。 解:

()

()610210*05.4247.412147.410*222

---==?==???

? ?

?=e e x Q Q N

E Q P x o b

M ππ ()

512

6

10*86.410*05.411--=--=v

m P

对于(24,12)编码,码率是21,由于o

c

N E 比

o

b

N E 小3dB ,所以数据速率是

非编码速率的两倍 01.57==dB N E o

c

()

()16.301.5*22Q Q N

E Q P o c

c ==???

?

?

?= 查表 B.1 得 0008.0=c P

()()()21

32424

30008.010008.0324124-???

? ???-???? ??=-=∑k k k c m

p p k P 610*02.1-?c m P

6.4710*02.110*86.46

5

==--T

IMPROVEMEN ERFORMANCE

P

6.5 考虑一个(24,12)线性分组码,它能纠正双错。假设使用非相关检测二进制正交移频键控(BFSK )调制,并且接收E b /N 0=14dB 。

a )这种码是否提高了消息错误概率的性能?如果有,是多少?如果没有,为什么?

b )对E b /N 0=10dB 时重新计算(a )。

解:(a) 非相关 BFSK 的

12.2514==dB N E o

b

62

12

.2521

10*76.12

121--

-===e

e P o b N E u

()

512

6

10*11.210*76.111--=--=v m P

对于21编码速率

因此

59.1211==dB N E o

c

42

59.12210*23.92

121--

-===e

e P o c

N E c

()()

621

4

3410*56.110*23.9110*23.9324---=-???

? ???c m P

5.1310

*56.110*11.26

5

==--T IMPROVEMEN E PEREORMANC (b )

1010==dB N E o

b

35

21

10*36.32

121---===e e P o b N E u

()

212

3

10*96.310*36.311--=--=v

m P

21速率编码 01.57==dB N E o c 25.221

10*1.42

121---===e e P o c N E c

()()

221

2

3210*7.510*1.4110*1.4324---=-???

? ???c m P

这里有一个性能下降4.110

*96.310*7.52

2

==--

这是由于

o

b

N E 没有足够大,使编码不能够完全表现它的增益特性。在

o

b

N E 取

此值时,数字编码恰好处于临界过载状态。

6.6 电话公司对它的一些数据信道使用“五个中取最佳”的编码方法。在该系统中,每个数据比特重复五次,而在接收端,选择五次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值作为该数据比特。如果未编码时的比特错误概率为10-3,求使用此码译码后的比特错误概率。

解:如果在重复检测的接收中有3次是错误检测值,那么解码将会发生错误。

()()(

)

82

3

3

5

33510101103515--=--?-???

? ???-???? ??=∑j j j B p p j P

6.7 给定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间距离是11,求其最大纠错能力,最大检错能力,以及最大纠正擦除能力。 解:11min =d

纠错:52

1

min =-=

d t 检错:101min =-=d m 纠正擦除:101min =-=d p

6.8 考虑具有如下生成矩阵的(7,4)码

(a)找出该码的所有码字

(b)求出此码的监督矩阵H。

(c)计算当接收矢量为1101101时的伴随式。它是否为有效的码字矢量。(d)这种码的纠错能力如何?

(e)这种码的检错性能如何?

解:(a)mG

u

1

11111101111001011001001101011010100101001100110000011111110000011001110101100

1010

111001010100110100001100000001

111011110110011110101011001000111100110101000

10

1100010010000000编码向量消息

[]

??

???

?????==-011110011010101011001)(T K M P I H b

[][]010011110101111

1000100011011011)(=????

??

?

???

???????

?????==T rH S c

因此1101101不是有效码字。

1213

)(m in m in m in =??????-===d t W d d

21)(min =-=d m e

6.9 考虑一个系统分组码,其监督方程为 1124p m m m =++

2134p m m m =++ 3123p m m m =++ 4234p m m m =++

这里m i 为信息位,而g i 为监督位。 (a )求出这种码的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b )这种码能纠正多少错误? (c )10101010是合法码字吗? (d )01011100是合法码字吗? 解:

[]?

?

???

????

???==10001011

0100111000101101

00010111)

(K I P G a

[]

?

?

???

????

???==-11101000011101001101001010110001T

K M P I H

121421)(min =???

???-=??????-=d t b

[][]110001010101)

(===T T H rH S c

因此10101010不是有效码字

[][]000000111010)

(===T T H rH S d

因此01011100是有效码字

6.10 某种线性分组码的码字定义如下

124513451235123412345

,,,,,,,,U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

(a )给出生成矩阵。 (b )给出监督矩阵。 (c )求n ,k 和d min 。 解:

???

?

????

????????=100000111

010001011001001110

000101101000011111)

(G a

[]

?

