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ppt课件全面版

合集下载

《山居秋暝》ppt

《山居秋暝》ppt
7
自主合作探究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二读悟“境”
空山新雨
晚天秋气
空幽宁静
气清神爽
意象画面
特点意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秋 山 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松间明月
石上清泉
空明雅洁
清幽洁净
月 泉 图
1、对空明雅洁的自然美的热爱;
(范文)山居秋暝
让学生一边阅读诗歌,一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
1
首联交代了什么?
2
诗人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什么?
3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下笔说是“空山”?
4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5
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妙处。
6
苏轼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结合本诗颔联和颈联,谈一谈你的看法。
思考后交流: 1、感受四联的内容和写法。 2、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为“诗中有画”,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首联的作用?渲染什么氛围?
地点、时间、季节、天气

——空
颔联怎样描写?
幽静
以动衬静,以亮写暗,有声写无声
颈联:
以动衬静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直抒胸臆! 借典抒情!
二读悟“境”
三读悟“意”
3、对静隐闲居的生活美的向往;
4、对倾轧污秽的官场丑的厌恶;
5、对淡泊自由的人格美的追求;

山居秋暝课件(共16张PPT)

山居秋暝课件(共16张PPT)
❖ 此时我们才知道在这翠竹青莲之中还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 劳善良的人们。于是一幅纯洁美好的欢乐而归的生活图像便 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 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 崎呕见王侯。
——王维
★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本诗写雨后空山图。
★抓住意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时间
、地点、天气(背景)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人物: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诗人愿望(抒情)
“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了,既然是空旷的山野, 为什么诗人却如此神往,甚至无暇顾及那春 花、春草的凋谢而执意久留此处呢?这空旷 的山野之中究竟隐藏了那些美丽的景致呢?
★颔联和颈联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空山 晚景图。请抓住意象极其特征, 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 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 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 语言优美。 。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 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诵读: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读

2024《山居秋暝》PPT课件

2024《山居秋暝》PPT课件

《山居秋暝》PPT课件•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目录CONTENTS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子,河东(今山西运城)人。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成就: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01020304王维生平及成就创作背景及时代特点《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时代特点: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反映了王维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详的心态。

诗歌风格与题材分类诗歌风格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灵飘逸、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题材分类王维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送别、咏史等。

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成就也最高。

《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标准的全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02指导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重点词汇解释与典故引用详细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如“空山”、“新雨”、“松间”、“竹喧”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引入相关的典故和背景知识,如“王维的隐居生活”、“山水田园诗派”等,加深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空山新雨后”的清新自然、“明月松间照”的幽静明净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审美价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意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审美体验。

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绘画美:色彩运用与构图技巧色彩运用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空山新雨后”的翠绿色调,“天气晚来秋”的黄昏色调,以及“明月松间照”的皎洁月光,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山居秋景图。

《山居秋暝》ppt课件(39页)

《山居秋暝》ppt课件(39页)
哪些艺术手法?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互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鉴赏诗歌的 关键是抓住意境。
第一幅画面
初秋的黄昏,山雨过后,万籁俱寂,空气清新, 犹如世外桃园。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季节 营造山雨初霁、空 气清新的意境,描述出秋天雨后山村黄昏的大背 景,给人以深远、幽静、清新之感。
第二幅画面
暮色苍莽中,明月初上,月光透过松树,斑斑点 点地洒落下来。
• 第三幅画面
• 石上清泉淙淙流过,叮叮咚咚作响。
颔联:是景物写生。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 种意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具体渲染了山景的 清幽 。写幽清明净之景。〔视觉 / 听觉〕
第四幅画面
竹林深处传来浣纱女子们归家途中的喧声笑语。
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相兼,俯仰 结合,先声夺人的手法〔诗中有画〕写了明 月、松、清泉、竹、浣女、渔舟,这些景物 清静、幽美、明洁,体现了诗人归隐的情怀。
诗人为什么要选取“松〞、“清泉〞、“竹 〞这些物象来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分析:这些物象象征诗人高洁的人格,体现 了诗人追求高洁理想的境界。是诗歌中常见 的意象。
隐士的高尚情操; 菊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象征; 炊烟:田园生活的象征,是最古朴生
活写照; 桑麻:以对“桑麻〞的描写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⑧白云:象征一个人纯洁的心灵,表现 为四、高表洁达渺技远巧、闲淡孤高两个特点; ⑨1、狗写吠景、:鸡衬鸣托:〔是动一静种明和暗平富虚庶实社点会面的、 象正侧征〕符远号近,凹用凸农、人绘饲声养绘的色家、禽白借描代、田园拟 生人活,以此来描述田园的平安宁静。这
广 阔

温暖有活力…
秀 美
丰 收
一.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件(共20张PPT)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课件(共20张PPT)
字摩 诘,
30岁考中状元,出任太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 受累,被贬官。35岁时,张九龄任丞相,被提 拔为右拾遗,后调任监察御史,奉旨到边关慰 问将士,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诗句。40多岁时,在终南山修建了辋川别墅。 5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贼军俘虏,被迫当 了伪官。战乱平息后,他被下狱问罪。因他被 俘时写下《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 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 管弦。”表达亡国之痛,再加上当时任刑部侍 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才得获 得赦免。 此后,李林甫任丞相,官场变得日渐黑暗,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官,非常不满。后来就辞官。
正音
míng, 傍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xuān,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Huàn,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听老师范读,全班按照节奏朗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
首 空山新雨后, 联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对颔
仗 联 清泉石上流。
对 仗
颈 联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尾 随意春芳歇, 联 王孙自可留。
1、本诗八 句,每句五 字,是五言律 诗。
2、对仗,押 韵有严格要 求。
★初步感知:根据标题《山居秋暝》 感知,作者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呢?
“山居”:山中的居所。 “暝” :?
男女生赛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ppt课件完美版

