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卵巢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卵巢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卵巢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卵巢癌是让人闻之恐惧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很多女性朋友对其深恶痛绝,尤其是恶性卵巢癌更是给女性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对于卵巢癌这类肿瘤疾病,及早检查确诊,及早治疗很重要。

那么,卵巢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般而言,确诊卵巢癌需要做以下检查:(1)超声检查:阴式超声可观察卵巢大小和血流显像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绝经前女性卵巢大小为20立方厘米,绝经后约为10立方厘米,超出正常范围过多,就可以确定是卵巢发生病变。

(2)细胞学检查:此类检查主要针对少数卵巢肿瘤患者,阴道涂片可见到砂粒体和腺癌细胞。

对鉴别病症有依据。

(3)CT检查:卵巢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比较普遍的CT检查能确定病变的全部范围,有助于确定卵巢癌的期别及复发的癌灶。

(4)淋巴造影:此检查不可以省略,主要是可以帮助确定卵巢癌的淋巴结受累率。

据统计,准确率为87%。

(5)腹腔镜检查:通过腹腔镜可直接观察腹腔内脏器,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也可吸取腹水行细抱学检查,借以评价卵巢肿瘤的扩散与否。

(6)病理学检查:剖腹探查术后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卵巢肿瘤的重要方法,其符合率据统计可达90%以上。

可对腹腔后淋巴结的受累作出确切的评价。

卵巢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以上就是专家对于确诊卵巢癌需要做哪些检查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对于我们健康人士来说,可能卵巢癌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生活中导致卵巢癌的发病的因素有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如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诊断。

原文链接:/lca/2015/0720/226171.html。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与难点
病史与体征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如年龄、 症状、体征等,有助于鉴别良恶
性肿瘤。
动态观察
通过动态观察CT图像的变化,可 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
多学科会诊
对于难以鉴别的病例,可以寻求 多学科会诊,综合各学科意见进
行诊断。
05
CT在卵巢恶性肿瘤治疗 中的应用
手术前评估与手术方案制定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
目录
•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 CT检查技术 •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 • 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 CT在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卵巢恶性肿瘤的预防与保健
0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卵巢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卵巢的 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边界清晰
良性肿瘤的边界通常比较 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 显。
密度均匀
良性肿瘤内部密度均匀, 无坏死或钙化。
无淋巴结转移
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发生淋 巴结转移。
其他恶性肿瘤的CT表现
边界不清
恶性肿瘤的边界通常不清晰,与 周围组织粘连。
密度不均
恶性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可能出现 坏死或钙化。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表 现为淋巴结肿大。
跟踪观察
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预防措施
通过检查,医生可以评估个体患卵巢恶性肿瘤的风险,提供针对 性的预防建议。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助于 降低患病风险。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
邱世锦;向如意;吴元佐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0(021)009
【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卵巢肿瘤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65例良恶性卵巢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囊腺瘤CT的特征表现为薄壁、没有明显的软组织成分,或有乳头状凸出.畸胎瘤CT表现囊内有脂肪,壁结节处有钙化或碎片.囊性恶性肿瘤的特征是肿瘤壁和分隔厚且不规则,肿瘤内软组织成分较多.结论CT是诊断卵巢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正确认识各种卵巢肿瘤的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邱世锦;向如意;吴元佐
【作者单位】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65;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65;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
【相关文献】
1.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 [J], 黎强;曾耀景;卢飞城
2.卵巢良恶性肿瘤45例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J], 罗凤荣
3.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27例报告) [J], 李美爱
4.31例卵巢良恶性肿瘤CT诊断回顾 [J], 汤发;林惠岚;张玉辕;
5.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黎强;曾耀景;卢飞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例卵巢恶性肿瘤

病例卵巢恶性肿瘤

病例卵巢恶性肿瘤病例:卵巢恶性肿瘤导言:卵巢恶性肿瘤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它特点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本文通过一位患者的病例,介绍了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旨在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6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有腹胀和食欲不振,持续数月。