?

???

????

???==-011111111000

011101001101001010110001

)(T

K M P I H b

35

9)(min ===d k n c

6.11 设计一个(n ,k )=(5,2)的线性分组码。 (a )选择码字使其具有系统码形式和最大的d min 。 (b )求出码字集的生成矩阵。 (c )计算监督矩阵。

(d )将所有n 元组写入标准阵。 (e )这种码的纠错和检错能力如何? (f )为可纠正的错误图样作出伴随式校对表。

解:

11011

11101101001101010000000)

(码字信息矢量a

从上面三组中随便选两组就可以了(全0的除外)

?

??

???=1011001101)G b (

[]

??

???

?????==-111001*********)(T K M P I H c

0001101110101011100010001111000011101010010110011011101100001001111110001010100011111100100100100100110011010001111000101101010111011000000111011101100110100000)

(标准阵列

d

211213

)min min min =-==??????-==d m d t d e (

????

????

????????==110

101100

010001)(e eH S f T

100

10000010

01000001001001010001001100001伴随式

错误图样

6.12 考虑(5,1)重复码,它是由两个码字00000和11111构成,分别对应信息0和1。导出这种码的标准阵。它是完备码吗?

标准阵列可知只能纠正1或2bit 错误,因此此码是完备的

6.13 设计一个(3,1)码,使它能纠正所有的单错图样。选择码字集并给出标准阵。 解:

()??

?=-?==1

15.03

min min d t d

标准阵列:

6.14 (7,3)码是完备码吗?(7,4)码是完备码吗?(15,11)码是完备码吗?证明你的答案。

解:(1) (7,3)码:可能的接收矢量数:12827=,信息码个数:823=,陪集个

数:16237=-。因此由16个陪集首可以纠正所有的1bit 错误,和8

个2bit 错误。但是共有2127=????

??个2bit 错误。所以此码不是完备

的。

(2) (7,4)码:可能的接收矢量数:12827=,信息码个数:1624=,陪集个数:

8247=-。由8个陪集首只可以纠正所有的1bit 错误。所以此码

是完备的。

(3) (15,11)码:可能的接收矢量数:32768215=,信息码个数:2048211=,陪

集个数:1624=。由16个陪集首只可以纠正所有的1bit 错误。所以此码是完备的。

6.15 通过下面的监督阵列定义一个(15,11)线性码:

(a )求该码的监督矩阵。

(b )根据标准阵列出陪集首,此码是否为完备码?并加以证明。

(c )一个接收矢量为V =011111001011011。计算伴随式,假设其中有一位错,求正确的码字。

(d )此码能纠正多少擦除?并给予解释。

解:(a )[]

T k m P I H -=

??

??

?

?????=101110001111000111010100010101011111000001011H

(b) (15,11)码是完备码,只能纠正所有1bit 错误

????????????????????????

??????????????????????????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c) [][]0110110110111110010===T T H rH S

这里r 不是一个码字。由陪集伴随式[]0110得到陪集首000000010000000。因

此,码字是011111011011011。 (d)

[]2

131min min max =-====d e d I P G t k

6.16 一个非零错误图样可能产生一个全零的伴随式吗?如能,一个(n ,k )码有多少错误图样能产生这个结果?用图6.11加以证明。 解:可能一共有12-k 个错误图样可以产生。

以如6.11为例:如果传输的码字是110011,错误图样是000111

110100000111110011==∴=+=T

rH S r

6.17 码长为n ≤7时,下面的多项式中哪些能生成循环码?并求出这些码(n ,k )。 (a)1+X 3+X 4 (b)1+X 2+X 4 (c)1+X + X 3+X 4 (d)1+X +X 2+X 4 (e)1+X 3+X 5

解:检验是否()()x g x q x n =+1? (a) ;143x x ++ 3,2,1k ;4==-对k n 7,6,5=n

所以不能

所以不能

所以不能 (b) ;142x x ++ 3,2,1k ;4==-对k n 7,6,5=n

n=5时:1

1

111243245++++++=+++x x x x x x x x

1111:73

4

2

23347+++++++=+++=x x x

x x x x x x x n 1111:535

43

45+++++=+++=x x x x x x x x n 1

111:

