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报告
血液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血液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人体血液的疾病、异常情况以及相关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讨论几个血液科病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的相关知识。
1. 病例一:贫血病例
患者XXX,女性,年龄45岁,主诉乏力、头晕乏力、容易疲劳一月余。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舌质淡苔薄,并且存在轻度水肿。
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贫血病例。进一步进行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同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经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现其月经过多,并有长期损失血液的情况。结合这些信息,初步判断为缺铁性贫血。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口服铁剂,并指导其加强膳食,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以监测贫血状况的改善。
2. 病例二:白血病病例
患者XXX,男性,年龄35岁,体检时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骨髓涂片检查显示异常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具体为
t(9;22)染色体易位,即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进一步确认为慢性髓
系白血病。
治疗方案:患者需进行化疗以及骨髓移植等综合治疗措施。化疗可
通过药物抑制异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骨髓移植则可以替换异常造
血系统,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3. 病例三: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XXX,女性,年龄60岁,近期病史中出现多处出血症状,如
鼻出血、皮肤瘀斑以及牙龈出血等。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
且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病例1.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
1.某女39岁,经常感到心慌、乏力,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面色苍白,睑结膜血管颜色浅淡。问诊自称无不良饮食习惯,但月经周期短,每次持续7-10天。医师嘱其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介绍采血时血流虽充足但血液淡而稀薄。
检验结果如下:RBC3.85×1012/L,Hb82g/L,Hct0.27,MCV70fl,MCH21pg,MCHC303g/L,RDW19%,WBC8.2×109/L,LCR62%,MCR8%,SCR30%。血涂片上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
(1)试分析该检验结果
(2)请对本例病人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建议
(3)该病人贫血的原因?
2.一男婴出生后因母乳不足而喂食羊奶,6个月时家长发现其成长发育速度低于同龄儿,少哭不笑,进食不合作。增加辅食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食欲不振、倦怠。就诊时医生发现其巩膜有轻微黄染,面带柠檬色,毛发稀疏、干涩、表情呆板。肝、脾轻度肿大。
检验结果如下:RBC2.4×1012/L,Hb92g/L,Hct0.26,MCV108fl,MCH38.3pg,MCHC353g/L,RDW18.5%,WBC4.1×109/L,LCR52%,MCR8%,SCR40%。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右移,基底部加宽。血涂片上高色素大红细胞约占10%,部分红细胞内有嗜碱性点彩颗粒、Howll-Jolly小体、Cabot环等。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并见部分巨大杆状核粒细胞及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1)该血象哪些指标异常?哪些指标直接支持临床诊断?哪些指标具有提示作用?
(2)如何解释患儿的临床症状
临床血液病常见病例分析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
1. 不明原因的发热、骨痛和恶病质; 2. 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和
全血细胞减少; 3. 外周血检查发现RBC、WBC和PLT明显减
1.体积由大变小,巨核系相反,早幼粒稍大原粒。 2.形态变化: 规则变不规则,如巨核、单核系。 3.细胞质:
1)量—由少渐多,例外:淋巴细胞; 2)染色—由深蓝变浅染,红细胞为桔红色; 3)颗粒—由无至有嗜天青颗粒至特异性颗粒。
4. 细胞核:
1)大小:由大变小,规则变不规则,例外:巨核 细胞,红细胞无核;
1. 细胞形态学(cell morphology) 2. 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1.细胞形态学:
不同病因作用于细胞生成过程的不同阶 段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导致细胞发生特 殊的形态改变,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染色 和结构的改变。
2.细胞化学染色
1. 定义: 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 把形态学与化学或生 物化学相结合的技术。利用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化学反 应对血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代谢产物等在细胞原位 作定性及半定量检查。
圆形,10 -18 m。胞 核内侧圆开始变扁平或 稍呈凹陷,占细胞的2/3 -1/3,染色质凝聚成粗 索状或小块状,核仁消
血液学检验病例分析
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特点:( )
性。大便隐血(-),尿蛋白微量,RBC多数, B、 90%的患者出现特异性染色体t(15;
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特点:( )
胸片(-)。 D、砷剂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维A酸能诱导其凋亡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3.右肺感染
(二)诊断依据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①发病急,有贫血、发热、出
A、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B、 90%的患者出现特异性染色体t(15;17)(q22;q21)改变 C、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D、砷剂能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维A酸能诱导其凋亡 E、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答案(ABCE)
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
三、进一步检查
1、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 2、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或基因检查 3、X线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思考:以上进一步检查结果应为怎样?
