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设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设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设计

第79课 随机事件与概率

1.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 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

1. 阅读:必修3第93~99页.

2. 解悟:①随机事件;②频率与概率;③若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了m 次,则当试

验次数n 很大时,可以将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作为事件A 的概率的近似值,即P(A)≈m n

. 3. 践习:在教材空白处,完成第97~ 98页习题第1~5题.

基础诊断

1. 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 4 个球,其中 1 个白球,1 个红球,2 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 2个球,则这 2 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56 . 解析:记白球为A ,红球为B ,黄球为C 1,C 2,则一次取出2个球,基本事件为(A ,B),(A ,C 1),(A ,C 2),(B ,C 1),(B ,C 2),(C 1,C 2)共6个,其中2个球颜色不同的事件有5个,

所以所求的概率P =56

. 2. 同时抛掷三枚质地均匀、大小相同的硬币一次,则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12

. 解析:由题意得所有的基本事件为(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共8个,则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12

. 3. 为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某校拟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五天中随机选择两天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则选择的两天恰好为连续两天的概率是 25

. 解析:由题意可知共有10个基本事件,其中是连续两天的事件有4个,故恰好为连续两

天的概率P =410=25

. 4. 某校从2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随机选出3名学生做义工,则选出的学生中男女生都有的概率为 910

. 解析:记2名男生为A 1,A 2,3名女生为B 1,B 2,B 3,则从中随机选出3名学生做义工的基本事件为(A 1,A 2,B 1),(A 1,A 2,B 2),(A 1,A 2,B 3),(A 1,B 1,B 2),(A 1,B 1,B 3),(A 1,B 2,B 3),(A 2,B 1,B 2),(A 2,B 1,B 3),(A 2,B 2,B 3),(B 1,B 2,B 3),共10个,其中

选出的学生中男女生都有的基本事件有9个,故所求的概率P =910

. 范例导航

考向? 随机事件的概念

例1 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白球与3个黑球,从中任意取出1个球.

(1) “取出的球是红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

(2) “取出的球是黑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

(3) “取出的球是白球或黑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 由于口袋中没有红球,所以“取出的球是红球”是不可能事件,它的概率为0.

(2) 由已知从口袋中取出1个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黑球,故“取出的球是黑球”

是随机事件,它的概率为38

. (3) 由于口袋里装的是白、黑两种颜色的球,因此“取出的球是白球或是黑球”是必然事件,它的概率为1.

甲、乙两盒中各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2个红球和1个白球,现从两盒中随机各取1个

球,则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 89 . 解析:从两盒中随机各取1个球,共有3×3=9(个)基本事件,其中没有1个红球的事件

有1种,则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P =1-19=89

. 考向? 枚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例2

(1)

(2) 测试成绩为“优”的3名男生记为a 1,a 2,a 3,2名女生记为b 1,b 2.现从这5人中任选2人参加学校的某项体育比赛.

①写出所有等可能的基本事件;

②求参赛学生中恰有1名女生的概率.

解析:(1) 记“测试成绩为良或中”为事件A ,“测试成绩为良”为事件A 1,“测试成

绩为中”为事件A 2,则P(A 1)=1950,P(A 2)=2350

. 因为当事件A 1,A 2任意一个发生时,事件A 发生,

所以P(A)=P(A 1+A 2)=P(A 1)+P(A 2)=1950+2350=2125

. (2) ①有10个基本事件:(a 1,a 2),(a 1,a 3),(a 1,b 1),(a 1,b 2),(a 2,a 3),(a 2,b 1),(a 2,b 2),(a 3,b 1),(a 3,b 2),(b 1,b 2).

②记“参赛学生中恰好有1名女生”为事件B. 在上述等可能的10个基本事件中,事件B 包含了(a 1,b 1),(a 1,b 2),(a 2,b 1),(a 2,b 2),(a 3,b 1),(a 3,b 2),共6个,故所求的概率

为P(B)=610=35

.

从集合{1,2,3}中随机取一个元素,记为a ,从集合{2,3,4}中随机取一个元素,记

为b ,则a ≤b 的概率为 89 . 解析:列出所有情况:(1,2),(1,3),(1,4),(2,2),(2,3),(2,4),(3,2),(3,3),

(3,4),共9种,其中满足a ≤b 的情况有8种,故所求的概率P =89

. 考向? 掷骰子问题

例3 将一枚骰子(形状为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的玩具)先后抛掷两次,骰子向上的面的点数依次为x ,y.

