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

合集下载

学习中的心理学自我调节策略

学习中的心理学自我调节策略

学习中的心理学自我调节策略心理学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困难、压力、挫折等情境时,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身进行调整和矫正,以达到提升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的自我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注意力集中、增强学习动力和改善学习态度。

本文将探讨学习中常用的心理学自我调节策略,并分析其原理及应用。

一、目标设定与规划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是一项关键任务。

学习者应该制定具体、可行、可衡量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明确目标和规划时间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线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学习者可采取分阶段设定目标的方法,将庞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完成,以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学习动力。

二、积极情绪调节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面临挫折和困难,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学习者可以通过积极调整情绪来应对学习中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要认识到挫折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要因一时的困难而气馁。

其次,学习者可以采用正向心理暗示、良好的自我对话来改变消极情绪,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此外,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向他人倾诉困难和烦恼,得到理解和支持。

三、注意力管理学习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学习者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难以集中精力。

因此,学习者需要运用心理学的自我调节策略,提高注意力管理能力。

其中,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是重要的策略。

学习者可以制定规律的学习时间表,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和分散注意力的外界干扰因素。

此外,选择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远离噪音和其他干扰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

四、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对于学习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应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包括乐观的心态、对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

乐观的心态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学习动力;对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则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学生自我调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学生自我调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学生自我调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认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取决于其天赋和个人能力。

然而,事实上,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学业成绩的影响同样重要。

本文将就学生自我调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学生往往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掌握课程知识。

然而,许多学生常常容易分心或者缺乏耐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精力和情绪,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能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有意识地避免诸如手机、电视等干扰因素,使自己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其次,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业成绩的好坏。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坚持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他们具有自律意识,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他们会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业成绩。

但是,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从同学中寻求帮助,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将问题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确保学业成绩的提高。

最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设立适当的奖惩措施激励孩子,督促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加强实践应用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调节学习 能力,提高学业成绩,同时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
THANKS
感谢观看
策略使用频率和效果存在差异
不同中学生在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频率和效果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而另一 些学生则相对较少使用或效果不佳。
不同年级、性别、学科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差异
01
年级差异
02
性别差异
03
学科差异
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的自我调节 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和效果呈现上升趋 势。高年级学生更能够灵活运用策略 ,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
男女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上 存在一定差异。女生更倾向于使用精 细加工和组织策略,而男生则更偏向 于使用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策略。
不同学科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使用也存在差异。例如,理科生更注 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文科 生则更强调记忆和理解能力。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研究假设和预期结果
研究假设
假设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年级、性别和学科领域中,自我调节学习策 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
预期结果
通过实证研究,预期能够验证研究假设,揭示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不同年级 、性别和学科领域中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差异。这些结果将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学生应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调整 学习策略和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努力 按照计划执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计划。
寻求帮助和支持
当遇到学习困难和挑战时,学生应积极寻求 老师、家长或其他资源的帮助和支持,共同 解决问题。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联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联

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联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自我调节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行为以及认知等方面的挑战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应对的能力。

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的话,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保持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到,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更有条理地安排学习计划,从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往往较为优秀。

因为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更坚定地朝着学习目标前进。

相反,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部诱惑的影响,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

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其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学习的愉快状态。

同时,要学习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应变能力。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联。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重视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分析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分析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成绩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策略,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和表现的差异。

因此,学生们积极寻求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其中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作用。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并有意识地组织、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

这种策略涉及到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

在认知方面,学生需要能够清楚地设定学习目标,准确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

在行为方面,学生需要管理好学习时间,保持专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研究发现,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首先,良好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例如,学生在面对一门复杂的科学课程时,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观看科学实验视频等方式来加深对于学科的理解,并通过总结和应用的形式将知识转化成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部动力和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目标感。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将学习目标分成小块来完成,逐渐实现整体目标,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学习的动力。

此外,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难题,需要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

有研究表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教材、积极参与讨论和主动解答问题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然而,仅仅具备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并不能保证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学习的自我调节与自我评估

