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课本反应热与焓变,初步知道反应热与焓变的概念,了解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二预习内容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反应;△H为“一”或△H<0时为?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三提出疑惑(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填空。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反应热和焓变

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2、由课本P2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3、△H<0时反应热

△H>0时反应热

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184.6kJ/mol中的“/mol

5、由课本P3中图1-2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三、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2、△H<0时反应热△H>0时反应热

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H=

△H=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2.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在生石灰中加水

B.硝酸铵溶于水

C.浓硫酸加水稀释

D.用石灰石煅烧石灰

3.(2006?上海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化学反应的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的生成的过程

D.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

2.“焓”是指(

A.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B.反应热的变化

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3.下列变化过程中,是吸热的反应的是(

A.H+H→H2

B.H+Cl→HCl

C.I2→I+I

D.S+O2→S O2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吸收的热量

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

5.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方程式:

4P(白磷,s+5O2(g=2P2O5(s;△H1

4P(红磷,s+5O2(g=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

B.△H1>△H2

C.△H1<△H2

D.不能确定

6.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 O2(g=H 2O(l;△H=-285.8kJ?mol-1

CO(g+1/2O2(g=CO2(g;△H=-283.3kJ?mol-1

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7.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的能量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的能量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六、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反应热和焓变

3、放吸

三、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Ⅰ.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Ⅱ.酸碱中和反应。

Ⅲ.燃烧反应。

Ⅳ.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Ⅰ.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Ⅱ.大多数持续加热或高温的反应。Ⅲ.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2、放、吸

四、当堂检测

1.CD

2.D

3.A

4.C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A

3.C

4.B

5.C

6.CO

7.C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教案(供参考)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③删除两边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化简各物质的系数成最简整数比。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是否守恒,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B.离子反应实质法 ①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写出其电离方程式;难溶于水、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写化学式。 ②判断反应物存在形式的微粒哪些能相互作用生成沉淀、水、气体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综合上述两步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正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 (8)注意是否漏掉了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既要写出OH-与HCO-3生成CO2-3的反应,又不能漏掉Ba2+与CO32-生成BaCO3的反应。 (9)看是否遵循守恒规律,离子方程式中一定符合两个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原子)守恒,如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 【领悟·整合】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H++OH-=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数均应相等。 精讲精练 【例1】已知白色PbSO4难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却可溶于醋酸铵饱和溶液中,其反应式为: PbSO4+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在无色的(CH3COO)2Pb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黑色沉淀(PbS)生

高中化学教案

氯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 ②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及氯水的不稳定性; ③掌握氯气跟碱的反应及漂白粉的制法和漂白原理; ④从中进一步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氯气跟水的反应,氯水的漂白、氯气跟碱的反应)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并从上述实验事实中体会到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并从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科学抽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跟水的反应;对比观察实验的能力;抽象概括出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氯气的哪些重要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氯气的另两种重要的化学性质。【指导实验】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 对比观察:加入水后的试管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 【设问】上述变化说明什么? 氯水的气味,是哪种物质的气味?你曾经闻到过吗? 【板书】①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②氯水呈现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游离的氯。 【指导实验】分别用两只玻璃棒蘸取稀盐酸和氯水,分别滴在两条蓝色石蕊试纸上。观察两条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解疑】氯气与水反应有酸生成 【设问】新制氯水的成分是什么? 【点拨】新制的氯水中大约有40%的氯和水反应。 【板书】氯水是混合物 【设疑】当我们改变上述反应条件时,上述反应进行的程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启发】观察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我们已知道H2O和盐酸没有漂白的作用,要么氯气有漂白作用,要么HClO有漂白作用,或两者都有。请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设疑】仔细观察两支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不同?装有氯水的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为什么会变浅? 【概括解疑】①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因此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②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消耗了次氯酸,使没有和H2O 反应的Cl2又继续和水反应,也使没有溶在水中的Cl2又继续溶在水中,这样循环往复,只要加入的被漂白的物质的量足够,最终上部空间气体的颜色会消失。即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使氯气与水的反应趋于完全。 【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设问】氯水中什么物质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为什么? 【点拨】实验证明氯水见光后可以产生气体——这个气体是氧气。 【设疑】当氯水放在强光下长时间放置时,氯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组成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指导实验】向学生实验一中加入水后的试管中加入1粒固体NaOH,充分振荡。将三支试管放在一起对比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投影】 Cl2+2NaOH=NaCl+NaClO+H2O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PPT展示图片】绚丽多彩的 金属世界。 【提问】1、我们初中已经介绍 过哪几种金属单质? 2、你能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 些化学反应吗? 【回答】1、铝、铁、铜 2、①置换反应②氧化反应 通过回忆初中 所学知识,让学生 有一个心理过渡, 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4、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6、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7、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0、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1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1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 1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1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15、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述]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讲述]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 三 化 学 组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 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 4·H2O、H2SO 4 ·2H2O和H2SO 4 ·4H2O都很稳定, 是很好的吸水剂。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 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 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 2.使学生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对比、设疑、讲解、练习。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解实验装置、常见的酸、碱、盐等。 五、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同时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演示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物质NaCl 固体 NaCl 溶液 水氨水 NaOH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溶液 蔗糖 溶液 酒精 溶液 能否导 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不导 电 不导 电