6342

3

2

346

+++++

++=+++=x x x x x x x x x x n

不能生成循环

n=6时:11

1

22

4

6+=+++x x x x 这样的码可以产生循环,此时n=6,n-k=4,所以(n,k )=(6,2)

n=7时:1

111243

247+++++=+++x x x x x x x x

不能生成循环

(c )431x x x +++ n-k=4,当k=1,2,3时,n=5,6,7

n=5时:1

111342

3345++++++=++++x x x x x x x x x x

不能生成循环

n=6时:11

1

23

4

6++=++++x x x x x x 这样的码可以产生循环, 此时n=6,n-k=4,所以(n,k )=(6,2)

n=7时:1

1113

42

3347+++++++=++++x x x x x x x x x x x 不能生成循环

(d) 421x x x +++ n-k=4,当k=1,2,3时,n=5,6,7

n=5时:4

22342511

11x x x x x x x x x x x +++++++=++++

不能生成循环

n=6时:4

232

426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 不能生成循环

n=7时:11

1

32

34

7++=++++x x x x x x 这样的码可以产生循环, 此时n=7,n-k=4,所以(n,k )=(7,3)

(e) 531x x ++ n-k=5,当k=1,2时,n=6,7

n=6时:5

3453611

11x x x x x x x x +++++=+++

不能生成循环

n=7时:5

3232

5371111x x x x x x x x +++++=+++

不能生成循环

6.18 将信息101用生成多项式g (X )=1+X +X 2+X 4使用多项式除法进行系统形式的编码。

解:令101=m ;21)(X X m += k=3, n-k=4; 所以n=7; (n,k)=(7,3)

421)(x x x X g +++=

6424)1()(x x x x x m X k n +=+=- )()()()(x r x g x q x m X k n +=- )(x r 为余项

2

46241x x x x x x ++++ 2346x x x x +++

?→?

+23x x 余项 )(x r +)(x m X k n -=2346x x x x +++

)

(x

r是奇偶项,)

(x

m

X k n 是消息项,相加之和是码字

6.19 对生成多项式为g(X)=1+X+X2+X3的(8,5)循环码,设计一个反馈移位寄存器编码器。用此编码器找出信息10101的系统码。

解:

设计图如上所示

电路的操作步骤是:

输入序列移位次数寄存器内容

10101

1010

101

10

1

-

1

2

3

4

5

000

111

100

101

101

010

因此,最终的(8,5)循环码的码字是01010101

6.20 图P6.1中的信号是差分相关PSK(DPSK),编码码元速率为19000码元/秒,译码器为纠单错(7,4)译码器,如果检测前的谱密度信噪比

P r /N 0=48dBW ,那么输出的消息错误概率能达到10-3的要求吗?证明你的答案。假定信息位为4位,7位码长中的任何单错图样均可被纠正。

图P6.1

解:dBW N P r 480=,r bits dB R c -=40

31.684048)1

(0

0==-==dB N P R N E r c c

401009.9)31.6exp(2

1)exp(21-?=-=-=N E

p c c

552

1073.1)1()2

7(-?=-?c c n p p P

所以可以达到要求,dBW N P r 480=能够充分提供310-≤n P 。

6.21 (15,5)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如下: g (X )= 1+X +X 2+X 5+X 8+X 10 (a )画出该码的编码器框图。

(b )求出信息m (X )=1+X 2+X 4的码多项式(系统形式)

(c )V (X )=1+X 4+X 6+X 8+X 14是系统中的码多项式吗?并证明你的答案。

解:(a )(n,k)=(15,5); n-k=10

(b) 421)(X X X m ++=

)()()()1()(1412104210x r x g x q x x x x x x x m X k n +=++=++=-

1

1410121425810++++++++x x x x x x x x x

45691214x x x x x x +++++ 456910x x x x x ++++ 125810+++++x x x x x

?→?

++++++124689x x x x x x 余项 )(x r +)(x m X k n -=141210986421x x x x x x x x x +++++++++

所以码字CODEWORD=1110101011 10101

(c) 测试:用g(x)去除v(x),如果r(x)=0,v(x)即是一个码字。

1

11125810

34792

4258104681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由于r(x)≠0,V(x)不是一个码字

6.22 考虑由g (X )=1+X +X 4生成的(15,11)循环码。 (a )设计此码的反馈寄存器编码器和译码器。

(b )通过列出寄存器的状态给出对信息矢量11001101011编码的步骤(最早出现的位在最右边)。 (c )对译码步骤重复(b )

