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甲氧基化应反应后处理的策略及方法.
10重氮化及其转化

NH2 NO2
CH3 NO2
NH2
NH2 Cl
Cl
? 弱碱性芳胺
特点:( 1)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吸电基;
(2)不溶于稀酸。
方法:以浓 H2SO4或CH3COOH为介质; 亚硝基硫酸法 (NO+HSO4-)。
NH2 NO2 Cl
NO2
NH2 NO2
NO2
H3CO
S NH2
N
? 氨基磺酸或氨基羧酸 特点:( 1)易形成内盐,在酸性介质下不溶; (2)可以溶于碱。 方法:碱溶酸析 ;顺式重氮化法
H2O
取代产物 R OH
H 2O
重排
R+
新正碳离子
R' OH
重排
烯烃-2
消除
烯烃-1
结论: 脂肪(脂环)族伯胺重氮化无应用价值
? 重氮化狭义定义
芳香族伯胺 与亚硝酸作用,生产 重氮盐的 反应叫做重氮化反应。
ArNH 2 2HX NaNO 2
ArN 2+X- NaX 2H2O
HX=HCl、HBr、浓H2SO4、稀H2SO4 、HNO3等
HO 3S
OH NH 2 N N
SO 3Na
OH NH 2
N N
NO 2
SO 3Na
NO 2
? 偶合组分 (1)酚类:
OH OH
(2)胺类
NH2
OH CONH
R 2-羟基-3-萘甲酰胺
NH2
(3)氨基萘酚磺酸
NH2OH
HO3S
NH2
OH NH2
HO3S
SO3H
HO3S OH
H-酸
J-酸
γ-酸
(4)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
染料中间体邻甲氧基苯胺的合成

还原反应结束时反应后处理
• 1)体系的状态
邻氨基苯甲醚为浅红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沸点224℃ (218-222℃)反应体系为均相体系(不溶物除外)。邻 氨基苯甲醚溶解在反应物溶液中,精馏后即可得到产物。 (2)可用于分离的目的产物的主要性质 邻氨基苯甲醚和邻硝基苯甲醚均为浅红色或浅黄色油状液 体,但邻氨基苯甲醚的沸点224℃,而邻硝基苯甲醚的沸 点为273℃。 (3)分离方法 根据邻氨基苯甲醚,邻硝基苯甲醚的沸点不同,可以采取 蒸馏的办法分离。
还原反应的监控
• ①反应体系
首先在水加入少量酸(如甲酸),对铁粉进行预 蚀,然后加入邻硝基苯甲醚进行还原。体系要配 有搅拌、加热装置和回流冷却装置。 • ②终点控制 主要是测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尚有未反应的原料(或 试剂)存在,或其残余量是否达到一定的限度。如 果没有现成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薄层色谱 或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反应进行跟踪。
甲氧基化反应结束时反应的后处理
• (1)体系的状态及其组成
邻硝基苯甲醚为微红色液体,沸点 (℃):27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故反应结束后体 系为均相混合体系。邻硝基苯甲醚均匀分 布在结束后的混合体系中。(目的产物的 分布)
• (2)可用于分离的目的产物的主要性质
邻硝基苯甲醚的还原反应其控制
• (1)还原反应的机理
铁和酸(如硫酸、盐酸、醋酸等)共存时,或 在盐类电解质(如FeCl2、NH4Cl等)的水溶液 中对于硝基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将硝基 还原成相应的氨基。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用 铁屑还原时,可以举出两种反应历程,一 种是根据所生成的中间产物提出的化学历 程,另一种是按照电子理论提出的电子历 程。
潜在危险反应(氧化、还原、重氮化、硝化及磺化)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物质种类
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高
吞咽/吸入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男性接触锰的粉尘表现出生殖力下降。慢性锰中毒首先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症状包括衰弱、嗜睡和腿无力。更多的例子中会出现脸部感觉麻木有面具感,情绪失控例如无法控制的大笑和行走中痉挛易跌倒。在一些常接触锰化合物粉尘的工人中偶尔发现肺炎。
解决方法(避免干的催化剂同含有有有机溶剂蒸汽的空气摩擦):
A、先将反应容器充满氮气,然后加催化剂,再加溶剂和反应底物。
B、如果已加了有机溶剂,要是反应不忌水,可用水拌湿催化剂再加入,比较安全。
C、如果已加了溶剂,可以向容器放入氮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后马上加入催化剂。
2.抽滤的安全操作。抽滤时的燃烧危险性:Raney Ni>Pd-C>Pd(OH)2。特别是抽滤有Raney-Ni催化剂的反应液,抽得太干肯定是要起火星的。快要抽干时,马上接着加反应液和相应空白溶剂,或提早拔除真空橡皮管解除真空,在催化剂上面加盖一层硅胶或者硅藻土。如果反应规模较大,最好要有两个人在场,其中一个人为帮手。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与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火灾时:沙土灭火,或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实验禁忌
4)如果氢化铝锂用量较少,尽量使用它的四氢呋喃溶液。
5)氢化铝锂加料过程中要控制体系温度(一般0OC),防止温度过高造成飞溅、冲料。
6)对沾有少量氢化铝锂的台面,要用乙酸乙酯浸过的毛巾擦拭,再用水将毛巾清洗干净。
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实验机理

