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共艺术案例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文化·智性空间: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作者:殷小烽李听晖来源:《公共艺术》2019年第03期摘要: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以“时代脉动”为文化定位,立足于长春这座城市独具的历史文脉、人文自然景观与城市精神,以国际化的视角和多元的视觉艺术语言展现春城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城市风貌及美好展望。
在文化、空间、艺术三位一体的“一体化”理念下,串连起长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文以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设计为案例,通过对整体设计思路和各站点设计实施的深入剖析,反思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的相互支撑关系。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长春地铁2号线;空间一体化设计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俨然成为一座城市文化最直观、最鲜明的载体。
因此,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给公众带来美的享受,还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使作品和观者能够达到情感的共鸣,形成一种对话和交流。
地铁空间是可以承载综合功能的公共场域,它不仅能够串连起城市生活的界面,也能够借助公共艺术的形式连接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增加一座城市的记忆、温度与特质。
作为文化天然的传播媒介,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创作肩负着形塑、建构长春城市文化的重任。
因此,各站点的公共艺术作品强调城市文化、地铁空间和公共艺术之间的整合关系,是集艺术、文化、空间于一体的统一体。
一、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创作思路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由七条线组成的放射式线网,其中已建成的1、2号线形成了贯穿城区南北和东西的核心“十”字骨架。
主创团队以“春风承运,生生不息”为全网概念主题,坚持“传承长春城市文脉,发扬长春城市精神,地上地下映射互动”的创作理念,围绕春城地铁的整体公共艺术规划及每条线路的主题定位,通过对城市地上空间历史、文化、环境的深入挖掘、调研和研讨,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主题和元素,映射到地铁空间的分区与布局,选择最适切的题材和艺术语汇实现区域文脉和景观的新建。
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_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

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文/凌云(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摘 要: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壁画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
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共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
本文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分析,从满足审美、空间调整、城市文化、强化场所、调动互动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框架。
同时结合杭州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新近开通的地铁中公共艺术墙,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探索一个理论框架指导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
空间艺术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国内许多城市的地下铁路系统建设正在火热地进行着。
地铁于现代城市是其公共交通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途径之一。
除了承担交通运输功能,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更成为一个城市的窗口。
如果说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
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上的需求,成功的地铁公共艺术除了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特征,更能使得受众在有限的乘坐时间里,愉快、自然地接纳、感触和共鸣。
对于地铁公共艺术的实践,城市地铁交通起步较早的莫斯科、纽约等城市的地铁交通非常具有代表性。
莫斯科的地铁空间中,浮雕、彩绘等形式的装饰的壁画中对俄罗斯独特的文化符号进行艺术的呈现,将历史人物著名事件融入地铁公共交通的文化知识氛围中,使其成为莫斯科的一处重要的观光景点。
美国纽约地铁中的特别的“纽约地铁艺术项目”(ArtforTransit)[1]主导了纽约地铁系统的整体艺术规划。
“纽约地铁艺术项目”通过包括壁画,灯征,表达交通节点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笔者认为,地铁公共艺术的存在是对地铁运输功能极大补充和发展。
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地铁公共艺术可以发挥出其不可取代的功用。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论文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论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1990年至2020年的进化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进程。