数字通信技术.pdf

《数字通信技术》综合习题1 1.理解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的区别,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答: 基带信号-直接由信息转换得到的电信号,二进制编码中,符号'1'和'0'用相应脉冲波形的"正"和"负"或脉冲的"有"和"无"来表示。由于频带从零开始一直扩展到很宽,因此属于基带信号。 频带信号-基带信号经过各种正弦调制后,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比较高的频率范围的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中代表消息的电参量的状态数为无穷多个,在幅度上和时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举例:以信号电压幅度变化图示举例。 数字信号:相对模拟信号,若代表消息的电参量的状态数为有限个,则 称之为数字信号。举例:以信号电压幅度变化图示表示。 相对而言,模拟信号比较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则比较适合于处理。 3.试述数字通信的特点。 答: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有以下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利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进行信号的存储和处理,提高了通信效率; 3、便于加密,保密性强; 4、数字通信系统可以传输各种信息;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有以下缺点: 1、与模拟通信系统比较,占据的带宽较宽,频带利用率不高。 2、数字通信系统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杂,要有集成电路技 术作基础。 4、解释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含义及具体的衡量指标。 答: 有效性:指消息传输的多少。即指单位时间内,在给定信道所传输信息 内容的多少。 可靠性:指消息传输的质量,即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采用码元速率RB和信息速率Rb来表示: 1、码元速率RB:指单位时间传输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记为Baud 或B。码元速率与进制无关,只与码元宽度有关。 码元速率又叫调制速率。它表示调制过程中,单位时间调制信号波(即 码元)的变换次数。 图示表示:调制速率的概念,一个单位调制信号波的长度为T秒,则调制速率为1/T。 2、信息速率Rb:指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单位:比特/秒,记为bit/s 或b/s或bps。注意在实际系统中常用比特率(单位bps)衡量一个系统的传输速率,其一般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号的位数,而 不是信息速率的概念。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常用差错率来表示,即信号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现在通信技术知识讲解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论文 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0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李龙飞 学号:02509331 2011年6月15日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信息社会基础的通信技术也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通信技术名词如IP、CDMA、3G、GPRS、4G都已经家喻户晓。作为一门选修课我们对现代通信技术还是要十分的了解的。现代通信技术包括很多方面,所以还是从更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的角度出发,都要全面学习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3G技术的发展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技术能够提供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理论速率,在高速运动的环境下提供144kb/s步行384kb/s室内2m的不同网速,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我自己使用的就是3G手机在实际的使用当中网速要比过去的GPRS快很多,不过速度还是达不到2M的速度。现在中国的3G 技术还属于发展阶段,不同的运营商代理着不同的3G技术。如中国移动的国产TD-SCDMA,中国联通引进的欧洲的WCDMA以及中国电信引进美国的CDMA2000技术。我使用的是摩托罗拉DEFY,这是一款3G手机支持很多的网络,网络模式GSM,WCDMA。据业务GPRS,EDGE,HSPA。支持频段2G:GSM 850/900/1800/1900

最新整理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资料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这些数据包各自独立地经过可能不同的路径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然后按照序号重新排列,恢复信息。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 8、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用的时间为1ms,1、0等概率出现,求(1)码元速率,(2)每秒钟的信息量,(3)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每秒钟信息量=Rmlog2m=1000*1=1000(bit) 3)r=Rmlog2m=1000*1=1000(bit/s) 9、同上题,如果码元速率不变,改用8进制传输,且各码元等概率出现,求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r=Rmlog2m=1000*3=3000(bit/s)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2017年春季第二次阶段作业

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线路保护倒换比环形网保护倒换的业务恢复时间快。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误码率主要由信噪比最差的再生中继段所决定。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再生中继系统没有噪声的累积。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AMI码符合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是最理想的基带传输码型。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CMI码的最大连“0”个数为3个。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SDH网中没有交换设备。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PCM三次群的形成一般采用异步复接。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码速调整之后各基群的速率为2112kbit/s。 A.正确

《数字通信系统原理》(参考答案)复习要点及题

《数字通信系统原理》复习要点 说明:要点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础,各章小结及习题为重点。 1.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模型 2.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资源 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及数字通信系统 4.数字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5.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及相关的一些概念 6.数字与数据通信 7.消息、信号与信息 8.信号的频谱分析基础 9.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0.通信信道及信道容量、常用带宽 11.信源及其编码的概念 12.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方法 13.波形编码(PCM、 ) 14.数字基带信号及常用码型 1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眼图 16.信道编码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术语 17.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 18.FDM和TDM与数字复接 19.帧结构 20.数字信号的调制(频带)传输的概念 21.数字信号调制系统的技术比较(MASK、MFSK、MPSK) 22.同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比较

