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与华夏族的形成

合集下载

关于炎黄子孙的来历

关于炎黄子孙的来历

2023年炎黄子孙的来历炎黄子孙,这个词在中华大地上一直被人们所熟知和敬仰。

它源自《山海经》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后裔,被统称为炎黄子孙。

炎黄二帝是华夏民族的起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

炎帝和黄帝是两位传说中的伟大帝王。

据传炎帝姓姬,名陶唐,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分别出生于远古时代。

他们一直致力于治理国家,解除苍生的疾苦,为人类的乐土而努力。

炎帝是农业文明的缔造者,他教导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掌握了生产的基本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黄帝则是战斗文明的倡导者,他带领炎黄子孙勇往直前,战胜了邪恶势力,确立了祖国的统一和安宁。

炎黄子孙的来历并非单纯的宗教传说,更是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与共同意识。

这种记忆源远流长,本身承载着民族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炎帝和黄帝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他们的存在和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地位得到了世代相传。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炎黄子孙形成了一种共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准则体现在民众对国家、祖先和后代的敬爱,对社会公德的遵守以及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对于炎黄子孙来说,国家是他们共同的家园,祖国的繁荣和安定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以忠诚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承担起传承先祖智慧和创造美好未来的责任。

炎黄子孙的故事和精神一直在华夏大地上流传至今。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会有人提及炎黄子孙的传说和他们的伟业。

这不仅是对我们华夏民族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激励和指引。

炎黄子孙的故事在每个人的心中迸发出坚定的信念和力量。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发扬炎黄子孙的精神,坚守信仰,爱国奉献,我们的民族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炎黄子孙的来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传统,传承先祖的智慧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炎黄子孙的精神将继续引领华夏民族,让我们铭记先祖的付出和牺牲,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共同追寻炎黄子孙的脚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七年级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①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②物质来源:采集(女性为主);狩猎(男性为主)。

③火的使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群);处于原始社会时期。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3.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4.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代表作品:骨针)。

5.思想状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6.生活状况:氏族组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本课必解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原因: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能通风防潮、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半地穴式房屋,可抵风挡雨、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的决定因素: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1、炎黄二帝: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本部落人被称之为“百姓”。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陶寺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陕西省襄汾县,建成时间大约距今四千七百年。

该遗址属于龙山文化,曾一度是国内发现的最大史前古城遗址。

该遗址还发现了大量墓葬,墓中骸骨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其父系Y染色体snp单倍型几乎全部为O3基因,与今天汉族主体的父系基因高度一致。

可以说,基因证据证明了陶寺遗址的居民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祖先,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

各地遗址y染色体snp单倍型比例该遗址还发现了最早的天文观测系统,与古籍《尚书-尧典》所载尧帝“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的记载相符,故而猜测为尧帝的都城。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酒的起源传说1、仪狄酿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

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杜康酿酒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3、酿酒始于黄帝时期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

《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中国历史故事概括

中国历史故事概括

中国历史故事概括中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在这里,我们将简要概述一些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故事,以展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

1、炎黄子孙的起源炎黄二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两位伟大人物,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部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部落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也就是今天的汉族。

这一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

2、大禹治水尧舜时期,洪水泛滥,人民生活困苦。

大禹,作为舜的臣子,毅然承担起治水的重任。

他带领百姓,开凿河渠,疏通水道,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颂至今,彰显了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顽强精神。

3、烽火戏诸侯西周时期,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这一行为,导致了诸侯们的不满与疏远,最终在犬戎进攻时,无人来援。

西周因此灭亡,进入了东周时期。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轻诺寡信、失信于人,终将自食恶果。

4、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成为人质。

在吴国,勾践卧薪尝胆,时刻铭记耻辱与责任。

最终,他成功返回越国,励精图治,打败了吴国。

这一故事,展现了忍辱负重、以屈求伸的精神。

5、秦始皇统一六国战国时期,秦始皇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先后消灭了其他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标准化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历史进程的基础。

6、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诸侯。

刘邦不满项羽的统治,举兵反叛。

最终刘邦凭借智谋和人才优势,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楚汉之争的故事,展现了英雄之间的较量和历史的无情。