学习的自我调节与自我评估

学习的自我调节与自我评估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估是两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它们就像是学习之路上的导航仪和后视镜,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的自我调节,指的是我们主动地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环境。

这包括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资源的选择、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学习情绪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自我调节的重要一环。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精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是有差异的。

有些人在清晨头脑清醒,学习效率高;而有些人则在夜晚更能集中注意力。

了解自己的生物钟特点,将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适当安排休息时间,这样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后续的学习。

其次,善于选择学习资源也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资源丰富多样,从传统的书籍、教材到在线课程、学习APP 等等。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筛选出高质量、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比如,如果想要系统地学习某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一本权威的教材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为了拓展知识面或者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在线文章和讲座则更有优势。

再者,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联想、编口诀等方法;对于理解性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方式可能会更好。

而且,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某种学习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学习情绪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这时,我们要学会积极地调整心态,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可以克服这个困难”“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而学习的自我评估,则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成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自我调节——朱老师谈6S学习策略之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成功的学习需要良好的自我调节——朱老师谈6S学习策略之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成功 的学 习需要 良好 的 自我调节
— —
朱老师谈6 S 学习策略之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朱淑 玲 ( 北京景 山学校 )


自我调节学习
大提 高学 业成 就 , 并 促 个体进 心理 健康 发展 。
学 习可 分 为两 种 类 型 : 一 是 指 个 体 获 得 经 验 的 学 习 ,是 一 般 意 义上 的 学 习 , 它是 指 人们
=、 自我调节学 习的训练模式
美 国 的 齐默 尔 曼 为 帮助 学 生 提 高 自我 调 节
学 到 的新 知 识 和 新经 验 , 以及 如何 通 过 主体 主 动 建构 和理 解 , 获 得新 知识 的结 构和 意义 ; 另 一 种 学 习是 自我 调 节学 习 , 自我 调 节学 习 是 元认
此环 节 是 指学 生 在 某 一 学 习任 务 上 的现 有 能 力 水平 的 自我 了 解 ,是 对 自己 既往 学 习效 果 的 评 价 。 应采 取 有 效 的 步骤 和 方 法对 自 己将要 监控 的学 习 任务水 平加 以调 查 、分析 和评 估 。
例如 ,要 了 解 历史 的 学 习效 果 ,就 要 对 当
学 习 中存在 的
问题
( 2 )对 学 习过 程进 行 自我监 控 ( 设 定 目标和 执行 )
和 反馈 ,通 过 持续 性 的 练 习达 到熟 练 的 程度 以 后就 能 自觉 运 用 新的 学 习策 略 ,如 果能 受 到他 人 的正 面 鼓 励 ,则效 果
更 好 。注意 防 止 负面 意 见影 响 新策 略 的 实施 。鼓 励 开展 合 作 学 习 ,学 生 们相 互 讨论 新 策 略执 行 的优 缺 点 ,相 互 评 价

学习的自我调节与评估

学习的自我调节与评估

学习的自我调节与评估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学会自我调节与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它就像是我们学习之旅中的指南针和地图,帮助我们明确方向、规划路线,并适时调整步伐,以确保能够高效地到达知识的彼岸。

自我调节,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外部环境,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时间安排和心态。

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比如某个知识点怎么都理解不了,自我调节能力强的人不会一味地死磕,而是会尝试换一种学习方法,或者先暂时放下,等头脑更清醒的时候再重新思考。

又比如,当发现自己在学习时容易分心,可能会主动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排除干扰因素。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呢?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很关键的,比如是更擅长通过阅读、听讲还是实践来获取知识。

清楚自己在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精力最集中,以便把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这个时候。

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目标就像是灯塔,为我们的学习提供指引。

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次实现一个小目标,都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另外,学会管理时间也是自我调节的重要一环。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安排任务。

但也要记得给自己留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要灵活调整,不要因为计划被打乱而陷入焦虑。

而自我评估,则是对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

通过自我评估,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自我评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如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等。

