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符合TIA的特点
1. 起病突然 2. 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症状 3. 持续时间短暂,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 14分钟,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8分钟, 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4. 恢复完全 5. 反复发作
按发作特点鉴别
阵发性,非位置性 Meniere病 偏头痛 前庭神经元炎 淋巴周围瘘
颈源性眩晕
颈部外伤、肌肉痉挛历史 只在颈部旋转时出现 转椅试验阳性 (Fitz-Ritson) 病人主诉不能平衡而不是旋转性眩晕 上颈部本体觉的过度刺激 可以伴有BPPV或Meniere病
椎基底动脉TIA
眩晕,伴有神经症状 复视 共济失调 猝倒发作 构音不良 瘫痪/物理/麻木 头痛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供应区域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脉
颅底血管结构
后循环
后循环——椎动脉(vertebral arteries)
后循坏
. A. PCA (P2) PCA (P1)
SCA Basilar A.
AICA
PICA Vertebral A.
后循环——小脑动脉
PICA – medulla, inf cerebellar peduncle, inf cerebellar surface AICA – pons,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lat cerebellar surface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Consensus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
医生看法
获得证据(meta, RCT) 共识

阿司匹林内科门诊患者使用情况论文

阿司匹林内科门诊患者使用情况论文

阿司匹林内科门诊患者的使用情况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阿司匹林内科门诊患者的使用现状。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并使用阿司匹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询问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分析与归类不合理用药的类型。

结果:156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93例,占59.62%,其中使用剂量不正确51例,随意停药或服药23例,有服药禁忌7例,其他12例。

结论:阿司匹林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却存在很大的使用误区,临床医生应做好阿司匹林正确使用的宣教者,减少患者不规范服药的现象。

关键词:阿司匹林;内科门诊;使用情况【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46-01阿司匹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主要通过不可逆地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合酶,阻止血栓素a2生成,进而减少血小板聚集。

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性价比最好的一类药物。

2005年我国心脑血管病专家共同制定了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内科门诊就诊并使用阿司匹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67例,年龄57~86岁,平均72.3±2.9岁。

1.2研究方法:询问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分析与归类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使用剂量不正确、随意停药或服药、有服药禁忌及其他)。

2结果分析156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93例,占59.62%,其中使用剂量不正确51例,随意停药或服药23例,有服药禁忌7例,其他12例。

详见表1。

3讨论3.1阿司匹林的药效特点:(1)双向性作用:阿司匹林的充分抗血栓作用是在75~100mg/d的剂量范围,足可以使人类血小板cox-1失活,过大剂量应用时可减少血管内皮前列环素2(pgi2)的合成,降低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与风险1897年,德国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化学合成了一种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乙酰水杨酸,标志着阿司匹林的诞生。

现在,阿司匹林已经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以及其带来的风险,提示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1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阿司匹林长期治疗能够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降低1/3,非致死性脑卒中的危险降低1/4,严重心血管事件病死率降低1/6,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重视[1]。

1.1 阿司匹林对健康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989年进行的美国男性医师健康研究(PHS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对象包括22 071例健康男性医生,其中11037例给予325 mg小剂量阿司匹林隔日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11034例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60.2个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治疗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降低总心肌梗死危险达44%。

Patrono等[2]报道,阿司匹林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6%,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1%~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20%,使每年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3%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5%。

200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作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阿司匹林应考虑应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男性和女性[3]。

1.2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8 790例高血压患者参与的HOT试验结果显示[4],阿司匹林使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5%,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肌酐增高亚组(>115 μmol/L)和基线血压较高(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7 mm Hg)的亚组获益更加明显,同时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均无明显增加。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