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消化道肿瘤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56 岁,心慌、乏力两个月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上腹不适。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查体:T36.5 ℃,P96 次/ 分,R18 次/ 分,Bp130/70mmHg ,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率96 次/ 分,律齐,心尖部Ⅱ/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不肿。化验:Hb75g/L ,RBC3.08×1012/L ,MCV76fl ,MCH24pg ,MCHC26% ,网织红细胞1.2% ,WBC8.0 ×109/L ,分类中性分叶69% ,嗜酸3% ,淋巴25% ,单核3% ,plt :136 ×109/L ,大便隐血(+ ),尿常规(-),血清铁蛋白6μg/L,血清铁50 μg/dl ,总铁结合力450μg/d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 分)
(一)诊断
1. 缺铁性贫血
2. 消化道肿瘤可能大
(二)诊断依据
1. 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隐血(+ );有关铁的化验支持诊断
2. 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有时胃部不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二、鉴别诊断(5 分)
1. 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胃病
2. 慢性病性贫血
3. 海洋性贫血
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进一步检查(4 分)
1. 骨髓检查和铁染色
2. 胃镜及全消化道造影、钡灌肠或纤维肠镜
病例1.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
1.某女39岁,经常感到心慌、乏力,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面色苍白,睑结膜血管颜色浅淡。问诊自称无不良饮食习惯,但月经周期短,每次持续7-10天。医师嘱其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介绍采血时血流虽充足但血液淡而稀薄。
检验结果如下:RBC3.85×1012/L,Hb82g/L,Hct0.27,MCV70fl,MCH21pg,MCHC303g/L,RDW19%,WBC8.2×109/L,LCR62%,MCR8%,SCR30%。血涂片上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
(1)试分析该检验结果
(2)请对本例病人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建议
(3)该病人贫血的原因?
2.一男婴出生后因母乳不足而喂食羊奶,6个月时家长发现其成长发育速度低于同龄儿,少哭不笑,进食不合作。增加辅食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食欲不振、倦怠。就诊时医生发现其巩膜有轻微黄染,面带柠檬色,毛发稀疏、干涩、表情呆板。肝、脾轻度肿大。
检验结果如下:RBC2.4×1012/L,Hb92g/L,Hct0.26,MCV108fl,MCH38.3pg,MCHC353g/L,RDW18.5%,WBC4.1×109/L,LCR52%,MCR8%,SCR40%。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右移,基底部加宽。血涂片上高色素大红细胞约占10%,部分红细胞内有嗜碱性点彩颗粒、Howll-Jolly小体、Cabot环等。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并见部分巨大杆状核粒细胞及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1)该血象哪些指标异常?哪些指标直接支持临床诊断?哪些指标具有提示作用?
