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报告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

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一、概述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报告,通过分析人体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档将介绍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的内容和解读。
二、报告单结构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被检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以及检验时间、样本类型等检验相关信息。
2. 血液计数血液计数是血液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它通过计算单位体积(通常为1毫升)血液中的各类细胞数量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计数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衡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贫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衡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感染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衡量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风险。
3.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浓度指血液中单位体积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4.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观察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大小、形状等指标。
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评估细胞的正常与否,及时发现异常细胞。
5.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核心指标外,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还可能包含其他一些相关指标,如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血液健康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
三、报告解读血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提供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相应的参考范围。
医生会根据这些数值的高低和与参考范围的关系,综合分析,进行疾病的判断和诊断。
通常情况下,血液指标偏离参考范围可能表示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独的指标异常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血液科病例分析与讨论

血液科病例分析与讨论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人体血液的疾病、异常情况以及相关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讨论几个血液科病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的相关知识。
1. 病例一:贫血病例患者XXX,女性,年龄45岁,主诉乏力、头晕乏力、容易疲劳一月余。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舌质淡苔薄,并且存在轻度水肿。
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贫血病例。
进一步进行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同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经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现其月经过多,并有长期损失血液的情况。
结合这些信息,初步判断为缺铁性贫血。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口服铁剂,并指导其加强膳食,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同时,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以监测贫血状况的改善。
2. 病例二:白血病病例患者XXX,男性,年龄35岁,体检时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骨髓涂片检查显示异常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具体为t(9;22)染色体易位,即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进一步确认为慢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方案:患者需进行化疗以及骨髓移植等综合治疗措施。
化疗可通过药物抑制异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骨髓移植则可以替换异常造血系统,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3. 病例三:血小板减少症患者XXX,女性,年龄60岁,近期病史中出现多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皮肤瘀斑以及牙龈出血等。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且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现患者曾使用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治疗方案: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补充血小板的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悬液等。
同时,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或其他可能导致出血的情况,以减少出血风险。
通过以上三个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血液科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以及患者的背景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病例分析——血生化

解答
▪ 考虑本例为哪方面的疾病?
结合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 本例为肾脏疾病。
▪ 本例实验检查结果如何分析?
血液检查:表现为轻度贫血RBC:3.8×1012/L Hb:111g/L,Hct 0.33;WBC:10.8×109/L,N 0.76,提示有感染;血小板 225×109/L正常。
▪ 血生化
④TBil 128.7μmol/L,DBil 60.6μmol/L,该患者的黄疸属于哪 一类?是如何判断的?
该患者属于肝细胞性黄疸。
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 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而三者均 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也可协助鉴别诊断黄疸类型, 如DB/STB< 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常为肝细 胞性黄疸,比值> 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 该患者黄疸的程度如何?如何通过黄疸程度判断病因? 该患者属于轻度黄疸。当STB > 17.1μmol/L,但 < 34.2μmol/L时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 疸,> 342μmol/L 为高度黄疸。
对于溶血性黄疸,通常< 85.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通常 在17.1~171μ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 171~265μ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342μmol/L。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0.8×109/L,N 0.76, RBC:3.8×1012/L
Hb:111 g/L,Hct 0.33பைடு நூலகம்Plt:255×109/L
实验的诊断学病例分析报告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血液科常见病例讨论汇报