《数字通信系统原理》复习题(上部分) 1简述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主要通信资源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4简述数字通信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5什么是数字消息?什么是模拟消息?什么是数字信号?什么是随机信号?什 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基带信号? 6信道容量的含义? 7简述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8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9简述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的概念与区别 10简述信号的分类 11简述功率信号和能量信号的含义 12简述信道的定义与分类什么是抽样定理?有什么实际意义? 13什么是量化?量化的作用是什么?叙述量化是如何进行的。 14画出PCM 通信系统的方框图,由模拟信号得到PCM信号要经过哪几步? 模拟题(部分) 1.数值上取有限个离散值的消息一定是数字消息。() 2.时间上离散的消息一定是数字消息。() 3.数字消息必定是时间上离散,且数值上离散的。() 4.离散信源中,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大,该消息的信息量也越大。() 5.在M元离散信源中,M个消息的出现概率相等时,信源的熵最大。()6.高斯随机过程若是广义平稳的,则必定是严格平稳的。() 7.平稳随机过程必定具有各态历经性。() 8.具有各态历经性的随机过程必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9.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必定是非负的偶函数。() 10.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必定是非负的偶函数。() 11.平稳高斯随机过程通过线性非时变系统后的输出必定是平稳高斯随机过程。() 12.白噪声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的样值是不相关的。() 13.码元速率一定,满足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是唯一的。() 14.基带传输系统的带宽在数值上若小于码元速率的一半,该系统不可能没有码间串扰。() 15.基带数字信号的码元速率越高,传输该信号所需的信道带宽越宽。()16.为了不产生码间串扰,必须将表示每一码元的基带脉冲波形时限在一个码元宽度范围内。()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阶段作业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数字通信系统只需做到位同步和帧同步,便可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A.正确 B.错误 2.收端定时系统产生位脉冲、路脉冲等的方法与发端一样。 A.正确 B.错误 3.PCM30/32路系统信令码的编码没有任何限制。 A.正确 B.错误

4.帧同步码位选得越长越好。 A.正确 B.错误 5.A律13折线编码器(即逐次渐近型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非线性码。 A.正确 B.错误 6.A律13折线编码器和解码器均要进行7/11变换。 A.正确 B.错误 7.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

B.错误 8.N不变时,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均减小。 A.正确 B.错误 9.抽样时若不满足抽样定理会产生量化误差。 A.正确 B.错误 10.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不能用于模拟通信。 A.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即前方保护之前系统所处状态)是()。 A.同步状态 B.捕捉状态 C.失步状态 D.后方保护 2.PCM30/32路系统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即在帧结构中的位置)为()。 A.F7帧TS16的前4位码 B.F7帧TS16的后4位码 C.F8 帧TS16 的前4位码 D.F8 帧TS16 的后4位码

3.PCM30/32路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位置为()。 A.Fo帧TS16前4位码 B.Fo帧TS16后4位码 C.F1帧TS16前4位码 D.F1帧TS16后4位码 4.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码的码型为()。 A.0011011 B.0110110 C.0000 D.1101110 5.PCM30/32路系统传输帧同步码的时隙为()。 A.TS0时隙 B.奇帧TS0时隙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学习心得11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学习心得 我很高兴在大一刚来到这个校园就选择了《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我选择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劲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变化。 2.我是一名非通信专业的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和掌握通信及其网络新技术。因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日益丰富与多样化。而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通信网使我们所学选的第一对象,而且,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在数字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移动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我们都应该掌握它。 3.想要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增加我的知识面,而以前对通信技术了解的不多,但我认为这门课程有助于我以后的学习。 4.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这门课程村在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根据老师在课上的耐心讲解和自己在课下认真阅读教,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 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是指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送。 2.现代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型:(1)接入功能模块 (2)传输功能模块

