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初中语文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大家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展开研讨。
下列对该任务群学习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B.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C.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D.选用评论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答案】 D2、(2019年真题)某男,4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
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选用的成药是()A.导赤丸B.芩连片C.黛蛤散D.西黄丸E.新雪颗粒【答案】 C3、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
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 D4、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下列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
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父异焉C.稍稍宾客其父D.并自为其名【答案】 C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多样化题材”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按题材分类整理相关诗歌作品。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一、考试内容概览。
1. 学科知识。
2. 课程知识。
3. 教学知识与能力。
二、备考建议。
1. 知识积累。
2. 教学设计练习。
3. 模拟考试与分析。
找一些历年真题来进行模拟考试。
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来做,做完之后认真分析自己的答案。
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丢分了,是学科知识没掌握好,还是教学设计不合理。
如果是学科知识的问题,就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如果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就多找些案例学习,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考试答题技巧。
1. 选择题。
做选择题的时候,要认真读题。
有些题目可能会设置陷阱,比如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你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题目,不要纠结太久,可以先做个标记,等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完了再回头思考。
对于一些文学常识类的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增加答题的准确率。
2. 教学设计题。
在做教学设计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格式写正确。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学重难点要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有合理的过渡。
比如说从导入到新课讲授,可以这样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对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世界吧。
”还有,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思考、讨论、展示的机会。
3.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要先仔细阅读案例。
一般会给出一个教学片段或者教学场景,你要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在分析优点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理论,比如说“这位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分析不足的时候,也要指出问题所在并且提出改进的建议,比如“这位老师在讲解文言文实词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词义,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语境去理解,建议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推断实词的意义。
”。
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

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
- 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 《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 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及代表作品
- 古代文学的作者及其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
- 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
-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 文言文中的常用文言虚词
三、文学常识知识点
- 文学常识的定义和作用
- 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 文学创作的主要要素和表现手法
- 文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 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
四、现代文学知识点
-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表现形式
五、修辞手法知识点
-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六、作文写作知识点
- 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 常见的作文题材和体裁
- 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古代文人知识点
- 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
- 古代文人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 古代文人的代表作品赏析
八、文学评论知识点
- 文学评论的定义和作用
- 文学评论的分类和方法
- 文学评论中的常见术语
以上是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的知识点超详细考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文章集中刻画了父亲在车站送别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B.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C.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长勺之战后向鲁庄公献计献策的故事,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及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C.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D.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A. 词序变化丰富,没有形态变化B. 虚词使用频繁,表示语法关系C. 形态变化较少,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D. 名词有时、数、格的变化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B. 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通过讨论深化理解C. 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D. 避免讨论任何可能涉及价值判断的话题5、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对于下列选项中的课文,哪一篇课文中,教师最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A.《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B.《骆驼祥子》中的社会背景描述C.《背影》中对父爱的细腻描写D.《岳阳楼记》中的写景描写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更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A.讲授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读书指导法3、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文言文的学习只需注重翻译和背诵。
• B. 文言文的学习只需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C. 文言文的学习既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也要理解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 D. 文言文的学习不需要特别强调其独特的语言结构。
4、在教授诗歌时,下列哪种做法最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理解?• A. 着重讲解诗歌的押韵和节奏形式。
• B. 讲述诗人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 C. 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分享个人的情感体验。
• D. 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来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数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生语文课程应该具备的素养包括( ) 。
” A.文化自信 B.审美情趣 C.思维能力 D.学习能力6.[数字]“下列关于《背影》的描述,错误的是( ) 。
” A.作者朱自清在文中描绘了父亲送别的场景 B.文章中的父亲形象是典型的中国父亲形象 C.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D.文章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富有生活气息7.下列关于初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突出语文课程的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B. 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C. 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能的培养D.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关于初中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杰作,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B.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名篇之一,展示了古人重人情谊的情景,诗中并未表现出悲愁之感D. 《曹刿论战》中体现了曹刿高超的军事谋略和对战争的深刻认识9.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阅读教学”表述错误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某教师在八年级开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