血液科常见病例讨论汇报摘要:本篇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血液科中常见的病例,并提供针对这些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通过对多例血液科病例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将为血液科医生提供有关各类疾病的必要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引言:血液科是一门探索与血液相关的疾病的医学专业。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研究对血液疾病的深入了解,我们对于许多血液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报告将以几个常见的血液科病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病例一: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异常增生和紊乱的白细胞。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该病症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血液科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1.1 病因: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病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造血干细胞失去正常调控,从而发生异常增生。
1.2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易出血、感染等症状,这是由于正常造血功能受损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的结果。
1.3 治疗策略: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策略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二、病例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血液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造血功能不全。
本部分将介绍该病症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1 原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或遗传因素等有关。
2.2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倾向和感染等症状,这是由于造血功能不全导致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的结果。
2.3 治疗策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策略包括免疫抑制治疗、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治疗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三、病例三: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异常。
本节将介绍该病症的遗传方式、症状和治疗方法。
3.1 遗传方式:血友病主要通过X染色体遗传,男性患者更容易患上血友病。
3.2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出血表现,如关节出血、皮肤出血等。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因此请你按照“科普”格式来写。
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血液分析是一项常规检测,它能够通过对我们的血液进行检测来了解我们体内的情况。
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看血液分析报告单可能会感到十分棘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看血液分析报告单。
首先要了解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在一定的体积内所含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x10¹²/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肿瘤、高原适应症等相关,而红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与贫血、骨髓抑制、失血等有关。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一定容积内所含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x10⁹/L。
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与感染、炎症、肿瘤等有关,降低则可能与免疫低下、休克等有关。
血红蛋白(Hb)是指血红细胞中的铁蛋白质,其含量反应了血红细胞的含氧能力。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血红蛋白升高可能与慢性病、骨髓增生、肺心病等有关,降低则可能与贫血、失血等有关。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在一定容积内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25-350x10⁹/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与骨髓增生、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有关,血小板计数降低则与全身性疾病、止血药物等有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需要我们注意,比如: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分析报告单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
如果你在看完血液分析报告单之后发现自己存在某些问题,最好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排除疾病。
总之,了解血液分析报告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避免疾病的加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血液分析报告单,及时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A
答案解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加,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可伴有血小板增多,脾大具有特征性,并有NAP积 分减低。溶血性贫血一般仅表现为贫血,长期的慢 性血管外溶血也可以伴有脾大,但此时往往有脾功 能亢进,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淋巴瘤一般 不会导致白细胞极度增高。类白血病反应所致的白 细胞增高一般不会超过50×109/L,且NAP积分明 显增高。骨髓纤维化可以伴有白细胞的增加和明显 的脾大,但外周血白细胞以成熟粒细胞为主,中晚 幼粒细胞不超过20%,并可见有幼红细胞,泪滴状 红细胞,且多数患者NAP积分增高。
20ng/ml:储铁减少;非单纯 性缺铁: <60ng/ml ) ④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内外铁减少或 消失; ⑤血清铁<50ug/dl;总铁结合力 >360 ug/dl;转铁蛋白饱和 度<15% ⑥铁剂治疗有效
慢性病贫血:
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病人可表现为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其特点为: ①慢性感染性、炎症和肿瘤史 ②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③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下降 ④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正常或升高,内铁减少(铁粒幼细 胞减少); ⑤同位素59Fe测定:铁被利用于制造血红蛋白减少,铁进入 血红蛋白时间延长; ⑥铁剂治疗无效。
第2问 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 跃,以中晚幼粒及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为主 。为尽快明确诊断,应该行下列哪项检查:
A 细胞化学染色 B 流式细胞术 C RT-PCR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D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
合基因
E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是第9和22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 。故慢粒的诊断最关键的是检测到t(9;22)( q34;q11)异常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细胞 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对慢粒的诊断无帮助。RTPCR技术灵敏度高,方便快捷,但由于其伴随较高 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用于慢粒的诊断;染色体 核型分析不仅能检测到t(9;22)(q34;q11) 异常染色体,同时还能发现是否伴随其他染色体异 常,但其操作复杂,对标本要求高,耗时长,短期 内不能得出结果。而FISH技术由于简单、方便,并 能对间期细胞进行检测,目前已经成为诊断慢粒的 首选方法。
网织红细胞正常值:0.005-0.015(0.5-1.5 %) Ret降低:再障、纯红再障(急性再障可为0); Ret增加: ①溶血性贫血:可达5-20%,急性溶 血时甚至可> 20% ②急性出血为5-15%。 ③大出血后 ④贫血有效治疗后
贫血的诊断思路
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分析
贫血分类: MCV(fl) MCH(pg) MCHC(g/L)
MA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标准为:
①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 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液学检查病例分析
病例
患者女性,35岁。乏力、腹胀、消瘦半年。 查体:贫血貌,肝于右肋下1cm,脾于左肋 下5cm;Hb:90g/L,WBC:152×109/L,分类 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PLT:400×109/L, NAP积分降低。第1问:根据以上资料,诊断 考虑为: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溶血性贫血 C 淋巴瘤 D 类白血病反应 E 骨髓纤维化
两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
缺铁性 贫血
血清铁
总铁结 合力
转铁蛋 白饱和
度
血清铁 蛋白
骨髓
细胞内 细胞外
铁
铁
慢性病 贫血
或正常
溶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 与溶血的原因、程度、缓急、发生部位有关
急性溶血 如输异型血。起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可出 现发热、腰背、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尿,黄疸 ,严重者出现心衰、肾衰。
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诊断标准: ①临床: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②网织红细胞增多; ③骨髓增生象,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④Coombs试验阳性; ⑤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
巨幼细胞性贫血
诊断标准:
①临床上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和表现; ②大细胞性贫血; ③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5%;见6叶); ④骨髓呈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10%,粒、巨核系 也有巨型改变),无其它病态造血表现。 ⑤血清叶酸<3ng/ml;红细胞叶酸<100ng/ml;血清 维生素B12<100-140pg/ml。
贫血
概念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 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Hb)、红细胞计数(RBC)及红细胞比容 (Hct)这三项指标来衡量病人是否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 男性 HB<120g/L,
RBC<4.0×1012/L, HCT<0.37。 女性 HB<110g/L, RBC<3.5×1012/L, HCT<0.35。
正常细胞性 80-100
27-34
320-360
大细胞性
>100
>34
320-360
小细胞性
<80
<27
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7
<320
体征
除贫血本身体征外,对于贫血病人尚需注意下述体征: 1.黄疸:
常见于急、慢性溶血性贫血,此外恶组后期也常见黄 疸。 2.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常见于急性白血病、再障(尤其是急性再障)、恶组 及出血性疾病。非血液系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常有明显出血 倾向。 3.骨压痛,尤其是胸骨压痛:
见于白血病、恶组、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转移癌。
缺铁性贫血:
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临床上有缺铁的病因和表现; ③ SFe<12-14ng/ml ( <12ng/ml :储铁耗净; <
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程度 极重度:HB <30 g/L 重度: HB 30—60 g/L 中度: HB 60—90 g/L 轻度: HB 90—120 g/L(或110 g/L)
外周血
为诊断贫血的最基本线索,应注意下列指标: 1.是否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