无明显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个人史中无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家族肿瘤史。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右下方可触及一个无痛的包块。

临床表现: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和肿瘤分期等因素而异。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部肿块以及不明原因的消瘦等。

在早期,这些症状常常被忽略或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例如,本病例中的患者,腹痛、腹胀和食欲不振等症状在早期并不十分明显,导致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误。

诊断方法: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1. 血液检查:如CA125检测,能够识别一些卵巢癌的存在。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等。

超声检查是常见的首选方法,可用于评估肿块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3. 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得出卵巢恶性肿瘤的确切诊断。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分析。

治疗策略: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1. 手术治疗:手术是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手术目的包括肿瘤的彻底切除、分期和病理学分析。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如卵巢囊肿切除术、卵巢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或全子宫卵巢切除术等。

2.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放疗。

化疗是通过给药将药物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杀灭残留的癌细胞。

放疗则是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预后与康复:卵巢恶性肿瘤的预后主要受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

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

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CT诊断标签:子宫肌瘤;肿瘤;CT;卵巢;诊断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生疾病,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患者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对患者进行影像方面的辅助检查可对疾病的诊断起到很大的帮助。

CT因其详细的断面解剖及良好的组织对比,在局部解剖及整体观察上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1解剖学基础在女性骨盆中膀胱位于子宫和阴道上段的前缘,前屈子宫紧贴膀胱后上缘,后屈子宫突入子宫直肠陷窝。

正常子宫长7~8 cm,宽4~5 cm,厚2~3 cm,产后及月经子宫略大,绝经后的子宫萎缩[1]。

CT图像上,子宫略呈圆形软组织密度,中央密度略减低。

前方为子宫膀胱陷窝,后方为子宫直肠陷窝,阔韧带由子宫侧缘延至盆腔内侧壁,卵巢位于其后下缘,约4 cm×2 cm×2 cm,输卵管在子宫上缘两侧,长约10 cm,正常输卵管柔软似飘带状,通常不能显示[2]。

2病理学基础子宫肌瘤为实性肿瘤,可单个生长于子宫的任何部位,但较常见的是数个或几十个同时生长成一堆块状物,称“多发性子宫肌瘤”。

根据其生长部位可分为肌层内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

当肌瘤生长较大、血运供给不足时易发生变性[3]。

卵巢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囊肿、囊腺瘤和畸胎瘤等。

卵巢恶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上皮源性肿瘤占大多数,以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癌最常见,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少见[4]。

另一类为胚胎性肿瘤,如恶性畸胎瘤等。

3CT检查技术检查前准备:空腹状态下,检查前2 h口服2%含碘溶液1000 ml,避免将正常卵巢与小肠相混淆。

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要求患者进行喝水,让患者的膀胱充盈,可使用阴道塞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标记措施。

给以患者肌注654-2 20 mg,用1000 ml盐水对患者进行灌肠,让患者的直肠中充水,这对患者疾病的显像有帮助。

CT常规扫描:仰卧位作横断面扫描,扫描范围以耻骨联合下缘水平为下界,上界要包括全部肿瘤。

卵巢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精选全文

卵巢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精选全文
犯大网膜。
• 2. 左髂总淋巴结6个、左盆腔淋巴结5个、
右髂总淋巴结2个、右腹股沟淋巴结5个、 右盆腔淋巴结4个为慢性炎。
病例3(李莲星)
• 临床:女,66岁 • 反复腹胀痛、腹泻4月。 • B超提示腹腔积液,盆腔混合性占位。
盆腔肿物多发囊性结节融合;左上腹脾脏后下缘及腹膜多发囊样密 度灶,呈环形强化(假性粘液瘤);腹膜广泛增厚;大量腹水。
细胞区及伴有黄素化的泡沫样胞浆细胞或 印戒样细胞组成。结合残留一侧附件亦见 肿瘤成分。
• 符合来自卵巢的硬化性间质瘤。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
• 是起源于卵巢间质的一种少见而又独特的
良性肿瘤,1999年WHO将其归属于卵巢性 腺间质肿瘤中。
• 病理:SST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略呈结
节状及分叶状,多为实性,可有局灶性水 肿及囊腔形成,个别病例有钙化、富有细 胞区、致密胶原纤维组织及疏松水肿区等 多种组织并存
良性肿瘤
• 总有部分位于盆腔内并位
于子宫侧方与子宫相连, 与子宫圆韧带关系密切而 可进行诊断
• 肿瘤长大后常向中上腹发