而现如今,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其渐渐地失去了本土文化内涵,引发城市记忆危机。
一座城市令原住民难以忘怀与割舍的、令游客流连忘返的恰恰是这里独有的记忆。
因此,笔者从城市地铁空间入手,希望以公共艺术的方式来记录与呵护城市历史,促进大众与城市文化交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得地铁空间成为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阵地。
1城市记忆与地铁公共艺术1.1城市记忆及其保护困境。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因为记忆大众才有共通的精神感悟,城市文化才得以延续,城市才能更好发展。
布正伟①认为,城市记忆是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产生的集体记忆[1]。
城市记忆不同于城市认同,它具有连续的时间性特征。
城市记忆以一个叙事者的身份,向我们诉说它的历史变迁与未来的发展,它的魅力在于不断增加的时间价值与大众人文情感的相互渗透。
城市记忆是过去、当下、未来的集合,一座有记忆的城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在阿尔伯蒂②看来是不可或缺的,他认为失去其起源的记忆与连续性原则,城市将濒临毁灭[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记忆具有的地域性,使之表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20世纪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城市中的“建设性破坏”始料未及,屡见不鲜[3]。
近年来,不难发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风貌逐渐趋同,城市本身失去了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城市记忆开始消失。
2002年,为了挽救失去的记忆,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各个地区纷纷响应。
纵观全局,中国针对城市记忆展开的实践保护等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4]。
因此,笔者希望以小见大,从城市地铁空间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现下及未来塑造城市记忆的艺术化方式,响应城市记忆的实践保护工作。
1.2地铁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内服务于公众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的归属是大众,以艺术化的手法传递大众信息。
塑造城市文脉的节点——地铁公共艺术品《生旦净丑》设计制作构思

与 2 个丑行头部形象,表现丑角的 老北京宫殿风格”的内部环境诉求。
灵动与诙谐。这些人物造型或站立、
艺术品在地铁通道里长期放
或舞姿、或正面头像、或侧面头像, 置,乘客随手可触,极易损坏,而
高低错落的排列组合方式,把京剧 剪纸形式镂空处较多,常以线条组
5
合画面,肌理在公共空间里难以固 定和还原,必须用耐久材料去仿制。 京剧人物剪纸造型、汉字、适合纹 样等均要考虑其坚固性。《生旦净 丑》采用金属板水刀镂空雕刻、佛 碳漆整体着色的制作方法去还原剪 纸的视觉味道。
京 剧 四 大 行 当 的 造 型 在 画 面 次,使乘客在行进间能欣赏到一组
构图中由四个群组展开,每一个行 组完整的艺术品 ;同时契合了 6 号
当的造型都挑选行当里最有特点的 线中段站厅建筑“以灰城砖为材料
“亮相”身段,或者是角色上场时、 的老北京风格”主题装饰特点。
下场前,或者是舞蹈动作完毕后的 短促停顿,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 三、融汇传统技艺,建构清新视觉
间,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实体所界定、 围闭的空间 ;心理空间则是指物理 空间的位置、大小、尺度、形态、 色彩、材质、肌理等视觉要素所引 发的空间感受。在公共空间里设置 的艺术品承载着传播文化艺术观念 并与审美受众互动的功能,同时还 象征了公众的权利与生活状态,地
铁壁画就是彰显这一特征的公共艺 术品。
近几年,轨道交通迅速在北京 城内蔓延、交织,地铁成为人们不 可缺少的出行工具和生活场所。为 提高地铁公共区域的文化品位,许 多供观赏的艺术品被设置在地铁通 道内,成为地铁站内亮丽的景观。 人们经过此地,短暂驻足观赏、留 影,为平淡的乘车过程增添了文化 情趣。
2012 年 底 通 车 的 北 京 地 铁 6 号线,是贯通北京东西的城市大动 脉,地铁沿线文化古迹、名人故居 很多,老北京风貌保留相对完整, 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特色。地铁 6 号线艺术品就设计理念上,充分利 用北京地域文化特征,发挥古城优 势,注重区域文脉渗透,体现公共 设施与公共艺术品的和谐统一,以 现代、简洁的装饰手段诠释历史文 化。在风格上强调“以灰城砖为材 料的老北京宫殿”式内部环境。其 中,车公庄站位于北京地铁 6 号线 中段区域,站内设置两幅艺术品,
城市记忆——武汉地铁6号线公共艺术的主题分析

武汉地铁6号线是一条主打追寻城市记忆的地铁线路,其站点途经的都是具有老武汉文化特色和具有地标意义的地区。
笔者选择的四个站点分别是临近武汉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商业中心的江汉路站,临近华中地区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的汉正街站,临近武汉开设最早的火车站的大智路站以及临近武汉最大、全国知名社区典范常青花园的常青花园站。
武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汉口还是我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说起汉口,那就不得不提江汉路站了。
