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

【偏方】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验方大全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因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湿邪乘虚而入客于体内;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从内生,久而化热,湿热流注于肌肉、关节,痹阻经络,气血失和所致。
方一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主治】:膝关节滑膜炎,症见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关节穿刺为黄色粘液,膝关节表面无红肿病灶等【方药】:桂枝12g,赤芍药10g,盐知母10g, 去节麻黄6g,附子30g(另包先煎30min),焦白术10g,防风10g,露蜂房15g,防己15g,甘草6g,生姜15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编按】:方中用桂枝、麻黄、附子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白术、防风祛湿宣痹;赤芍行瘀,生姜止呕,更以知母滋阴清热退肿为佐;再加露蜂房祛风止痛、防己祛风渗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风逐湿,散寒止痛,兼能行瘀清热。
60例患者,治愈48例,占80%,其中1个疗程治愈18例,2个疗程治愈20例, 3个疗程治愈10例;好转10例,占16%;无效2例,占3.3%。
方二五苓舒筋汤加味结合药物外敷【主治】:膝关节滑膜炎【方药】: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赤芍9g,桂枝6g,木瓜12g,赤小豆12g,当归12g,丹参12g,牛膝12g。
【加减】:若属于寒湿凝聚型加制附片6g,片姜黄6g和独活9g;若属于损伤瘀血型,加乳香9g,没药9g和红花6g;若属于肝肾不足型,则加鹿角胶9 g,杜仲9g和黄芪12g;若属于湿热下注型,要加银花藤15g,苦参9g和黄柏9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另外对于外敷药物,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证进行科学的分型,如果患者是病程较短,起病急的外伤型患者,运用木瓜、羌活、独活、紫荆皮、白芷、片姜黄、秦艽、怀牛膝、木瓜、马前子和天花粉以及防风、防己等进行外敷;如果患者的病程比较长,并且反复发作或者属于老年患者,运用生胆南星、薄荷油、川续断、独活、生草乌等药物进行外敷。
中医骨伤科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调理

中医骨伤科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调理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科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领域,对于膝关节滑膜炎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这些方法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旨在从根本上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的不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膝关节滑膜炎的病因。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气血、肝肾不足,或跌扑损伤等因素有关。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于濡养;而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则会使筋骨失养,关节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下降;跌打损伤则会直接损伤关节筋脉,导致气血瘀滞,水湿停聚。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调理膝关节滑膜炎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寒湿凝滞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蕴结型的患者,可能会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对于气血亏虚型的患者,则常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濡养关节。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敷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敷贴多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功效的药物组成,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等。
将这些中药研磨成粉,用蜂蜜或黄酒调和,敷在膝关节处,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和肿胀。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调理膝关节滑膜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如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消肿。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对于寒湿型的滑膜炎效果尤为显著。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点、拨等,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加重损伤。
此外,中医还强调患者自身的调养。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膝关节受寒受潮。
尤其是在季节变换和天气寒冷时,要及时增添衣物。
骨伤科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门诊患者。
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CD-10编码:M65.9)。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脾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患者。
2.合并有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撕脱骨折、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膝关节X线片;(2)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膝关节核磁共振、超声、关节液检查、心电图、抗“O”、类风湿因子、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脾肾不足证:补益脾肾,通利关节。
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中药方

