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合集下载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话题,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融入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就是说,如果一个条件满足了,那么另一个条件就一定满足。

比如说,“天黑了”,这就是一个充分条件,因为只要天黑了,我们就知道夜晚来临了。

而必要条件呢,就是说,如果一个条件满足了,那么另一个条件就不一定是满足的。

比如说,“我饿了”,这就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只要我饿了,不一定非得去吃饭。

那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有什么用呢?其实,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说,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进行判断。

比如说,我们要决定晚上吃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判断。

如果我们觉得肚子饿了,那么晚上吃东西就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如果我们觉得天气很好,心情也很愉快,那么晚上吃个烧烤就是一个充分条件。

所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规则。

假言推理规则是指,如果一个命题成立,那么它的否定命题就不成立;而如果一个命题不成立,那么它的否定命题就可能成立。

比如说,“如果我去了北京,那么我就一定会去故宫”。

这个命题成立的前提是我去北京,那么它的否定命题就是我没去北京;而如果我没去北京,那么它的否定命题就是我去过北京。

所以,通过这种假言推理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问题。

在科学研究、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它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规则来分析市场需求、供给关系等问题;而在政治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规则来分析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等问题。

假言判断推理公式

假言判断推理公式

假言判断推理公式摘要:一、假言判断推理公式简介1.概念解释2.基本形式二、如何运用假言判断推理公式1.逻辑连接词的识别2.推理形式的转换三、假言判断推理公式的应用1.逻辑论证2.日常沟通四、总结正文:假言判断推理公式是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逻辑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运用假言判断推理公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逻辑论证和日常沟通。

一、假言判断推理公式简介假言判断推理公式,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假言判断来进行推理的逻辑工具。

假言判断是指在前提中包含假言关联词(如“如果……那么……”等)的判断。

我们可以通过对假言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得到新的结论。

假言判断推理公式有三种基本形式: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若p,则q;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则q。

二、如何运用假言判断推理公式1.逻辑连接词的识别在进行假言判断推理时,首先需要识别逻辑连接词。

例如:“如果……那么……”表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表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2.推理形式的转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需要将一种形式的假言判断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转换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通过否定前提或结论来实现。

三、假言判断推理公式的应用1.逻辑论证在逻辑论证过程中,运用假言判断推理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观点和论证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来证明一个结论的成立,也可以通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来证明一个条件的必要性。

2.日常沟通在日常沟通中,假言判断推理公式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劝说他人时,我们可以使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来说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在表达观点时,我们可以使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来说明某个条件的必要性。

总之,假言判断推理公式是逻辑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通过运用它,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逻辑论证和日常沟通。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1. 如果天下雨,那地上就会湿。

比如,哎呀,你看天下雨了,那地上岂不是肯定就湿了呀!要是你说没湿,那不是开玩笑嘛!
2. 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你想啊,你要是肯下功夫努力学习,那咋可能成绩不好呀,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呀!
3. 倘若你对人真诚,别人就会对你友好。

就像你真诚待人,难道别人还会故意对你不好吗?那肯定别人也会以友好回应呀!
4. 要是你遵守规则,就不会有麻烦。

可不是嘛,你要是好好遵守规则,怎么会平白无故有麻烦找上门呢,不会的呀!
5. 只要你每天锻炼,你的身体就会健康。

你想想,你要是坚持每天锻炼,你的身体能不健康吗?这是必然的呀!
6. 倘若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

这多简单呀,你尊重别人,别人当然也会尊重你啦,这不就是相互的嘛!
7. 要是你迟到了,就会受批评。

如果你真的迟到了,那被批评不是很正常吗,怎么能躲得掉呢!
8. 只要你认真工作,你就会获得回报。

你仔细想想,你认真工作了,回报哪会不跟着来呀,肯定会有的呀!
9. 倘若你撒谎,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

这就好比,你撒了一次谎,别人还会轻易再相信你吗?那肯定不会啦!
我的观点结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好好理解和运用呀!。

逻辑小故事——假言判断的五个小故事

逻辑小故事——假言判断的五个小故事

故事一:巴依碰壁——假言判断的涵义和种类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也叫条件判断。

它反映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阿凡提开了个小染坊,巴依老爷想刁难一下他。

一天,巴依来染布,对阿凡提说:“我要染的颜色普通极了,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又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也不是青的·……你明白了吗?”阿凡提说:“明白了,我一定按您的意思染布,你就到那一天来取布吧!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又不是星期五和星期六,连星期天也不是。