恶性肿瘤
• 易突破卵巢表面发生腹腔
内种植转移,
• 伴发腹腔积液也较多见
扫描范围应该包括肿物的上限及下限, 上界可达到横膈,下界可涉及到骨盆。
卵巢肿瘤良性与恶性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病理
• 病理上包膜光整,边界清楚,由分化好的
外、中、内胚层来源的组织构成:
• 外胚层组织:皮肤、皮脂腺、汗腺、毛发;
若囊性畸胎瘤内仅含外胚叶成份称为皮样 囊肿。
• 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骨; • 内胚层组织(甲状腺等);
卵巢囊性畸胎瘤CT表现

病例卵巢恶性肿瘤

病例卵巢恶性肿瘤

病例卵巢恶性肿瘤病例:卵巢恶性肿瘤【引言】卵巢恶性肿瘤是妇女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该疾病常常隐匿无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者的病例,从病例背景、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处理策略。

【病例背景】患者为一名65岁的女性,平时身体健康,无明显贫血、体重下降和消瘦。

近期出现腹部胀痛、舌苔黄腻、食欲不振等症状,于医院就诊。

【临床症状】患者主诉腹部胀痛,并且持续加重。

体检发现患者腹部膨隆,可触及包块。

同时,血常规检查显示贫血,并且癌胚抗原(CEA)指标升高。

【诊断过程】为了明确诊断,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

首先进行了盆腔彩超检查,发现右侧卵巢区域有异常结构,形态不规则。

随后进行了CT检查,进一步显示该结构异常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

此外,医生还对患者进行了病理活检,结果证实右侧卵巢存在恶性肿瘤。

【治疗方案】针对该病例,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

首先,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肿瘤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被完全切除,术后进行了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期。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以清除残留肿瘤细胞,预防复发和转移。

【治疗效果与预后】截至目前,患者接受了数个周期的放化疗,在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

【结语】卵巢恶性肿瘤是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威胁。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尽管病例中的患者通过手术和综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并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该病例的具体情况,每位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务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我们需要依托临床医生的专业指导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