(3)控制功能模块 (4)应用功能模块 3.现代通信网的特点:(1)使用方便,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等通信终端使用非常便捷,擦作者通过按键或者点击鼠标的简单操作。(2)安全可靠,现代通信网的服务功能充分考虑了用户传递信息的安全和可靠因素,采用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3)灵活多样,现代通信网提供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信息服务。通信双方可以交换和共享数据信息、进行话音交流、文字交流和多媒体信息交流。 (4)覆盖范围广,现代通信网的信息交流服务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及地理空间的距离。 4.现代通信技术的特征: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通信网络宽带化、网络管理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 5.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从原传到目的地。需要有数字传输设备和传输媒介,以及某些信号转换设备。用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成为基带传输。 6.通信网基础技术,最深的印象是数字信号的复接技术,我觉得这种技术应用性强。所以听得比较认真。 7.电信网的交换,老师讲的非常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话通信网基本构成:用户终端、交换机、通信信通、路由器及附属设备。 8智能网是在原有网络基础上,为快捷、方便、灵活、经济地生成和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在时分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 不仅可以传输电话信号,还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及图像信号,所以在十分广泛的领 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大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可见,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 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微波是当今时代应用范围十分广阔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就是利用微波来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同时还能够利用电波空间传输各种信 息甚至是对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信息进行传输,而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再生 中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主要对数字微波通 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因为其具有其独特 的优势。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详见下表: 表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是微波频段借助于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出现了近几十年的时间。在出现初期阶段,微波通信系统通常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相同都是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方式。具体而言,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电视节目是通过微波来进行传输的。20世纪70 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出了几十兆比特每秒容量的数字微波通 信系统,可以说这个阶段是通信技术自模拟阶段向数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20 世纪80年代末期,同步数字系列在传输系统中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可以说已经 被普遍应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与光纤、卫星一起被看作现代通 信技术的重中之重。 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不仅在传统传输领域内得到了关注,更在固定 宽带接入领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可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态势 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1 实现正交幅度调制级数的提升以及严格限带 要有效提升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频谱利用率一般需要应用到多电平正交幅度 调制技术,当前阶段,通常要应用到256与512正交幅度调制,未来还会应用到1024和2048正交幅度调制。此外,对于信号滤波器的设计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 严格,必须要确保其余弦滚降系数可以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2 网格编码调制及维特比检测技术 采取复杂的纠错编码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误码率,但是这会导致系统的 频带利用率随之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网格编码 调制技术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有效处理该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网格编码 调制技术需要使用维特比算法来进行解码。但是,在数字信号高速传输的当今时代,使用这种解码算法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综合练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远程教育《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幅度连续幅值是离散的 2、频分制时分制 3、幅度时间模拟 4、有效性可靠性 5、抽样量化编码 6、译码低通 7、是根据语音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8、提取语音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 9、时间上抽样定理 10、幅度上 11、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 12、=△/2 >△/2 13、模拟压扩法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14、起始电平量化间隔 15、127 128△ 32△ 512△ 16△ 64△ 56△ 1024△ 16、125μs 256比特 8000 17、传帧同步码和失步告警码 传各路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 TS1~TS15、TS17~TS31

18、抽样合路分路 19、256kHz 8个控制编、解码用 20、防止假失步(m-1)Ts 同步状态 21、防止伪同步(n-1)Ts 捕捉状态 22、PCM复用数字复接数字复接 23、同步复接 复接时造成重叠和错位 24、按位复接按字复接按位复接 25、同步复接异步复接 26、100.38μs 848bit 27、820bit 28bit 4bit 28、插入码元去掉插入的码元(削插) 29、光纤同步信息传输 30、电接口光接口 31、段开销净负荷管理单元指针 32、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再生中继器 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33、未经调制变换的数字信号 从零开始的某一段频带 34、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数字信号直接在电缆信道上传输 35、NRZ码 36、10 37、3个 38、码间干扰误码 39、再生中继器 40、均衡放大定时钟提取抽样判决与码形成

通信自学规划

通信组课程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 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何组建蜂窝网络的原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中选用的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天线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等。同时注重了工程实际和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 通信技术概论 先行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通信技术概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1 世纪是通信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模拟信号数字化、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课程名称: 数字 通信原理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的几种方法,特别是对 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抽样、量化、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继而介绍了 PCM 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的以及 PCM30/32 路系统的相关内容,另外本课程还探讨了图像信号数字化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有关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与同步数字体系( SDH ),最后介绍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一些细节。 课程名称: 数据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介绍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什么是移动电话网? 移动电话网就是可以使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我国自1987年开始开通移动电话业务以来,移动电话迅猛发展,用户增长迅速,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五种移动电话网共存的局面,这五种网各有不同的通话范围和不同的业务功能。用户选择配备移动电话手机时,需要对现有的五种网有所了解。 我国的五种移动电话网又被称为A、B、C、D、G网,其中A网和B网是模拟网,C、D、G网是数字网。 1)A网和B网:模拟移动电话网 模拟网是我国早期建设的移动电话网。由于各地分别建设、时间先后不同,又有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两大移动电话系统等原因,模拟移动电话网形成了A网和B网系统,A网地区使用A网的手机,B网地区使用B网的手机。A网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除河北、山东以外的全国各地。可见在大部分地区是共存的,但原来是不能互通的。B网的地区主要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山东等地。1996年1月起,我国各省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实现了联网,模拟移动电话已有可能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自动漫游。但是,如果要从A网区到B网区,需要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操作,将手机转换为B网,否则不能使用;如果从B网区回到A网区,也必须先在手机上操作,将手机变回才能使用。变换的方法可见说明书。 2)C网:CDMA制式移动电话网 C网是指CDMA(码分多址)制式的移动电话网,CDMA制式是接通率高、噪声小、发射功率小的新型数字网,能实现移动电话的各种智能业务。我国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市建设了C 网,沿海的10省也在建设,已经建成的城市间已联网,使用CDMA手机可以在上述地区漫游。 3)G网: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设“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这就是G网。数字网具有许多新的业务功能,特别是具有漫游范围最为广泛的特点,因而被称为“全球通”。G网工作于900兆赫频段,频带比较窄,随着近年来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长,许多地区的G网已出现因容量不足而达到饱和的状态。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近来又建设了“D”网。 4)D网:工作在DCS1800系统的移动电话网 它的基本体制和现有的GSM900系统完全一致,但工作于1800兆赫频段,需要用全球通1800的手机。如果使用双频手机,那么在G网中也能漫游、自动切换。现在有许多城市是DCS1800系统和GSM900系统同时覆盖一个地区,就称为全球通双频系统,使全球通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成倍增长。