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您就来取吧!”巴依的确给阿凡提出了个难题,他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反而被阿凡提戏弄。

巴依所要的颜色说是普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事实上阿凡提根本不可能染出这种颜色的布,更何况巴依的话里隐含的意思是,他要的这种普通颜色其实什么颜色也不是,不仅不是现实中的各种颜色,连逻辑上假想的颜色也排除在外。

难题之难,就难在根本不存在。

可是这个难题在阿凡提的手中不费吹灰之力地解决了。

办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阿凡提没有进行正面的辩驳,而是先承认巴依的要求是合理的,之后以巴依的方式提出了要求。

这个要求看起来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实质上是一样的。

巴依要求的是无数颜色之外的一种颜色,而阿凡提选择的日期是一个星期七个日子以外的一天。

巴依的要求自然无法满足,可是阿凡提的承诺也永远不能兑现。

这样,阿凡提极其巧妙地满足了巴依的要求。

阿凡提用假言判断来回答了巴依老爷的难题。

既然巴依想叫阿凡提染一种不可能存在的颜色,那么阿凡提也可以叫他在永远不存在的那天来取布。

在阿凡提的回答中,“那一天”是前件,“你来取布”是后件。

由于后件依赖于前件,所以阿凡提的“那一天”是一种虚拟条件。

故事二:蛮横知府吃了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用来反映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判断,一般用“如果……那么…”“只要…就”等联结词表示。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 概率性问题
•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概率性问题: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概率性的,而非绝对的
•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上会湿”的概率性是:下雨时地上 湿的概率较大,但不是100%
• 实际上,下雨时地上湿的概率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雨 量、地面材质等
CREATE TOGETHER
• 表示P成立时,Q不成立,这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意义相悖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值取决于前件和后件的真假值
• 前件真,后件真:真 • 前件真,后件假:假 • 前件假,后件真:真 • 前件假,后件假:真
02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传递性
•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传递性: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且Q是R的 充分条件,那么P是R的充分条件
肯定前件推理
• 肯定前件推理的规则:如果P→Q,且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 • 表示为:P,P→Q,所以Q
• 肯定前件推理的逻辑解释:已知P成立,且P是Q的充分条件,所 以Q一定成立
否定后件推理
• 否定后件推理的规则:如果P→Q,且Q不成立,那么P一定不成 立
• 表示为:非Q,P→Q,所以非P • 否定后件推理的逻辑解释:已知Q不成立,且P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一定不成立
•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决策过程中的应用:用于描述决策条件、结 果等
• 例如:“如果项目A成功,那么公司会盈利” • 例如:“如果选择方案B,那么风险会降低”
05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局限性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 假设性问题
•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设性问题: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是假设 的,而非必然的
•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上会湿”的假设是:下雨一定会导 致地上湿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前件式和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前件式和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前件式1. 前言在逻辑学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一种常见的推理形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我们假设一个条件为真,然后根据这个条件推断出结论的真实性。

其中,肯定前件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前件为真时,结论一定为真。

本文将深入探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前件式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概念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基于假设条件的推理过程。

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我们假设一个条件为真,然后根据这个条件推断出结论的真实性。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可以表示为:如果P成立,那么Q也成立。

其中,P为前件,Q为结论。

3.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原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原理是基于逻辑蕴涵的思想。

逻辑蕴涵是一种逻辑关系,表示如果前件为真,则结论一定为真。

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我们假设前件为真,然后根据逻辑蕴涵的原理推断出结论的真实性。

4.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应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在日常生活和学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应用的例子:4.1 科学推理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来推断结论的真实性。

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观察数据,假设某个条件为真,然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个假设的真实性。

4.2 法律推理在法律领域,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法官和陪审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条款,假设被告有罪,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来判断被告的有罪与否。

4.3 日常生活中的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来做出判断。

例如,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那么我们可以假设明天会下雨,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来决定是否带伞出门。

5.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例子以下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例子:假设:如果我吃了早餐,那么我会感到精力充沛。

观察:我吃了早餐。

结论:我会感到精力充沛。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我吃了早餐这个条件为真,然后根据这个条件推断出我会感到精力充沛的结论。