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实验机理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实验机理。
是的,这可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高深学问,而是一个非常好玩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到很多关于化学的知识。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甲氧基苯乙酮。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由甲氧基(Methyl)和苯乙酮(Phenylacetonate)组成的化合物。
听起来有点儿复杂?别担心,我们可以用一个大白话来形容它:就是把两个好朋友(甲氧基和苯乙酮)放在一起,然后给它们盖上一个“帽子”(甲基),这样它们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朋友(甲氧基苯乙酮)。
那么,为什么要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呢?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去掉这个“帽子”,让甲氧基和苯乙酮重新成为好朋友。
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些化学方法,让甲基失去它的“保护作用”,从而让甲氧基和苯乙酮重新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原料:甲氧基苯乙酮、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H2SO4)。
还有一把大勺子(搅拌器)和一双勤劳的手(实验员)。
第一步,我们要把氢氧化钠和硫酸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到甲氧基苯乙酮中。
这时候,你会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原本白色的甲氧基苯乙酮突然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羟胺”的物质,它是一种红色的固体。
嘿嘿,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发现”!第二步,我们需要让羟胺和甲氧基苯乙酮发生反应。
这个过程其实很有趣,就像是在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
羟胺会不断地攻击甲氧基苯乙酮中的甲基,试图把它赶走。
而甲氧基苯乙酮则会拼命地保护自己的甲基,不让羟胺得逞。
经过一番激战,甲氧基苯乙酮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甲基,而羟胺则变成了一种叫做“2-羟基丁酸”的物质。
第三步,我们需要把2-羟基丁酸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用搅拌器把它打成一种叫做“醇”的液体。
这个醇其实就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的味道有点儿像酒精。
与环境友好的溴代芳香化合物甲氧基化反应

反应物
催化剂
产物
产 率 @J
二溴醛
EKHELHMN=O EKHELHMEFH
丁香醛
4H&C :9&H
单溴醛
EKHELHMN=O EKHELHMEFH
香兰素
4H&( 4H&3
然 而 笔 者 发 现!在 EKHELHMN=O催 化 体 系 中!
收稿日期?#""" "G )"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冀亚飞D)ABC@EF男F安徽省淮北市人F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F从事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 l
第 H期
冀亚飞等B与环境友好的溴代芳香化合物甲氧基化反应
H(G
黄绿饼!此过程可除去母液含有的 "#$%&将滤饼加 水 ’()*!加 入 活 性 碳 少 许!微 沸 保 温 脱 色 ’()+,!趁 热 滤 去 催 化 剂 !于 滤 液 滴 加 硫 酸 至 酸 性 ! 充分 搅 拌!冷冻 至 (-结 晶!过 滤.水 洗.干 燥 得 灰 白 色 固 体 丁 香 醛 / 0&(1!)23(45 333- 6文 献 值
7383(95 3(:-;!3<"=> ?@3(A0B3(&3C6D!3<!
E<F;!G&H36D!H<!I%<;!0&C96D!3<!I%F<;! ’&:06D!0<!FE<’;&丁香醛收率 4H&CJ&
在 EKHELHMEFH 催 化 时!以 氮 气 置 换 釜 内 空 气 后!通 入 约 ’(D的 EFH 代 替 N=O进 行 反 应!在 3H9- 6(&09=P#;反应 ’Q!后处理类同制备 丁香 醛/& R&S 香兰素的合成
实验室常见危化品特性及处理方法_百替生物

实验室常见危化品特性及处理方法1、DMSO(Dimethyl sulfoxide,二甲基亚砜)DMSO可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也可作农药的添加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此外,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最为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2、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
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操作规程