(1) 求x ≠y 的概率;

(2) 求x +y<6的概率.

解析:先后抛掷两次,共有6×6=36(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等可能的基本事件.

(1) 设“x ≠y ”为事件A ,事件A 包含30个基本事件,则P(A)=3036=56

. (2) 设“x +y<6”为事件B ,则事件B 包含10个基本事件,则P(B)=1036=518

.

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们的六个面分别标有点数1,2,3,4,5,6),骰子朝上的面的点数分别为x ,y ,则y =2x 的概率为 112 . 解析:先后抛掷两次,共6×6=36(种)不同的情况,设“y =2x ”为事件A ,事件A 包含3个基本事件,则P(A)=336=112

. 自测反馈

1. 从2个白球,2个红球,1个黄球这5个球中随机取出两个球,则取出的2个球中恰

有1个红球的概率是 35

. 解析:记2个白球为白1,白2,2个红球为红1,红2,1个黄球为黄1,则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的基本事件有:(白1,白2),(白1,红1),(白1,红2),(白1,黄1),(白2,红1),(白2,红2),(白2,黄1),(红1,红2),(红1,黄1),(红2,黄1),共10个,2个球中恰有1个

红球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故所求概率P =610=35

. 2. 电视台组织中学生知识竞赛,共设有5个版块的试题,主题分别是: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某参赛队从中任选2个主题作答,则“立德树人”主题被该队选中的概率是 25

. 解析:从5个版块中任选2个主题共有10个基本事件,而“立德树人”主题被该队选中

包含4个基本事件,故所求的概率P =410=25

. 3. 从1,2,3,4,5这5个数中,随机抽取2个不同的数,则这2个数的和为偶数的

概率是 25

. 解析:从5个数中随机抽取2个不同的数共有10个基本事件,而这2个数的和为偶数的

基本事件有4个,故所求的概率P =410=25

. 4. 甲、乙、丙三人一起玩“黑白配”游戏:甲、乙、丙三人每次都随机出“手心(白)”“手背(黑)”中的某一个手势,当其中一个人出示的手势与另外两人都不一样时,这个人胜出;

其他情况,不分胜负. 则一次游戏中甲胜出的概率是 14 . 解析:一次游戏中,甲、乙、丙出的手势都有2种,所以共23=8(个)基本事件,而甲胜出的基本事件有“甲黑,乙白,丙白”“甲白,乙黑,丙黑”共2个,故所求的概率

.

1. 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的求解方法.

2. 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在概率附近波动并趋于稳定.

3. 你还有哪些体悟,写下来:

最新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 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示不等关系的常用符号:≠,<,>)。 2、不等式的性质: (l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改变,如a > b , c 为实数?a +c >b +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a >b , c >0?ac >bc 。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如a >b ,c <0?ac <bc. 注: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实数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先确定该数的数性(正数,零,负数)再确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不能像应用等式的性质那样随便,以防出错。 3、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三种): (1)a – b >0? a >b (2)a – b=0?a=b (3)a –b <0?a <b 4、(1)a >b >0? b a > (2)a >b >0?22b a < 二、不等式(组)的解、解集、解不等式 1、能使一个不等式(组)成立的未知数的一个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一个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2.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三、不等式(组)的类型及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l )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l )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法: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解集的公共部分。 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借助数轴求解较方便。 典型例题: 1、判断正误: (1)若a >b ,c 为实数,则2ac >2 bc ; (2)若2ac >2bc ,则a >b 2、若a <b <0,那么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a 11< B 、ab <0 C 、1 b a 3、如果x -y <0,那么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x y .(填<或>符号) 4、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33x y ->- B .33x y ->- C .32x y +>+ D .33x y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引课】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新授】 课件展示引例: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1. 集合的概念 (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巩固】 例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例2用符号“∈”或“?”填空: (1) 1N,0N,-4N,0.3N;(2) 1Z,0Z,-4Z,0.3Z; (3) 1Q,0Q,-4Q,0.3Q;(4) 1R,0R,-4R,0.3R。 练习2用符号“∈”或“?”填空: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比较归纳,产生新知 我们知道,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等式不变. 请问: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那么结果会怎样?请举几例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出猜想:不等式的结果不变.试举几例验证猜想. 如3<7,3+1=4,7+1=8,4<8,所以3+1<7+1;3-5=-2,7-5=2,-2<2,所以3-5<7-5;3+a<7+a;3<7,3-a<7-a等.都能说明猜想的正确性. 二、探索交流,概括性质 完成下列填空. 2<3,2×5______3×5; 2<3,2×(-1)______3×(-1); 2<3,2×(-5)______3×(-5); 你发现了什么?请再举几例试试,与同伴交流. 通过计算结果不难发现:第一个空填“<”,后三个空填“>”. 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通过自我探索与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印象) 三、例题解析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5>-1;(2)-2x>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5,得 x>-1+5 即