6. 总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一种基于假设条件的推理形式。

逻辑学假言判断及其推理素材

逻辑学假言判断及其推理素材

p1∧p2∧……∧pn←→q;
┑q
∴┑(p1∧p2∧……∧pn)
∴┑p1∨┑p2∨……∨┑pn
┑(┑p2)
……
┑┑ pn
∴┑p1
假 言 判
这个公式表明,对促成q存在的其他条件肯定的越多,则p1不存在的可能 性就越大,如果其他条件都存在,则p1不存在这种情况就可以完全地得到 证实。

只有当某机关是人民法院,它才有审判权;
某机关不是人民法院;
假 言
所以,它没有审判权。






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
p←→q
q
∴p
例如:
只有当某机关是人民法院,它才有审判权;
某机关有审判权;
假 言
所以,它是人民法院。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
p←→q
┑q
∴┑p
例如:
只有当某机关是人民法院,它才有审判权;

对它就可以完全地肯定了。




关于第4种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改造为:
p←q
┑q
∴可能┑p
例如: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他没有取得好成绩;
假 言
所以,他可能是因为没有刻苦学习。






这种推理通往必然性的道路是什么?我们可以设想,促成q存在的全部条 件有p1、p2……pn,则有如下推理:
根据以上分析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在必然性推 理的范围内,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种有效形式。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式
p←→q
p

周延性

周延性

1假言判断逻辑性质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的关系可简单记为: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后件必无前件。

反之则不定。

(前件真后件必真,后件假件必假。

反之则不定。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其前、后件的真假和前、后件之间是否具有充分条件的联系。

可以简单记为:前件与后件同真或同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不同真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后件的真假。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的关系可简单记为:有后件必有前件,无前件必无后件;反之则不定。

(前件假后件必假,后件真前件必真。

反之则不定。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其前、后件的真假和前、后件之间是否具有必要条件的联系。

可以简单记为:前件与后件同真或同假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不同真假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的真假。

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判断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可简单记为:前件真(假)后件必真(假),后件假(真)前件必假(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其前、后件的真假和前、后件之间是否具有充分必要条件的联系。

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前件真后件真、或前件假后件假,并且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真的。

当且仅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或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则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

可简单记为:前件与后件必须同真或同假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真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一)什么是周延与不周延。

周延指的是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的,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反之,则不周延。

