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病例分析精品PPT课件
《血液学一般检验》PPT课件

单核细胞绝对值 MO#
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小板比容 PCT
h
25
五分类的检测项目
比三分群项目多出: 嗜酸粒细胞百分率 EO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EO# 嗜碱粒细胞百分率 BA 嗜碱粒细胞绝对值 BA# 其余项目与三分群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感染(血吸虫、丝虫); 过敏性疾病(变应性皮炎、哮喘);
药物过敏(青霉素、金霉素); 皮肤病。
h
9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疾病;骨髓纤维 化和某些癌症转移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 多。
减少:无临床意义。
h
10
(淋巴细胞)
h
2
2.血液的组成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分为: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清
蛋白、球蛋白)、无机盐(钾、钠、钙、 镁、磷等)、葡萄糖、脂类、激素、维 生素等。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
h
3
3.血液的功能
1) 运输功能 2) 协调功能 3) 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4) 防御功能
h
6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1) 生理性粒细胞增多:胎儿及新生儿;孕 妇妊娠五个月以上时;剧烈地运动和劳 动;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 性增高,复温后恢复正常。
2) 病理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严 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较大 手术后12-36h、急性心肌梗死后1-2h)
h
7
.
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这 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有关); 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中毒);肿瘤性或 持续性增多如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至少持续4周以上 (NCLL)或>10×109/L持续4周以上(IWCLL)。 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 型淋巴细胞≤10%;②CLL/PLL: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占 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 细胞,但幼淋细胞<10%。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慢粒的实验室特点、核型改变和融合基因的意义。 2.熟悉慢淋、慢粒-单和慢中性粒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 3.了解各种慢性白血病的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
3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一、概述 •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 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 CML可向各类型的白血病转变。 • 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
或原单十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 簇生长或不生长
14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四、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引起脾大的其
1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分期及诊断标准 2.加速期 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 (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10%~19%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临床血液学检查 ppt课件

二、红细胞比积测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t)
1.定义:Hct指RBC在血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2.正常参考值: 男性:0.4—0.5L/L(40—50容积%)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
3.测定Hct的临床意义: (1)Hct↑:血液浓缩、RBC增多。 (2)Hct↓:贫血。
三、RBC平均值的计数:
口形RBC:遗传性口形RBC增多症(口形RBC>10%)
靶形RBC:地中海贫血、异常Hb病(靶形RBC>20%)
镰形RBC:镰形RBC增多症
泪滴RBC:骨髓纤维化,其次:地贫、溶贫
棘形RBC:棘形RBC增多症,脾切,尿毒症等。
球型红细胞增多症
镰形红细胞
RBC形态不整(RBC异形症):
梨形、泪滴形、新月形、长圆形、三角形、盔形等 见于: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E↑+肺浸润+心、胃肠等损害。
3.E减少的意义: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伤寒。
(三)嗜碱性粒细胞:(B)
1. B的生成、功能、正常值: (1)生成:同E。 (2)功能:主要是参与超敏反应(IgE
的Fc受体) (3)正常值:占WBC 0~1%
2.B增高的意义: 见于:慢粒、真红、慢性贫血、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少见)
RB C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溶贫)
失血
:各种大出血。
3.RBC形态学改变:
(1)正常:双凹圆盘形直径6~ 9um, 平均7.5um,有中央淡染区、大小相当 于 RBC直径的1/3~2/5
(2)病理改变:大小异常、形态异常。 1)大小异常:
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等。
血液检验 ppt课件

15
(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大小异常 (3) 巨红细胞:直径大于 15μm 。常见于叶酸和 ( 或 ) 维生 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呈椭圆形,内含血 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消失。 (4)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反映骨 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在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 某种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而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 为明显。
9
绝对性增多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 性疾病,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 *1012/L,Hb达180一240g/L,全身总血容量 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 属慢性和良性增生,但具有潜在恶性趋向,部分 病例可转变为白血病。
10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 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成年男性 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可 认为有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血红蛋白120 or 110g/L 至90g/L 中度:90~60g/L;重度:60~30g/L; 极重度:<30g/L。
红细胞数
(4.0~5.5)*1012/L(400~550万/mm3) (3.5~5.0)*1012/L(350~500万/mm3) (6.0~7.0)*1012/L(600~700万/mm3)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120~160g/L(12~16g/d1) 成年女性: 110~150g/L(11~15g/d1) 新生儿 : 170~200g/L(17~20g/d1)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骨髓活检
在MDS已广泛应用,不仅提供诊断依据,还有助 于预测预后。
骨髓病理切片中各系病态造血更加明显,特别是 粒系。若发现3~5个以上原粒及早幼粒细胞聚集 成簇,位于小梁间区或小梁旁区,即所谓“幼稚 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是MDS骨髓 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儿童MDS (cMDS) 儿童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
MDS不能分型 (MDS-U)
MDS不能分型 (MDS-U)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WHO 2008)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WHO 2001)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二、骨髓象
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少数增生减低。
细胞形态异常反映了MDS的病态造血。
(1)红系:大多增生明显,比值增高,少数病例比值减 低。各阶段幼稚细胞常伴类巨幼样变,核浆成熟失衡,红
细胞体积大或呈卵园形,有嗜碱点彩、核碎裂和HowellJolly小体。RARS能检出环形铁粒幼细胞。
部分患者在经历一定时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 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 程中始终不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隐袭,以男性中老年多见,约70%病例50岁以上。儿童少 见,但近年青少年发病亦有增加。
MDS的初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数 患者有头昏、乏力、上腹不适和骨关节痛。
难治性贫血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诊断学基础血液学检查PPT课件

