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得到了实践。
为了统一和规范绿色建筑的标准,不同国家和组织提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际上常见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一、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推出的一项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LEED通过对建筑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评估,对建筑进行综合评分。
根据所获得的分数,建筑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证级别,包括认证、银级、金级和白金级。
LEED标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绿色建筑认证的代表,并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提出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该标准通过对建筑的能源使用、水资源利用、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评估,对建筑进行打分。
BREEAM 标准同样基于综合评分,建筑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认证,包括通过、良好、很好、优秀和卓越。
BREEAM标准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GBAS(绿色建筑标准评价体系)GBAS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建筑绿色化改造与评价技术标准。
该标准包括易用性、节能与能源环境、水资源与环境、室内环境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管理五个大类共25个评价指标。
通过对建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监管,GBAS标准推动了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GBAS标准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主导标准,被广泛应用。
四、Green Star(绿星)Green Star是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推出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新加坡Green Mark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修订分析

60 官方网站新加坡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修订分析*Latest Revision Analysis of Singapore's Green Mark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Criteria 王 静1,徐 拓2WANG Jing,XU Tuo摘要 2015~2018年新加坡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在旧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通过新旧版本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变化在于标准适用建筑类型增多,并对部分建筑类型的专项标准进行了整合,延续评价阶段,评价定级取消认证级,增设指标大类体现评价阶段与建筑类型特色,Green Mark 标准还打破了原有框架,从“气候适应、资源综合利用、智能健康”理念出发创新性地整合了条文内容。
2018年我国公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版,标准更新在即,新加坡Green Mark 标准在评价对象、评价定级、大类设置、条文整合等方面的修订思路可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新修订提供启示。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加坡Green Mark;版本修订;比较分析ABSTRACT From 2015 to 2018, Singapore's Green Mark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 has been completely upgraded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vers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versions, we find that the main changes are in the increase of standard applicable building types,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fic standards for some building type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ge, the cancellation of certification level of evalua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evaluation st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types. Besides, the Green Mark standard breaks with the original framework and innovatively integrates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from the concept of "climate adapt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ntelligent health." In 2018, China