江汉路是武汉最早的商业中心,拥有中国最长的步行街,这里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同时也是老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由于江汉路地铁站是一个换乘站,整个站点有两幅大型公共艺术,一幅是地铁2号线上的壁画,记录了武汉商业中心繁华的景象,另一幅是用木制结构描绘了江汉路的倩影,木质结构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武汉坐落于国之中心,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有九省通衢之称,它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作用,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毗邻这一商品市场的汉正街地铁站用古式建筑将公众带入从前的市井街景中,使熟悉的声影与对话出现在人们眼前,宛如历史重现。
大智路地铁站连通1903年由张之洞提议在大智门附近修建的大智门火车站,公众一踏入这一站台仿佛一下就回到几十年前:一辆黑色火车正停靠在一旁,似乎等待着旅客的到来。
夜晚来临,当你来到常青花园站,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万家灯火的场景,这一站点靠近的是全国文明社区———常青花园。
一、汉正街站———市民生活,活灵活现一提起汉正街,整个湖北省做生意的小老板们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是华中地区最大最全的小商品城市记忆———武汉地铁6号线公共艺术的主题分析殷王逸摘要: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是一条跨越江汉,连接汉阳、汉口的交通线路,于2016年12月底通车,是目前为止武汉轨道交通网中最长也是最具城市特色的地铁线路。
整条线路与以往地铁站的风格有所不同,以独特的怀旧风格引起公众的关注,无论是主题,还是公共艺术形式,都更贴近公众的生活与曾经的记忆,唤起的都是公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和对家的记忆。
时空的穿越: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的演变

时空的穿越: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的演变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地铁系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铁系统之一。
莫斯科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座地下艺术博物馆,其中的公共艺术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展现着时空的穿越,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一、早期的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莫斯科地铁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苏联政府希望通过地铁系统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力量和美好的未来。
莫斯科地铁的设计师们将地铁车站打造成了艺术宫殿,使得地铁成为了一种公共艺术的展示平台。
早期的莫斯科地铁车站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装饰而闻名。
许多莫斯科地铁车站的墙壁、天花板以及地板都被装饰成了巴洛克风格、古典风格甚至是民族风格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既展现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理想,也体现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莫斯科地铁的公共艺术还以雕塑和壁画为主要形式,这些艺术作品通过表现社会主义劳动、俄罗斯历史和民族精神等主题,赋予了地铁车站以独特的文化内涵。
早期的莫斯科地铁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更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和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结合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莫斯科地铁的公共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展现着时空的穿越。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地铁的公共艺术经历了一段转型期,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新的创作形式,表达出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在这一时期,莫斯科地铁的公共艺术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意,大量的现代艺术作品进入了地铁车站,例如抽象画、装置艺术、摄影作品等,这些作品多样化地展现了当代艺术的风采,也展现了俄罗斯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莫斯科地铁的公共艺术也开始更多地融入了当代科技,通过LED屏幕、声音装置等新兴技术,使得地铁车站成为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展示空间。
这样的演变和发展使得莫斯科地铁成为了当代俄罗斯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成为了展现时代精神和城市精神的一面镜子。
日本地铁站里的公共艺术

看看日本地铁站里的公共艺术(1)札幌JR塔公共艺术(一)崔成 2007年第2期JR塔(JR Tower)位于札幌市中央区,原是明治时代的停车场,历史上经过5次大的改造和扩建后完成,本次建设从2000年1月开始到2003年1月竣工,3月正式对外开放。
由札幌车站南口开发株式会社(Sapporo Station South Gate Redevelopment Corporation)开发,日本设计株式会社(Nihon Sekkei INC)设计建造。
JR塔大厦占地65,500m2,建筑面积276,000m2,高173m,地下4层,地上38层。
包括札幌JR塔广场写字楼(JR Tower Office Plaza Sapporo)、札幌JR塔日航酒店(JR Tower Hotel Nikko Sapporo)、大丸(Dai Maru)、札幌星形购物中心(Stellar Plale Sapporo),是札幌市最高的建筑地标。
JR是日本旅客铁道的英文缩写(Japan Railway),它的铁路网络遍布日本各大城市,穿州过省,是最方便快捷的陆上交通工具,按火车速度计算,可分为新干线、特急、急行等等。