卵巢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卵巢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为30~50岁育龄女性,主要与绝经前期卵巢功能旺盛、血运丰 富有关
●可无症状,只因体检或原发肿瘤手术中发现卵巢转移灶 ●常表现为下腹部肿块,生长迅速,并有下腹痛或不适、腹胀,也可以有
月经紊乱、尿频及粪便性状改变等 ●常出现腹水和(或)胸水
病理特征
● 大体肿瘤表面光滑或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 ● 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侵袭性浸润卵巢间质,淋巴血管侵犯明显(卵巢门和周围),浸润细
2/3) , Ⅱc型以实性成分为主( 实性成分≥2/3) ● Ⅲ型为实性
影像表现
● 部位及大小:多为双侧性(70%~90%),直径<10cm ● 形态:常为椭圆形、分叶状肿块,境界清楚,边缘光滑 ● 类型:与原发癌的部位有关,胃、乳腺及子宫内膜来源的多以实性为主,结直肠来源的多以囊
性为主 ● 肿瘤在T1WI抑脂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实性成分在T2WI多呈等信号 ● 多表现为实性成分内边界清晰的囊肿样信号
胞形态单一,黏液中有瘤细胞团漂浮 ● 较特征的细胞形态学有胶样癌、印戒细胞癌 ● பைடு நூலகம்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性腺癌 ● Krukenberg瘤:镜下见印戒状黏液细胞,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增生
分型
卵巢肿瘤按照CT表现分为3型: ● Ⅰ型为囊性 ● Ⅱ型为囊实性:Ⅱa型以囊性为主(实性成分>2/3), Ⅱb型为混合性(实性成分≥1/3~<
液) ● 增强:实性部分、包膜、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 ● 常合并腹水、弥漫性腹膜转移等
胃癌右侧卵巢转移 升结肠癌双侧卵巢转移
女,35岁,腹胀1月余,发现盆腔肿物2天 (双侧附件肿物)结合临床病史,考虑为胃来源(Krukenberg瘤)
女,41岁,胃癌术后4年余,发现发现盆腔肿物1周 (双侧卵巢)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Krukenberg瘤)伴囊性黄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子宫内膜 样癌。 左卵巢巨大 肿块呈实性, 内有不规则 坏死,肿瘤 轮廓清晰。
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癌 右侧腹巨大囊实性包块,边界较清楚,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同时伴有子宫内膜腺癌。
二、性索间质肿瘤:
发育中原始性腺中的性索组织在女性演化为卵巢的颗粒 细胞,原始性腺中的特殊性间叶组织分化为卵巢的卵泡 膜细胞,并可演化为相应的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 细胞瘤,其中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卵泡膜细胞 瘤及卵巢纤维瘤良性多见。
右卵巢颗粒细胞瘤:
肿瘤呈囊性,囊壁厚薄 不均,囊内有不规则实 性成分。有少许分房, 囊内CT值为水样密度。
双侧卵巢颗粒细胞瘤 CT显示双侧卵巢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及实性部分有 较明显强化。
三、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生殖细胞,是 由不同胚层成熟或幼稚的组织及细胞组成,常见的有
肿瘤位于盆腔内,单侧或双侧,由于肿瘤内存在不同 分化程度的瘤组织,根据其囊实比例不同,CT主要表 现为囊性、囊性为主,囊实混合,实性为主和实质性。 囊性和囊实性上皮癌:肿瘤体积较大,呈单囊或多囊, 可占据盆腔或超出盆腔向腹腔内延伸,囊壁和囊性间 隔不规则增厚大于3mm,并有内生性或外生性乳头,或 表现为菜花样、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囊内含浆液,黏 液或血性液,CT值等于水或高于水。
右卵巢内胚窦瘤 CT显示右下腹 巨大实性软组 织肿块,无明确 边界,肿块内有 不规则低密度坏 死区。
2.黏液性囊腺癌:
占卵巢恶性肿瘤15%,10%为单侧, 76%为多房 性,24%为单房,细胞模拟宫颈黏膜上皮和肠上皮 的分化特点形成囊腔和少量乳头样突起的囊性或囊
实性肿瘤,囊内壁乳头少光滑,囊内含粘稠液体,
或血性混浊胶样液体,实性区域常见缺血坏死。
子宫内膜样癌:
占卵巢癌的10%-30%,肿瘤可来源于异位的子宫内 膜,也可来自卵巢表面上皮。肿瘤直径2-35cm不等, 表面光滑,有包膜,结节状,30%为双侧性,切面半 囊半实,单房或多房,囊内容物为清亮或血性液体, 囊壁可有乳头突起。
浆液性囊 腺癌 图1肿瘤为 囊实性, 囊壁不规 则增厚大 于3mm, 实性部分 为片状和 结节状 强化明显。
卵巢浆液性腺癌,肿瘤呈实性形态不规则,包绕子 宫,与子宫呈一致性强化。
双卵巢浆液性囊性癌 肿瘤呈囊实性以实性为主,菜花状
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肿瘤呈囊实性,以实性为主,表现为不规则片状, 与子宫附件粘连肠管融合形成冰冻骨盆
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为囊实性,囊壁增厚, 囊内有实性结节。实性部份呈中等度强化。
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肿瘤呈椭圆形,囊实 性以实性为主
右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呈团块状,以实性为主, 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
子宫内膜样癌:
CT可显示肿瘤呈半囊半实,单房与多房,表面光滑, 有包膜,囊内可有乳头状突起。多为单侧。少数为双 侧。20%的患者合并有子宫内膜腺癌,并应注意与卵 巢转移性子宫内膜腺癌相鉴别。
颗粒细胞瘤:
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属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转 移,好发年龄45-55岁,少数亦可发生于青年期或儿 童期。约有70%的颗粒细胞瘤患者出现雌激素水平过 高,出现性早熟。发生于生育期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 则出血。 病理形态:肿瘤大多数为单侧,平均直径12cm,肿 瘤可为实性,囊实性,囊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 圆形、卵圆形。实性者,肿瘤内可有囊变,囊性者肿 瘤体积较大, 常为单房,囊内有少量实性成分,大体 上形如囊腺瘤。颗粒细胞瘤易复发和转移。其转移途 径主要是腹腔内扩散。
右卵巢无性细胞瘤 平扫显示肿瘤实质性,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增 强扫描可见较为均匀的强化。
内胚窦瘤:
又名卵黄囊瘤,肿瘤常为单侧,体积较大,有包膜,
包膜常破裂,CT显示: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
滑,有分叶以实性为主,内见低密度坏死或囊变区,
坏死范围可较大,坏死区内有岛样的实性病变,坏死 囊变区内为胶样液体,CT值偏高,囊内壁不规则。
卵巢囊腺癌的CT表现
实性浆液性囊腺癌:由于恶性肿瘤细胞过度增生堆积以 及乳头生长的速度不同,CT影像主要表现为菜花状, 结节状,不规则片状,增强后强化明显。 实性黏液性囊腺癌:因肿瘤很少有外生性乳头生长,CT 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光整或呈分叶状的实性为主及 实性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 实性区可有不规 则片状坏死。
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好发于婴幼
儿,儿童,青少年和妇女。
பைடு நூலகம்
无性细胞瘤