糖尿 患 者 群 也 是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高 危 人 群 , 诊 的糖 尿 初 病 患 者 23存 在 血 脂 异 常 ,/ / 12存 在 心 血 管 病 , / 13存 在 高
外 周 血 管病 、 尿 病 合 并 心 血 管病 患者 , 及 部 分 心 房 颤 动 糖 以 和 部 分瓣 膜 置换 术 后 的患 者 ; C ② VD血 栓 高 危 患 者 如 急 性 冠 状 动 脉综 合 征 ( C ) 者 , 须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 氯 吡 格 A S患 必
阿 司 匹 林 1 0mg d 氯 吡 格 雷 7 / , 吡 格 雷 与 阿 司 匹 0 / , 5mg d 氯
素 明显 增 高 。 同时 也 发 现 2型 糖 尿 病 合 并 心 血 管疾 病患 者 有 体 内血 栓 素 过 度 合 成 现 象 l 。所 以 , 床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4 ] 临 通 过 阻断 环 氧 合 酶 进 而 抑 制 血 小 板 合 成 血 栓 素 , 而 抑 制 从 血小板聚集 , 防止 血 栓 形 成 , 著 降低 心 肌 梗 死 、 梗 死 等 显 脑
上高 血 压 患者 , 只要 无 禁 忌 证 且 血 压 控 制 满 意 , 大 部 分 男 绝 性应 使用 阿 司匹林 , 女性 适 用 比例 则 略 低 于男 性 。需 要 指 而
出 的是 高血 压 患 者 合 并 其 他 危 险 因素 的 比 例 较 高 , 吸 烟 、 如
体 质 量 指数 ( MI> 2 、 血 脂 等 的 比 例 均 分 别 在 3 以 B ) 4高 o
1 规 范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的 含义 包 括 在 所 有 适 应 证 的人 群 积 极 应 用 阿 司 匹 林 , 用 临 采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综述作者:郭春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阿司匹林是经典的非甾体解热镇痛药,最初只作为解热止痛剂使用。

现今其被临床广泛应用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二级预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就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97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最初仅作为解热镇痛药,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长久的临床实践证明,其药理作用除了解热镇痛抗风湿以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且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今临床上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多年来临床试验已提供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现状做一综述。

1、作用机制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基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而阿司匹林具有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因而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起到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血栓素A2(TXA2)是活化血小板,促使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的主要物质,而阿司匹林通过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致使TAX2合成减少,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影响血栓的形成,有效地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是不可逆的,且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只需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

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75mg~150mg/d。

2、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

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从未发生过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人群,采用各种措施防止首次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本刊发表《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近期发表的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参照我国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更加精准的适用人群、不适宜人群及相关的其他问题等给予了明确和实用的推荐,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今为止,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在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大于其引起的出血风险;在缺血风险相对较低和(或)危险因素控制相对良好的人群(如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增加的地区人群),阿司匹林的出血不良反应则抵消了其微弱的获益。

因此,该共识结合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风险人群较多、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风险评估方法也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科学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的临床路径,旨在使临床一线医生能够精准地使用阿司匹林。

当然,我们期待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阿司匹林用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肯定的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仍有重要价值。

●引言阿司匹林曾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1,2,3,4]。

但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时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获益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主要风险是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5,6,7]。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浅析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浅析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 当代医药论丛》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e d i c a l S y m p o s i u m 2 0 1 7 年第1 5 卷 第1 4 期 ・ 临床 医学 ・
内 一外联 合 组 患者 中 临床疗 效 为优 的患者 有 2 3例 (占 6 7 . 6 5 %) ,为 良 的患 者 有 1 0例 (占 2 9 . 4 1 %) ,为 差 的 固定支 架 联 合 有 限 切 开 复 位克 氏针 内 固定 术 治 疗桡 骨远 端 骨 折 具 有 骨折 部 位 稳 定 性 好 、患 者 术 后 并 发症 少等 优 点 】 。本 次 研 究 的结 果显 示 ,与 内 固定 组 患 者相 比 , 内 一外联 合 组患 者治 疗 的有效 率更 高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这一 研究 结 果 与龚 毅 、杨 占东 、马建 平 等 的文
献 报道 基本 相符 。
有 1 例 (占 2 . 9 4 %) 。 内 一外 联 合 组 患 者 治 疗 的有 效 率 为 9 7 . 0 6 %( 3 3 / 3 4) 。 内 固定 组 患者 中 临床 疗 效 为 优 的 患 者有 1 0例 ( 占2 9 . 4 1 %) ,为 良的患 者有 1 4例 (占 4 1 . 1 8 %) ,为 差 的患 者 有 l 0例 (占 2 9 . 4 1 %) 。 内 固定 组 患 者 治疗 的 有效 率为 7 0 . 5 9 %( 2 4 / 3 4 o与 内 固定 组患 者 相 比, 内 一外联 合 组患 者 治疗 的有效 率更 高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 <0 . 0 5 ) 。 详见表 1 。
作 的临 床 疗 效 确 切 , 且 安全 性 较 高 。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南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会( 一 )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建议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1. 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满意 (<150/90 mmHg), 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年龄在 50 岁以上。