比如,每次学习完一个章节,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或者总结笔记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如果发现有些地方还比较模糊,就需要重新复习。

同时,也可以问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足够专注,有没有拖延的情况。

如果学习方法效果不佳,就要尝试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付桂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系,长春,130012)一、前言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ion Learning,简称SRL)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界80年代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Zimmermam等人(1986,1989)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体现。

①它强调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能够根据自我效能感,灵活地运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过程。

可见,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三个重要成分。

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能力的推测和判断。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运用学习方法并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如组织和转换信息、寻求信息、复述和记忆等策略。

因此,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积极探索并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水平对其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引起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如周国韬(1993,1995)②,董奇、周勇(1994)③,李晓东(1999)④,黄旭(1990)⑤等人对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Self-Regulation Learning的译文及含义尚未形成一致看法,对学习策略的含义、分类也不一致,多数研究是理论论述,实证研究对学生学习实际的指导意义也不是很大。

目前,国内尚无人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Zimmermam 和Martimei-Pons(1989),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总结出来的十种策略,即自我评价、组织转换、制定目标、寻求信息、保持记录与监控、自我奖惩、复述与记忆、寻求社会帮助、复习记录。

⑥这些策略基本上涵盖了国内研究者所提出的各种学习策略,避免了对学习策略分类的不一致,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明确、具体、操作性强,能够为教育教学实际中学生的策略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因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运用结构性访谈法深入细致的测评学生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具体情况;2.考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三种水平,即策略的使用、策略使用的频率、策略使用的坚持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筛选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较大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策略训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验证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来自于长春市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

根据学生初一第二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和初二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以及教师的推荐,取各科总成绩在年级前20%和后20%的学生为高低成绩组。

随机抽取36名学生和32名低成绩学生为被试。

(二)材料 1.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访谈表。

limmermm和Martimei-pons(1986,1988)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建立一套严格的访谈程序,并以此作为测量自我调节策略的工具。

检验证明,它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和信度(communality为0.62到0.87)⑦。

2.学习动机量表,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影响初中生学习因素诊断测验”中的学习动机子量表。

共25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3级评分制,即A是的,B有时是,C 不是的。

(三)程序 1.主试对学生进行单独访谈。

在单独的教室中主试根据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访谈表向被试提问,主试把被试的回答归入不同的学习策略当中,并探寻被试使用策略的坚持性,采用四级量表进行评分,很少为1,偶尔为2,经常为3,绝大多数为4。

主试尽量记录被试的全部回答,每个学生约用15分钟。

2.以集体施测的方式册评被试的学习动机水平。

3.初步统计每个学生对每种策略使用的三种水平。

最基本的水平是学生是否应用该种策略,采用二分法记分,即0、1记分,第二水平是每种策略使用的频率,即该策略发生的情境数;第三个水平为学生使用每种策略的坚持性,根据每种策略使用频率及其坚持性,计算出每种策略坚持性的总分。

三、结果与分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

(一)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见表1)表1说明,低成绩组学生的策略使用,策略使用频率,策略使用的坚持性三种水平的平均数在0.13与0.15,0.83与1.30,0.00与4.72之间,而高成绩学生这三种水平平均数在0.30与0.85,1.21与2.71,0.08与9.46之间,明显高于低成就组。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坚持性用来自第三水平与第二水平的比值,低成就组的比为2.48,而高成就组为3.52。

说明低成就组使用策略的坚持性落在偶尔与经常之间,而高成就组则落在经常与总是之间。

表1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使用水平上的平均数(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三种水平的判别函数分析为确定策略使用的哪一种水平最适合于区分高低成绩组,对三种水平进行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策略使用的三种水平,94.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被分别高低成绩组中(见表2),揭示了高低成绩组间的本质差异,Box’s M(3)=27.90,P<0.001。

