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知识总结资料

合集下载

乳腺外科个人工作总结

乳腺外科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已近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现将我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1.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乳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培训,了解国内外乳腺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3. 学习并掌握乳腺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护理要点。

4. 积极参加护理技能比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 认真倾听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顾虑。

2.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4.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5. 积极与医生沟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三、加强团队协作,共同提高科室护理水平1. 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分享护理经验,共同提高。

2. 积极参加科室护理查房,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身不足。

3. 关心同事,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科室氛围。

4. 参与科室护理质量改进,为科室发展献计献策。

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综合素质1. 参与科室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 学习并掌握科研方法,为科室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3.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预防感染。

3. 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熟练掌握乳腺外科各项操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加强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提高科室护理水平。

5.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科室科研工作贡献力量。

乳腺外科个人工作总结

乳腺外科个人工作总结

乳腺外科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积极参与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的工作总结:
1. 临床工作:我参与了大量的乳腺外科手术,包括乳房肿瘤、乳腺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我确保了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团队的讨论和病例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知识。

2. 科研工作:我参与了一项乳腺癌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并担任该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

通过对病例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向医学杂志提交了论文。

这个研究项目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3. 学术交流:我积极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与其他乳腺外科专家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我也受邀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分享我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这不仅使我与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也提高了我的学术声誉。

4. 患者教育: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我积极与患者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

我相信通过患者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参与治疗计划。

5. 团队合作:作为乳腺外科团队的一员,我与其他医务人员保持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我积极参与团队会议和讨论,与团队成员分享我的经验和观点。

通过团队合作,
我们共同提高了乳腺外科的整体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

我将继续关注乳腺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致力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外科进修小结怎么写

乳腺外科进修小结怎么写

乳腺外科进修小结
在乳腺外科的进修期间,我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对乳腺外科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我的乳腺外科进修小结:
1.乳腺解剖学:通过学习乳腺的解剖结构和相关血管、淋巴引流
等知识,我对乳腺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乳腺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我学习了乳腺疾病的常见分类,包括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炎和乳腺癌等。

同时,我熟悉了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各种诊断方法。

3.乳腺手术技术:乳腺外科的核心是手术治疗,我在进修期间学
习了各种乳腺手术技术,包括乳腺肿块的切除术、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和乳腺重建术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

4.术后护理和康复:我了解了乳腺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包
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综合治疗和团队合作:乳腺外科治疗常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
我学习了与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学科的协作关系,以提供综合治疗方案,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6.学术研究和进展:我关注并学习了乳腺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
展,如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这段乳腺外科的进修,我不仅提升了乳腺疾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对乳腺外科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1. 乳腺解剖乳腺是人体中一对呈扁平圆形的器官,位于胸骨前后缘之间,紧邻第2至第6肋间,呈树枝状结构。

乳房由腺体和脂肪组织构成,腺体结构较复杂,由小叶、导管和腺泡组成。

乳腺解剖结构复杂,对乳腺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2. 乳腺疾病的分类乳腺疾病包括良性乳腺疾病和恶性乳腺疾病两类。

良性乳腺疾病包括囊性增生、乳腺增生、乳腺腺瘤等。

恶性乳腺疾病主要是乳腺癌。

乳腺外科医生要能够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临床检查包括乳房触诊、乳头溢液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

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活检或手术取材,送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外科医生要结合各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诊乳腺疾病。

4. 乳腺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乳腺外科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于良性乳腺疾病,如囊性增生、乳腺增生等,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等。

而对于恶性乳腺疾病,如乳腺癌,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乳腺外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乳腺外科包括乳腺解剖、乳腺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乳腺外科医生应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以提供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外科学科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乳腺疾病题库知识点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乳腺疾病题库知识点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乳腺疾病题库知识点1、多选提示: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提示:患者切口已拆线,愈合良好。

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HER-2表达阴(江南博哥)性。

患者术后治疗应包括().A.抗感染治疗B.化学药物治疗C.内分泌治疗D.放射治疗E.局部理疗F.生物治疗正确答案:B, C, F2、单选女性,32岁。

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后,雌激素受体阳性,月经周期正常。

采用内分泌治疗宜选用()。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卵泡刺激素C.芳香化酶抑制剂D.己烯雌酚E.他莫昔芬正确答案:E3、单选确定乳房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乳房X线检查B.B超C.近红外线检查D.组织学检查E.胆甾型液晶纸显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组织学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

4、单选患者女,56岁,左乳外上象限4cm×3cm肿块,可推动,但患者双手叉腰时肿块活动度明显受限,左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该患者若确诊为乳腺癌,手术方式应选择()。

