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难点——情感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3.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 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5.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6.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7.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比喻
博喻,各种神态 • 通感 • 拟人,叶子 流水无声 • 荷叶多情
①这女孩长得好甜
视觉
味觉
②那政客名声很臭
听觉
嗅觉
③红杏枝头春意闹
视觉
听觉
④暗香浮动月黄昏
嗅觉
视觉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 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 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拟人 •密集 •流水无声 •荷叶有情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学术界向来存在颇多争议,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政治说: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 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
2、家庭说: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
3、智者说:源于智者不被人理解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
谢谢大家
月色下的荷塘
静
曲曲
田
袅娜
态
折折
田
羞涩
荷香
荷波
流水
动
缕缕
颤动
脉脉
态
(荷叶)
月
零星 袅娜( 拟人 )
下 的
第14-课《荷塘月色》课件(共24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4*课《荷塘月色》课件(共24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4课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抒情散文语言的表达特点,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处境Q核心素养一、情境导入朱自清曾以一篇《背影》,将月台、父亲和橘子联系在了一起,写出了浓厚的亲情。
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散文《荷塘月色》,体会其中的情感。
诗人二、知人论世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898—1948)二、知人论世——人物轶事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
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
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
那时他年仅50岁。
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三、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2024/1/29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9
27
2024/1/29
14
04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2024/1/29
15
荷塘月色中意境的营造过程
2024/1/29
描绘荷塘的自然景色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荷塘的轮廓,描绘荷叶、荷 花、荷箭的形态和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烘托月色的朦胧美
运用光与影的交织,营造出月色的朦胧美感,将荷塘与月 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幽美、静谧的画面。
会。
18
05
知识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自然观念
2024/1/29
19
中国古代自然观念概述
尊重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思想,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1/29
崇尚自然美
古代文人墨客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自然 美的热爱和追求。
感悟自然
古代士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抒发 内心情感,寻求人生真谛。
12
独特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探讨
句式结构特点
《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多种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长短句结合等。课件中可以选取典型的句 子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构造和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探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色彩等因素,探讨句式结构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的作 用。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作者运用通感修 辞手法将嗅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感受,增强了句子的意境和感染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审美愉悦,《荷塘 月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 读者。
国家一等奖必修二《荷塘月色》优质课件

晓
日天光竟
出 净
荷莲不西
慈
花叶与湖
寺
别无四六
送 林
样穷时月
子
红碧同中
方
鱼鱼鱼鱼鱼莲江 戏戏戏戏戏叶南
江
莲莲莲莲莲何可 南
叶叶叶叶叶田采
北南西东间田莲
不中濯出 爱
蔓通清淤 不外涟泥
莲
枝直而而 说
不不
妖染
色月塘荷
朱 自 清
诵读赏析
诵读课文4-6 段
观 月下荷塘 赏 塘上月色 行 荷塘四周
静幽
( 荷香 )缕缕 渺茫的歌声似的
雅
荷 塘
( 荷波 )凝碧的波痕
( 荷韵 )叶子更见风致
宁 动静
观 月下荷塘 赏 塘上月色 行 荷塘四周
探究贰
找出本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尝 试分析它的妙处!
赏
塘 上 月 色
(月光 )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
谈谈感受
美
阅读推荐
拓展 1
《绿》
《小鸟》
写作训练
拓展 2
调动你的生活积累,联系自己的生 活经历,为自己心中的“一方荷塘”, 写一段最有真情、最美好、最具魅力的 文字,注意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谢谢
探究壹
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月下的荷塘?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 旋律,如梵婀玲上奏 着的名曲。
嗅觉
视觉
听觉
的感官用比喻或形容词的形式沟通起来的修 辞方式
观
月
荷叶
(
)田田
出水很高 像亭亭舞女的裙
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3张

——朱自清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叶还生渺渺愁。
—文征明
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
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 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 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
字 “ 佩 弦 ” , 出自《韩非子.观 行》:“董安 于 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感同身受渐入佳境 因声求气循声得情
任务一:初读课文 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2、标画出文章中描写作者心情感受的句子。 3、以作者的方位变换画出路线图。
情感: 现实的不如意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
是通过散步排遣心中的苦闷,寻找宁静。
任务三:探究分析 缘景明情
2、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
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
荷花 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 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荷缕香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 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了。
任务四:总结全文 探究主题
探究分析,了解作者为什么不宁静?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是“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 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荷塘月色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20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点评“泻” 字
以流水比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 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 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23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点评“画”字
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 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 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 影”。“画”这个动词是经过锤炼的, 与“倩影”搭配很好,表现出一种趣 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亭亭“写荷叶的高颀挺拔,舞女的裙因旋 转而展开,用来表荷叶的浑圆和舒展,造型 非常美,使人联想到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舞女, 裙摆随舞姿飘荡洒脱,轻灵而欢快,高雅而 美丽。
12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思考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 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 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 种姿态,形象生动.
15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课文字词
生字词: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nuó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荷塘月色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