第一水平标准化,则判别函数系数为0.38,第二水平为0.95,第三水平为1.60。

三种水平的判别函数系数与成绩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

第一水平=F(1,62)=81.85,P<0.001,第二水平=F(1,63)=109.95,P<0.001,第三水平=F(1,64)=194.32,P<0.001。

其中第三水平对于区分学生的成绩高低是最有效的,即它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

使用逐步选择法建立新函数,第三水平首先被引入模型后依次为第二水平、第一水平(见表3)。

以上结果表明第三水平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贡献最大,因而选择第三水平进行下面的统计分析。

表3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使用的三种水平进入模型的顺序(降幂)(三)十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判别函数分析采用判别函数分析确定哪一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最适宜区分高低成绩组。

结果(见表4)Box’s M(10)=63.44,P<0.001,表明:98.53%学生被正确的区分到高低成绩组。

组织转换策略F(1,65)=68.14,P<0.001;记录与监控F(1,64)=77.61,P〈0.001;复习记录策略F(1,63)=79.44,P<0.001;建构环境策略F(1,62)=66.73,P<0.001。

依次被引入模型(见表5)。

根据Wilk’s Lambda系数判断以后依次进入模型的很可能是自我评价、复述与记忆、制定目标与计划、寻求信息策略。

表5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进入模型的顺序(降幂)(四)学习动机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坚持性与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的相关分析运用相关回归分析及两序列的多元相关分析的结果见表6、表7。

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各科成绩的相关非常显著,但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坚持性首先进入回归方程,是学习成绩的最好预测者。

而学习动机的负相关系数较低。

表6表7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坚持性、学习动机预测学习成绩的回归与相关系数系数语文数学外语回归复相关回归复相关回归复相关策略使用的坚持性0.76** 0.73** 0.78** 0.78** 0.81** 0.80** 学习动机0.11 0.18 0.19*四、讨论1.统计分析表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有本质性的相关,根据学生对其使用情况可将94.12%的学生正确归人其所在的成绩组。

这一结果与Zimmerman(1996)发现的93%相一致。

同时,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坚持性首先进入判别函数模型和回归方程,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最大。

可见,策略使用的坚持性对学业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认为初二学生已经懂得了很多策略知识,但有些学生不能坚持使用策略而导致成绩低下。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的策略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策略的坚持性,增强意志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

2.不同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10种策略的总体预测成绩高低的准确率高达98.53%。

其中,组织与转换策略能最好的区分成绩,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新组织信息并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其他策略对成绩的重要性顺序为记录与监控、复习记录、建构环境。

这些与Ablard和Lipschulti(1998)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

⑧本研究结果中,低成绩组与高成绩组同学一样,都依赖于社会帮助,但他们不会使用组织转换和记录与监控策略。

与学业成绩完全无关的一种策略是自我奖惩,这与Zimmerman的结论不一致。

笔者认为初中生少使用自我奖惩可能与其年龄特征有关,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寻求信息策略对学业成绩影响不大,实际上该策略是很重要的,这可能受主试提问的方式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为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3.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习动机与各科成绩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但不能很好的预测成绩,这说明动机对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4.值得一提的是,结构性访谈法的贡献,只有通过它才能详尽了解学生对每一种策略的使用情况,这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它相对于测验法和量表法有绝对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五、结论1.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业成绩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策略使用的坚持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相关显著。

2.低成绩组学生偶尔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而高成绩组学生经常使用。

3.组织转换、记录与监控、复习记录、建构环境、自我评价策略对成绩影响很大,而寻求社会帮助、自我奖励策略对成绩影响不大。

4.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能较好的代表学习的学习策略水平,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采用。

[参考文献]①Zimmerman,B.J. & Pons,M.(1996),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s of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23.②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论”,《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③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④孟威佳,李晓东:“自我监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

⑤黄旭:“学习策略的性质、结构与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⑥Zimmerman,B.J.(1989),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81.⑦Zimmerman,B.J. & Pons,M.(1988),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strategy model of student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80.⑧Ablard & Lipschultz(1998),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high-achieving student: Relations to advanced reason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gend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