A.乳腺癌根治术B.乳腺癌扩大根治术C.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D.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E.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正确答案:C5、单选目前认为乳腺癌最有效的检出方法是()。

A.防癌普查体检B.红外线C.B超D.钼钯摄片E.核磁共振正确答案:D6、单选下列哪一项常可提示乳腺病()。

A.月经周期紊乱B.乳房周期性胀痛C.乳房局限性肿痛D.乳房内多个小肿块E.乳房内单个无痛性肿块正确答案:E7、单选对乳房肿块病人,下列哪项检查损伤小且阳性率高()。

A.乳头溢液涂片检查B.钼靶摄片C.红外线热图像检查D.肿块切除活检E.细针肿块穿刺活检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活组织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方法,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损伤办很小。

8、多选检查乳房时,支持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体征是()。

A.乳头内陷B.乳房触痛,有结节感,但无肿块C.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D.乳房内肿块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E.乳房内结节样肿块、大小不等、质韧正确答案:B, E9、单选女性,38岁。

乳腺外科小知识点总结

乳腺外科小知识点总结

乳腺外科小知识点总结一、乳腺解剖学1、乳腺的结构:乳腺由乳房和乳头组成,内含乳腺腔,与乳腺导管相连。

2、乳腺的血管和淋巴管:乳腺的供血主要来源于内乳动脉和外乳动脉,淋巴引流主要通过腋下淋巴结和乳腺直接淋巴引流两种方式。

3、乳腺的神经:乳腺神经主要包括腋下、第二肋间、第四肋间、第六肋间等分布的感觉神经。

二、乳腺良性疾病1、乳腺囊性增生: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乳腺结节、乳腺积水等。

治疗方法包括维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刺激性食物、常规的乳房按摩等。

2、乳腺纤维腺瘤: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单发或多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微创介入治疗等。

3、乳腺导管扩张症:也称为梅尔-戴维生病,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包块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患乳腺导管。

4、乳腺炎:主要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两种类型,多见于哺乳期的女性。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治疗、热敷、乳腺按摩等。

三、乳腺恶性肿瘤1、乳腺癌: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乳头溢液、乳腺轮廓不规则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2、乳腺淋巴瘤:乳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3、乳腺间皮瘤:乳腺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女性。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四、乳腺外伤1、乳房挫伤:乳房挫伤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轻微挫伤后可以自行缓解。

严重挫伤可引起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2、乳房挤压伤:乳房挤压伤多发生于工作、生活中,表现为乳房疼痛、淤青出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冰敷、止痛药物、局部护理等。

以上就是乳腺外科的一些小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乳腺相关问题,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治。

祝你健康!。

乳腺外科图文知识点总结

乳腺外科图文知识点总结

乳腺外科图文知识点总结乳腺外科的常见疾病乳腺外科涉及的疾病主要包括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癌等。

其中,乳腺癌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也是乳腺外科的重点治疗对象。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入的了解。

乳腺外科手术乳腺外科手术主要包括乳腺肿块切除手术、乳腺癌根治术、乳房整形手术等。

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常用于治疗乳腺肿块良性病变,手术目的是切除患病组织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而乳腺癌根治术则是对乳腺癌进行彻底的切除,包括乳房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步骤。

乳腺整形手术乳腺整形手术是乳腺外科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乳房隆胸手术和乳房缩小手术等。

通过乳房整形手术,可以改善乳房外形,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乳腺整形手术需要医生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乳腺外科的诊断与治疗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对乳腺相关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诊断包括临床检查、乳腺X线摄影、乳腺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乳腺情况,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治疗则包括手术治疗、辅助治疗(放疗、化疗等),以及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乳腺外科的创新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外科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比如微创手术技术、乳腺保留手术技术、乳腺重建手术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更为轻便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在乳腺外科领域,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乳腺外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帮助。

希望本文对乳腺外科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乳腺术后外科知识点总结

乳腺术后外科知识点总结

乳腺术后外科知识点总结伤口护理术后第一天,伤口处要进行纱布的简单包扎,避免用力按压伤口,减少伤口的起痂时间,避免术后伤口感染。

此外,术后要注意避免渗血,尤其是乳腺手术后,因为乳腺区域的血液循环相对比较丰富,术后容易渗血。

可以适当垫高手术部位,减少出血。

术后一周内,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且保持伤口的干燥清洁。

需要留意伤口是否发生感染,比如伤口红肿、渗出脓液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治疗。

此外,如果伤口出现渗血、渗液等情况,应密切关注伤口的水平、垂直边缘,判断伤口是否裂开,如果裂开则应及时就医,避免继发感染。

术后两周内,需要定期进行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注意伤口恢复情况,确保伤口愈合无虞。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术后不适症状,特别是乳腺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是在胸部进行的,术后会感到一定的胸部疼痛。

