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专题复习(公开课
2015届中考化学总复习 主题十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课件

分类
元素符号 意义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元素周期表(高频考点)
金属元素:
“钅”字旁(汞除外),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小于 (H、He、B除外),易失去电子 ______4 分 类 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 “石”“氵”“气”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大于 (H、He、B除外),易得到电子; ______4 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相对 原子 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表达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1
12
中子数 近似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______ 单位: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省略 不写
正电荷 的离子,如:Na+、 阳离子:带_______ 离子分类 Mg2+等 负电荷 的离子,如:Cl-、 阴离子:带_______ O2-等
质子 :每个质子带 _____ 原 子 的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
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_____
结
构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 子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高频考点)(以氧原子为例):
1 概念:以一个碳12质量的 为标准,其他原 12
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分类
总
基本性质及其应用(高频考点) 小 ,如1个水分子的质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____ 量约是3×10-26 kg 运动 ,如花香四溢、品红在水 分子总是不断_______ 中扩散等 间隔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 分子之间有_______ 的热胀冷缩现象等
子结构示意图。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判断依据为: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2021年整理)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的全部内容。
微粒构成物质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 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常考点清单练习:1、百花盛开的季节,校园里充满了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专题八 构成物质的微粒-【备考】2023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

专题八构成物质的微粒-【备考】2023中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1.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不同。
(2)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认识物质世界。
(1)稀盐酸、稀硫酸等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_______,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
(2)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与其分子个数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该反应中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
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金刚石C.过氧化氢D.五氧化二磷5.下列化学用语及含义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碳原子:C B.2个磷元素:2PC.铝离子:Al 3+D.2个一氧化碳分子:2CO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2 个氯原子:Cl 2B.锡元素:Sn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D.硫酸铁:FeSO 47.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8.生活中可用75%的酒精溶液消毒。
打开该溶液的瓶塞,过一会闻到酒精气味。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酒精分子的间隔B.酒精分子的质量C.酒精分子的体积D.酒精分子的化学性质9.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10.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_____构成的(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_____。
课件《物质的构成》优质公开课1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4.分子运动的特点:① 永不停息 ;② 无规则
。
5.扩散:①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使不同物质彼此
进入 对方的现象。②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并且温度越高,扩散越__快______。
6.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热运动 。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8.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 )
A.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 B.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9.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固体中分子排列较紧密,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用干手器吹出的热风吹刚洗过的手,可以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D.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11.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 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 现象说明了( B )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三、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D.固体分子之间不存在空隙
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A ) 13.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周期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a.实验装置:b.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c.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2.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5)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活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活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3.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离子带的电荷数是1,则“1”省略不写;如O 2-; 0H -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二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公开课教案(word版) (1)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了解原子质量是集中在原子核上2.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形成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
能用物质结构知识推测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课前展示什么是原子?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进行计算?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其他同学抢答,教师评价。
导入新课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教师讲述,学生倾听探索新知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二〕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讨论与交流】质子数与电子数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检查站】P50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展示,教师讲解归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学生练习,交流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三类元素最外层结构特点及性质关系教师讲解,课件演示学生练习指导学生记忆质子数1-18的原子符号、质子数一一对应关系,学生复述课堂练习《打好根底》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小结 1.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与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与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很小,仅仅约等于质子质量的1/1836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复习专题六 构成物质的微粒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
4.(2014· 永州)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生成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2.(2015· 陕西)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请回答: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2)写出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 ;
。
【考点5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例5.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___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__。 【点拨】:此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宏观的数据和现象能体现 分子的性质,要学会利用粒子的性质来解释宏观现象。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体 积都很小;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水分子在 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 之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中。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10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件

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目标
1、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和比较,初 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结构引入
物质的构成
构成
物质 组 成 元素
构
构
总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成
微观概念
成
称
(既讲种类
构成
分子
原子 得失电子离子
又讲个数)
分裂
失得电子
知识点梳理与解读:
一、分子: (你还记得下列知识吗?) (一)分子的定义: (二)分子的性质:
。 。
2(、一分子)的分概子念的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水的化学性质由 水分子 保持;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 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人 教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人教 版初中 化学复 习课: 第10课 时 构 成 物质的 微粒 课 件 pp t课件人 教版课 件
人 教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人教 版初中 化学复 习课: 第10课 时 构 成 物质的 微粒 课 件 pp t课件人 教版课 件
练习2 下面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A +17 2 8 7 B
人 教 版 课 件 优秀课 件人教 版初中 化学复 习课: 第10课 时 构 成 物质的 微粒 课 件 pp t课件人 教版课 件
达标测试 人教版课件优秀课件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10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件ppt课件人教版课件 练习 1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B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C.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粒
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 NaCl、CuSO4等盐类物质
练习一:
1、下列物质分别是由哪种粒子构成的?
(1)水 (27)硫酸铜 (8)硫
(2)(4)(8) 由原子构成;(1)(3)(6) 由分 子构成; (5)(7) 由离子构成。(填序号)
课堂小结:
课堂回顾:
分1.分子子 原1.分子子
1离.分子子
注意模型化 方法的应用
●●
构 成 物 质 的 粒 子
分子性质
粒子结构
粒子结构示意图
【走进中考】
1.(2016.临沂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友情提示:一般和气味、颜色等有关的现象用分子运 动解释;和体积有关用分子间隔解释;和分子数量有 关用分子很小来解释。
探究三:原子的结构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分,
不可再分。
(2)原子和由它构成的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它 最外层电子数 不同。
3、粒子之“同”
(1)分子、原子、离子的质量量 和 体积 都很小, (2)都在不断地 运动 (3) 粒子之间有间隔 ,
(4)同种粒子化学性质 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物的是 A、D ,表示混合物的是 B、C,表 示单质的是 D ,表示化合物是 A 。
思路点拨: 本题是利用微观粒子模型来考察物质分类的一种题型; (1)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如:A、D)是纯净物; (2)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如:B、C)是混合物; (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D)是单质; (4)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如:A)是化合物。
2、(2016.南京)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D )
A. 汞 B. 氧气 C. 金刚石 D. 氯化镁
探究二:分子和原子
1、 粒子之“最”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粒子之“异”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 电子层时为2)。
4.难形成化合物的粒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5.化学性质相似------同族同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稀有气体除外)。
探究四:微观粒子示意图的应用
1、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纯净
宇宙星空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探究一: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物质名称
氧气
碳
镁离子
化学符号
微观模型 举例
金属单质 ;如: Hg
一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单质;如: He 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 如:C
构
成 物 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非多金数属非氧金化属物单。质如。:如CO:2、HH2、2O O2;
练习二:
1、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
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试用化学观点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 A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2、(2014.临沂)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B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
数。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下图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属于 4 种元素的粒子。
|
反应物有剩余
A.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是 2 ︰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4、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构成物质的粒子》
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 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 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
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5. 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
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反应物恰好
完全反应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
3、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 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核内质子数
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种类
原子核
电子层
8
最外层电子数,决
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各层上的电子数
练习三:
1、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 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 金属铬(Cr)超标, 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 ”事件。已知铬原
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B)
2.(2016. 临沂市)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氖原子相
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2)上图中表示原子结构的是 A、C、D
。
(3) A、B、C、D 、E五种粒子中,具备稳定结构
的是 B、C、E
。
(4)上述粒子中不易和其它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
的是 C
。
原子结构示意图应用小结:
1.同种元素------质子数(圆圈内数字)相同。
2.原子------质子数(圆圈内数字)和核外电子数 (圆圈外数字之和)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