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134: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探源

趣味数学134: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探源
趣味数学134: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探源

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探源

前面,在“有趣的图形数”和“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两篇文章中,曾经两次推导过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13+23+33+…+n3=[n(n+1)/2]2

一次用的是“图形法”,一次用的是“列表法”。其实,早在公元1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继承人尼科马霍斯,在他的著作《算术入门》中就曾经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推导过这个公式。

现在,让我们按照他的思路,重复一下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首先,从奇数列的一个性质入手。

奇数列1,3,5,7,9,11,13,…有一个性质,很容易验证:

1=13

3+5=23

7+9+11=33

13+15+17+19=43

21+23+25+27+29=53

……

请你自上而下仔细观察这一系列等式的左端:

第1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个奇数;

第2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3个奇数;

第3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6个奇数;

第4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0个奇数;

第5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5个奇数;

……

结果发现,这些奇数的序数1,3,6,10,15,…原来是“三角形数”,它的每一项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第1项是1,第2项是1+2=3,第3项是1+2+3=6,第4项是1+2+3+4=10,第5项是1+2+3+4+5=15,……第n项是1+2+3+…+n=n(n+1)/2。即,第n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n(n+1)/2个奇数。

然后,对上面这一系列等式的左右两端,分别求和:

右端是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13+23+33+…+n3。

左端是连续奇数的和。我们知道,求连续奇数的和,求到第几个奇数,就等于第几个奇数的平方。现在,求到第n(n+1)/2个奇数,当然等于[n(n+1)/2]2。

这样就得到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13+23+33+…+n3=[n(n+1)/2]2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论证简单。尼科马霍斯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个方法,显然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图形数的宠爱有关。图形数是自然数的形象化,自然数是众数之源,自然数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自然数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求和公式

自然数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求和公式怎么推导?即: (1) 1^2+2^2+3^2+……+n^2=n(n+1)(2n+1)/6 (2) 1^3+2^3+3^3+……+n^3=[n(n+1)/2]^2 推导过程如下: 一. 1^2+2^2+3^2+……+n^2=n(n+1)(2n+1)/6 利用立方差公式 n^3-(n-1)^3=1*[n^2+(n-1)^2+n(n-1)] =n^2+(n-1)^2+n^2-n =2*n^2+(n-1)^2-n 2^3-1^3=2*2^2+1^2-2 3^3-2^3=2*3^2+2^2-3 4^3-3^3=2*4^2+3^2-4 ...... n^3-(n-1)^3=2*n^2+(n-1)^2-n 各等式全相加 n^3-1^3=2*(2^2+3^2+...+n^2)+[1^2+2^2+...+(n-1)^2]-(2+3+4+...+n) n^3-1=2*(1^2+2^2+3^2+...+n^2)-2+[1^2+2^2+...+(n-1)^2+n^2]-n^2-(2+3+4+... +n) n^3-1=3*(1^2+2^2+3^2+...+n^2)-2-n^2-(1+2+3+...+n)+1 n^3-1=3(1^2+2^2+...+n^2)-1-n^2-n(n+1)/2 3(1^2+2^2+...+n^2)=n^3+n^2+n(n+1)/2=(n/2)(2n^2+2n+n+1) =(n/2)(n+1)(2n+1) 故:1^2+2^2+3^2+...+n^2=n(n+1)(2n+1)/6 二. 1^3+2^3+3^3+……+n^3=[n(n+1)/2]^2 证明如下: (n+1)^4-n^4=[(n+1)^2+n^2][(n+1)^2-n^2] =(2n^2+2n+1)(2n+1)