(2)如何解释患儿的临床症状
血液学检验病例分析
2、急性早幼粒ຫໍສະໝຸດ Baidu血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
A、感染 B、DIC C、高白细胞症 D、绿色瘤 E、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
A、感染 B、DIC C、高白细胞症 D、绿色瘤 E、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答案(A B C)
病例二
[病例摘要]男性,56岁,心慌、乏力两个月
8×109/L, 分类:原始粒12%,早幼粒28%,中幼8%,分叶8%,淋巴40%,单核4%,血小板30×109/L,骨髓增生明显-极度活跃, 早幼粒91%,红系1. 大便隐血(-),尿蛋白微量,RBC多数,胸片(-)。 病后无尿血和便血,进食少,睡眠差。
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E、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C、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A、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贫血症状:心慌、乏力;
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①发病急,有贫血、发热、出血;
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E、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94%,严重者出现DIC A、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A、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④骨髓检查支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不挑食,大便不黑,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
血检报告单分析
血检报告单分析
引言
血检报告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健康状况。本文将对血检报告单中常见的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自己的检查结果。
1.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蛋白质,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正
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5g/L。如果血红蛋
白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常见原因包括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等。如
果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或高原适应等原因。
2. 红细胞计数和压积
红细胞计数和压积是评估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
范围为4.3-5.8×10^12/L,红细胞压积范围为37-47%。红细胞计数和压积偏低可
能与贫血、出血或骨髓抑制等问题有关,而偏高则可能与失水、肺部疾病或高原适应等有关。
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评估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种类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白细
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异常可能与感染、炎症、药物反应等有关。
4.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25-350×10^9/L。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与骨髓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而
偏高则可能与感染、炎症或恶性肿瘤等有关。
5. 血糖
血糖是评估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指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
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肝癌
导言:
肝癌,又称肝细胞癌,是发生于肝脏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
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且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
严重影响。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进行肝癌的详细分析与报告,以增进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5岁,平时体格健康,无家族史。最初就诊时,患者
主述乏力、食欲减低、体重减轻、腹痛等症状。临床检查结果如下:
1. 体格检查:
气色极度苍白,腹部轻度胀痛,肝脾可触及。
2. 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90g/L(正常值:120-160g/L)
白细胞计数:7.8×10^9/L(正常值:4-10×10^9/L)
血小板计数:120×10^9/L(正常值:150-350×10^9/L)
血清转氨酶:AST 145U/L(正常值:7-40U/L),ALT 125U/L
(正常值:7-56U/L)
AFP:560ng/mL(正常值:0-20ng/mL)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在肝脏右侧叶探及一个直径约4.5cm的占位病变。
4. 病理检查:
经肝活检和穿刺活检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癌。
分析与讨论:
1. 病症表现:
患者主观上感到乏力、食欲减低、体重减轻、腹痛等,而在体格
检查中,出现了明显的贫血症状。这些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肝癌,
并且腹部轻度胀痛以及可触及的肝脾也是体格检查中常见的肝癌症状。
2.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这与贫
血的表现相符。此外,血清转氨酶AST和ALT的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AFP的升高也是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病例分析
▪ 2、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由遗传性基因改 变致珠蛋白合成障碍,该患者中年起病,无 家族史,无黄疸、脾大等溶血表现,如果检 查血清铁蛋白降低即可除外。
第十四页,共34页。
▪ 针对我们分析考虑缺铁性贫血,仅凭上述不能确诊,因 此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来证实诊断
▪ 需要作的检查有: ▪ 1、骨髓穿刺:如果有如下形态学表现:红系幼红细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 白的贮存铁被已用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的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一、铁的代谢
▪ 机体含铁总量
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胞轻度或中度增生,幼红细胞体积偏小,核染色质致 密,胞质较少,边缘不整齐,胞质染成紫蓝色。
▪ 骨髓幼红细胞铁染色 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15%,骨
髓小粒可染铁(细胞外铁)阴性
第十五页,共34页。
▪ 2、血清铁蛋白降低 ▪ 3、血清铁降低 ▪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第十六页,共34页。