published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o solicit public opinion. The revised standard is to be promulgated soon. The revised ideas of Singapore's Green Mark criteria in the aspects of evaluation object, evaluation grading, category setting and article integration,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updating and revision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Singapore's green mark; version revis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基金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17KB09):湿热地区绿色被动房集成设计研究。
二维码0.1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页]
![二维码0.1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页]](https://img.taocdn.com/s3/m/945a67a93c1ec5da51e2704a.png)
除了以上介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了结合本国绿色建筑发展实际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在技术细节上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差异。
下列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供读者参考:香港HKBEAM评价体系HKBEAM发展历程:HK BEAM(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即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是由BEAM Society Limited提出并建立的,旨在通过建立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鼓励和促进香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开发。
BEAM新建办公设计(1/96版)和既有办公建筑(2/96版)标准最早于1996年问世,之后经过了1999年、2003年和2010年的几次改版,最终于2012年发布最新的BEAM Plus 1.2版本,同时也是目前香港试用的体系。
HKBEAM评估体系的构成及评分标准:与其他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相似,HK-BEAM同样也分为节地(SA)、节材(MA)、节能(EU)、节水(WU)、室内环境(IEQ)和创新项。
但是,其各项比重相对于其他体系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能耗所占比例尤为突出,而节材和节水部分比重相对较小(图1)。
同时,HK-BEAM 的不同等级,也对于节地、节能、室内环境和创新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该体系新建建筑评估流程分为两个,分别为预评估审核(PA)和最终审核(FA)。
PA认证更关注前期的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符合绿建规范要求。
FA认证则更侧重于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目前,在BEAM Plus ver.1.1 版本下注册的项目共有219个,其中未获得认证的共有83个,申请PA认证的有132个,包括25个铜级、20 个银级、32个金级,20个白金级。
最终获得FA认证的只有14个项目,且均为香港本地项目,大陆目前仅有一个项目获得PA认证。
新加坡Green MarkGreen Mark发展历程:05 年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ND)下属的新加坡建设局(BCA)首次推出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加坡绿建评价标准

14
3.1
10
3.2
6
3.3
9
3.4
公共交通 促进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使用,以减少个人车辆的使用,应提供离最近地铁或 轻轨的道路。
3.5
制冷剂 通过减少臭氧消耗物质和温室气体的释放,减少对臭氧层的潜在破坏和全球变 暖。 (a)使用臭氧消耗潜能值为0的制冷剂或全球变暖潜能值小于100的制冷剂(1分) (b)在有制冷剂或其他包含制冷剂设备的房屋内安装制冷剂泄漏检测设备(1分)
27
A 1.1 -1.2 绿建评分总计(假设90%区域为空调覆盖) 适用于非空调区域(非空调区域≥10%的楼面面积)
建筑外墙 - 设计/热力参数 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提升外墙的热力学表现 (a)最优建筑朝向以减少冬季热损失,并减少夏季的能量获得。 得分=10-0.2*(建筑朝向和最优朝向之间的角度)(最多12分) (b)(i) 减少东/西/北朝向窗户。 得分= 10-0.1*(东/西/北幕墙平均WWR的百分比) (b)(ii) 有效的西侧窗遮阳,遮阳面至少30%(适用于HSWW和HSCW区域) 得分=0.1*(有遮阳设施的西侧窗户区域占整个西侧墙面区域的比分比) (i)(ii)总分12分 (c) 更好的外墙和窗的热透射率(U值) 得分=0.04*(U值比基准少的外墙和窗占总墙面区域的百分比)(5分) 基准:在GB 50189或DB或DB中说明了墙,窗和屋顶的U值 (d) 更好的屋顶热透射率 每减少0.1 W/m2K得2分(最多5分) 基准:屋顶U值在GB50189或DB中可见
2
5.1
7
高影响项目 2分 中影响项目 1分 低影响项目 0.5分
总分
157
N:非得分 D:可能得分 Y:确认得分 NO.
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节能类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甲醛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甲醛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清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内部环境的健康程度。