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前面,在“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一中,介绍了用列表法推导公式的过程。这种方法浅显易懂,有它突出的优越性。在“有趣的图形数”一文中,也曾经用图形法推出过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12+22+32…+n 2=6 ) 12)(1(++n n n 这里用列表法再来推导一下这个公式,进一步体会列表法的优点。 首先,算出从1开始的一些连续自然数的和与平方和,列出下表: n 1 2 3 4 5 6 …… 1+2+3+…+n 1 3 6 10 15 21 …… 12+22+32+…+n 2 1 5 14 30 55 91 …… 然后,以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为分子,连续自然数的和为分母,构成分数 A n =n n ++++++++ 3213212 222, 再根据表中的数据,算出分数A n 的值,列出下表: n 1 2 3 4 5 6 …… A n 1 35 37 3 311 313 …… 观察发现,A n 的通项公式是3 1 2+n 。 既然A n =n n ++++++++ 3213212222,而它的通项公式是3 1 2+n ,于是大胆猜想 n n ++++++++ 3213212222=3 1 2+n 。 因为分母1+2+3+…+n =2 ) 1(+n n , 所以 2)1(3212222+++++n n n =31 2+n 。 由此得到 12+22+32…+n 2= 2)1(+n n ×312+n =6 ) 12)(1(++n n n 。 即 12+22+32…+n 2= 6 ) 12)(1(++n n n 。

用数学归纳法很容易证明等式的正确性,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推出了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这个妙不可言的推导过程是数学家波利亚的杰作,关键之处是他运用了“猜想—证明”的思路。联想到当年著名文学家胡适也曾经有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名言。看来,无论数学也好,文学也好,追求真理的道路是相通的。 这件事对我们教师有什么启示吗?有,那就是:切莫轻视了对学生观察、类比和猜想能力的培养,这往往是培育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小学奥数 数列求和 巧妙求和 含答案

第16讲巧妙求和 一、知识要点 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若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思路导航】根据条件“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可以知道他每天读的页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即30、33、36、……57、60。要求这本书共多少页也就是求出这列数的和。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30,末项=60,项数=11.因此可以很快得解: (30+60)×11÷2=495(页) 想一想:如果把“第11天”改为“最后一天”该怎样解答? 练习1: 1.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30个,以的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胡茜读一本故事书,她第一天读了2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最后一天读了50页恰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英语单词? 【例题2】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 【思路导航】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还不行,那所剩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打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试29次;同理,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试27次……等打开第29把锁,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用试,一定能打开。所以,至多需试29+28+27+…+2+1=(29+1)×29÷2=435(次)。 练习2: 1.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2.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3.有10只盒子,44只羽毛球。能不能把44只羽毛球放到盒子中去,使各个盒子里的羽毛球只数不相等?

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

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图形法“ 早在公元1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继承人尼科马霍斯,在他的著作《算术入门》中就曾经用非 常简单的方法推导过这个公式。 奇数列1,3,5,7,9,11,13,…有一个性质,很容易验证: 请你自上而下仔细观察这一系列等式的左端: 第1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个奇数; 第2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3个奇数; 第3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6个奇数; 第4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0个奇数; 第5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5个奇数; …… 结果发现,这些奇数的序数1,3,6,10,15,…原来是“三角形数”,它的每一项等于从1开始的连 续自然数的和。第1项是1,第2项是1+2=3,第3项是1+2+3=6,第4项是1+2+3+4=10,第5 项是1+2+3+4+5=15,……第n项是1+2+3+…+n=n(n+1)/2。即,第n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n(n +1)/2个奇数。 然后,对上面这一系列等式的左右两端,分别求和: 右端是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13+23+33+…+n3。 左端是连续奇数的和。我们知道,求连续奇数的和,求到第几个奇数,就等于第几个奇数的平方。现在,求到第n(n+1)/2个奇数,当然等于[n(n+1)/2]2。 这样就得到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论证简单。尼科马霍斯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个方法,显然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图形数的 宠爱有关。图形数是自然数的形象化,自然数是众数之源,自然数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列表法” 这里再介绍一种列表法,同样可以推出这个公式,并且更简单,更好理解。 第一步:列一个表,在第一行填入一个因数1、2、3、4、5,在第一列填入另一个因数1、2、3、4、5。 第二步:在右下方的空格里分别填入对应的两个因数的积。 显然,所有乘积的和等于 这5块依次是:

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a1, a1+d, a1+2d, a1+3d, .... (d为常数) 称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差级数,又称算术级数.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等差中项 a1, a1q, a1q2, a1q3....,(q为常数) 称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相应的级数称为等比级数,又称几何级数. 通项公式 前n项和 等比中项

无穷递减等比级数的和 更多地了解数列与级数:等差数列与等差级数(算术级数)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比值,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推导自然数立方和公式两种方法