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B. 《麦田里的守望者》C. 《青春之歌》D.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在学到杜甫的《春望》的时候,有同学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是杜甫夸张的写法,哪有人看见花就哭,看见鸟就受惊呢。
下列教师评价中,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你的理解不正确,下去再好好想想。
B. 真的吗?再好好考虑考虑。
C. 诗言志表情,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看看这两句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呢?这样你还会觉得夸张吗?D. 对于同一部作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也是正确的。
3.(单项选择题)(每题3.00分)某版本语文教材在《济南的冬天》课文后面附录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这属于()A. 知识系统B. 助读系统C. 范文系统D. 作业系统4.(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在讲解诗词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天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复活》——阿?托尔斯泰——苏联;《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B.《西厢记》——王实甫——元代;《神曲》——但丁——德国C.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唐璜》——拜伦——英国D. 《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北京人》——曹禺——现代6.(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八年级的王老师在讲解上册第五单元的《短文两篇》后,学生背诵完《陋室铭》觉得朗朗上口,又哲理深刻,于是提出让老师再推荐几篇。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通假字是指古文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B. 通假字的存在反映了古代文字使用上的灵活性。
C. 所有的通假字在现代汉语中都已经不再使用。
D. 理解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
答案:C解析:选项C的说法过于绝对,并不正确。
虽然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通假字确实已经不再使用,但也有部分通假字保留下来并成为规范汉字的一部分,或者在特定的成语、固定表达中继续沿用。
例如,“莫”作为“暮”的通假字,在成语“莫名其妙”中就保留了其原始意义,即“晚上”。
因此,理解通假字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和解读古典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2、关于《红楼梦》这部小说,以下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 作者曹雪芹只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
C.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D. 《红楼梦》全书由曹雪芹一人独立完成,没有任何续作。
答案:D解析:选项D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红楼梦》的确是由曹雪芹创作,但他并未完成整部作品;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等人续写完成的。
因此,《红楼梦》并不是完全由曹雪芹一人独立完成,而且存在多个版本和续作。
这一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种传统,即原著未完时,后人会基于原著进行续写或改编。
3、下列关于《背影》这篇文章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父亲送别儿子上学的场景,表达了父爱如山之情。
B. 文章以朱自清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C.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D. 文章的主题是赞美父爱,同时也揭示了父子之间的亲情。
答案:C解析:选项C中提到的“通过对比手法”是错误的,因为《背影》这篇文章并没有使用对比手法来突出父亲的形象。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向刘备表达忠诚和决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以下关于《出师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以表达对刘备的忠诚和感激。
B、诸葛亮在文中强调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他对国家、对民众的责任感。
C、诸葛亮在文中提到“臣之辛辛苦苦,未尝敢忘”,表明他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
D、诸葛亮在文中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2、关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孔子的观点: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在以下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不属于直接法的是:A. 老师讲解文言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归纳文言文语法规则C. 教师直接朗读文言文,让学生跟读并尝试翻译D.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4、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重复练习法B. 案例分析法C. 情景模拟法D. 知识记忆法5、题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属于以下哪一种?A. 传授式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演示式教学D. 调查式教学6、题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B.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D.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7、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A. 演讲能力B. 板书能力C. 翻译能力D. 课堂管理能力8、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哪项内容?A. 作品的作者背景B. 作品的写作手法C. 作品的时代背景D. 作品的票房收入9、下列关于《离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岳阳楼记》“锦鳞游泳”一句中“游泳”一词,教师给出了两种解释:①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②美丽的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
引导学生从文句语境、修辞手法两个角度理解,确认了第二种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现代汉语中“游泳” 的词义变化。
对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本句所涉及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拓展法词类活用 B.导读法使动用法C.串讲法意动用法 D.比较法古今异义(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题目(注意:片段中的字母与选项字母是一一对应的)。
师:[A]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词吧(老师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来,大家一起唱两遍吧!(学生陶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师:[B]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
(学生纷纷举例)师:[C]同学们说得真好,请每人选择一个最精彩的列子,写在作文本上,并作简要的评析。
(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结束后进行小组分享)师:[D]从课本到社会,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
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不顾人情、友情、亲情的现象,谁能举例说明?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B.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C.从口语表达转换到书面表达,读写结合,衔接自然。
D.内容拓展过于宽泛,脱离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设计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片段)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③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④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单元导语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利,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课文相关说明本文为某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同单元课文还有《桥之美》(吴冠中)、《苏州园林》(叶圣陶)、《故宫博物院》(黄传惕)、《说“屏”》(陈从周)。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部分)(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请具体说说作者介绍赵州桥的顺序。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
想一想,如果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学生情况八年级(上),班额50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1)请评析第④段体现出的说明文语言特色(不少于150字)。
(2)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3)请选择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导入环节除外),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3.案例分析题阅读《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片段(课堂小结部分),回答问题。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给这篇童话拟一个副标题,看哪一组拟得最好。
(3分钟后,各组先后发言)甲组:我们组集体商定的副标题是“记一次裸体游行”。
(全班笑)乙组:我们拟的是“一件奇特的‘试愚衣’”。
丙组:我们拟的副标题是“一群骗子和一个天真孩子的故事”。
(丙组同学说完后,教室里起初是一片寂静,继而是哄堂大笑。
)师:文中不就两个骗子吗?怎么会是一群骗子呢?请你解释一下。
生:皇帝自欺欺人、昏庸虚伪,是最大的骗子;大臣官员欺骗皇帝、巴结讨好,是可卑的骗子;两个骗子骗术高明,是狡猾的骗子;老百姓随声附和,欺骗了自己,是可怜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