意之所起 事之所承 思(事)之所转 情之所合
记事为形, 写人为神; 写人为主, 抒情次之。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写景抒情散文的起承转合:
兴之所起 景之所承 思(景)之所转 情之所合
( 拟人、博喻)
幽
的 荷 塘
( 荷香
)
缕缕 渺茫的歌声 (通感)
雅 宁 静
( 荷波 ) 颤动 肩并肩
(比喻、拟人)
动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脉
拟人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如流水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 月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看荷塘上面,有很多
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叶子,叶子中间还有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 些白花,有的开着,
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有的还没开。风吹过,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
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有时还传来些荷香。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 叶子下面是流水,但
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 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
看不见。
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比较阅读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程内容
朱自清简介与《荷塘月色》创作 背景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荷 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荷塘月色美景呈现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 色美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感受。
作品鉴赏与写作指导
课堂互动与拓展阅读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学特色和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和写作练习 。
该课件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观 察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学 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荷塘月色 》一文的基本知识点,了 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 景。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 析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审 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 和文学之魅力,培养热爱 自然、热爱文学的情感。
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
REPORTING
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用 词精准,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节奏感强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排比句 和对偶句,使得语言富有节奏感。
诗意盎然
朱自清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 手法,使文章充满诗意。
结构特色
层次分明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展 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如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朱自清其他 文学作品。
PART 02
荷塘月色的主题分析
REPORTING
主题解读
荷塘月色主题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 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 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主题内涵
荷塘月色所蕴含的意境深 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舞女的裙 ( 比喻 )
月 下
( 荷花 )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静
( 拟人、博喻)
幽
的 荷
( 荷香
)
缕缕 渺茫的歌声 (通感)
雅 宁
塘
静
( 荷波 )(颤比动喻、肩拟并人肩)
动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脉
拟. 人
6
本体:荷花
博喻 : 喻体:明珠、星星、美人
第5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 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 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 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
15
作业布置:
1.尝试运用三种以上修辞写一段景物散文,字 数不少于100字。 2.练习册同步内容。 3.背诵课文4、5段。
.
16
耳中见色,眼里闻声
1.他的声音很粗。 2.她的笑容很甜。
.
8
◆鉴赏第五段。
●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 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 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 之美的?
.
9
如流水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 月光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
中洗过一样,又像笼
荷 塘
着轻纱的梦
上
月光又像画在荷叶上
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看荷塘上面,有很多
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叶子,叶子中间还有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 些白花,有的开着,
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有的还没开。风吹过,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
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
月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灌木的黑影
( 月影 )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
朦 胧 优 雅
10
炼字典例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 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闹” 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妙在何处?
.
13
学以致用,鉴赏动词“泻”字。
泻,倾也,液体很快地流的意思。一个“泻”字, 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 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 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 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 意境相当优美。
.
14
总结:
第4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 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 更绝的是,全段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处处有 月。
.
1
0
.
2
一、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荷塘
月色
2.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荷塘月色的?
第四段侧重荷塘,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五段侧重月色,写荷塘上的月色。
.
3
二、品味语言
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 哪些景物?作者怎样描写的?
.
4
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有时还传来些荷香。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 叶子下面是流水,但
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 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
看不见。
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比较阅读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
5
.
11
❖参考词答义案:
景象
“闹”为“热闹”之意,此处春意盎然;(1分) 红杏枝头,团花手锦法簇,花丛中蜂蝶飞舞,春
鸟和鸣,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1分) “闹”
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1分)一
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
致,还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
(1分) 意境氛围
思想感情
.
12
炼字题
一、炼字类型
二、提问方式 三、答题步骤
炼动词 炼形容词
炼副词 炼数量词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
述理由。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3.明确手法(拟人,化静为动,以动衬静)及效果——明手法 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 看表达技巧的作用。——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
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
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如: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 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 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
7
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把人的五种不同的感 官(视、听、嗅、味、触) 用比喻的形式沟通 起来的修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