推导213)1(21??????+=∑=n n k n k 的两种方法 通化市第一中学校 刘天云 邮编 134001 方法一:拆项累加相消求和 已知:)12)(1(6 112++= ∑=n n n k n k 而)]2)(1()1()3)(2)(1([4 1)2)(1(++--+++=++k k k k k k k k k k k 则:∑=+++= ++n k n n n n k k k 1 )3)(2)(1(41)]2)(1([ 所以:∑∑∑∑====--++=n k n k n k n k k k k k k k 1 1121323)]2)(1([ )1(2 12)12)(1(613)3)(2)(1(41+?-++?-+++=n n n n n n n n n 2)1(21?? ????+=n n 另外:∑=+++= ++n k n n n n k k k 1)3)(2)(1(4 1)]2)(1([还可以作如下证明: )2)(1(432321++++??+??n n n )(6323433++++=n C C C )3)(2)(1(4 1643+++==+n n n n C n 方法二:构造群数列推导 构造奇数列,并按第n 群中含有个奇数的方式分群,即 1 / 3,5 / 7,9,11 / 13,15,17,19 / …… 我们用两种方法研究前n 群的所有数的和. 1、第n 群最末一个数是数列的第)1(2 1+n n 项,而且该项为 11)1(2 122)1(21 -+=-+?=+n n n n a n n

那么,第n 群最初一个数是数列的第1)1(2 1+-n n 项,而且该项为 111)1(21221)1(21 +-=-?? ????+-?=+-n n n n a n n 所以,第n 群的n 个数的和为:322)]1()1[(2 1n n n n n n =-+++-. 则前n 群的所有数的和可记作∑=n k k 13. 2、前n 群所有数的和为该奇数列的前)1(21+n n 项的和,即2 )1(21??????+n n 因此:2 13)1(21??????+=∑=n n k n k

自然数幂求和公式的存在与规律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 自然数幂求和公式的存在与规律探讨 SUM FORMULA OF POWER OF NATURAL NUMBER'S EXISTENCE AND REGULARITY 学院(部):理学院 专业班级:08-2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张兴刚 指导教师:范自强 2012年6 月1 日

自然数幂求和公式的存在与规律探讨 摘要 自然数幂求和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本文从线性空间入手,提出关于多项式的自然线性空间的概念,利用了线性空间的简单性质,证明了任意正整数的自然数幂求和公式的存在和简单规律;归纳出自然数幂求和公式中一条精彩的结论,系数定理,一劳永逸的解决并揭示了自然数幂求和问题的内涵;本文亦从线性空间的角度,提出自由空间概念,为自然数幂求和问题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字:自然数幂求和、自然线性空间、多项式、系数定理、自由线性空间

Sum formula of power of natural number 's existence and regularity Abstract Natural number power sum is an ancient mathemat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near space sets out, put forward on polynomial natural linear space, linear space of the simple nature, it is proved that for any positive integer sum formula of power of natural number exists, and the simple rule; summarize sum formula of power of natural number in a wonderful conclusion coefficient theorem, put things right once and for all solutions and reveals the natural number power sum problem connotation; this paper also from linear spatial angl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free space, is a natural number power sum problem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Keywords: natural number power sum, natural linear space, polynomial coefficient theorem, free linear space

自然数平方和公式推导

我们把S(n)拆成数字排成的直角三角形: 1 2 2 3 3 3 4 4 4 4 …… n n …… n 这个三角形第一行数字的和为12,第二行数字和为22,……第n行数字和为n2,因此S(n)可以看作这个三角形里所有数字的和 接下来我们注意到三角形列上的数字,左起第一列是1,2,3,……,n,第二列是2,3,4,……n 这些列的数字和可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算出,但是它们共性不明显,无法加以利用 如果求的数字和是1,2,3,……,n,1,2,3,……,n-1这样的,便可以像求 1+(1+2)+(1+2+3)+(1+2+3+……n)一样算出结果,那么该怎样构造出这样的列数字呢 注意上面那个直角三角三角形空缺的部分,将它补全成一个正方形的话,是这样的: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 n n n …… n 这个正方形所有的数字和为n*(1+n)*n/2=n3/2+n2/2 而我们补上的数字是哪些呢? 1 1 1 …… 1 (n-1)个的1 2 2 …… 2 (n-2)个的2 3 …… 3 (n-3)个的3 ……… n-1 又一个直角三角形,我们只需算出这个三角形的数字和T(n),再用刚才算的正方形数字和减去它,便能得到要求的S(n),即S(n)=n3/2+n2/2-T(n)。而这个三角形的每一列数字和很好算,第一列是1,第二列是1+2,第三列是1+2+3,……,