中度恶性的实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5% 好发青春及生育期妇女 肉眼:单侧多,实性,触之如橡皮样 镜检:核大,胞浆丰富,呈片状或条索状 对放疗特别敏感,5年生存率达90% 影像学特征:分叶状实性肿块伴明显的纤维血管分隔
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 生殖细胞性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 转移性肿瘤 淋巴类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中常见类型为卵巢上皮癌
卵巢上皮癌较常见,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090%,其中浆液性囊性癌和黏液囊性癌各占 50%及15%,子宫内膜样癌占10 % -30 %。
临床表现隐匿,易早期转移,多数病人就 诊时即为晚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 腹部包块,少数患者有月经紊乱。
卵巢上皮癌的发生:
卵巢上皮癌是卵巢表面上皮发生的肿瘤, 卵巢表面上 皮是一种多向分化潜能的生发上皮,不仅能分化成不 同类型的苗勒管来源的上皮,还可化生成移行上皮、 肠上皮等,并可产生相应的肿瘤,可形成浆液性,黏 液性,子宫内膜样和透明细胞性肿瘤。
1.浆液性囊腺癌:
为苗勒管上皮所分化的输卵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肿 瘤细胞失去正常输卵管上皮形态与结构特点。 肿瘤的细胞分化反映了输卵管和卵巢表面上皮的形 态特点,肿瘤可呈囊性、囊实性混合或实性。肿瘤 体积较大, 直径可超过15cm,外表可光滑,也可 穿破囊壁向外生长,形成肿瘤表面的乳头状突起, 肿瘤为单房或多房,囊内充 满槽脆乳头和实性结节, 囊壁和囊性间隔大于3mm,囊壁和间隔附有乳头状 或不规则型实性结节,囊内CT值可为水样密度,或 高于水的血性密度。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 囊壁及 间隔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