7、三国鼎立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分别占据北方、西南和东南地区,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经过长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了晋朝。

三国鼎立的故事,展示了智谋、勇气和权谋的较量。

浅析华夏民族的形成路径

浅析华夏民族的形成路径

浅析华夏民族的形成路径储丽(安徽大学安徽230601)摘要:古代中国被称之为华夏,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夏朝在上古为中央大国,“夏人”即为“中国之人”,“华夏”即为中国的代名词。

作为华夏民族,就是由生活在中国①的世世代代各个民族的人民,相互之间不断交融,相互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统一凝聚的民族整体。

本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从华夏民族的起源说起,到华夏民族的新生结束,浅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路径。

关键词:华夏民族;融合;统一;独立的历史文化引言华夏,华夏民族,这两个称谓国人经常使用,耳熟能详,从古至今,国人多自称华夏民族,谓政权之名称为华夏。

这样一个有这海纳百川气魄,求同存异肚量的历史悠久,文化绚烂的民族,,是在数千年中国先民的相互交流征伐,吸收借鉴的过程中,由一个一个不同地域,文化,历史,风俗的民族,汇聚吸收各自长处,融合而成的。

自强不息的华夏民族,经受数千年的风雨,从五千年前的中原大地发端,一路历经艰辛,走到了现在。

一、华夏民族的起源华夏是古代汉族的自称(即华夏族)。

原指中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中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中国的古称。

华夏一般作为代称中国,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著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等。

炎、黄两部落融合成的“华夏民族”,即为“炎黄子孙”②。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华夏族的始祖。

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

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大禹。

夏大禹治水有功,继位于舜当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在上古为中央大国,“夏人”即为“中国之人”,“华夏”即为中国的代名词。

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久而久之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炎黄始祖 华夏之源

炎黄始祖 华夏之源

习宝
《 史记 ・ 五帝本纪》 中记载:黄帝 “ 姓 公孙 ( 一说为姓姬) 。 日轩辕” 故 名 ,
称 为轩辕氏。 因其建国于 “ 有熊”( 今 河 南新郑) ,所 以也称为有熊 氏。据
载他十五岁就被群 民拥戴当上部落酋
长, 三十七岁登上天子位。 他统治 的 黄帝族发祥于如今的陕北地 区, 之后
孙) 。史 书记载:炎 帝生于烈山 ( 今 湖北省随州厉山镇) ,长于姜水 ,传
说他以火德王 , 号炎帝。其族人最 故 初在今 陕西南部地 区活动 。 后来沿黄 河向东发展 ,最终与黄帝部落融合。
◎盏簋 芏 黄 族 帝与
炎帝族合并之后 。 又与居住在东方的
维普资讯
强, 文化也较高 , 因而黄帝族就成为 中原文化的代表。 炎黄二帝就共同被
◎悠远神话 相 有 传一
天, 黄帝的母亲附宝正在去往郊外的
中国远 古神 话 经 常人 、神 不 分 ,

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 同时也象征为
我们中华 民族的凝同祖先。 因而, 炎 “
路上。 突然间 。 一道巨大的闪电在北
的熊、罴 、貔 、貅、 疆、虎六种野兽
了其首领地位 , 而中原地 区的各部落 也纷纷依附了黄帝的部落联盟 , 部 众
落之间相互融合 , 这为后来华夏民族 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 政坛 上 , 有永 远 的朋 友 和 永 没 远 的敌人 , 有 永远 的利 益— — 看 来 只
从 远 古 时代 起 , 句话 就早 已成 为 了 这
其手下,向外扩张侵略。不久之后 , 九黎进犯炎帝族 ,并发生激烈冲突 。
其时 , 炎帝族 已经渐渐衰落 , 因此他
侵伐征 战, 黄帝部落在征 战中日益崛 起、 扩大势力范围 。 而炎帝部落则日