②具有靶器官损害 , 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

③糖尿病。

2. 患有 2 型糖尿病 ,40 岁以上 , 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②吸烟。

③高血压。

④超重与肥胖 , 尤其腹型肥胖。

⑤白蛋白尿。

⑥血脂异常。

3. 10 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 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①血脂紊乱。

②吸烟。

③肥胖。

④≥50 岁。

⑤早发 CVD 家族史 ( 男 <55 岁、女 <65 岁发病史 ) 。

( 二 ) 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1. 适合于阿司匹林单药应用的情况(1)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作为替代治疗。

(2) 既往心肌梗死史 (ST 段抬高和不抬高的 AMI 后 ):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服用。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作为替代治疗。

(3) 冠状动脉搭桥术 : 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 , 术后 24 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4) 外周血管疾病 : 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 , 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可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替代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建议 +4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卒中或 "#$ 患者建议长期口 服抗凝剂治疗。 54 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 林 6, 3 !5, &’ ( )。 四、一级预防 ( 一)证据 /7)89: 等[6]所做的阿司匹林在卒中一级预防中具有重 要意义的妇女健康研究,!. 16* 例最初健康的女性(;, 岁以 上)接受阿司匹林 +%% &’ 隔天一次,观察 +% 年,结果显示: 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女性首次卒中发生率达 +6-( // %0 1!, .,- 2# %0 *. 3 %0 ..;! < %0 %;),其中缺血性卒中下降 5;( // %0 6*,.,- 2# %0 *! 3 %0 .!;! < %0 %%.),"#$ 下降 55( // %0 61,.,- 2# %0 *; 3 %0 .;;! < %0 %+),同时未增加出血 性卒中的风险。*, 岁以上女性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同时显著减少主要血管事件( 包括心肌梗死、卒中、血管事件 死亡)达 5*-( // %0 6;,.,- 2# %0 ,. 3 %0 .5;! < %0 %%1),降 低心肌梗死发生率达 !;-( // %0 **,.,- 2# %0 ;; 3 %0 .6; ! < %0 %;)。 ( 二)建议 +4 女性健康研究提示在年龄!;, 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为阿司匹林在卒中一级 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8967 研究一共包括 :! !"D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 ;< 1 内给予阿司匹林 !D" %, E ?,共用 ; 周。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组早期病死率显著下降(>@ >A 比 >@ =A ,! B "@ ";),缺血性 卒中复发率下降(!@ DA 比 :@ !A ,! B "@ "!),出院时阿司匹 林组的死亡和致残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 #A 比 >!@ DA ,! B "@ "<),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二、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759)的 二级预防
( 一)证据 抗栓试验组对 :<G 个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 析[>],结果显示具有卒中或 759 病史的受试者服用抗血小板 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其总病死率( ! B "@ "":)、血管性病死率 ( ! B "@ ";)、非致命性血管事件( ! B "@ "":)、非致命性卒中 ( ! C "@ """!)和心肌梗死( ! B "@ ""=)。其中阿司匹林使受 试者总血管事件降低 :>A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最有效的二级预防长期应用剂量为 G# F !#" %, E ?。 瑞典阿司匹林低剂量试验对 !>D" 例卒中或 759 受试者 使用阿司匹林 G# %, E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卒中和病死 率下降 !<A( ! B "@ ":)。卒中、卒中合并 759、心肌梗死发 生率下降 !DA F :"A 。 欧洲卒中预防研究H: 对卒中和 759 患者给予阿司匹林 #" %, E ?,结 果 显 示 卒 中 发 生 率 下 降 !<A ,病 死 率 下 降 !>A[#]。 ( 二)建议 !2 对于非心源性卒中和 759( 即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 腔隙和隐匿性 )的 患 者,建 议 使 用 抗 血 小 板 药 物,阿 司 匹 林 (G# F !#" %, E ?)或者使用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 ( &,,IJ+*K)或氯吡格雷(G# %, E ?)。 :2 对于有中高度出血并发症危险的患者,建议使用低 剂量阿司匹林,#" F !"" %, E ?。 >2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 三、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和 759 的二级预防 ( 一)证据
, VG:AF9@> C?:A89 W:9K9>?7A> C?G)O 54 VEE7I@IO @>) D@E9?O )@?@4 S X9G:AB CI7,+..6,+,+ CGFFB:C+NC664
* C9IA>)@:O F:9K9>?7A> 7> >A>N:=9G&@?7I @?:7@B E7H:7BB@?7A> @E?9: ?:@>D79>? 7DI=@9&7I @??@I8 A: &7>A: D?:A894 V$Y"( VG:AF9@> $?:7@B Y7H:7BB@?7A> ":7@B)C?G)O L:AGF4 M@>I9?,+..!,!;5:+5,,N+5*54