最后一列(第n-1列)是1+2+3+……+n-1,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这个三角形第n列的数字和是(1+n)*n/2=n2/2+n/2,所以T(n)相当于 (12/2+1/2)+(22/2+2/2)+(32/2+3/2)……+[(n-1)2/2+(n-1)/2] 将各个扩号内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相加,得 T(n)=[12+22+32+……+(n-1)2]/2+(1+2+3+……+n-1)/2 =S(n-1)/2+(n-1)*n/4 =S(n-1)/2+n2/4-n/4 也就是说,S(n)=n3/2+n2/2-T(n) =n3/2+n2/2-S(n-1)-n2/4+n/4 =n3/2+n2/4+n/4-S(n-1)/2 ……① 因为S(n)=12+22+32+……+n2,S(n-1)=12+22+32+……+(n-1)2 可以看出,S(n)=S(n-1)+n2,即S(n-1)=S(n)-n2,代入①式,得到 S(n)=n3/2+n2/4+n/4-S(n)/2+n2/2 3S(n)/2=n3/2+3n2/4+n/4 3S(n)=n3+3n2/2+n/2 S(n)=n3/3+3n2/6+n/6 上面这个式子就是我们熟悉的S(n)=n(n+1)(2n+1)/6 另外一种经典的方法

自然数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求和公式

自然数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求和公式怎么推导即: (1) 1^2+2^2+3^2+……+n^2=n(n+1)(2n+1)/6 (2) 1^3+2^3+3^3+……+n^3=[n(n+1)/2]^2 推导过程如下: 一. 1^2+2^2+3^2+……+n^2=n(n+1)(2n+1)/6 利用立方差公式 n^3-(n-1)^3=1*[n^2+(n-1)^2+n(n-1)] =n^2+(n-1)^2+n^2-n =2*n^2+(n-1)^2-n 2^3-1^3=2*2^2+1^2-2 3^3-2^3=2*3^2+2^2-3 4^3-3^3=2*4^2+3^2-4 ...... n^3-(n-1)^3=2*n^2+(n-1)^2-n 各等式全相加 n^3-1^3=2*(2^2+3^2+...+n^2)+[1^2+2^2+...+(n-1)^2]-(2+3+4+...+n) n^3-1=2*(1^2+2^2+3^2+...+n^2)-2+[1^2+2^2+...+(n-1)^2+n^2]-n^2-(2+3+4+...+n) n^3-1=3*(1^2+2^2+3^2+...+n^2)-2-n^2-(1+2+3+...+n)+1 n^3-1=3(1^2+2^2+...+n^2)-1-n^2-n(n+1)/2 3(1^2+2^2+...+n^2)=n^3+n^2+n(n+1)/2=(n/2)(2n^2+2n+n+1) =(n/2)(n+1)(2n+1) 故:1^2+2^2+3^2+...+n^2=n(n+1)(2n+1)/6 二. 1^3+2^3+3^3+……+n^3=[n(n+1)/2]^2 证明如下: (n+1)^4-n^4=[(n+1)^2+n^2][(n+1)^2-n^2] =(2n^2+2n+1)(2n+1) =4n^3+6n^2+4n+1

数列的求和问题(规律总结)

