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姜夔SYZX课件
合集下载
《扬州慢》教学课件

主题思想的意义
《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珍 惜和平、反对战争,追求美好生活。
03
《扬州慢》的艺术特色
Chapter
语言特色
总结词
词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细腻描绘了扬州的春日景象,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
详细描述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春风十里扬州路”、“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词人还运用了平 仄和韵律的技巧,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个人背景
姜夔身为宋朝官员,深感国家兴亡之 痛。
姜夔在创作《扬州慢》时,正流寓至 扬州,目睹了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 破坏。
他的亲人也在战乱中离世,这使得他 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创作动机
姜夔希望通过《扬州慢》表达对 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品寄托了他对家国破败的哀思 ,以及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教学反思
教学成果
通过学生的反应和互动,评估学生对《扬州慢》 的理解程度。
不足之处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需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 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06
《扬州慢》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拓展阅读
总结词
通过阅读相关的拓展资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扬州慢 》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比、象征、用典等修辞 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
有感染力。
主题思想
01
主题思想概述
《扬州慢》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
《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珍 惜和平、反对战争,追求美好生活。
03
《扬州慢》的艺术特色
Chapter
语言特色
总结词
词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细腻描绘了扬州的春日景象,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
详细描述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春风十里扬州路”、“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词人还运用了平 仄和韵律的技巧,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个人背景
姜夔身为宋朝官员,深感国家兴亡之 痛。
姜夔在创作《扬州慢》时,正流寓至 扬州,目睹了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 破坏。
他的亲人也在战乱中离世,这使得他 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创作动机
姜夔希望通过《扬州慢》表达对 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品寄托了他对家国破败的哀思 ,以及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教学反思
教学成果
通过学生的反应和互动,评估学生对《扬州慢》 的理解程度。
不足之处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需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 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06
《扬州慢》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拓展阅读
总结词
通过阅读相关的拓展资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扬州慢 》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比、象征、用典等修辞 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
有感染力。
主题思想
01
主题思想概述
《扬州慢》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姜夔——公开课课件 PPT

明月当空,笙箫盈耳,何等热闹?如今桥月仍 在,玉人已无。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
赏析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扬州芍药甲天下” ▪ 花开依旧,寂寞无主
朗诵 思考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为词人自 汉阳出游,途经扬州所作。
关于慢词
▪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 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 长。
▪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 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 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扬州慢 (并序) 姜夔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 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 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1这首词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 不如”(唐·杜牧《赠别》)
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 (唐·杜牧《赠别》)
语泪先流”。
赏析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扬州芍药甲天下” ▪ 花开依旧,寂寞无主
朗诵 思考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 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为词人自 汉阳出游,途经扬州所作。
关于慢词
▪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 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 长。
▪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 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 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扬州慢 (并序) 姜夔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 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 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1这首词多次化用杜牧诗词中的典故,作用是 什么?
▪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 不如”(唐·杜牧《赠别》)
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 (唐·杜牧《赠别》)
扬州慢公开课ppt课件

,读出感情。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
表达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 体现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
情感 坚强意志。
和凄凉悲怆的心情。
风格 苍凉悲壮中彰显豪迈 手法 用典
悲凉而略显婉约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借景抒情 、用典
课堂小结
1、黍离之悲 2、手法类试题答题步骤
再读全词,每人至少找出一 处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或词, 就其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手法等某一方面做赏析。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抒写作者抗敌救国宏图大志,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
内容 表达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 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
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
• 虚实结合
• 以前的景为虚写,此时的景才是实写;虚实结 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优秀课件

影响力
扬州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 在创作中都受到了这首词 的启发和影响。
扬州慢的作者介绍
• 姜夔(约1155年 - 约1221年):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字尧 章,号白石道人。姜夔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词作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是一位 音乐家,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修身养性
学习扬州慢需要耐心和静心,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 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增强文化底蕴
了解和掌握扬州慢等古典文化知识,可以增强个人的文化底蕴和 人文素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扬州慢的内容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开篇描绘
词的开篇“扬州慢·春日感怀”以 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扬州的景 象,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宁静而美 丽的画面。
历史背景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让读者 了解扬州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繁 华景象,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了 铺垫。
词的下片解析
情感抒发
下片开始,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抒 发了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慨, 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失落和哀愁 。
意象运用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落花” 、“燕子”、“秋千”等,这些意象 不仅增加了词的艺术美感,也深化了 词的情感表达。
词的整体解析
艺术特色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 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表现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感慨,更蕴含了 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 涵。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 宋交替时期,战乱频繁,
社会动荡不安。
《扬州慢》优秀课件

等,以丰富课件内容。
结构设计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扬 州慢》的主题和背景,再分段解 析,最后总结全文,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
视觉设计
采用清晰、简洁的视觉风格,合 理使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提升课件的可读性和吸
引力。
教学建议
01
02
03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扬州慢》的教学目 标,如理解主题、解析结 构、品味语言等,以便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扬州慢》优秀课件
目录
•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 《扬州慢》的诗词解析 • 《扬州慢》的意境与情感 • 《扬州慢》的影响与评价 • 《扬州慢》的朗诵技巧与欣赏 • 《扬州慢》的创作与教学建议
01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01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 ,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 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词坛 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探讨《扬州慢》的主题、 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拓展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扬州的 文化和历史背景,进一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人对《扬州慢》的评价极高, 认为该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是词中佳作。
深刻影响
该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 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该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篇章
《扬州慢》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宋词的 经典篇章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诗词的艺术特色
《扬州慢》采用了传统的词牌 格式,即上片和下片各四句, 每句七个字。
结构设计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扬 州慢》的主题和背景,再分段解 析,最后总结全文,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
视觉设计
采用清晰、简洁的视觉风格,合 理使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提升课件的可读性和吸
引力。
教学建议
01
02
03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扬州慢》的教学目 标,如理解主题、解析结 构、品味语言等,以便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扬州慢》优秀课件
目录
•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 《扬州慢》的诗词解析 • 《扬州慢》的意境与情感 • 《扬州慢》的影响与评价 • 《扬州慢》的朗诵技巧与欣赏 • 《扬州慢》的创作与教学建议
01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01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 ,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 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词坛 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探讨《扬州慢》的主题、 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拓展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扬州的 文化和历史背景,进一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人对《扬州慢》的评价极高, 认为该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是词中佳作。
深刻影响
该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 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该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篇章
《扬州慢》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宋词的 经典篇章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诗词的艺术特色
《扬州慢》采用了传统的词牌 格式,即上片和下片各四句, 每句七个字。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课件