盐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能导电。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 [提问并小结]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能导电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这里各位同学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和“化合物”!电解质是要什么情况下能够导电呢?(1)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2)一定要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板书] 2、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应是化合物,混合物、单质就不属于这两者的范畴。比如石墨、铜能导电,但是它是单质,所以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练习] 已知:CO2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它是电解质吗? [分析] 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电解质化合物。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分析]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另外,这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和金属的氧化物,他们在熔融状态都是能够导电的,所以是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电解质是化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那么电解质又为什么能导电呢?物质导电要何条件呢? [提问]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呢? [回答]因为其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提问]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NaCl固体不能导电呢?又能说明什么?

新课标化学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新课标化学必修1(人教版) §2.2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的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演示初中已做过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 定义:略。 【讲解新课】 (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展示)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动画。(根据条件也可用简笔画展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引导。) 【结论】在水溶液中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④H2O ⑤盐酸⑥小苏打⑦Fe ⑧C a(O H)2⑨蔗糖⑩CaCO3 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精讲】电解质属于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混合物,应是纯净物。所以,⑤⑦不属于电解质。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另外④⑨它们在熔融状态及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所以也不是电解质。⑩虽然难溶于水,但总会溶极少量,用灵敏电量计会测出,并且其熔融状态也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答案:②③④⑥⑧⑩ (请一位同学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提问】那么什么叫电离方程式呢? (师生共同总结,体会并得出其概念) 【板书】二、电离方程式 【练习2】请同学们写出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巡视、检查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正) 【合作探究】 【练习3】请同学们写出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检查同学们完成情况。 【提问】根据上述电离方程式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自己得出结论。 【提问】当你得出酸的定义后,你还会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也可以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三、酸、碱、盐的定义 【练习4】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时都能导电 D.液体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B.将硫酸钡溶于水,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C.氢硫酸溶液中,c(H+)=2c(S2-) D.醋酸在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3.重金属粒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 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钡离子,如将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 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和SO42- B.Cu2+和Cl- C.K+和SO42- D.Ag+和NO3-【小结】指导学生自主总结。 【布置作业】教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略。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个媒体!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乙醇的应用主要在于:作为能源、饮料、医疗等几个方面。那么,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追问] 而物质的性质又决定于什么? 1.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C2H6O一定是乙醇么?C2H6O可能 存在几种可能的结构?请同学们用 碳和氧的排列方式简单表示这些可 能结构。 2.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建生 成的过程。分析乙醇可能断键的位 置? 使学生掌握乙醇 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培养学生通过 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 能力。训练学生由结 构推断性质的能力 [设问]同学们的推测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推测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 [自学]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的 学习中。 乙醇的化学性质: 能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能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实验] 1. 乙醇和钠的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结论。将实验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发 表在论坛上 并完成讨论: 1.分析乙烷、水和乙醇他们是 否可以分别和钠反应。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乙醇中是和碳相连的氢还是 和氧相连的氢被钠置换??(是和 氧相连的氢被置换即羟基中的氢) 2.常温下为什么金属钠与乙醇反应 较缓慢,远不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剧 烈?(因为乙醇中的氧氢键更稳定, 不容易断裂) 3.铜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否发 生变化?同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什 么?(反应前后铜的质量没有变化, 在此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学生掌握乙醇的 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通过人人动 手实验,规范学生操 作,全面培养、提高学 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 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 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 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 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科 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 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进一步假设-再验证- 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讲述]好!同学们都很好的完成了 学习。同学们在论坛上都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基本符合规范,具有比较强的实验能力。现在,一起来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总结]和老师一起总结乙醇的 化学性质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能力目标】通过酸、碱、盐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与探究] 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思考与交流] 1.上述哪些物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 [归纳与整理]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④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⑤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以NaCl溶液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3、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实践与探究]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HNO3、H2SO4、NaOH、Ba(OH)2、NaCl、KNO3、MgCl2 [思考与交流] 1.根据HCl、HNO3、H2SO4的电离,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2.能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吗? [归纳与整理] 5、酸、碱、盐