数列的求和问题 知识点一:数列的前项和的相关公式 1.任意数列的第项与前项和之间的关系式: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为常数) 当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当d=0时(a1≠0),S 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当时,,, 当时,或 知识点二:求数列的前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1.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求其前项和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和;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拆分成两项或者多项,或者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或者把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等等,使其转化成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等可求和的数列分别进行求和。例如对通项公式为a n=2n+3n的数列求和。 3.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以采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例如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对 通项公式为的数列求和。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对应 项乘积组成的,求和的时候可以采用错位相减法.即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为 (其中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是公比q≠1的等比数列)(也称为“差比数列”) 的数列求前项和.例如对通项公式为的数列求和。 一般步骤: ,则 所以有 注意: ①错位相减法是基于方程思想和数列规律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把前项和的两边都乘以等比数列的公 比q后,再错位相减求出其前项和; ②在使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一定要注意讨论等比数列中其公比q是否有可能等于1,若q=1,错位相减法 会不成立. 5.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把数列的每一项都按照这种方法拆成两项的差,以达到在求和的时候隔项正负相抵消的目的,使前n项的和变成只剩下若干少数项的和的方法. 例如对通项公式为的数列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 ①; ②若为等差数列,且公差d不为0,首项也不为0,则; ③若的通项的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时, 则. ④;.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万年历2013年3月6日星期三10:43 癸巳年正月廿五设置闹钟站内搜索支持本站公益活动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比值,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an*q)/(1-q) =a1/(1-q)-a1/(1-q)*q^n ( 即A-Aq^n) (前提:q≠1)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 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 一、解题方法归纳: 1.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2.连续自然数逢单时求和的方法: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二、范例解析 例1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3+4+5+6+7+8+9 = ? 解法1 4个10加上5等于45。 解法2 5个9等于45。 解法3 得到9个10,即90,它是和数的2倍,即90÷2 = 45。 说明解法1是利用“凑整”技巧进行简算; 解法2是利用“0”的神奇性配对进行速算; 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 “求1+2+3+4+……+100的和”。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例2 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 ⑵21+22+23+24+25+26+27+28 =? 解⑴4+5+6+7+8+9+10+11+12+13

=(4+13)×10÷2 = 17×10÷2 = 170÷2 = 85 ⑵21+22+23+24+25+26+27+28 =(21+28)×8÷2 = 49×8÷2 = 392÷2 = 196 说明只要的连续自然数求和,不一定要从1开始,均可用此法计算。 例3 求和:53+54+55+56+57+58+59 解法1 53+54+55+56+57+58+59 =(53+59)×7÷2 = 112×7÷2 = 784÷2 = 392 解法2 53+54+55+56+57+58+59 = 56×7 = 392 说明如果相加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 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例4 求和。 ⑴1+3+5+7+9+11+13+15+17 ⑵24+26+8+30+32 解⑴1+3+5+7+9+11+13+15+17 = 9×9 = 81

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总结

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总结 自然数的平方和就是2222123n ++++ ()n N *∈,它的结果是1(1)(21)6 n n n ++。对于这一结论的推导,方法多种多样,现将我所知道的方法一一总结如下,与大家共享。 方法一:设数列{}n a ,其中22212n a n =+++ ,则 {}n a 的一阶差数列记为1 {}n a ,其中121(1)n n n a a a n +=-=+,首项为114a =; {}n a 的二阶差数列记为2{}n a ,其中 21 1221(2)(1)n n n a a a n n +=-=+-+,首项为215a =; {}n a 的三阶差数列记为3{}n a ,其中 3221(25)(23)2n n n a a a n n +=-=+-+=,首项为312a =; 于是我们可知数列{}n a 为三阶等差数列。于是我们应用下面方法求可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 22222222121321()()()n n n a a a a a a a a -=+-+-++- =5+333121n a a a -+++ =5+2+2+……+2=1125n C -+(2)n ≥ 亦知当1n =时亦有21125n n a C -=+, 故有21*125,n n a C n N -=+∈ 1 1111111121321()()()n n n a a a a a a a a -=+-+-++- =4+222121n a a a -+++ =111110122142()5n n C C C C C --++++++ =2111254n n C C --++(2)n ≥ 亦知当1n =时亦有12111254n n n a C C --=++。 故有1 2111254,*n n n a C C n N --=++∈ 121321()()()n n n a a a a a a a a -=+-+-++- =1+111121n a a a -+++