在绿色建筑的评估指标中,甲醛是一个关键指标。
本文将介绍绿色建筑三星标准中甲醛的相关要求和措施。
1. 甲醛的危害甲醛是一种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建筑材料中。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甲醛环境下会导致头痛、呼吸不畅、过敏反应,长期吸入还可能引发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控制建筑内部甲醛浓度至关重要。
2.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对甲醛的要求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是衡量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评估指标之一。
在该标准中,甲醛的浓度限制是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标准,建筑室内甲醛浓度不得超过50μg/m³。
3. 甲醛治理的关键措施为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中对甲醛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甲醛治理措施。
3.1 选择低甲醛释放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应优先选择无或低甲醛释放的材料。
例如,使用低甲醛板材替代传统的有甲醛释放的板材。
3.2 加强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通风系统运行良好,室内空气可以顺利流通。
3.3 使用甲醛吸附材料在室内布置中,可以选择使用甲醛吸附材料来降低甲醛浓度。
这些材料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减少甲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3.4 严格监测和检测定期对绿色建筑进行甲醛浓度的监测和检测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对甲醛浓度的实时监测,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甲醛治理。
4.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优势和推广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对甲醛的要求,不仅可以保护建筑内部环境的健康,还可以降低居住者的健康风险。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还能够有效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对甲醛的要求是绿色建筑评估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控制建筑室内甲醛浓度不仅是对居住者健康的保障,也是对环境的责任。
通过选择低甲醛释放材料、加强通风系统、使用甲醛吸附材料以及定期监测和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甲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新加坡绿色容积率计算方法

新加坡绿色容积率计算方法说实话新加坡绿色容积率计算方法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这肯定跟建筑和绿化有关系,但具体怎么个算法,两眼一抹黑。
我最开始以为啊,就是把绿地面积除以建筑占地面积就行了呢。
我还专门找了个小项目来试,比如我家附近那个盖了几栋小楼然后有一小块绿化的小区。
我按我想的这么一算,觉得挺对劲儿呢。
结果后来一跟懂行的人聊,完了,大错特错。
人家告诉我,这可不是简单这么除一下就完事儿的。
这绿色容积率计算啊,还得把不同类型的绿地分开看。
比如说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这权重可能就不一样。
像那些街边大家都能去的绿地,和你家小院里只有自家人能进的绿地,在计算里的作用不同。
我就又试着把它们按照一定比例来算,但是这个比例我当时就特别不确定,全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大概是看着好像合理就那么定了。
后来我还试过考虑建筑物的高度。
我就想啊,越高的楼影响的范围越大,那绿地要相对更多才合理吧。
我就按照楼的高度分层,每高一层,绿地面积要求就提高一点比率这样。
可是这里面的比率数值到底怎么定,我又陷入纠结了。
我试了好多个数值,感觉这个数值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根本不精准。
再后来呢,我开始查找新加坡官方给出的一些文件和资料。
哎呀,这才渐渐摸到点儿门道。
原来官方有一套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它涉及到好多项指标呢!除了刚才我说的绿地分类,还有建筑物的用途、人口密度这些。
比如说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对于绿色容积率的要求就有差别。
就像商业大楼人来人往的,那周边的绿化要求可能就更高一点,像是要给群众更多休息的空间。
我也明白了之前我自己尝试的时候犯的错误就是太想当然了。
我没考虑到这么多的影响因素。
如果要准确计算新加坡的绿色容积率,千万不能像我一开始那样乱拼凑算法。
一定要把所有官方提到的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
而且资料一定要查准查全,不是自己在那想当然就能算出来的。
记住不管是绿地的类型还是建筑的功能这些都很重要,一点点差错就可能让结果谬之千里。
我自己就是吃了这个亏,希望你的摸索能比我顺利得多。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李鸿斌;张志恒;王崇敏;雒文伯;刘宇;尹奎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10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紧张的加剧,高能耗的建筑业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建筑业逐渐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相应地,迫切需要一套有效的体系来评价建筑性能,因此许多国家相继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文章对中国和东南亚