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7章答案要点

第七章 7.1画出K =3,效率为1/3,生成多项式如下所示的编码状态图、树状图和网格图: g 1(X ) = X + X 2 g 2(X ) = 1 + X g 3(X ) = 1 + X + X 2 + + + 状态图如下: 10 01 11 00 000 001 010100 101 011 111 110 树状图如下: 21)(x x x g += x x g +=1)(2 231)(x x x g ++=

1 a 000011a b 011111100 000011111100101110010001 a b c d 000 网格图如下: b=10 d=11 000 011 101 110 111 100010 001 a=00 c=01 7.2假定K =3,效率为1/2的二进制卷积码,其部分状态图如图P7.1所示,画出完整的状态图,并画出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P7.1 g02 g12 g22 g21 g 11g 01 假设一初始状态00→10,分支字为11,此脉冲为10201==g g 。 接下来设状态变为01,分支字为10,脉冲变为0,11211==g g 。 再设状态变化为11→11,分支字为00,此脉冲为1,02221==g g 。 因此,编码器、完整的状态图如下:

+ + 10 01 11 00 00 00 1101 01 11 10 10 7.3画出图P7.2方框图描述的卷积码编码器的状态图、树状图和网格图。

图P7.2 状态图: 10 01 11 00 00 10 0001 11 10 11 01 树状图: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课程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以后学习网络知识的重点,详细介绍了网络管理员应该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此书,使得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通信基础知识,了解组建局域网过程方法,了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熟悉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概念和网络各层的功能特点。 ●掌握局域网基本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以及常见网络的组建方案。 ●掌握Intranet的基本知识。 ●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中体现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按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标准。 三个层次的涵义如下: “了解”能正确表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这是最低层次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中层次要求。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层次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本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特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熟悉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和分类。了解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 本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以下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工作模式;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分类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从信号传送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如何实现通信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使学生对信号如何在介质中传递有概念上的理解,是对计算机网络组成部分的第二部分通信线路和部分通信设备工作原理与作用的理解。本章重点是熟悉数据传输系统模型,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理解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的区别,理解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的区别。理解不同的数据通信方式,包括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点到点通信与广播通信,能够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区别。了解模拟数据编码的种类和应用场合,了解数字数据编码的种类和应用场合。理解信道带宽与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关系,了解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含义。理解信道利用率、延时、延时抖动、差错率的概念,了解造成延时的因素。熟悉常见的传输介质,重点是双绞线和光纤的分类及适用环境。了解典型数据通信网的特点和种类。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本章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网络体系结构,一个是网络协议。对网络体系结构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2014.08.5

》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 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 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

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 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 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1答: 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

“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

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

数字通信基础知识大全讲解

数字通信基本知识点 1 非均匀量化器由压缩器和均匀量化器组成 2 某数字传输系统的信息速率为64Kibt/s.若采用十六进制码元信号传输,则码元速率为16KB. 3 解决均匀量化小信号(S/D)dB太小的缺点的最好方法是采用非均匀量化. 4 未过载时,均匀量化误差的最大值|e|为△/2 5 标志信号的插样周期为250μs 6 PCM30/32路系统路脉冲的频率为8000HZ 7 PCM30/32系统的一个同步帧的时间为250μs 8 PCM30/32路基群每秒传8000帧,每帧包括32个路时隙,每个路时隙包括8bit,则系统总的数码率为2048kbit 9 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关系为(S/D)dB非均匀=(S/D)dB均匀+[Q]dB 10 数字信号的复接要解决两大问题,即同步和复接 11 PCM三次群的数码率34.368Mbit/s能够复用的话路数为480路 12 升余弦均衡的缺点是实现困难,优点是无码间干扰 13 多路信号互不干扰的沿同一条信道传输称为信道复用 145