斯特林数和自然数前m项n次方的求和公式

斯特林数和自然数前m 项n 次方的求和公式 将 n 个元素,分成 k 个非空子集,不同的分配方法种数,称为斯特林数(Stirling Number ),记为),(k n S ,n k ≤≤1。 例如,将4个物体d c b a ,,,分成3个非空子集,有下列6种方法: )}(),(),,{(d c b a ,)}(),(),,{(d b c a ,)}(),(),,{(c b d a , )}(),(),,{(d a c b ,)}(),(),,{(c a d b ,)}(),(),,{(b a d c 。 所以,6)3,4(=S 。 斯特林数),(k n S 的值列表如下: 容易看出,有 1),()1,(==n n S n S ,12 )2,(1 -=-n n S ,2 )1,(2 = =-C n n S n 。定理1 当 n k ≤≤2 时,有 ),()1,(),1(k n kS k n S k n S +-=+ 。 证 把1+n 个元素分成k 个非空子集,有),1(k n S +种不同分法。 把1+n 个元素分成k 个非空子集,也可以这样考虑:或者将第1+n 个元素单独作为1个子集,其余n 个元素分成1-k 个非空子集,这种情况下有)1,(-k n S 种不同做法;或者先将前n 个元素分成k 个非空子集,有),(k n S 种分法,再将第1+n 个元素插入这k 个子集,有k 种选择,这种情况下有k ),(k n S 种不同做法。所以共有),()1,(k n kS k n S +-种分法。 两种考虑,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此有 ),()1,(),1(k n kS k n S k n S +-=+ 。 如果规定当1时,0),(=k n S ,则公式 ),()1,(),1(k n kS k n S k n S +-=+对 任何正整数n 和任何整数k 都成立。

自然数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自然数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聪明的高斯在九岁时就在短时间内算出了1+2+3+-----+100的和,关于此公式的几种简单代数证明有好几种,本文将从几何的角度对此公式给出证明,然后举例说明此公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探究自然数求和公式与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如图我们可以把左边圆圈的个数问题转化为右边梯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梯形的面积是S=21n(n+1),所以左边圆圈的个数是2 1n(n+1),所以1+2+3+-----+n=21n(n+1) 此即自然数求和公式。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我们还可以求出不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或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而此时求和的重点在于确定梯形的“高”。 例1、求13+14+15+-----+887的值。 我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图形解释把此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已知此上底是13,下底是887,难点在于确定梯形的“高”,即从13到887中自然数的个数。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开始 所以这个两底是13和887的梯形的高就是887-13+1=875。所以此梯形的面积是: 21(13+887)×875=393750,所以13+14+15+-----+887=2 1(13+887)×875=393750 更一般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列表探寻规律的方法来求出等差不是“1”的自然数的求和规律。(以等差为3的自然数为例) 计算11+15+19+------+411 分析,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两底边分别是11和411,(等差为4),高为4 1(411-11)+1的梯形的面积既是所求11+15+19+------+411的值 即11+15+19+------+411= 21(11+411)×[41(411-11)+1]=21311 二、自然数求和公式的应用 例1、50个同窗好友见面两两握手,共握手多少次? 我们把50个同学编上从1——50的号码。那么1号同学要与其余49人握手49次,1号同学完成任务后2号同样与余下的48个同学握手共握手48次------最后是49号和50号同学握手1次。于是这50个同学握手的问题就转化为了1+2+3+------+50的自然数求和问题。 所以握手的总次数是1+2+3+------+49=2 1 (1+49)×50=1250(次)

趣味数学134: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探源

连续自然数立方和公式探源 前面,在“有趣的图形数”和“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两篇文章中,曾经两次推导过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13+23+33+…+n3=[n(n+1)/2]2 一次用的是“图形法”,一次用的是“列表法”。其实,早在公元1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继承人尼科马霍斯,在他的著作《算术入门》中就曾经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推导过这个公式。 现在,让我们按照他的思路,重复一下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首先,从奇数列的一个性质入手。 奇数列1,3,5,7,9,11,13,…有一个性质,很容易验证: 1=13 3+5=23 7+9+11=33 13+15+17+19=43 21+23+25+27+29=53 …… 请你自上而下仔细观察这一系列等式的左端: 第1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个奇数; 第2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3个奇数; 第3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6个奇数; 第4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0个奇数; 第5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5个奇数; …… 结果发现,这些奇数的序数1,3,6,10,15,…原来是“三角形数”,它的每一项等于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第1项是1,第2项是1+2=3,第3项是1+2+3=6,第4项是1+2+3+4=10,第5项是1+2+3+4+5=15,……第n项是1+2+3+…+n=n(n+1)/2。即,第n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n(n+1)/2个奇数。 然后,对上面这一系列等式的左右两端,分别求和:

右端是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13+23+33+…+n3。 左端是连续奇数的和。我们知道,求连续奇数的和,求到第几个奇数,就等于第几个奇数的平方。现在,求到第n(n+1)/2个奇数,当然等于[n(n+1)/2]2。 这样就得到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13+23+33+…+n3=[n(n+1)/2]2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论证简单。尼科马霍斯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个方法,显然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图形数的宠爱有关。图形数是自然数的形象化,自然数是众数之源,自然数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的一些规律及其证明

平方和公式:1^2+2^2+3^2+……+n^2=n(n+1)(2n+1)/6 立方和公式:1^3+2^3+...+n^3=[n(n+1)/2]^2 首先给出网上的推导: 1^2+2^2+3^2+……+n^2=n(n+1)(2n+1)/6 利用立方差公式 n^3-(n-1)^3=1*[n^2+(n-1)^2+n(n-1)] =n^2+(n-1)^2+n^2-n =2*n^2+(n-1)^2-n 2^3-1^3=2*2^2+1^2-2 3^3-2^3=2*3^2+2^2-3 4^3-3^3=2*4^2+3^2-4 ...... n^3-(n-1)^3=2*n^2+(n-1)^2-n 各等式全相加 n^3-1^3=2*(2^2+3^2+...+n^2)+[1^2+2^2+...+(n-1)^2]-(2+3+4+...+n) n^3-1=2*(1^2+2^2+3^2+...+n^2)-2+[1^2+2^2+...+(n-1)^2+n^2]-n^2-(2+3+4+...+n) n^3-1=3*(1^2+2^2+3^2+...+n^2)-2-n^2-(1+2+3+...+n)+1 n^3-1=3(1^2+2^2+...+n^2)-1-n^2-n(n+1)/2 3(1^2+2^2+...+n^2)=n^3+n^2+n(n+1)/2=(n/2)(2n^2+2n+n+1)=(n/2)(n+1)(2n+1) 1^2+2^2+3^2+...+n^2=n(n+1)(2n+1)/6 1^3+2^3+3^3+……+n^3=[n(n+1)/2]^2 (n+1)^4-n^4=[(n+1)^2+n^2][(n+1)^2-n^2] =(2n^2+2n+1)(2n+1) =4n^3+6n^2+4n+1 2^4-1^4=4*1^3+6*1^2+4*1+1 3^4-2^4=4*2^3+6*2^2+4*2+1 4^4-3^4=4*3^3+6*3^2+4*3+1 ...... (n+1)^4-n^4=4*n^3+6*n^2+4*n+1 各式相加有 (n+1)^4-1=4*(1^3+2^3+3^3...+n^3)+6*(1^2+2^2+...+n^2)+4*(1+2+3+...+n)+n 4*(1^3+2^3+3^3+...+n^3)=(n+1)^4-1+6*[n(n+1)(2n+1)/6]+4*[(1+n)n/2]+n =[n(n+1)]^2 1^3+2^3+...+n^3=[n(n+1)/2]^2 平方和的经典题目: 立方和的另类推导: (1)

自然数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求和公式

自然数平方数列和立方数列求和公式怎么推导? 即: (1) 1^2+2^2+3^2+……+n^2=n(n+1)(2n+1)/6 (2) 1^3+2^3+3^3+……+n^3=[n(n+1)/2]^2 推导过程如下: 一. 1^2+2^2+3^2+……+n^2=n(n+1)(2n+1)/6 利用立方差公式 n^3-(n-1)^3=1*[n^2+(n-1)^2+n(n-1)] =n^2+(n-1)^2+n^2-n =2*n^2+(n-1)^2-n 2^3-1^3=2*2^2+1^2-2 3^3-2^3=2*3^2+2^2-3 4^3-3^3=2*4^2+3^2-4 ...... n^3-(n-1)^3=2*n^2+(n-1)^2-n 各等式全相加 n^3-1^3=2*(2^2+3^2+...+n^2)+[1^2+2^2+...+(n-1)^2]-(2+3+4+...+n) n^3-1=2*(1^2+2^2+3^2+...+n^2)-2+[1^2+2^2+...+(n-1)^2+n^2]-n^2-(2+3+4+...+n)