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中药方处方:秦艽、川芎、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各9克,当归尾5克,桃仁、红花各6克,甘草3克。
加减:年老体弱者去没药、五灵脂,重用当归尾 15克,加杜仲、补骨脂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去瘀,通络止痛。
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
症见有外伤史,患膝肿胀疼痛,以刺痛为主,局部瘀黯,皮温稍高,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浮髌试验(+),X线片无异常。
治膝关节慢性滑膜炎(脾虚湿滞)方处方: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各10克,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各6克,茯苓皮、生姜皮各5克,生甘草4克。
加减:挟热者,加盐黄柏、仙鹤草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利水,去湿通痹。
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滞型,肥胖者尤以女性多见,多有长期劳损史。
症见患膝反复肿胀,酸楚乏力胀痛,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浮髌试验(+), X线片无或有骨质疏松改变,无明显骨质增生。
治膝关节慢性滑膜炎(肝肾亏虚)方处方:龟版、丹参各15克,当归、黄柏、知母各10克,鹿角胶12克,土鳖虫6克,枸杞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8克。
加减:腰痛明显者加杜仲、威灵仙各9克;脾虚者加党参、炒白术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
症见患者腰背酸痛伴膝痛无力,易打“软腿”,股四头肌明显萎缩,舌红,少苔,脉细,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X 线片示关节间隙改变,多有骨刺形成。
中药内外合治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以活血消肿、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药用:红花、当归、防己、牛膝、续断、丹参、车前子、透骨草、鸡血藤、白芥子、槟榔、木瓜。肿胀甚者加五加皮、泽兰;血瘀致热者加桃仁、丹皮、生地、虫;骨质疏松或退变者加骨碎补、鹿角胶、威灵仙。
2.2 中药熏洗 药用自制温经通络散:花椒、艾叶、五加皮、海风藤、苏叶、白芷、独活、桂枝、麻黄。研末煎汤熏洗。
中药内外合治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
更新日期:2009-06-30 点击:
黄子毅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外伤性;中医药治疗;内外合治
我院采用中药内外合治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30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27例,女78例;年龄16~62岁,平均38岁;病程7天~6个月。致病原因:多与外伤、负重、远行有关;也有部分无明显起病诱因。多数曾口服解热镇痛剂等治疗乏效。检查:膝关节弥漫性肿胀,双侧膝眼饱满,浮髌试验(±),伸屈膝受限。往往在髌周压痛广泛,压痛点不明确。X线表示无骨折或少部分骨质增生现象,关节间隙无变化。MRI检查提示关节腔少量积液存在,血象大多正常,ESR正常,抗“O”、类风湿因子无异常。临床排除化脓性膝关节炎、结核性膝关节炎。老年人罹患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易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性滑膜炎相混淆,但互为因果。骨性关节炎可表现为滑膜炎,而滑膜炎后期可引起骨关节炎。
中医治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治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治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常伴有程度不同的膝关节腔积液,属中医痹证范畴。
多由外伤、劳累或慢性劳损,加之居处潮湿,涉水冒雨,以致寒湿或湿热乘虚侵袭,注入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成。
临床多采取穿刺抽液、理疗等,但效果欠佳,很多病例抽液后数日又复发;反复穿刺,易继发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采用中药治疗,疗效尤为显著。
药用:当归、羌活、川乌、云苓、川牛膝各9克,苍术、白术、甘草各6克,豨莶草15克,茵陈9~30克,黄芩6~15克,车前子5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尽量减轻膝关节负荷。
疼痛解除较积液慢,可在积液消除后,加重活血化淤药物,即川芎12克,乳香、没药各6克。
此乃治本之法,且安全易于接受,疗效显著。
药物中当归、川牛膝活血化淤;羌活、川乌、豨莶草温经通络,祛湿止痛;苍术、白术、云苓、车前子健脾利湿,使湿邪从下而解;茵陈、黄芩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用,活血通络,利湿消肿。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的中医治疗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的中医治疗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中医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后,患者的痊愈率高,48例患者中已经有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结论中医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病在临床治疗上得到满意的结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61-01膝关节是全身最大关节,是由股骨髁部、胫骨的平台与髌骨构成。
骨性结构比较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由韧带及其周围的软组织维持。
膝关节中医称之为“筋之府”。
一则因为筋对膝关节的稳定性、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则因为本部位筋的结构很复杂.易损易病,且又不易治疗。
在关节(髁部)内、外侧,有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的作用是防止膝关节向内、外翻:内侧副韧带具有限制股骨髁部外旋的作用。
膝交叉韧带又叫膝关节十字韧带,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它防止胫骨的平台部过度向前或向后滑动,而且还限制胫骨外翻、内翻运动。
当膝关节处于伸直位或完全屈曲位的时候,这两组韧带便处于紧张状态,防止膝过伸或过屈,亦防止其他异常活动。
前侧的股四头肌、后侧的腓肠肌,内有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外有股二头肌等这些肌肉、肌腱,在膝关节的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保持膝关节稳定性同样亦有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48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5例。