( 二)建议 !2 对于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 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 !"" F >"" %, E ?,应用 : F ; 周后调整 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 G# F !#" %, E ?。 :2 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 :; 1 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 !"" F >"" %, E ?。 >2 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 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 三)说明
! $>?7?=:A&HA?7I ":7@B7D?DP 2ABB@HA:@?7A>4 2ABB@HA:@?7K9 &9?@N@>@BOD7D AE :@>)A&7D9) ?:7@BD AE @>?7FB@?9B9? ?=9:@FO EA: F:9K9>?7A> AE )9@?=, &OAI@:)7@B 7>E@:I?7A>,@>) D?:A89 7> =7’= :7D8 F@?79>?D4 QRS,5%%5, !5;:6+N1*4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
4 4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 ( 一)证据 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评价过阿司匹林的作用,尚
未评价过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 包括噻氯吡啶、氯吡格 雷、阿司匹林和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目前已经完成两个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包括国际脑卒中试验( 567)和中国急性 卒中试验( 8967)[!,:],均在卒中发病 ;< 1 内应用阿司匹林 ( 567 平均用药在卒中发病后 != 1,8967 则是 :# 1)。
通信作者: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 $%&’(:)*+,-.+/&+,!!!0 )&1**2 3*%2 3+
阿司匹林应该尽早使用,原则上在发病 ;< 1 内使用。 如果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使用肝素类 药物的话,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阿司匹林的禁忌证 包括胃肠道出血和过敏,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血 小板药物。
567 研究一共入选了 != ;># 例患者,结果显示阿司匹林 组患者 !; ? 病死率显著降低(=@ "A 比 =@ ;A ,! B "@ ">),缺 血性卒中复发率明显减少(:@ <A 比 >@ =A ,! C "@ ""!),出 血性卒中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 比 "@ <A ); 阿司匹林 组 随 访 D 个 月 患 者 的 死 亡 和 致 残 率 显 著 降 低 (D!@ :A 比 D>@ #A ,! B "@ ">)。
5 2$C"::@>)A&7D9) FB@I9HANIA>?:ABB9) ?:7@B AE 9@:BO @DF7:7> GD9 7> 5%,%%% F@?79>?D J7?= @IG?9 7DI=@9&7I D?:A894 2$C"( 2=7>9D9 $IG?9 C?:A89 ":7@B)2ABB@HA:@?7K9 L:AGF4 M@>I9?,+..6,!;.:+*;+N+*;.4
中华内科杂志 :""D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4 81’+ L 5+MJI+ NJ?,L&+.&I) :""D,O*( ;#,P*2 !
·<!·
·标准与讨论·
4 4 【 编者按】4 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 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 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 亡减少六分之一。但在国内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用药尚未达成一致,为规范阿司匹 林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特约请国内心血管和神经学科专家充分 讨论并最终达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
( 收稿日期:5%%,N+%N5*)
( 本文编辑:丁云秋)
欢迎订阅中华内科杂志
[ [ 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 +.,! 年,其发行量在中华医学会系列 杂志中名列前茅。创刊 ,% 年来,一直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享誉国内外,很早即被美国权威检索刊物《 #>)9U R9)7IGD》收 录,近些年一直被医学最权威的数据库 R9)B7>9 收录,近 , 年来被收录的论文数逐年增加(5%%% \ 5%%; 年分别为 ,5、+!.、+,.、 +*1、+1! 篇)。5%%% 年被国际 * 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 2$)收录,5%%; 年又被俄罗斯文摘杂志( $S)收录。我刊为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从所刊论文被引用情况看,5%%; 年总被引频次为 5!*1 次,影响因子为 +0 5*;,他引总引比为 %0 .*,即年指标为 %0 +6*,位于中国科技期刊前列。5%%+ 年我刊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颁布 的“ 中国期刊方阵”的“ 百种重点科技期刊”。5%%5 年底,我刊获得“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 刊一等奖”。5%%, 年初,我刊获得了我国期刊界的最高奖———“ 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 第三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连续 , 次获得中国科协“ 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在《5%%! ( 5%%; 中国期刊年鉴》中被作为重点介绍的惟 一医学学术期刊。为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事业发展,经编委会研究 决定,本刊从 5%%* 年第 + 期起版面由目前的每期 1% 面增至 11 面,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