n^3-1=3*(1^2+2^2+3^2+...+n^2)-2-n^2-(1+2+3+...+n)+1 n^3-1=3(1^2+2^2+...+n^2)-1-n^2-n(n+1)/2 3(1^2+2^2+...+n^2)=n^3+n^2+n(n+1)/2=(n/2)(2n^2+2n+n+1) =(n/2)(n+1)(2n+1) 故:1^2+2^2+3^2+...+n^2=n(n+1)(2n+1)/6 二. 1^3+2^3+3^3+……+n^3=[n(n+1)/2]^2 证明如下: (n+1)^4-n^4=[(n+1)^2+n^2][(n+1)^2-n^2] =(2n^2+2n+1)(2n+1) =4n^3+6n^2+4n+1 2^4-1^4=4*1^3+6*1^2+4*1+1

由自然数平方和公式推导自然数立方和公式

自然数平方和公式Sn=1*1+2*2+3*3+…+n*n=n(n+1)(2n+1)/6 怎么推导? 利用(n+1)3-n3=3n2+3n+1即可 13-03=3×02+3×0+1 23-13=3×12+3×1+1 33-23=3×22+3×2+1 43-33=3×32+3×3+1 …… (n+1)3-n3=3n2+3n+1 ∴(n+1)3=3Sn+3(1+2+……+n)+(n+1) …… Sn=1*1+2*2+3*3+…+n*n=n(n+1)(2n+1)/6 设S=1^2+2^2+....+n^2 (n+1)^3-n^3 = 3n^2+3n+1 n^3-(n-1)^3 = 3(n-1)^2+3(n-1)+1 ... .. ... 2^3-1^3 = 3*1^2+3*1+1 把上面n个式子相加得:(n+1)^3-1 = 3* [1^2+2^2+...+n^2] +3*[1+2+....+n] +n 所以S= (1/3)*[(n+1)^3-1-n-(1/2)*n(n+1)] = (1/6)n(n+1)(2n+1) 方法1:由(n+1)^3-n^3=3n^2+3n+1,利用叠加法可得 3(1^2+2^2+3^2+...+n^2)+3(1+2+3+...+n)+n=(n+1)^3-1. 由此等式可得1^2+2^2+3^2+...+n^2=n(n+1)(2n+1)/6. 方法2:由组合数性质可得:C(2,2)+C(2,3)+C(2,4)+...C(2,n)=C(3,n+1), 即2×1/2+3×2/2+4×3/2+...+n(n-1)/2=(n+1)n(n-1)/6 整理得(1^2+2^2+3^2+...+n^2)-(1+2+3+...+n)=(n+1)n(n-1)/3, 所以1^2+2^2+3^2+...+n^2=(n+1)n(n-1)/3+(1+2+3+...+n)=...

关于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十种证明方法

关于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十种证明方法 潮阳区谷饶中学 张泽锋 摘要:在《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大家都能够熟练掌握前n 个自然数的平方和公式: 22221 123=(1)(21)6 n S n n n n =+++ +++, 但涉及到如何进行推导证明,很多学生却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公式,特收集整理了如下关于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十种证明方法,一方面解决学生的疑惑,另一方面以期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有所创新。 关键词:自然数,平方和公式,十种证法,组合数性质,数学归纳法 方法一:观察、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对于自然数平方和公式的证明,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猜想:2 222321n S n ++++= 应该是一个与n 有关的一个多项式,不妨设D n C n B n A S n +?+?+?=2 3,分别取 4,3,2,1=n 时,得到:?????? ?? ???====????????=+++=+++=+++=+++0 61 2131304166414392752481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12)(1(6 1 61213123++=++=∴n n n n n n S n 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证明:(1)当1n =时,左边=2 11=,右边=1 1(11)(211)16 ??+??+=,左边=右边 ∴当1n =时,原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时,2 2 2 21 123(1)(21)6 k k k k +++ +=++成立, 则当1n k =+时, 22222 222 123(1)1 (1)(21)(1)6 17 (1)(1) 36 1(1)(276)61 (1)(2)(23)61 (1)[(1)1][2(1)1]6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左边 左边=右边 ∴当1n k =+时,原式也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