14 13折线压缩特性曲线第6段的斜率是1 15 利用PCM信道传输数据信号通常称为数字数据传输 16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占用频带宽 17 某数字通信系统的传信率为9600bit/s若采用八进制码元进行传输,则码元速率为3200B 18 数字通信系统优点之一是能够消除噪声的沿途积累 19 语声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20 语声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指数分布 21 均匀量化量若量化间隔为△,则量化噪声的平均功率为△2/12 22 抽样时,若抽样速率不满足抽样定理,则会产生折叠噪声 2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是根据幅度是否离散 24 我国PCM30/32路系统使用的是A律 25 使用A律13折线压缩特性对抽样后脉冲进行编码时,段内码由4位二进制组成 26 复接抖动是由于扣除复接时的插入脉冲而产生的 27 PCM30/32路系统传输一个复帧所需的时间是2ms 28 眼图的张开度越大,码间干扰越小 145

数字通信的应用

在电子式互感器中数通信技术的应用 针对当前电子式互感器的研制情况,着重研究并解决了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同步和数字通信的关键技术难点。在数字同步技术方面,使用数字移相和相位均衡技术将数字信号波形大范围地前移并保持近似于线性的群延时;使用二次插值技术在小范围内进行精细的相位调整。在数字通信方面,针对IEC61850-9-2LE标准互操作性较差的缺陷,提出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的思想,定制了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之间的通信协议。 近几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绝缘性好、无饱和频带宽数字化等优点。电子式互感器一般由高压侧的系统由于高压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值很小为减少传输过程中的误差和衰耗一般在高压侧将其转换成离散数字信号后发送实时电气量的采集由传统集中式改变为分布式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采样同步问题采样同步技术成为决定电子式互感器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同步采样相关的是数字通信标准深化了的概念将其作为逻辑设备融入到标准体系中其主要功能是数据的合并和发送为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设备提供时间一致的电流和电压数据。

电子式互感结构 上图是电子式互感器的整体框架,其中高压侧采集器的主要功能是模拟电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并下传,本文将电子式互感器的采样同步机制下移到MU,省去了向采集器传送同步采样脉冲的上行光纤,简化了系统。 多路采集信号在MU汇合组包后通过最简单的通信协议栈向以太网发送采样测量值(SMV)数据包.这一过程决定了MU有多任务并行和强实时性的显著特征。但另一方面,IEC61850标准的互操作性和灵活性却导致具有复杂的通信协议栈和弱实时性,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降低实现难度制定EC61850-9-2le标准该标准在采样值控制块预配置基础上将特定的通信服务映射到了以太网链路层仅保留协议集的sendmvmessage服务,以降低可互操作性为代价,简化电子互感式的设计。针对保护SMV报文高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在PHY保护通道扩展为8个独立的光口。保护用SMV报文以点对点方式直接连接到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装置。 电力系统中来自不同设备间隔的电流和电压信息必须利用公共的时钟脉冲做到同步。常用的时钟信号是:PPS或B码。其共同特征是:以秒为单位实现同步,即1 s同步一次。IEEE 1588精密时钟协议(PTP)是基于以太网的时间同步方式,它通过在主从时钟节点之间传递带时间戳的PTP报文计算主从时钟之间的时间偏差,以实现同步。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应用

题目: 浅谈数字通信的优点与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 0950720071 姓名:蔡旭芬 指导教师:肖正安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〇一二年

摘要 数字通信,作为通信行业中的后起之秀,相对于传统的模拟通信,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不受距离影响,信号易于调制、保密性高,可自动发现与控制差错,可与计算机相连接,支持多种通信业务,对应用设备要求低等一系列优势特点。本文通过与模拟通信做对比,总结了数字通信的优势。此外,对数字通信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途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字:数字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应用

1数字通信的介绍 1.1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者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在传输的通信方式。通俗而言,即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消息。“0”和“1”是数字通信中运用的两种符号,数字通信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编码器中先将消息信号进行采样,对样本进行0,1编码的数字化处理,使其形成呈一定排列形状的组合代码,再进入通信线路将此代码发送至对方。对方收到电码后,由解码器还原出原来的电话信号,由此实现通信传递的目的。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以及传输介质,具体传递流程为:信源-调制器-编码器-加密器-信道-解密器-解码器-解调器-信宿。 数字通信的信息源与接受者可以是人,也可是机器,因此数字通信能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同时,数字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易于调制、可加密、可与计算机连接等优势特点。 1.2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的比较模拟通信技术成熟,其信号形成简单、直观,系统设备简易,占用频带窄。模拟信号是通过直接调制的形式形成的,其信号传播过程中易发生畸形,一旦受干扰,随系统的冲击是不可修复的。因此,模拟信号通信质量、抗干扰能力较差。电话、无限通讯中运用的就是模拟信号。 1.3数字通信的优点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不受距离影响,信号易于调制、保密性高,可自动发现与控制差错,能与计算机相连接,支持多种通信业务,对应用设备要求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