x >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32 <-x 四、练习巩固,促进迁移 1、用“>”号或“<”号填空,并简说理由. ① 6+2 ______ -3+2; ② 6×(-2)______ -3×(-2); ③ 6÷2______ -3÷2; ④ 6÷(-2)______ -3÷(-2)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或“<”. (1)若a >b ,则2a +1 _____ 2b +1; (2)若a <b ,且c >0,则ac +c ______ bc +c ; (3)若a >0,b <0, c <0,(a -b )c ______ 0. 3、巩固应用,拓展研究.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 (1)a >b 两边都加上-4; (2)-3a <b 两边都除以-3; (3)a ≥3b 两边都乘以2; (4)a ≤2b 两边都加上c . 五、课堂小结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操作,分析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难点: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不等式概念 (出示投影1) ⑴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千克梨和84千克苹果,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进货量吗? ⑵几天后,小王卖出梨和苹果各a千克,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剩余量吗?教师提示:⑴100 ________84; ⑵100-a________84-a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上述问题,并展开讨论。 二、想一想,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1、提出问题:在不等式5>3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2,在横线上填“>”或“<”号 5+2________3+2;5-2________3-2 2、学生活动:⑴自己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减去同一个数,看看有什么结果?⑵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教师活动:⑴让学生多次尝试;⑵参与学生讨论; ⑶归纳指出: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字母表示:若a>b,则a+c>b+c用a-c>b-c。 三、做一做,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1、(出示投影2) 例1、用“>”或“<”填空 ⑴已知a>b,a+3________b+3;⑵已知a>b,a-5________b-5。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说明]解此题的理论依据就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进行变形。 2.例2.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5 (2)3x>2x+2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将这个不等式变形。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 教师指出:像例2那样,把不等式的某一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称为移项,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相类似。 四、随堂练习 P135 练习1,2、 五、小结 1、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移项。 2.简单不等式的变形. 六.作业 1、P137 习题4.2 A组第1.(1)(2),2. 补充

上海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不等式(组)教案及练习

六年级数学讲义(七)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知识要点】 (一)不等式及其性质 1.不等式的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如:x+3>5。 2.常见的不等号及其含义: “≠”读作“不等于”,它表明两个量是不相等的,但不能确定哪个量大,哪个量小; “>”读作“大于”,它表明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读作“大于或等于”,它表明左边的量不小于右边的量;“<”读作“小于”,它表明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读作“小于或等于”,它表明左边的量不小于右边的量。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即: a>b →a ±m>b ±m 。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即: a>b 且m>0→am>bm ;a m >b m 。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变,即: a>b 且m<0→am0;如果abm (或a m >b m ),那么m<0。 小练习:用不等号填空 1.若-3x ≧-3y ,则-12x_______-12y ;

2.若x-2y>x ,则y______0; 3.若(3.14-π)x<2,则x______ 23.14-π ; 4.若-a 3 >-b 3 ,则2a+105______2b+105; 5.若a>0,b<0,c<0,则(a -b )c______0;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不等式的解的定义: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解集的定义: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如: x-1>2的解集是x>3。 3.解不等式: 求解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步骤: ①去分母;