高三化学全册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全一册)

第一章节离子、分子、原子晶体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和原子晶体(一)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氢键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写出NaCl 、CO2、H2O 的电子式 。 2.NaCl晶体是由Na+和Cl—通过形成的晶体。 [课题板书]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分子晶体(有课件) 一、离子晶体 1、概念: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 2、空间结构 以NaCl 、CsCl为例来,以媒体为手段,攻克离子晶体空间结构这一难点 [针对性练习] [例1]如图为NaCl晶体结构图,图中直线交点处为NaCl晶体中Na+与Cl-所处的位置

(不考虑体积的大小)。 (1)请将其代表Na+的用笔涂黑圆点,以完成 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晶体的晶胞,分析其构成。 (2)从晶胞中分Na+周围与它最近时且距离相等的 Na+共有多少个? [解析]下图中心圆甲涂黑为Na+,与之相隔均要涂黑 (1)分析图为8个小立方体构成,为晶体的晶胞, (2)计算在该晶胞中含有Na+的数目。在晶胞中心有1个Na+外,在棱上共有4个Na+,一个晶胞有6个面,与这6个面相接的其他晶胞还有6个面,共12个面。又因棱上每个Na+又为周围4个晶胞所共有,所以该晶胞独占的是12×1/4=3个.该晶胞共有的Na+为4个。 晶胞中含有的Cl-数:Cl-位于顶点及面心处,每.个平面上有4个顶点与1个面心,而每个顶点上的氯离于又为8个晶胞(本层4个,上层4个)所共有。该晶胞独占8×1/8=1个。一个晶胞有6个面,每面有一个面心氯离子,又为两个晶胞共有,所以该晶胞中独占的Cl-数为6×1/2=3。 不难推出,n(Na+):n(Cl-)=4:4:1:1。化学式为NaCl. (3)以中心Na+为依据,画上或找出三个平面(主个平面互相垂直)。在每个平面上的Na+都与中心 Na+最近且为等距离。 每个平面上又都有4个Na+,所以与Na+最近相邻且等距的Na+为3×4=12个。 [答案] (1)含8个小立方体的NaCl晶体示意图为一个晶胞 (2)在晶胞中Na+与Cl-个数比为1:1. (3)12个 3、离子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1)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又取决于什么?在离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和构成离子键的粒子是相同的,即都是阴、阳离子。离子晶体发生三态变化,破坏的是离子键。也就是离子键强弱即决定了晶体熔、沸点的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培养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电离的本质。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 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1)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2)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3)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一.进度安排表 下学期大致时间分配 时间 复习内容 备注 2月中下旬-3月中旬 选修5(部分内容)、选修3 顺利结束一轮复习 3月中旬-5月中旬 二轮专题复习 对热点、重点知识深度剖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牢固知识体系。 5月中旬-高考 强化训练,回归课本 查漏补缺,训练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重温课本,把书读薄。 二.教学侧重点 虽然经历了一轮的复习,但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够牢固,同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生还存在很多薄弱点,这些薄弱点也即学生的潜力所在,是学生的增分点,是我们教学的着力点。我们的教学相应就有下面几个侧

重点: 1.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题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原因很多,诸如:没有仔细读题,将关键信息漏掉;抓不住关键信心;化学用语间混用导致答非所问。审题能力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慢慢训练和培养。对于那些易错的化学用语,我们将编印100个常见化学方程式,供学生背诵熟记。 2.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在考试中占有相当比重,答题规范主要体现在化学用语方面,而答题技巧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考查方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关键是没有抓住答题要点,最终是没有掌握知识要点,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 3.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与确定就是综合考虑了考试和学生两 个方面因素,专题内容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点。扎实落实二轮复习,做好查漏补缺,达到巩固、升华、活化知识的目的。 4.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往往被学生轻视,在平时的计算中,由于嫌麻烦,习惯性使用计算器,从而形成懒惰习惯,也就弱化了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在二轮复习计算专题中,我们要加大计算量训练,禁止学生使用计算器,促学生养成动手计算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