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设计:《读写结合,轻松作文》

合集下载

读写结合习作教学设计(王萍)

读写结合习作教学设计(王萍)

手临朐外国语学校王萍习作年级:四年级习作活动名称:手习作课型:本真习作读写结合课习作教学目标:学习观察手,能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将观察到的手进行具体描写。

活动过程:一、回顾所读1.说说前段时间都读过哪些有关手的文章。

2.交流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

板书:手(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我们班进行的“辐射式”阅读教学中第四步的延续,旨在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阅读,做到读有所得,同时为本节课的写奠定基础。

)二、说说看到的手1.交流课前观察:你观察了谁的手?是怎么观察的?2.出示照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手。

3.请拍照片的同学介绍图中的手。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课前观察手的情况,介绍观察到的手,为下一步指导写手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学作家的描写1.回顾《一双手》,学习介绍手的样子。

(1)出示文中描写手的句子,指名读。

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作者依次描写了手的什么?(先写整只手的颜色,再写手纹、掌面、手指,最后写没有指甲的左手大拇指。

)你觉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再次读《一双手》中描写手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学习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2)作者最后用较长的一句话来写左手大拇指,为什么要单单来描写这个手指?(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手指)我们在写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特色。

)(3)出示文中相关语句,学习将内容写具体。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手?这样的一双手在生活中常见吗?那么这双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指名说,出示相关语句——张迎善的话、作者的推算、林业局工人的话。

通过这几段话的描写,你觉得张迎善这双粗糙的手还是一双怎样的手?对于这样的一双手作者有怎样的感情?(赞美、敬佩之情)(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将内容写具体,同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现场观察老师的手。

初中作文读写结合教案

初中作文读写结合教案

初中作文读写结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优秀的范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2. 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获取灵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培养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提高写作水平。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优秀范文。

2. 通过阅读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好词佳句等。

3.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阅读中获取的灵感进行写作。

4. 组织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范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优秀?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2. 阅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范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好词佳句等。

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3. 写作练习: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布置一道相关的写作题目。

让学生运用阅读中获取的灵感和素材进行写作。

4. 学生互评: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互相交换,进行评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建议。

5. 总结反馈: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写出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的作文。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范文。

3. 学生评改能力的提高,能给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信心。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教案标题:语文读写结合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技能,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语法等。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抓取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

2. 写作:包括写作技巧、写作结构、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等。

3. 语法:包括词汇、句法、语法规则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语文读写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引入、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进行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阅读后,进行讨论和答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

步骤三:写作训练(25分钟)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一个适合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观后感等。

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组织。

然后,学生可以开始写作,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语法学习(15分钟)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语法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进行。

在语法学习中,可以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法知识。

步骤五:总结和反馈(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讨论参与度来进行评估。

2. 写作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3. 语法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案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案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教案教案: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2. 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2. 计算机或投影仪,以便教师展示相关材料;3. 学生参考书籍或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预测文章内容。

2. 预习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并标记关键信息,同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教师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讲解,包括词汇解释、段落细节、作者观点等。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以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4. 阅读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同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或理解。

5. 阅读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阅读练习,例如阅读其他相关材料、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

鼓励他们进行阅读笔记或摘录关键信息,并启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6. 写作训练在阅读后,引导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是摘录重要观点或段落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评价、联想和拓展。

7.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并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改善和提升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和评价:1. 教师要定期评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的进展,并记录他们的成绩和表现;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3.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4. 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5.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发展。

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轻松写作

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轻松写作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轻松写作作者:李国华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01期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愉快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就是阅读和写作,二者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只有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秉承着“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轻松写作。

一、打造生动的阅读情境,以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文章中的积极情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快乐阅读的情境,使其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主动参与阅读学习,从文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其创作的灵感,实现由阅读到写作的自然过渡。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语文教师可以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春天有关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无论是流水淙淙声还是清风鸟鸣声,都可以让学生迅速联想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文章的专业朗读音频,一篇利用图片形式展示文章中展现的各种景色,让学生积极调动视觉和听觉来感悟文字之中传递出来的生机与活力,感受春天带给人的美好與欢愉之感,同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在脑海中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并且在小组内或班级里与他人分享,再将之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

经过阅读学习和课堂情境的渲染,学生们对春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十分乐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将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起来,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善于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给文章“补白”留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丰富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文学素养。

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内容留白、主题留白、情感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通过学习重点字词和句子来分析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掌握联系上下文、筛选和整理信息、推测前因后果、为文章设计细节等方法。

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

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

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

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对话的平台,推动了学生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模仿练笔“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策略,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1)仿句式。

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

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英语水平,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理解和表达的阅读材料,如短篇小说、新闻报道等。

2. 阅读活动设计:通过预测、浏览、提问、归纳总结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

3. 写作任务设计: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和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写故事延续、写文章评论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预习导入:通过展示阅读材料的标题、图片或关键词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预测文章内容。

2. 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并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指导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梳理思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阅读材料的主要观点和信息,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为写作任务做准备。

4. 写作指导:通过讲解写作要点、示范写作和提供写作模板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5. 互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和评价彼此的作文,促进他们在写作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6.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反思总结,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针对阅读:通过阅读理解题、口头问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细节信息、推理判断等。

2. 针对写作:通过作文评分表、写作评价标准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内容组织、观点论证等。

五、教学延伸1.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涵盖不同主题和文体,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和兴趣。

2.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注重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听力训练、口语对话、阅读练习和写作训练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作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作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作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Title: Teaching Design for Integra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Language Learning.Introduction:Integra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 language learning is essential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overall proficiency. This teaching design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ie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The teaching plan incorporate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llowing students to practice using both languages effectively.英文回答:To begin with, the teaching design will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Reading materials will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match the students'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 The reading activities will include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tasks. During the pre-reading stage, students will be introducedto the topic and key vocabulary. They will also be encouraged to make predictions about the content based on the title and pictures. In the while-reading stage,students will read the text individually or in pairs, highlight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answer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In the post-reading stage,students will engage in discussions, summarizing the main ideas, and sharing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text.中文回答:首先,这个教学设计将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轻松作文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习作目标
A、通过鉴赏文章,能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B、关注生活,深入思考。

习作重点
通过鉴赏,能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提问式引入、激发兴趣
二、朗读材料,续说结尾,提取立意
1、出示:短文《两片胡杨林》让学生朗读后续结尾,并谈自己的理由。

2、小组讨论,归纳立意。

(课堂引导:立意要准确、鲜明、深刻、新颖)
三、积累素材
四、习作训练:(时间5-7分钟)
心动不如笔动。

请结合自己的立意,以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个片段(可写开头、结尾、或根据观点写一典型事例。

字数150字左右)。

五、欣赏空间
推选出一、两篇精彩作品予以展示,其它学生进行点评。

(点评时注意围绕选材、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


六、课堂小结
不断地思索人生,留心观察,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你一定要做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2012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