临床意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常见于 传染病早期,如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 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后或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其临床意义甚小。
血 液 一 般 检 查
血 浆 (plasma)
血 液 有 形 成 分 红 细 胞 白 细 胞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mono
血 小 板
淋 巴 细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 血液一般检查主要是指对外周血中细胞成分的数 量和形态的检查及与血细胞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 本的检查内容。 • 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血液常 规检测的项目增多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 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 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 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
临床意义
• (2)嗜酸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细胞呈圆形, 直径为13~15μ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 均匀、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 颗粒,折光性强。胞核多为两叶,呈眼镜 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 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临床意义
•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 变态反应性疾病 • 药物过敏、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 敏、湿疹、剥脱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 %以上。
一、红细胞参数检查
•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 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发现其 变化而借以诊断有关疾病。 • 健康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见表。
• 健康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见表。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课件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贫血(anemia)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白血病(leukemia)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其他常见的血液病血液病的实验诊断贫血在单位容积的血液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GB) 以及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参考范围下限称为贫血。
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贫血可以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贫血诊断贫血的过程确定有无贫血(诊断标准)确定贫血的程度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分类)贫血的诊断标准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男女 HGB (g/L ) 120 110 (孕妇100) RBC( 10 12/L) 4.0 3.5 HCT(%) 40 贫血的程度(临床分级)血红蛋白(g/L)临床表现轻度 120 ~91 症状轻微中度 90 ~61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重度 60 ~31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极重度 30 常合并贫血1 / 19性心脏病贫血的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 )贫血可分为按红细胞形态分类贫血的类型MCV(fl) MCH(pg) MCHC(%) 病因正常细胞性82~95 27~31 320~360 失血、急性溶血、再障、白血病小细胞低色素性 82 27 320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等单纯小细胞性82 27 320~360 感染、中毒、尿毒症大细胞性 100 31 320~360 维生素B12 、叶酸缺乏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类型常见疾病增生性贫血 IDA 、 MDS 、溶贫增生不良性贫血 AA 、纯红再障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疾病形态学 1.红细胞生成减少⑴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正细胞性贫血⑵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白血病、MM、MH、转移癌正细胞性贫血⑶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⑴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异常(PNH、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G-6-PD缺乏)---------------------------------------------------------------最新资料推荐------------------------------------------------------ 血红蛋白异常(Hb病、海洋性贫血)卟啉病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⑵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后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贫血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3 )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4 )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 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
血液病例分析PPT课件