因此,术后疼痛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

术后第一天,医生会给患者开疼痛缓解的药物,包括止痛药和消炎药,同时术后疼痛还需要定期监测,如果疼痛不适明显,还可以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

术后一周内,患者应按时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并定期监测疼痛情况。

疼痛缓解的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两周内,疼痛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整疼痛管理方案,确保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生理功能恢复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伤口裂开,还可以轻度活动,保持关节活动。

术后还要饮食清淡,多补充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

另外,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术后一周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些许活动,如站立、行走等,但要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医嘱,适当增加饮食量和营养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康复。

术后两周内,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比如适量进行家务活动、散步等,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术后两周内,患者也要加强营养,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机体的恢复和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外科一、本章基本概念:①Cooper韧带: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②酒窝征:当乳腺癌侵及Cooper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称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

③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rcinoma):炎性乳腺癌并不多见,特点是发展迅速、预后差。

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Paget'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

乳头有痰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痴皮。

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们及肿块。

较晚发生腋淋巴结转移。

⑤橘皮样变: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紧密连接,皮肤水肿时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小孔,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⑥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

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桔皮样改变。

40%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⑦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实际上肿瘤向远处转移总是有一个淋巴结首先受到癌细胞的转移,称之为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时该淋巴结已有转移表明腋淋巴结也有转移,在该淋巴结阴性时,那么其他淋巴结又转移的可能性小于3%。

前哨淋巴结活检时证明该淋巴结有转移时则进一步做腋淋巴结清扫,如该淋巴结无转移则可不必施行淋巴结清扫术。

⑧隐性乳腺癌:隐性乳腺癌是指乳房内未扪及肿块,而已有腋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的乳腺癌。

原发癌病灶常很小,往往位于乳腺外上方及尾部,临床不易察觉。

腋淋巴结病理检查、激素受体测定、乳腺摄片有助于明确诊断。

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

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预测腋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对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可不作腋淋巴结清扫。

⑩乳腺癌易感基因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在家族性乳腺癌发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变基因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给子代,目前研究最多的是BRCA1和BRCA2基因。

BRCA1和BRCA2是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研究认为,两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早发性、双侧性乳腺癌的发生。

11.乳腺癌根治术(radical mastectomy)手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1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extensive radical mastectomy)即在上述清除腋下、腋中、腋下三组淋巴结的基础上,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

13.全乳房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手术范围必须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

该术式适宜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14.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lumpectomy and axillary dissection)手术包括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

适合于临床I期、II期的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者。

原发灶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肿瘤周围1-2 cm的组织及胸大肌筋膜。

确保标本的边缘无肿瘤细胞浸润。

术后必须辅以放疗、化疗等二、基本知识点(略)三、主要简答及问答1.隐性乳腺癌的诊治2.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3.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和适应证4.乳腺癌内分泌治疗5. 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第一章:乳腺的临床解剖(了解)【乳腺的基本解剖】成年妇女乳房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之间,内侧近胸骨缘,外侧达腋前线。

腺体有向腋窝角状突出称为乳腺尾部。

除乳晕周围外,整个乳腺周围有一层脂肪组织包绕,乳腺及周围组织又位于浅筋膜内,浅筋膜分成前后两叶将其包裹,浅筋膜前层与皮肤紧密相连,深层则大部附于胸肌筋膜的浅面,在乳腺基底与胸肌筋膜间有一潜在间隙。

乳房腺体具有15-20个腺叶,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在腺叶间垂直行走的纤维束.称cooper韧带或称为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s of breast。

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当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称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

【乳腺外科的局部和邻近解剖】1.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主要受胸背神经支配。

2.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muscle:为一宽大的扁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八个或九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

主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

当此肌瘫痪,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时称为翼状肩。

此时不能完全上举臂或作向前推的动作。

前锯肌主要受胸长神经支配。

3.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覆盖于胸廓前壁的大部,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集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4.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软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5.胸大肌前面的深筋膜与乳腺体后面的包膜之间为乳腺后间隙,内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但无大血管存在,有利于隆胸术时将假体(如硅胶等)植入,使乳房隆起。

有时也可将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面的深筋膜与胸小肌之间的胸大肌后间隙。

6.乳房的动脉供应:①乳房内侧部的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穿经第3-6肋间隙的穿支。