基本不等式教案第一课时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 课题: §3.4 2 a b + 第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学习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2 a b +≤等号成立条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2 a b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 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 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 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 系。 2.讲授新课 1.问题探究——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 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 2.总结结论:一般的,如果)""(2R,,2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结论的得出尽量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总结,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2 22)(2b a ab b a -=-+ 当22,()0,,()0,a b a b a b a b ≠->=-=时当时 所以,0)(2≥-b a ,即.2)(22ab b a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2019-2020年高二数学 第六章 不等式: 6.1不等式的性质(一)优秀教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第六章不等式: 6.1不等式的性质(一) 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及不等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学会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教学重点:比较两实数大小. 教学难点:差值比较法:作差→变形→判断差值的符号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初中学过的不等式的性质 ①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②任意实数的平方不小于0。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⑤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 方向改变。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探讨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为什么糖水中加的糖越多越甜呢? 转化为数学问题: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 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加入m克糖后的糖水浓度为,只要证>即可怎么证呢?引人课题 二、讲解新课: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说明:(1)不等号的种类:>、<、≥(≮)、≤(≯)、≠.(2)解析式是指:代数式和超越式(包括指数式、对数式和三角式等) (3)不等式研究的范围是实数集R. 2.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b,a= 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就可以了,这好比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人,只要看一下他们的差距,就可以判断他们的高矮了. 三、讲解范例: 例1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并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新版

1.1 课时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在回顾和复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并对“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和如何研究这些基本性质”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认识水平.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 (三)学习重点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代数证明. (四)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页至第4页,填空: a b >? a b =? a b >?> ②a c b c a b +>+?> ③ac bc a b >?> ④33a b a b >?> ⑤22a b a b >?> ⑥,a b c d ac bd >>?> 2.预习自测 (1)当x ∈ ,代数式2(1)x +的值不大于1x +的值. 【知识点】作差比较法 【解题过程】2(1)(1)x x +-+=2(1)x x x x -=- 【思路点拨】熟悉作差比较法 【答案】[0,1]

(2)若c ∈R ,则22ac bc > a b > A.? B.? C.? D.≠ 【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题过程】由22ac bc >,得0c ≠,所以20c >;当,0a b c >=时,22ac bc =. 【思路点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答案】A. (3)当实数,a b 满足怎样条件时,由a b >能推出 11a b ,所以当0ab >时,11a b <. 【思路点拨】掌握作差比较法 【答案】当0ab >时, 11a b <.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 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不等式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到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体会概念的提炼、抽象过程. ●活动② 认识作差比较法 关于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 b >,那么a b -是正数;如果a b =,那么a b -等于零;如果a b <,那么a b -是负数.反过来也对.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3.4.1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的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探究基本不等式内涵和证明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对条件的转换和变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类比归纳的思想和习惯,进而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探究“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及感受会标的变形,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2.进一步让学生探究不等式的代数证明,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3.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不等式并不陌生,前面学习了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与式的比较,本节所学内容就用到了不等式的性质,所以学生可以在巩固不等式性质的前提下学习基本不等式,接受上是容易的,争取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基本不等式。 四、教学策略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直接应用不等式而忽略成立的条件,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生成的规律,在学生做题时能灵活运用是难点,因此理解基本不等式和灵活应用基本不等式十本节课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下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议现场。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数的基本事实,能够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基本性质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证明,使学生在不等式证明中逐渐掌握基本性质,并有运用基本性质的意识。能够用类比的方法从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推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运用基本性质来证明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以人们常用的长与短,多与少,轻与重等现实中存在的数量上的不等关系来引入数学中人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事物的不等关系。 说明研究不等式的出发点是实数的大小关系,并举例说明: (i ) 设存在a,b 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的点分别是A,B ,当A 在点B 的 左边时,a 与b 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ab) (i )(ii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数轴,呈现出相应的图形,并让全班一起回答,把答案写在对应图形的右边。 由上面两个实数的不等关系以及已经学过的等式关系,得出实数a,b 存在的三种大小关系并且构成了实数的基本事实。 a>b ? a-b>0. ab (或a ) 让学生思考片刻,让学生说出解答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写出详细过程。最后总结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考察它们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来解答,并说明这种方法是作差比较法。 三.以旧推新 在学习和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运用基本性质,那么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我们要怎么去研究和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提示语发问,引起学生思考,并且加以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实数的基本事实以及两个实数的三种关系,而这三种关系又可以分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既然如此,它们之间应该会有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可不可以试着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推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中职数学2.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复习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学会证明这些性质; 3.并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学习重点】:不等式性质的证明 【课前自主学习】: 1、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可知: ? a- > b b a a- = b ? a b ? < a- a b b 结论: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b a>?; (2)传递性:? b a,; b > >c (3)同加性:? a; >b 推论:同加性:? > a,; b c >d (4)同乘性:? b ,c a, >0 > ,c a; b ? < >0 推论1:同乘性:? ,0d c b a; >0 > > > 推论2:乘方性:? n N a,0; b ∈ > >+ 推论3:开方性:? b n a,0; > ∈ >+ N 【问题发现】:

【问题导学,练习跟踪】: 例1. 用符号“>”或“<”填空,并说出应用了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1) 设a b >,3a - 3b -; (2) 设a b >,6a 6b ; (3) 设a b <,4a - 4b -; (4) 设a b <,52a - 52b -. 变式练习(1)设36x >,则 x > ; (2)设151x -<-,则 x > . 例2. 已知0a b >>,0c d >>,求证ac bd >. 变式练习:已知a b >,c d >,求证a c b d +>+. 当堂检测: 1.如果b a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b a 55-<- B.b a > C.bc ac > D.22bc ac > 2.如果0< B.b a > C.b b a 1 1 >- D.22b a > 3.已知b a ,为任意实数,那么( ) A.b a >是的22b a >必要条件 B.b a >是b a -<-11的充要条件 C.b a >是b a >的充分条件 D.b a >是22b a >的必要条件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教案

远耀教育 个性化辅导教案讲义 任教科目:数学 授课题目: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 年级:七年级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合肥远耀个性化教育 新站校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主任签字: 日期:

学生教师学科数学 时间星期时间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4.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性质;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以及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教学流程及授课提纲 一、学前准备 【旧知回顾】 1.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的区别 2.回忆1到10的立方以及11到20的平方 【新知预习】 导入新课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 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由此可见,“不相等”处处可见.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不等式. 新课讲解 提纲: 1.认真看书24-25页内容 2.举出生活中一个不等量关系的例子。 3.注意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如“不大于”,“不高于”等等。 4.熟练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2和基本性质3。 二、探究活动 【初步感悟】 合作学习: 1.如图,a与b的大小关系如何?

【讨论提高】 a>b 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8__12 8×4__12×4 8÷4__12÷4 (-4)__(-6) (-4)×2__(-6)×2 (-4)÷2__(-6)÷2 8×(-4)__12×(-4) 8÷(-4)__12÷(-4) (-4)×(-2)__(-6)×(-2) (-4)÷(-2)__(-6)÷(-2)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应用: 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 ①亮亮的年龄(记为x)不到14岁。_____________ ②七年级(1)班的男生数(记为y)不超过30人。_____________