30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 ㈠诊断 ▪ ⒈有明确的缺铁原因 ▪ 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⒊有铁缺乏的实验室依据 ▪ ⒋铁剂治疗有效
18
▪ 其重要性表现在: ▪ 1、不查明病因,贫血不仅不能根治,而且有
时会隐藏某些严重疾病,原发疾病有时对患 者的危害比贫血更为严重,例如缺铁为胃肠 道肿瘤伴慢性失血所致,忽视或延误这种原 发疾病的诊断其后果不堪设想。 ▪ 2、病因不去除,只顾补充铁治疗,贫血改善 缓慢,治疗不彻底很易复发。
19
为寻找病因,针对此病人需要作以下检查: 1、反复大便潜血试验。 2、大便找虫卵:明确有无钩虫感染。 3、胃镜:明确胃及十二指肠有无溃疡、肿 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 4、全消化道钡餐及肠镜:明确有无肠道肿 瘤、息肉等。
血液病例分析
1
首先来看一个病例
▪ 张XX,男,55岁,汉族,因“头昏、乏力2 月,加重2周”于2005.8.20入院。
▪ 2月前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感体力 下降,爬三楼后头昏、乏力、气促明显,休 息后缓解。轻微纳差,饮食比平时略少。2月 来间歇性发现黑便,为黑色成形软便,量不 多,1~2次/日,持续两到三天,间隔数日出 现。
以上检查为了明确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便于治 疗原发病,利于缺铁性贫血彻底治愈。
20
▪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缺铁性贫血已经 有一定认识,下面我们再进行一下总结及补 充相关内容,加深认识。
21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遍及 全球,在婴幼儿、儿童和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中发 病率尤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3.右肺感染
(二)诊断依据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①发病急,有贫血、发热、出
血;②查体: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胸骨有压痛;③血化 验呈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见幼稚粒细胞,以早幼粒细 胞为主;④骨髓检查支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率96次/
分,律齐,心尖部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无
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不肿。
▪ 化 验:Hb75g/L,RBC3.08×1012/L,MCV76fl,
MCH24pg,MCHC26%,网织红细胞1.2%, WBC8.0×109/L,分类中性分叶69%,嗜酸3%,淋巴 25%,单核3%,plt:136×109/L,大便隐血(+), 尿常规(-),血清铁蛋白6μg/L,血清铁50μg/dl, 总铁结合力450μg/dl.
临床病例分析
病例一
[病例摘要]:男性,36岁,咽痛3周,发热伴出血倾向1周, 3周前无明显诱因咽痛,服增效联磺片后稍好转,1周前又加 重,发热39℃,伴鼻出血(量不多)和皮肤出血点,咳嗽, 痰中带血丝。在外院验血Hb94g/L,WBC2.4×109/L,血小板 38×109/L,诊断未明转来诊。病后无尿血和便血,进食少, 睡眠差。既往健康,无肝肾疾病和结核病史。 查 体:T37.8℃,P88次/分,R20次/分 Bp120/80mmHg, 皮肤散在出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咽 充血(+),扁桃体Ⅰ°大,无分泌物,甲状腺不大,胸骨 有轻压痛,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肺叩 清,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 化 验:Hb90g/L,WBC2.8×109/L, 分类: 原始粒12%,早幼粒28%,中幼8%,分叶8%, 淋巴40%,单核4%,血小板30×109/L,骨髓 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91%,红系1.5%, 全片见一个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 凝血检查:PT19.9",对照15.3",纤维蛋白 原1.5g/L,FDP180ug/ml(对照5ug/ml),3P 试验阳性。大便隐血(-),尿蛋白微量, RBC多数,胸片(-)。
2.DIC依据:①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发生DIC;②全身多部 位出血,③化验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FDP增高、3P试 验阳性
3.肺部感染:发热、咳嗽,右下肺有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
1.其他急性白血病(其他类型白血病的临床表 现用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
2.其他原因出血(哪些疾病易发生大出血?)
三、进一步检查
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缺铁性贫血 2.消化道肿瘤可能大
诊断依据
1.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大便隐血(+);有关铁的化验支持诊断
2.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 有时胃部不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 体重略有减轻
二、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胃病 2.慢性病性贫血 3.海洋性贫血 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思考:以上疾病其实验室检查各有何特点?
病例二
[病例摘要]男性,56岁,心慌、乏力两个月
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 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 上腹不适。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 瘦,既往无胃病史。
查பைடு நூலகம்
体:T36.5℃,P96次/分,R18次/分,
Bp130/70mmHg,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浅
三、进一步检查
1.骨髓检查和铁染色 2.胃镜及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或纤维肠镜 3.血清癌胚抗原CEA) 4.腹部B超或CT
以上检查结果怎么样才符合诊断?
四、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若为消化道肿瘤应尽快手术 2.补充铁剂 3.若手术前贫血仍重,可输浓缩红细胞
练习题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 2、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或基因检查 3、X线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思考:以上进一步检查结果应为怎样?
四、治疗原则
1、维甲酸或亚砷酸治疗
2、DIC 治疗:小剂量肝素和补充凝血因子及血 小板
3、支持对症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
练习题
▪ 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特点:( )
A、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B、 90%的患者出现特异性染色体t(15;17)(q22;q21)改变 C、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D、砷剂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维A酸能诱导其凋亡 E、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答案(ABCE)
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
A、感染 B、DIC C、高白细胞症 D、绿色瘤 E、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
A、感染 B、DIC C、高白细胞症 D、绿色瘤 E、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答案(A B C)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特点:( )
A、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B、 90%的患者出现特异性染色体t(15;17)(q22;q21)改变 C、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D、砷剂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维A酸能诱导其凋亡 E、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