.
9
从艺术手法上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1、虚实结合
▪ 2、对比
▪ 3、用典
▪ “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 虚写。“荠麦青青”,为实写今日的萧条冷 落。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 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
10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像唐代诗人杜牧那样才华横溢,如果今日重到 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因为昔日扬州的繁华 已荡然无存。这个“惊”字暗联上片景物,带动下 片抒情。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 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今要是杜郎再 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 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
.
4
印象扬州
▪风
▪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景
▪ 2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秀
▪ 3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丽
▪ 4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繁
▪ 5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华
▪ 6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富
庶
.
5
思考:小序简洁精练,请概括主要内 容并找出奠定本词感情基调的一个字
18词作主旨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扬州慢姜夔.1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词 ▪ 2、置身诗境体味诗人怀古伤今、感时伤世的
.
18
写作特色
《扬州慢》ppt课件

2/青年才俊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出生于饶 州鄱阳(今江西鄱阳)的一个破落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姜噩,是绍兴 十八年进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丞,汉阳(今湖北武汉) 知县。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学习与生活。
姜夔14岁那个,父亲病逝在汉阳知县任上,他只能依靠已经嫁人的姐 姐一家生活。姜夔随姐姐一家在汉川县山阳村度完少年时光,直到成 年。因为著籍饶州鄱阳,姜夔曾于淳熙元年(1174年)至淳熙十年 (1183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 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 作者的珍谱,也是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1.小序部分讲了什么内 容? 2.在赴扬州的路上,词 人印象中的扬州是一幅 怎样的图景?(词中原 句) 3.词人进入扬州城,从 哪些角度描绘了怎样的 图景?
昔一日虚的一扬 实州,虚:虚实写相。生眼,前这“的清是扬角本州吹词:实寒的写”写作特点实。写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
的有图力景表寄寓达着了词作人者昔盛对今扬衰州的感昔慨盛和今感衰时伤的世感的伤意绪—。—黍离之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请根据在《望海潮》中学到的鉴赏诗词的方法,从文本中挑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并分享。
这首词写于何时呢?好在作者词前有小序,记录 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与背景:“淳熙丙申至日,予过 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 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 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 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 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 悲也。
小序的作用
交待作词的时间、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奠定词的感情基调:悲——对 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
活动二:诵读品味
关于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 情,一般都比较长。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 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 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作者简介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 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 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 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 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 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 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 乐极有价值。代表作有《暗香》 、《疏影》等。著 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姜夔在沉痛的叹息声中抒发了他对战争的 厌恶与痛恨,也表达了对遭遇战乱的人民 的同情,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 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活动四:自主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 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 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 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 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 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 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 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 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 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 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扬州慢
活动三:整体探究
上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各是哪个字? 为什么? 上阕: 空 上阕主要写了扬州城今 日的荒凉萧条之景 下阕: 惊 下阕主要想象杜牧重游 感受及词人心中的悲凉之感情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 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了, 杜牧尚且如此,我辈情何以堪 。
艺术特色
对比 虚实结合 用典 情景交融 语言清雅空灵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从来不缺少以国家为己任 的文人,他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或忧国忧 民,或拔剑四顾……他们铁肩担道 义,他们家国天下。作为新时代的 青年学生,我们不要仅仅停留在感 伤的层面,更要学会放眼世界,胸 怀祖国,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勇 于担当。
作业:比较阅读
《扬州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 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 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 点?
姜 夔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词除了写今日扬州的荒凉,还写了 昔日扬州的什么景象?请找出一个与 “空城”相对应的词,并概括昔日扬 州的特点。
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 佳处、名都。 繁华热闹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 作结,对比鲜明,有昔盛今衰之感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这些热闹景象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用典、对比。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唐 代诗人杜牧用“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 的繁华,而今日却变成“荠麦青青”,如此 萧条冷落。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 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移情于物。前一句扬州破坏的原因, 后两句写战乱的惨状,那屡遭兵火摧残的古 树是战火地遗迹和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 对战 争的 厌 恶之 情 。“ 树 犹如此 ,人何以 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
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 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如此冷落凄凉 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运用了情景交 融艺术手法。
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 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 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 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 的情怀。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
扬 州 慢
—— 姜 夔
江苏省宿豫中学 朱先平
学习目标
1把握词中意象,领悟作品中营造的意境。 2理解词中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3比较阅读《扬州慢》与辛弃疾词《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体味两首词的风格以 及抒发的感情。
活动一:复习预习
1、默写《卜算子 咏梅》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姜夔 雨雪初霁 戍角 怆然 黍离之悲 窥江 豆蔻词工 自度此曲
用典、虚实结合。用典是本词的一 大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 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事的意绪。
造成今日萧条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南宋初年,金 兵屡次南下,扬州遭惨重破坏。
昔日繁华的扬州如今一片萧条景象, 这牵动了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无尽的 思绪,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