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为膝关节出血滑膜症,一般在伤后1~2小时内发生,膝及小腿部有广泛性瘀血,触诊时皮肤或肿胀处有紧张感,浮髌试验阳性,疼痛剧烈,常有全身症状,如瘀血引起的发热,局部温度较高,临床常须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观察有无骨折或韧带断裂伤,以防漏诊;慢性劳损性膝关节滑膜炎,临床上多为老年人或急性滑膜炎失治致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标签:膝关节滑膜炎;中药内服外洗;西药对症治疗膝关节滑膜面积广泛,构成多个滑囊,并有滑液分泌,以滑利关节,正常情况下,各滑囊无明显积液,但在外伤情况下,可形成滑膜炎,产生积液。
笔者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69例,获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最大的约62岁,最小的8岁,平均36岁;车祸伤21例,摔伤48例;单膝56例,双膝13例;病情最长13个月,最短1 d。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均有明显的外伤史,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浮髌试验阳性,关节穿刺为粉红色血液,表面无脂肪滴。
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方法治疗。
1.2.1.1内服中药采用自拟滑膜炎方。
药物组成: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2 g,红花10 g,牛膝10 g,茯苓15 g,防己12 g,威灵仙12 g,甘草6 g。
加减:若急性创伤关节积血积液严重者加泽泻10 g,猪苓15 g;关节热痛,湿蕴化热者加豨莶草15 g,秦艽10 g,二花12 g,丹皮10 g;转为慢性者加独活12 g,细辛3 g ;病久体虚者加黄芪20 g;阳虚者加桂枝6 g,淫羊藿10 g,制川乌6 g。
1.2.1.2 中药薰洗适用于急性转为慢性患者,关节活动受限,配合中药薰洗效果更好。
药用:伸筋草30 g,海桐皮30 g,赤芍15 g,当归15 g,红花15 g,鸡血藤30 g,苏木10 g,乳香10 g,没药10 g ,川乌10 g,川椒10 g。
每日薰洗2次,每次30 min,洗后按摩膝部。
1.2.2 西药对症治疗关节疼痛较重,可服用消炎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肿胀明显,积液较多,浮髌试验阳性,在无菌操作局麻下抽出积液,注入1%利多卡因5 ml+强的松龙25 mg,抽液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若1次不能完全控制滑膜渗液,1周后再重复封闭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2)多发于年老、体胖者或运动较多的青壮年。
(3)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
(4)浮髌试验阳性。
(5)关节穿刺为淡粉红色液,表面无脂肪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常为局部的症状,局部有疼痛及膝关节活动受限。
(3)膝关节弥漫性肿胀,关节内积液较多时可见关节间隙皮肤隆起触之有囊样感,浮髌试验阳性。
(4)关节穿刺可抽出淡粉红色液。
(5)关节镜检显示滑膜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伤后即肿,肿胀较甚,按之如气囊,广泛瘀斑,疼痛,活动时疼痛剧烈。
舌质红,苔薄,脉弦。
2.脾肾不足证:肿胀持续日久,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肌肉萎缩,膝酸软无力。
舌红光,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元胡等。
中成药:独一味、七厘散等。
2.脾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脾肾,通利关节。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桔梗、牛膝、枸杞子、骨碎补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附桂骨痛颗粒等。
(二)手法治疗
急性损伤后,将膝关节作一次充分的伸直、屈曲活动,可解除关节内组织的紊乱和滑膜嵌顿,使局部的血肿消散,减轻疼痛。
1.点穴法: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双手点髀关、伏兔、鹤顶和双膝眼;患肢屈曲位,术者双手点血海、梁丘、内外膝眼、内外膝缝、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及三阴交。
2.扌衮法: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周围行扌衮法。
3.揉捏法:广泛揉捏大腿、小腿的肌肉和膝关节周围。
4.膝关节屈伸法:拔伸下将膝关节屈伸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感觉无痛为度。
5.搓散法:双手在患膝两侧搓散使膝关节感到温热为度。
(三)其他疗法
1.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红外线、半导体激光、中药离子导入等仪器进行局部理疗。
2.关节穿刺抽液配合中药外敷:
关节积血积液肿胀明显时,在无菌操作下,在髌骨外缘行关节穿刺,将液体抽净,消瘀膏(组成:大黄、栀子、木瓜、蒲公英、姜黄、黄柏。
用法:研末,加适量蜂蜜外用,日1次)外敷(避开针眼),厚度约1元硬币厚,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如仍有积液,1周后可再抽1次。
3.制动
可用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屈曲15°~30°位2周。
(五)健康指导
1.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注意休息,石膏护理,适当进行一些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
3.疼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患肢抬高。
4.膝关节注意保暖,勿受寒冷刺激,戴护膝保护。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6.功能锻炼:作足踝关节屈伸运动及股四头肌舒缩运动,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1周后除作肌肉锻炼外,开始作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活动范围逐步增加。
逐渐到膝关节负重下蹲练习。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治愈:疼痛肿胀消失,关节活动正常。
浮髌试验阴性,无复发者。
好转:膝关节肿痛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并见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硬。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主诉、临床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综合判定。
患者疼痛主诉判定采用疼痛标尺法。
临床症状、体征采用分级量化标准法(见下)进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