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重点将中国的GB/T 50378、马来西亚
的GBI和新加坡的Green Mark从评价标准和机构、评价对象和范围、评价阶段、评价权重对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中马新三国差异较大。
文章可以为在
实际工程中使用和选择相关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李鸿斌;张志恒;王崇敏;雒文伯;刘宇;尹奎
【作者单位】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5
【相关文献】
1.中韩新三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2.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3.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认证体系在暖通部分的对比分析
4.
新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性表现及与LEED体系对比研究5.中外绿色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对比研究——以中德两国评价标准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

tj白匀&Ⅲ*
R目m*境的■持镕标¥最镕樽H等章节.t±i#£UT
ma
94nⅢ#≈Ⅱ2000m2的*R*m《2000m2W±的E
自镕%目n2000吖∞%有g*日女I&
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自±*2004R“※*#*目8£月7§#}目|!∞#
&Ⅱ**{占§‰自加坡gm*#■*f200541月起*镕镕 n自0∞§e2∞#¥“Ⅱ计划.
对可持壤发晨与棒映费2问的矛t坡f2008年威nt肆部r丁的部q持发藿虽舍旨在女警m镕女日宣教育推动目豪的日续在墟t筑m月自6目甚的13节w的et筑日持t的威邬丹2009s月自7nt自目镕et毓女i的e怍mn女7蝉建筑半e日m镕在日际镕色t筑日新加坡绿色毫筑主要政策法规1
发
展 绿
色
新加坡目±i9707 1平方og 2010年^口总救选到508i自揣资*十 n*缺.Ⅲ对可持壤发晨与棒映费■2问 的矛t*∞坡f2008年威nT肆部r丁 的部*‰q持#发■藿虽舍旨在女&警
1.澶程
m&*&自
&±自&日RⅡm自有x4参与*m蛙g镕
I&*4*∞镕e#口”Ⅻ&Ⅸ自tⅡ目#女¥m¥.¥镕¥
H**&*Ⅸ有R*i自女o*境=#*Ⅲ&筑I&管a
目W镕mm目Ⅲ目¥&∞*8R*£t∞W*m☆±∞☆自一 十Ⅲ*#2K&&*镕{镕m≈十#*%t女#∞i|.E《
∞#镕自{oa十*目n%§#2目白勺*}目mR.*%自括口
镕女日*宣*教育¥推动目豪的日
#续&^在*∞墟t筑m∞月自■6±目甚■的1/3节*W *的§Et筑&日持#&■《t的■*§威邬丹2009¥s月 自7**△n#t自目Ⅱ镕Et毓女i的e怍%m#n女7蝉 &建筑半e#*日£*■M镕在日际镕色t筑#日###^≈
万方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标志分数:
7 7 190(最多)
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
绿色标志分数
绿色标志等级
90分以上(包含90分)
白金级
85 ~ <90
黄金+级
75 ~ <85
黄金级
50 ~<75
认证级
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
安装空调的建筑
(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
能源相关的要求最少得 30 分
其他绿色要求最少得 20 分
能源改进可选条件(下面一共要求>30 分)
第一部分‐能量效率 1‐1 建筑外墙的热性能‐ETTV 1‐2 空调系统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1‐5 采光 1‐6 人工照明 1‐7 停车场通风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11 可再生能源
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 4 版)
最少 30 分
分类
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
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NRB 1-2 空调系统
(A) 使用于空调领域
(A)合计-NRB 1-1 到 1-2
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
单元式空调机: • 变制冷剂流量 (VRF) 系统 • Single‐Spilt Unit • Multi‐Spilt Unit
相对于基线,空调系统效率每增加 1 个百分点, 得 1.3 分 分数 = 1.3 x (%改进)
基线
建筑冷负荷峰值
>=500RT
<500RT
制冷负荷峰值 < 500 RT 规定的空调系统效率符合 0.9 kW/RT 得 10 分
(b)(ii) 为西面朝向的窗户提供有效的遮阳,最少遮 30%。
(c) 西面外墙更好的热传递系数(U 值) 西面朝向外墙 U 值要求 <= 2W/m2K
(d) 屋顶较好的热传递(U 值) 基线:屋顶的 U 值取决于下述屋顶结构的重量范
围:
分数 = 15 – 0.3 x (%正面朝西的面积/总的正面面积) (最多 15 分)
建筑冷负荷峰值(RT)
绿色标志等级
<500
>=500
效率(1)(kW/RT)
认证级
0.8
0.7
黄金级
0.8
0.7
黄金+级
0.7
0.65
白金级
0.7
0.65
(ii) 对于使用风冷冷却装置或单元式空调机的建筑
建筑冷负荷峰值(RT)
绿色标志等级
<500
>=500
效率(1)(kW/RT)
认证级
0.9
0.8
黄金级
黄金+级 — 节能>=3分 白金级 — 节能>=5分 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
NRB 1-2 (d) 空调系 统
NRB 3-1 可持续建筑
非安装空调的建筑
相关规定