《山居秋暝》ppt课件完美版

空山新雨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 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 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意象画面 特点意境
空山新雨 晚天秋气
空幽宁静 秋 山
气清神爽 图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 的名句。作者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
“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 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 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 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
二读悟“境”
竹喧归浣女
意象画面 特点意境
竹林浣女 勤劳淳朴 山 居
莲塘渔舟 平和安乐 图
莲动下渔舟
2、对淳朴幸福的社会美的憧憬
三读悟“意”
颔联 、颈联对仗工整,分别从那些角度 写景?
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 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 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
“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 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 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 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 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 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 外。
❖ 读诗“五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看景语,看情语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 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赏析: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
平 仄 对
五绝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 调、中调、小令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曲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

山居秋暝优秀ppt课件

山居秋暝优秀ppt课件
清泉 松、石
照、流
空明、空灵、 清澈、明净
青苍、古朴、拙雅
以动写静,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幽静闲适、空明灵动
4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前四局写景,自然的美与心境
16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 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 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 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 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 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 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柳色青青江水平

轻柔、长条(情丝)、缠绕、迎 风摆舞、美、青青(春天、青春)
水 柔、轻波荡漾、清澈明净
柳美水美人也美,正是思春好时节。
15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闻郎江上踏歌声
未见人,先闻声。 正思君,君忽现。 心如小鹿乱撞, 惊颤欢喜身心。
终南:终南山,道家发祥地之一, 主峰在长安(今西安)境内。 阴:山的北面。(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阴岭即终南山北面, 照应“馀雪”。 林表:林梢。 霁:雨雪后初晴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古直、高洁 隐逸情怀 以动写静
宁静、灵动而美好的山 村生活,透出一种隐逸 情怀。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26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26张PPT)

• 、松、清泉、竹、莲、诗人借这些景物,意 在表明他有高洁的人格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
污;也表明,只有山野,才有清幽理想的生活
环境。

而浣女、渔舟,浣女的开朗、渔人的勤劳,
反应这里有浑厚的民风、民情。

诗人精心选取的这几种景物,意在告知我
பைடு நூலகம்
们,山居不仅有清幽秀丽的山景,也有浑厚的
民风,这里难道不是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吗?暗
教学的要点
1理解王维 “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的创作 风格。
2体会诗人高洁 的情怀和对理想 境域的追求。
3品味王诗“似 浅而实深,似淡 而实腴”的语言 特色。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赏析这首诗 1这首诗诗人描画了几幅山村晚景图,来
• B、点出这里有如世外桃园。 • C、也表现雨后山野静謐、空旷;或雨
后一切事物都那么空明、干净。
• 新:
• A、“处始的、刚出现的”。 • “新雨”点明这是初秋的第一场雨。 • B、“新鲜”。 • 可以解释为经过一场雨的洗涤,四围
的景物焕然一新:或空气格外新鲜。
• C、“刚、才”。 • 点明雨后初晴。
中显露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爱好与向往。
4“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 一句如何理解?
• 这一句直接表达诗人对这“山居”的风 景的爱好,也表明他对理想中的归隐生 活的向往、追求,表达诗人要远离尘俗、 继续隐居的高尚人格。
四、欣赏诗歌精炼的语言
• 空:
• A、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 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如果不是竹喧、莲动, 哪知道山中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他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善绘画,又兼画师,成为“南派泼 墨山水”的宗师。北宋苏轼说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绘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 自王右丞始”。
7、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
正音释词
xīn,刚刚。
míng, 傍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lái, 助词无义。
返回
★律 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 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 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 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 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或相粘,有“仄起”与“平起”式。
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解剖本诗形式
山居秋暝
首 联 对颔 仗联 对颈 仗联 尾 联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 “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 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 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xuān,喧闹,喧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Huàn, 洗。
zì,自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suíyì,任凭,任意。
Xiē,凋谢,凋零,衰败。

《山居秋暝》
文意疏通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景)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4、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 始广泛流行,可能与“寒士”阶层(中小地主、庶族地主) 的崛起有关。禅宗比之与道教是较为悲观的,是美好理想 幻灭的产物,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个人在现实社会 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
王维其人
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 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 都很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 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 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事)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
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情)
(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朗读节奏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 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 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 “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 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这一 点对中学生不作要求)。
★.绝 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 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 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返回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 歌
七律 律诗(八句) 五律 近体诗 绝句(四句) 七绝
字押
数韵
、 句 数
山居秋暝
------ 王维


秋 暝王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 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 唐诗 言古体诗
宋词
清 (集 大成)
元曲
明传奇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近体诗知识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 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又称 “今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 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
山居秋暝
朗诵指导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五律一般节奏:
221 / 21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名家朗诵
初步感知:
这是一幅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 “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 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3、王维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的名字本身 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 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此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 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 禅宗的深厚缘分。
平 仄 对
五绝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 调、中调、小令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曲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
为套数、小令
王维其人
王维(701—761),
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2、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第一名,二十 一岁、开元九年(721)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 时间在朝任职,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别墅,过 亦官亦隐的生活。
王维往往以最经济的语言来勾勒自然风景和物象,并将 参禅妙悟之所得溶入其中,使人读之如万水回野,千峰合抱, 风日无边,应接不暇。
《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寥寥十字,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其中禅意绵长,难怪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 无穷。可悟处世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诗境浅说》) 《诗人玉屑》中也说:“此诗造意之妙,至与造物 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 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王维其人
5、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描写山 水田园 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 然一道成 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 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