▪ 如果符合以上即可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至此诊断尚不能算完整,就拿这个病人来讲, 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消化性溃疡、 胃癌、肠道肿瘤、息肉?下一步给予补充铁 剂,缺铁性贫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 但病因未得以解决,所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病因诊断至关重要。
教学病例讨论血液病
教学病例讨论血液病
教学病例讨论:血液病
病例概述: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持续高热、贫血、淋巴结肿大入院。初步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
病例分析: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该患者表现出典型的高热、贫血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讨论内容:
病因探讨:患者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造血系统损伤。此外,家族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淋巴瘤、白血病等。确诊需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经验决定。
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
总结:
本病例讨论了血液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对于疑似血液病患者,应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加强预防措施,降低高危人群患病风险。
在教学病例讨论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加深对血液病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病例分析,学生可以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血液科病例讨论与病理分析
血液科病例讨论与病理分析在血液科领域,讨论和分析病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血液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法。本文将围绕血液科病例进行讨论和病理分析,探讨不同病例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1. 病例一: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异常
这位患者是一名40岁的男性,主要症状包括乏力、贫血和荨麻疹等。经血液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增多,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都较低。
经过进一步的骨髓检查,发现患者的骨髓细胞异常增生,并观察到大量幼稚细胞的存在。结合病理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上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进一步的遗传学检测和染色体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白血病的亚型和风险评估,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病例二: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缺陷
这位患者是一名8岁的男孩,他在割伤后出血时间明显延长,且经常出现累及关节的深部出血。血液和凝血因子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凝血因子VIII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范围。
通过病例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上了血友病A型,这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具体的突变位点和基因变异类型,并辅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以控制出血和预防并发症。
3. 病例三: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异常
这位患者是一名5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包括乏力、心悸和气短等。血液检查发现,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都明显低
于正常范围。
通过骨髓检查和病理分析,发现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出现了大
量的不规则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红细胞。这种病症可能是由于遗传性的
血液学检验病例分析
▪ 化 验:Hb90g/L,WBC2.8×109/L, 分类: 原始粒12%,早幼粒28%,中幼8%,分叶8%, 淋巴40%,单核4%,血小板30×109/L,骨髓 增生明显-极度活跃,早幼粒91%,红系1.5%, 全片见一个巨核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 凝血检查:PT19.9",对照15.3",纤维蛋白 原1.5g/L,FDP180ug/ml(对照5ug/ml),3P 试验阳性。大便隐血(-),尿蛋白微量, RBC多数,胸片(-)。
▪ 化 验:Hb75g/L,RBC3.08×1012/L,MCV76fl,
MCH24pg,MCHC26%,网织红细胞1.2%, WBC8.0×109/L,分类中性分叶69%,嗜酸3%,淋巴 25%,单核3%,plt:136×109/L,大便隐血(+), 尿常规(-),血清铁蛋白6μg/L,血清铁50μg/dl, 总铁结合力450μg/dl.
1、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查 2、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或基因检查 3、X线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思考:以上进一步检查结果应为怎样?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
Leukemia-2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病程短, < 6个月。骨髓和血液中以分化差的原始/幼 稚细胞大量增殖为主。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CL):骨髓和血 液中以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异常细胞为主。
急性白血病血象特点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可出现幼红细 胞 白细胞计数可增多、减少或正常,可出现幼 稚细胞 血小板计数减少
第2问 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 跃,以中晚幼粒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主 。为尽快明确诊断,应该行下列哪项检查:
A 细胞化学染色 B 流式细胞术 C 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D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
合基因
E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是第9和22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 。故慢粒的诊断最关键的是检测到t(9;22)( q34;q11)异常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细胞 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对慢粒的诊断无帮助。RTPCR技术灵敏度高,方便快捷,但由于其伴随较高 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用于慢粒的诊断;染色体 核型分析不仅能检测到t(9;22)(q34;q11) 异常染色体,同时还能发现是否伴随其他染色体异 常,但其操作复杂,对标本要求高,耗时长,短期 内不能得出结果。而FISH技术由于简单、方便,并 能对间期细胞进行检测,目前已经成为诊断慢粒的 首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贫血:
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病人可表现为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其特点为: ①慢性感染性、炎症和肿瘤史 ②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③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下降 ④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正常或升高,内铁减少(铁粒幼细 胞减少); ⑤同位素59Fe测定:铁被利用于制造血红蛋白减少,铁进入 血红蛋白时间延长; ⑥铁剂治疗无效。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
病例
患者女性,35岁。乏力、腹胀、消瘦半年。 查体:贫血貌,肝于右肋下1cm,脾于左肋 下5cm;Hb:90g/L,WBC:152×109/L,分类 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PLT:400×109/L, NAP积分降低。第1问:根据以上资料,诊断 考虑为: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溶血性贫血 C 淋巴瘤 D 类白血病反应 E 骨髓纤维化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参考答案:A
答案解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加,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可伴有血小板增多,脾大具有特征性,并有NAP积 分减低。溶血性贫血一般仅表现为贫血,长期的慢 性血管外溶血也可以伴有脾大,但此时往往有脾功 能亢进,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瘤一般 不会导致白细胞极度增高。类白血病反应所致的白 细胞增高一般不会超过50×109/L,且NAP积分明 显增高。骨髓纤维化可以伴有白细胞的增加和明显 的脾大,但外周血白细胞以成熟粒细胞为主,中晚 幼粒细胞不超过20%,并可见有幼红细胞,泪滴状 红细胞,且多数患者NAP积分增高。
两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
缺铁性 贫血
血清铁
总铁结 合力
转铁蛋 白饱和
度
血清铁 蛋白
骨髓
细胞内 细胞外
铁
铁
慢性病 贫血
或正常
溶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与溶血的原因、程度、缓急、发生部位有关
急性溶血 如输异型血。起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可出 现发热、腰背、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尿,黄疸 ,严重者出现心衰、肾衰。
常见于急性白血病、再障(尤其是急性再障)、恶组 及出血性疾病。非血液系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常有明显出血 倾向。 3.骨压痛,尤其是胸骨压痛:
见于白血病、恶组、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转移癌。
缺铁性贫血:
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临床上有缺铁的病因和表现; ③ SFe<12-14ng/ml ( <12ng/ml :储铁耗净; <
正常细胞性 80-100
27-34
320-360
大细胞性
>100
>34
320-360
小细胞性
<80
<27
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7
<320
体征
除贫血本身体征外,对于贫血病人尚需注意下述体征: 1.黄疸:
常见于急、慢性溶血性贫血,此外恶组后期也常见黄 疸。 2.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MA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标准为:
①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 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贫血
概念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 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 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 (Hb)、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 (Hct)这三项指标来衡量病人是否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 男性 HB<120g/L,
RBC<4.0×1012/L, HCT<0.37。 女性 HB<110g/L, RBC<3.5×1012/L, HCT<0.35。
第2问 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 跃,以中晚幼粒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主 。为尽快明确诊断,应该行下列哪项检查:
A 细胞化学染色 B 流式细胞术 C 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D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
合基因
E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是第9和22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 。故慢粒的诊断最关键的是检测到t(9;22)( q34;q11)异常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细胞 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对慢粒的诊断无帮助。RTPCR技术灵敏度高,方便快捷,但由于其伴随较高 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用于慢粒的诊断;染色体 核型分析不仅能检测到t(9;22)(q34;q11) 异常染色体,同时还能发现是否伴随其他染色体异 常,但其操作复杂,对标本要求高,耗时长,短期 内不能得出结果。而FISH技术由于简单、方便,并 能对间期细胞进行检测,目前已经成为诊断慢粒的 首选方法。
网织红细胞正常值:0.005-0.015(0.5-1.5 %) Ret降低:再障、纯红再障(急性再障可为0); Ret增加: ①溶血性贫血:可达5-20%,急性溶 血时甚至可> 20% ②急性出血为5-15%。 ③大出血后 ④贫血有效治疗后
贫血的诊断思路
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分析
贫血分类: MCV(fl) MCH(pg) MCHC(g/L)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程度 极重度:HB <30 g/L 重度: HB 30—60 g/L 中度: HB 60—90 g/L 轻度: HB 90—120 g/L(或110 g/L)
外周血
为诊断贫血的最基本线索,应注意下列指标: 1.是否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情况。
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诊断标准: ①临床: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②网织红细胞增多; ③骨髓增生象,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④Coombs试验阳性; ⑤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
巨幼细胞性贫血
诊断标准:
①临床上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和表现; ②大细胞性贫血; ③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5%;见6叶); ④骨髓呈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10%,粒、巨核系 也有巨型改变),无其它病态造血表现。 ⑤血清叶酸<3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血清 维生素B12<100-140p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