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甲氧基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
2 范围:本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容量法测定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药用辅料中所含的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
3职责:检验员、QC主任、品质保证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4 程序:4.1气相色谱法4.1.1 测定原理:本法系利用供试品中的甲氧基(—OCH3)、乙氧基(—OCH2CH3)或(和)羟丙氧基(—OCH2CHOHCH3)与氢碘酸作用,生成易挥发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以正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的量,根据测定生成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的量来计算供试品中甲氧基、乙氧基或(和)羟丙氧基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R—OCH3(R—OCH2CH3、R—OCH2CHOHCH3)+HI→R—OH+CH3I(CH3CH2I、CH3CHICH3)、R—纤维素基团4.1.2 仪器与试药4.1.2.1仪器4.1.2.1.1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热导检测器。
4.1.2.1.2色谱柱用25%苯基-75甲基聚硅氧烷,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以6%氰丙基苯-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体液的毛细管柱。
4.1.2.1.3微量注射器规格10μl和50μl。
4.1.2.1.4分析天平感量0.1㎎和0.01㎎。
4.1.2.1.5加热器加热温度150℃,控温精度±1℃;带孔:直径20㎜,深32㎜可振荡。
4.1.2.1.6反应瓶外径20㎜,内径13㎜,高50㎜,带丁基橡胶塞,可密封。
4.1.2.2试药4.1.2.2.1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使用前进行标化测定(分析纯以上)。
4.1.2.2.2氢碘酸、已二酸、正辛烷和邻二甲苯,均为分析纯。
4.1.3 操作方法4.1.3.1 内标溶液的制备称取正辛烷0.5g ,置于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实验机理

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实验机理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化学小实验——对甲氧基苯乙酮的脱甲基化。
想象一下,当你在厨房里捣鼓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时,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瞬间,希望自己也能像魔术师一样,让那些看似复杂的分子变得简单明了?别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过程的面纱,看看它是怎么一步步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味。
让我们从“对甲氧基苯乙酮”这个名字开始说起。
这个名字就像是一道谜题,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对甲氧基苯乙酮,听起来就像是某种神秘的魔法药剂,但实际上,它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化学物质呢!它就像是一颗颗小小的魔法豆,等待着被我们用实验的方式唤醒它们的魅力。
那么,什么是脱甲基化呢?简单来说,就是去掉一个或多个甲基的过程。
就像是一个魔法师在施展他的魔法时,不小心把一些魔法棒给弄丢了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找回这些魔法棒。
而对甲氧基苯乙酮脱甲基化实验,就是我们找回魔法棒的过程。
那么,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来给你娓娓道来。
我们要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对甲氧基苯乙酮、氢氧化钠溶液、水、氯化铵等等。
接着,我们将对甲氧基苯乙酮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这一步就像是魔法师找到了他的魔法棒,准备挥舞起来。
接下来,我们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开始疯狂地搅拌。
这就像是魔法师开始了他的表演,他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有节奏感。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打开磁力搅拌器,让整个烧杯在实验室里旋转起来。
这时,你会发现,原本那个神秘的物质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它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了,气味也变得更加浓郁了。
这就是脱甲基化过程正在进行的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看到了实验的结果。
那些原本神秘的物质,现在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化合物。
我们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魔法师的成功。
但是,别忘了,这一切都是化学实验的魅力所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所以,下次再遇到这样的实验时,不妨大胆地去尝试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一:邻甲氧基苯胺的合成 任务三:邻甲氧基苯胺的合成后处理分离过程分析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石油化工技术
甲氧基化反应后处理的策略及方法
甲氧基化反应后处理的策略及方法
(1)体系的状态及其组成
甲氧基化反应结束后,体系的主要组成为:邻硝基苯甲醚、甲醇、氯化钠、水、过量 未反应的甲醇钠等,其中氯化钠为固体,体系为非均相混合体系。邻硝基苯甲醚溶解 在甲醇中。
考虑到氢氧化钠的碱性对分离过程可能产生影响,分离前可以用弱酸中和处 理(不中和对分离过程影响不大)。
甲氧基化反应后处理的策略及方法
(3)粗邻硝基苯甲醚的分离流程
谢谢观看
课程:化工产品合成 知识点:甲氧基化反应后处理的策略及方法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石油化工技术
甲氧基化反应后处理的策略及方法
(2)产物的分离策略 首先考虑回收多余的原料。原料中氢氧化钠剩余很少,没有回收的价值,甲
醇剩余很多,应考虑回收甲醇。
目标产物邻硝基苯甲醚不溶于水,而其他物质均能溶于水,因此可以向体更好地进行溶解,可以考虑
加入热水或升温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