(1) 要想获得绿色标志白金等级,需要使用通风仿真建模与分析,以确定 NRB 1-4(a)(ii)—自然
最有效的建筑设计和布局。仿真的结果和建议要实施,确保良好的自然通风。 通风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 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 4 版)
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 4 版)
要获得绿色标志认证
必备条件 具体绿色标志等级评分的所
有相关必备条件都要遵守
允许的电机标称功率
(最多得 6 分)
恒定风量
可变风量
1.7kW/m3/s
2.4 kW/m3/s
注(2) 对于使用分散制冷系统的建筑,不需要计算
NRB 1‐2(a)和(b)下的装置效率。获得的分数将基于
NRB 1‐2(c)下空气分配系统效率按比例计分。 d) 必备条件:提供永久测量仪器检测水冷冷却装
置的效率。安装的测量仪器要求能够计算出该
>=500RT
<500RT
制冷负荷峰值 < 500 RT
必备条件
规定的冷却装置效率符合 0.8 kW/RT 得 12 分
中央冷却装置最 0.7kW/RT 0.8kW/RT
小效率 获得更高级的绿色标志等级必备条件:
黄金+级和白金级绿色标志等级:峰值冷负荷≥ 500 RT 和< 500 RT 建筑的中央冷却装置最小效 率分别为 0.65 kW/RT 和 0.7 kW/RT。
只适用于提供水冷冷却装置的建筑 1分
装置的总效率(比如:kW/RT)结果,误差要求在
5%以内,并且符合 ASHRAE Guide 22 和 AHRI
550/590。下面的仪器和设备同样要求符合: (i) 测量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要满足 制造商的建议。 (ii) 数据采集系统最小分辨率为 16 位。 (iii) 保存的所有数据要求采样间隔为 1 分钟。 (iv) 冷却和冷凝水回路需要有流量计,流量计 应该是超声波/全磁孔式或其他等效设备。 (v) 冷却和冷凝水回路需要提供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在 0°C 是最小精度为± 0.05 °C。所有 温度计的安装要确保传感器和水流直接接触。每 个温度测量位置要在两面有两个备用的温度传 感器,以验证测量的精度。 e) 验证中央冷却装置的仪器:热平衡—对水冷冷却 装置的验证测试的计算按照 AHRI 550/590 要求。 f) 提供可变速控制冷却设备如冷水泵和冷却塔风 机,确保不满载时设备较好的效率。 g) 按照表 1—推荐 IAQ 参数 SS 554,使用传感器或 类似的自动控制设备来调节室外空气流速以保 持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可接受范围:高于室外 ≤700 ppm 例外:对于地下室建筑,分数计算可能不包含 NRB1‐1 部分。根据 NRB 1‐2 部分的分数相应的按比例计算。
0.8
黄金+级
0.8注(1) 建筑的整体空调系统的性能要么基于系统全部装机容量(不包括备用)的
效率或者特殊建筑低工况运行时系统预期的工作效率,特殊建筑运行时间
如下:
办公建筑: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9点到下午6点
相关准则 NRB 1-1 –建筑外墙热 性能
NRB 1-2 (a)空调系 统
相对于基线,冷却装置效率每增加 1 个百分点, 得 0.45 分 分数 = 0.25 x (%改进)
(最多得 20 分)
b) 风冷冷却装置/单元式空调机
b) 风冷冷却装置/单元式空调机
风冷冷却装置:
制冷负荷峰值≥ 500 RT
• 气冷式制冷机 • 冷水泵
规定的空调系统效率符合 0.8 kW/RT 得 12 分
从基线开始,ETTV 每减少 1 W/m2,加 1.2 分
可以减小制冷负荷的需求。
基线: 最大允许 ETTV = 50 W/m2 必备条件:
黄金+级 — ETTV<=42W/m2 白金级 — ETTV<=40W/m2
分数值 = 1.2 X (50‐ETTV) 其中 ETTV<= 50W/m2 (得分不超过 12 分)
关于通风仿真的详细资料和提交要求可以参考认证标准附录C。
(2) NRB 3-1 可持续建筑的最少的分:
黄金+级 — 节能>=3分
NRB 3-1—可持续建筑
白金级 — 节能>=5分
非居住类建筑规定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
绿色标志分数
(A)适用于安装了空调的建筑(使用空调总面积>500m2)
NRB 1‐1 建筑外墙热性能—外墙热传导值(ETTV) 通过增强外墙的整体特性能使热增益最小化,因此
分数 = 0.6x (%改进) (最多得 20 分)
注(1) 在既有中央冷却装置又有单元式空调机时,分
数按照合计容量大的空调类型计算。
c) 空气分配系统:
c) 空气分配系统
• 空气处理机组 (AHUs) • 风机盘管 (FCUs) 基线:SS553:2009 表 2 – 空调系统中风扇功率 限制
相对于基线,空气分配系统效率每提高 1 个百 分点,得 0.2 分 分数 = 0.2x (%改进)
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黄金+级 — ETTV<=42W/m2 白金级 — ETTV<=40W/m2
(2) 用能源建模框架给出参考模型达到了规定的节能标准,能源建模认证
标准的详细资料和提交要求在附录E中
黄金+级 — 节能>=25%
白金级 — 节能>=30%
(3) 规定的空调系统效率如下:
(i) 对于使用水冷冷却装置的建筑
NRB 1‐2 空调系统
(a) 水冷冷却装置
鼓励使用能效高的空调设备来减少能源消耗 a) 水冷冷却装置
• 水冷冷水机组
制冷负荷峰值≥ 500 RT 规定的冷却装置效率符合 0.7 kW/RT 得 15 分
• 冷水泵 • 凝结水泵 • 冷却塔
基线
建筑冷负荷峰值
相对于基线,冷却装置效率每增加 1 个百分点, 得 0.25 分 分数 = 0.25 x (%改进)
NRB 1-2 (b) 空调系 统
星期六:上午9点到上午11点 零售商场:
星期一到星期天:上午10点到晚上9点 公共机构: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9点到下午5点 酒店和医院:
24小时 工业和其他类型建筑:
根据运行时间而定 注(2) 对于冷负荷峰值超过500RT的建筑,使用风冷中央冷却装置或单元式空天
机不适用于黄金级及更高的等级。一般情况下,风冷中央冷却装置和单元 式空调机的熊效率是可以和规定的水冷中央冷却装置媲美的。使用风冷系 统的建筑如果想获得更高的绿色标志等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 根据规定要求提供检测水冷冷却装置效率的仪表 (5) NRB 3-1 可持续建筑的最少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