②乳房外侧部的动脉有以下来源:胸肩峰动脉穿胸小肌、胸大肌的分支,分布于乳腺深部;第3-7肋间后动脉的外侧皮支,分布到乳房外侧。

供应乳房的动脉皆来自上方和两侧,切开乳房时应尽可能低于乳头做切口。

乳房内外侧的动脉分支,在乳房内形成3-4层吻合,在乳头周围形成动脉环,这种血管分布方式有利于哺乳期血液循环的通畅。

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分支,沿胸骨外侧缘下行。

7.乳房浅静脉大部分向内侧汇集至胸骨两侧,穿过胸壁注入本侧胸廓内静脉,少部分浅静脉与对侧浅静脉吻合,或向上方汇入颈前静脉。

乳房深部静脉与同名动脉动脉伴行,分别回流至胸廓内静脉、腋静脉、肋间后静脉。

乳房的静脉经肋间后静脉与椎外侧静脉丛形成吻合,由于椎外侧静脉丛的静脉压较低,又无瓣膜,一旦乳腺癌细胞侵入肋间后静脉,就有可能经椎外侧静脉丛扩散到椎骨及附近组织。

胸廓内静脉internal thoracic veins:通常每侧为两条,在第三肋间隙汇合后,右侧注入右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交角处,左侧汇入左头臂静脉。

8. 乳房的淋巴网非常丰富。

腺体内各小叶间有着稠密微纫的淋巴网。

除乳头、乳晕和腺体中部的小部分淋巴管汇集形成乳晕下淋巴丛外,极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部汇集到胸大肌筋膜,形成深筋膜淋巴丛。

乳腺癌主要经淋巴途径扩散转移。

乳房的淋巴输出有四个途径:①腋窝途径:约75%的乳腺淋巴回流沿胸大肌外缘流向腋淋巴结,(亦可分为胸小肌外缘以下为下群,胸小肌后方外中群,胸小肌内侧缘以上为上群),继而达锁骨下淋巴结,这是其主要的途径。

在这外侧的途径上有20-30个淋巴结存在。

再从锁骨下淋巴结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但亦有少量淋巴(多来自乳房上部)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

②内乳途径:约25%淋巴(多来自乳房中央区和内侧)沿肋间隙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分布在第1-6肋间隙乳内动静脉周围,以第1-3肋间隙多见).继而直接或经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静脉。

③乳房深部淋巴网还沿腹直肌鞘和镰状韧带通向横膈和肝脏④乳房皮肤淋巴网可沿皮下淋巴管到对侧乳房、腋窝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

第二章: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初产妇。

【病因】①乳汁淤积;②细菌入侵:乳头有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沿管蔓延到腺叶或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是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致病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到腺小叶。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引起深部脓肿,而链球菌感染往往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

【诊断依据】1.病史:产后哺乳的初产妇。

2.临床表现:①症状:病人感乳房疼痛,可有寒战、高热、脉快。

②体征: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乳房局部红肿发热;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如短期内局部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③辅助检查:WBC明显增高【治疗原则】基本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①早期乳腺炎时患侧乳腺停止哺乳,同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用乳罩托起乳房,局部用热敷或鱼石脂油膏外敷。

②全身应用抗生素:早期成蜂窝织炎表现而脓肿未形成时应用抗菌药治疗。

抗生素治疗应持续5-7天。

未停止哺乳者以青霉素或头孢类为首选,病人对青霉素过敏时选用红霉素(应用青霉素、头孢类,红霉素比较安全)。

炎症早期注射含有100万u青霉素的等渗盐水10-20ml于炎症灶四周,每6小时一次能促使炎症灶消退。

③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则应反复穿刺以证明脓肿是否形成,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脓肿切开引流。

应作放射状切口,避免乳管损伤引起乳瘘,在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也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在乳腺后间隙与胸肌筋膜间分离,直达脓腔,此种切口便于引流,不易损伤乳管。

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最低部位另作切口做对口引流。

脓腔引流用乳胶片效果最好。

④一般健侧不停止哺乳,患侧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局部热敷。

若感染较严重或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

退奶可选用苯甲酸雌二醇4mg im Bid 2-3天 (肝功能正常时使用),当肝功能异常时,可选用生麦芽100g 水煎服。

溴隐亭 1.25mg PO q12h 服7-14天或乙烯雌酚1mg Q8h 共2-3天(用于退乳两者择一)注意:新生儿脐带脱落后,乳房稍肿大质较硬,并有少量略呈黄色的乳样液体自乳头流出,一般不需处理,切忌强行挤出乳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