JR塔是JR的札幌车站,同时与地下街加上四通八达的市内地下铁、巴士、观光巴士等各种交通工具整合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交通枢纽,可以去北海道各地。
以大丸、购物中心为首的大型百货商场、超市鳞次栉比,从这里可眺望全城并可欣赏各具千秋的流行款式,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购物乐园。
北海道开发以来只有130年左右,历史的短暂使得札幌形成了新型的现代化城市,札幌位于北海道西部,市区布局呈棋盘状,整齐美观,是北海道最大的城市。
札幌在全世界适宜居住的城市调查中,名列前茅,而这座城市近几年来,也积极朝向观光城市前进,让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也能感受它的魅力。
能够让JR塔成为北海道在世界上展示的一个窗口,是当初建设者们的愿望,因此建筑内外设置的公共艺术作品是通过邀请知名艺术家来创作和向全世界与北海道有关的艺术家中公开征集两个方面实施的,经过专门成立的审查委员会审核,在1031件应征作品中,共挑选了28件作品作为永久陈列和暂时展出。
地铁公共艺术工程实践

注重地铁公共艺术的生态环境保护
01 环保材料选择
优先选择环保、可回收和低能耗的材料,以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02 绿色施工
采取绿色施工方法和技术,如减少噪音、尘土污 染等,以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03 艺术作品与生态融合
将地铁公共艺术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如利用 植物、水体等元素,创造宜人的艺术景观。
成果展示
通过在地铁站内展示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作品,营造 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地铁公共空间,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
上海地铁九号线公共艺术工程实践
背景介绍
工程目标
实施过程
成果展示
上海地铁九号线是上海市的重 要地铁线路之一,其公共艺术 工程实践旨在展现上海的历史 文化风貌和现代城市形象。
通过在地铁站内设置艺术品、 装饰景观等手段,展示上海的 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形象 。
地铁公共艺术工程实践案例
03
分析
北京地铁六号线公共艺术工程实践
背景介绍
北京地铁六号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铁线路之一,其公共艺 术工程实践旨在提升地铁环境的文化品质,增强市民的审 美体验。
工程目标
通过在地铁站内设置艺术品、装饰景观等手段,打造具有 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地铁公共空间。
实施过程
在地铁站内选择合适的位置,根据不同站点的人文特点, 设计并制作相应的艺术品和装饰景观。同时,考虑与地铁 站内环境的协调和整体效果。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化地铁公共艺术工程实践的 理论研究,探索其在城市文化发展和
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合数字化技术,创新地铁公共艺术 的呈现方式和互动模式,增强公众的
参与感和体验感。
加强地铁公共艺术工程实践的国际交 流与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 术,推动我国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公共藝術
(2013-07-02 13:33:35)
转载▼
标签: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
地鐵站公共藝術
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
意大利那不勒斯
分类:公共艺术作品
【地鐵公共藝術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公共藝術
那不勒斯大學地鐵站是壹個彙集了多種文化元素的公共設施,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乘客從這裏路過。
爲了塑造新的數字時代的地鐵站,設計者采用了創新的設計概念和語言,實現了在地鐵站運用所謂"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手段。
那不勒斯已經不僅僅是意大利南部的壹座曆史性城市,而是壹座富有知識性的信息天堂,將其觸角延伸到了世界各個地方。
因此,地鐵站是這種新形勢的壹個隱喻,尤其是展台的設計,反映出了先進的設計策略。
從廣場進入地鐵站,人們將走過壹個覆蓋了陶瓦的內部空間,每塊陶瓦都刻有壹個上世紀産生的新詞彙。
空間的色彩和圖案十分引人注目,而大廳透鏡般的圖像不斷變換顔色,看上去十分富有趣味性。
抽象的SYNPOSIS雕塑模擬了大腦中的節點和突起。
乘坐升降梯下到站台的乘客將從繁忙的廣場進入到壹個充滿藝術品和符號的藝術世界中。
抽象的影像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看待周圍的環境。
站台的台階上有著但丁和比阿特麗斯的抽象派肖像。
突出的灰色和粉色標記爲乘客指引著方向,幫助他們抵達最終目的地。
站台上的牆面有著背部打光的藝術品,使得空間呈現連續的柔和光照。
數字藝術品在車輛經過時給車上的人們帶來活生生的藝術表現力。
盡管地鐵站是壹個臨時的轉換中的空間,但通勤者還是可以在上車之前的短暫時刻中有新的體驗,這就是設計者所要實現的壹大設計主題。
關于設計師Karim Rashid
凱瑞姆•瑞席(Karim rashid)是當今美國工業設計界的巨星。
他1960年生于埃及開羅,是個混血兒,其父爲埃及人,母爲英國人。
幼年時期在英國和加拿大生活。
而如今在位于美國的紐約市發展著設計事業。
以藝術風格聞名世界的國際設計師Karim Rashid所跨足的設計領域包括室內外空間設計,時尚精品設計,家具設計,照明設備設計,藝術品設計,以及各式各樣的産品設計。
Karim Rashid以民主設計感聞名,他曾爲許多國際知名品牌設計出耳目壹新的産品,從UMBRA到PRADA,從ISSEY MIYAKE到METHOD,他以不同的作風改變了産品設計的美學和消費者文化的本質。
Karim Rashid在與他同時代設計師之中是擁有作品最多的設計師之壹。
超過3000多項設計已投入生産,獲得300個以上的獎項,以及曾在35個國家參與工作,證實了Karim 的設計傳奇。
Karim 已有二十項作品獲得永久收藏,並且在全球各地藝廊舉辦藝術展覽。
Karim 經常獲得各類設計大獎,包括Red Dot 大獎、Chicago Athenaeum 優良設計獎、I.D. 雜志年度設計獎、IDSA工業卓越設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