比如:凡奇数都是整数。

这个判断对它的主项“奇数”的全部外延(即所有的对象)作了判断(“凡”即“所有”之意),那么它的主项“奇数”是周延的。

而这个判断对它的谓项“整数”的全部外延没有做出判定,即没有说“整数”的全部是什么,也没有说“整数”的全部不是什么,我们就说它的谓项“整数”是不周延的再如:有些整数是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 言 判 断
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 充分条件。其中A为B的子集,即 属于A的一定属于B,而属于B的 不一定属于A。
A
A
C
什么是充分条件呢?
– 有甲、乙两种事物情况,如果甲存在,乙就存在;如 果甲不存在,乙不一定不存在(因为有些事物情况的 充分条件往往不止一个,而是有好几个。 – 即: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却不一定 无“后件”。 – 在这种情况下,甲就是乙的充分条件。 – 例: – 1.如果某人脸红,那么某人作案。
+ 本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选言命题。由这
项政策“要么不受教职工欢迎,要么不受学生们欢 迎”这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可知,A项所述错误,因 为“或者……或者……”是相容选言命题,包含两者都 存在的情形,而题目中的意思是非此即彼,故A项 不能推出;B项由“如果这项停车政策受教职工们的 欢迎”可知,这项政策不受学生们的欢迎,再结合 题干第二句话可知,这时就应该采用一项新的政策, 故B项可以推出;C项同理可以推出此时应该修改这项 政策,而不是“采取一项新政策”,C项错误;题干 指出修改这项政策的充分条件是“停车政策不受教 职工欢迎”,而D项前半句的意思实际上是这项政 策受教职工们的欢迎,则此时应该采用新的政策而 不是“修改它”,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B
+ 解析:题干包括多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逻
辑关系如下: + ①接受他人太多恩惠→自尊心受到伤害: + ②过分帮助他人→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 →使他陷入自卑的苦恼之中→对帮助他的人心 生怨恨。 + A项,由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 误;B项等值于“如果过分帮助他人,会使他陷 入自卑的苦恼之中”,正确;C项,由②,否定 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推出的是“不要过分帮 助他”而不是“不要去帮助他”,错误;D项, 由②“过分帮助他人”是“让他觉得自己软弱 无能”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错误。故答 案选B。
+ 如果一项停车政策不受教职工欢迎,那么我们就应
+ + +
+
+
该修改它。如果它不受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就应该 采用一项新的政策。并且这项政策必定是,要么不 受教职工欢迎,要么不受学生们欢迎。 如果上面的陈述正确,下面哪一项也一定是正 确的?( B ) A. 我们应当尽力推广这项停车政策,或者在教 职工中推广,或者在学生中推广 B. 如果这项停车政策受教职工们的欢迎,那么 我们就应当采用一项新政策 C. 如果这项停车政策受学生们欢迎,那么我们 就应当采用一项新政策 D. 如果修改这项政策不会降低它在教职工们中 受欢迎的程度,我们就应该修改它
+ 当我们接受他人太多恩惠时,我们的自尊心就会受
+ + + + +
到伤害。如果你过分地帮助他人,就会让他觉得自 己软弱无能。如果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就会使 他陷入自卑的苦恼之中。一旦他陷入这种苦恼之中, 他就会把自己苦恼的原因归罪于帮助他的人,反而 对帮助他的人心生怨恨。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一个选项一定为真? A. 如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一定接受了 别人的太多恩惠 B. 你不要过分地帮助他人,否则会使他陷入自 卑的苦恼之中 C. 如果不让他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就不要去帮 助他 D. 只有你过分地帮助他人,才会使他觉得自己 软弱无能
生活中
“如果„„,那么„„”、“若„„, 则„„”和“只要„„,就„„”来 表示充分条件。
例如:
1. 如果这场比赛踢平,那么中国男足就 能出线。 2.司令部命令:若飞机不能降落则直接 伞降宝兴县。
+ 主讲:XX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材料收集:XXX,XXX,XXXX
– 2.如果你骄傲自满,那么你就要落后。 – 3.只要你俩互相喜欢,那么你们就可以结婚。
+ 由联结词“如果……那么……”和支
判断构成。 + 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如果……那 么……”可以用蕴涵词“→”表示。 “如果”后面的支判断称作假言判断 的前件,“那么”后面的支判断称作 假言判断的后件。 + 假言判断的形式为:如果p,那么q。 + 用蕴涵词表示为:p→q。
– 《刑事诉讼法》第161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 诉讼参与人或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警 告制止”(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有些法律条文规定,当存在或者出现某些情况时可以 或者应当作出某种处理。这时,所列举的情况就构成 作出某项处理的充分条件。 – 例:《合同法》53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在重大 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p
+ + _ _
q
+ _ + _
P→q
+ _ + +
+ 1.只要年满18周岁,就有选举权。 + 2.如果政府救市,那么股市就是涨。 + 3.如果甲和乙结婚,那么甲和乙一定相 爱。
都是假
+ 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
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 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 她必须喝牛奶。 据此可知( )。
+ A.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 B.摄取了足量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 C.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 D.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A
+ 题设所有句式均为“为了P,一定Q”和“为
+
+ + +
了P,必须Q”的形式,因此可以记为P →Q, 那么题干可以简化为: 胎儿健康→孕妇健康→足量的钙→喝牛奶 根据等价定理可知,题干等价于: 不喝牛奶→没有足量的钙质→孕妇不健康→ 胎儿不讲康 选项中,选项A可以记为“不喝牛奶→胎儿 不讲康”的形式,与题干的等价定理表达 一致,所以,选择A。
+ 某凶杀案:判定是盗窃杀人、报复杀
人……?(先判断案件性质),再推断: 如果是报复杀人,则作案人可能与被害人 有过矛盾或纠纷(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这一判断成立,则应在与被害人有瓜葛 的人中展开侦破工作,寻找破案线索。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前件是后件充分 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 假取决于前件是否是后件的充分条件(P能 不能推出Q),如果前件确实是后件的充分 条件,那么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真;如 果前件不是后件的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 件假言判断就是假。即一个真的充分条件 假言判断,是当其前件真时,后件必真; 当其假时,后件必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