初一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

授课内容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 2.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3.了解什么是不等式组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解集 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 3.不等式解集及其数轴表示法 ⑴ 不等式表示: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来表示.如:不等式x-2≤6的解集为x≤8. ?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表明不等式有无限个解.如: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那么a±c>b±c. 2、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用式子表示:a>b,c<0, 那么,ac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两个步骤: (1)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求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题精讲】 题型1:不等式的变形 " 例若a>b,试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1)a+c与b+c;(2)3a与3b;(3)-a与-b;(4)ac与bc. 【解答】1、(1)不等式a>b两边都加上c,根据不等式性质1可知a+c>b+c; (2)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3,根据不等式性质2可知3a>3b; (3)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可知-a<-b; (4)分三种情况,①若c>0,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c,得ac>bc; ②若c=0,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c,得ac=bc=0; ③若c<0,不等式a>b两边都乘以c,得ac=4,得x>=2; (3)由4x>=2,得; (4)由-3x≤3,得x>=-1; (5)由-2x-5<1,得x>-3. 【分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解答】1、解:(1)由x-7<1,得x<8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7得到的. (2)由x+2>=4,得x>=2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得到的. (3)由4x>=2,得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得到的. (4)由-3x≤3,得x>=-1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除以-3得到的. (5)由-2x-5<1得x>-3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3,先是不等式两边都加5,得-2x<6,再是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点评】不等式的变形主要依据就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题型2:不等式的性质 例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化成“x>a”或“x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9.4.5球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设计☆ 教师行为 导入 问题下面的物体呈什么形状? 新课 1 .球的概念与性质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球的各个元素(如图所示): (1)球心; (2)球的半径; 球的表示方法:用表示球心的字母表示,如球0. 球面可以看作空间中与定点(球心)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轨迹),同样,球体也可以看作空间中与定点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 (1)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2)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有下面的关系: 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大圆,被不经过球心 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知识拓展: 学生行为 教师呈现有关 球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 以及实际生活经验, 举出更多关于球的 例子. 师:球是由什么 图形旋转而来的? 生:圆,半圆. 教师结合直观 图讲解球的各个元 素. 师:仿照初中圆 的定义,你能给出球 面的另一种定义吗? 强调注意球体与 球面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图形,引导 学生作出辅助线,利 用勾股定理得到结论. 教师可借助地 球仪,帮助学生理解 概念. 设计意图 由丰富的 图片和实物出 发,激发学生兴 趣. 理解定 义,体会旋转体 动态形成的过 程. 由具体的 实物到抽象的直 观图,培养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 力. 看懂球的 截面直观图要求 学生有较高的空 间想象能力,教 师可以利用模型 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教学流程 过南北极的半大圆是经线,平行于赤道的小圆是纬线. 南极 北极 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经过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 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 例1我国首都北京靠近北纬40纬线上,求北纬40纬线的长度.(地 球半径约为6 370 km) 解:如图,设A是北纬40圈上的一点,AK是它的半径,所以 OK丄AK . 设c是北纬40的纬线长,因为 / AOB=Z OAK =40 , 所以 c = 2 二? AK =2 r: - OAcos/ OAK =2 -: - OAcos 40 ?2 X 3.141 6 X 6 370 X 0.766 0, ~ 30 658 ( km). 即北纬40纬线长约为30 658 km. 2 .球的表面积 由球的半径R计算球表面积S的公式为 ? 2 S= 4 ~R . 例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求证: (1)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2)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全面积的 证明 (1)设球的半径为R,依题意圆柱的底半径也是 R,圆柱的高为2R. 因 为 师:假如你要乘 坐从济南直飞广州的 飞机,设想一下,它 应该沿着怎样的航线 飞行呢?航程大约是 多少呢? (1) 济南和广州间 的距离是一条线段的 长吗? (2) 经过球面上 的这两点有多少条弧 呢? (3) 这无数条弧 中,长度最短的是哪 条? 教师分析,从立 体图形中抽象到平面 图形,引导学生用初 中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下,逐步完成证 明过程. 借助这个 例题,教师再次 强调将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平面 几何问题的思 路.

初中数学《不等式》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不等式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说明:课内共用2课时,课外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中首先以实际问题为例,结合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引出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然后类比等式性质,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得出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运用它们解简单的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因此本单元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就是求出对其中未知数的大小的限制,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对于不等式性质的认识,解不等式的方法就能很自然的产生,教学中可以类比方程、等式的性质等来讨论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理解什么是不等式,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 问题1:你能猜想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吗?x+3>6 2x<4 2x+3>7 问题2:你还记得等式有哪些性质吗? 活动2 教师出示天平,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天平被调整到什么状态? 2、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人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3、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4、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 (通过天平演示,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活动3 1、用“>”或“<”填空. (1)-1 < 3 -1+2 3+2 -1-3 3-3 (2) 5 >3 5+a 3+a 5-a 3-a (3) 6 > 2 6×5 2×5 6×(-5)2×(-5) (4) -2 < 3(-2)×6 3×6 (-2)×(-6)3×(一6) (5)-4 >-6 (-4)÷2(-6)÷2 (-4)十(-2)(-6)十(-2) 2、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 3、让学生充分发表“发现”,师生共同归纳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不等式 (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初步学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 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通过类比法,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一)新课导入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中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飞天取得了最圆满的成功.我们知道,它的飞行速度(v )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2v ),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 1v ). 12v v v ≤< (二)新课讲授 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 (1)某路段限速40km /h ;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对于(1),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为vkm /h ,“限速40km /h ”就是v 的大小不能超过40,于是0<v ≤40. 对于(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2.5%2.3% f p ≥??≥? 对于(3),设△ABC 的三条边为a ,b ,c ,则a +b >c ,a -b <c . 对于(4),如图,设C 是线段AB 外的任意一点,CD 垂直于AB ,垂足 为D ,E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D 的任意一点,则CD <CE . 以上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了不等式图接着, 就可以用不等式研究相应的问题了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解: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错误!x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