炎黄子孙四大发明

炎黄子孙四大发明

产生及发展
影响
火药 指南针 战国、北宋
阅读: 《韩非子· 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 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 指迷失方向)也。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 南针”。 问: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1 分)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 的功能?(3分)
中 国 印 刷 博 物 馆 泥 活 字 仿 制 品 图
泥活字实物
转轮排字盘。此盘是元代王祯设计发明的,用于排放 活字字模。字盘为圆盘状,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依韵排 列在格内。下有立轴支承,立轴固定在底座上。排版时两 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则转动字盘,方便地取出所需要 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逐个还原在格内。
印刷术的进步 早期印刷术: 司南 后期印刷术: 三西東南 北 隋 國晉晉朝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清 唐五 代 宋元 明
毕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字 木活字转 轮排字盘 铜活字
堆 积 如 山 的 雕 版
宋朝庆历年间 (公元1041-1048年), 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 —活字版诞生了。从此, 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 时代——活字版印刷的 时代。这一伟大的发明 者就是毕升。
蔡伦(?--公元121年) 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人,和 帝时为中常侍,曾任主管御用器 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公 元114年)封为龙亭(今陕西洋 县)侯。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 类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技 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 网为原料造纸,于东汉和帝元兴 元年(公元105年)献给朝廷。 由于质量提高,使纸张的应用得 以推广,逐渐代替了简帛。后人 将蔡伦改进制造的纸称为“蔡侯 纸”。

历史趣谈炎黄二帝来源之谜 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历史功绩

历史趣谈炎黄二帝来源之谜 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历史功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炎黄二帝来源之谜人文始祖炎黄二帝的历史功绩导语: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我们民族的始祖。

在历史上,炎、黄二帝的记载实在太多,有人认为他们是远古时期的帝王,有人认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我们民族的始祖。

在历史上,炎、黄二帝的记载实在太多,有人认为他们是远古时期的帝王,有人认为他们是两个部落,也有人把他们当作神来看待。

那么到底是人还是神?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习惯上人们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而炎、黄是列为五方天神的五帝中的二位。

《国语·晋语》,少典氏娶有蟜氏之女,生下黄帝和炎帝,而少典究竟为氏族名还是父名,则众说不一。

炎帝的事迹,书中有一些不同的记载,一般把炎帝与神农氏说成是一个人过去将炎帝和黄帝,说成是像夏、商、周三代的天子或秦、汉以后的皇帝那样远古时期的帝王。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国语》的说法有所不同,说黄帝在姬水边长成,因而姓姬。

《史记集解》说黄帝号有熊氏,可能是以熊为图腾而得名。

在早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中,黄帝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有功绩的。

功绩还不止于此,《史记正义》说:“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

”为什么称他为“黄”帝?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东方木也,其帝太皋,其佐句芒,执规则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即祝融),执衡而治夏;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也就是说,黄帝为五天帝之中央天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l 2卷
第 2期
黄 河 科技 大 学 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RS VE ⅡY
21 0 0年 3月
Ma . 0 0 r2 1
V0 . 2 No 2 1 1 .

中原 文化研 究 ・
炎 黄 二 帝与 华 夏族 的形成
任 崇岳
作 者简 介 : 崇岳 ( 9 8一), , 南 临颍 人 , 究 员 , 究 方 向为 宋辽金 元 史及 地 方 史。 任 13 男 河 研 研
2 6
黄 河科 技 大 学 学报
中原地区, 主要活动于今河南及冀 、 、 鲁 豫交界地带 , 逐渐与这~带的东夷、 九黎等族混杂相处。炎帝族进 人 中原后 , 自身获得 了很 大发 展 , 为黄 河流 域几 个 成 著名的部落集团之一。相传炎帝族有 四支后裔 : 烈山
族 由少 典 氏族 分 出 , 能说 这 两位 是少 典 个人 的儿 不 子。有娇 氏大 概 是 与少 典 氏族 互 通 婚 姻 的 一个 氏 族 , 如同后 来的姬姓与姜姓那样 。姜水 的地望在 哪 就
人类 的进化是从原始群进入 氏族 , 再有部落 及部 落联盟组织 , 而有 部族 的成立 。炎 、 二帝 与帝 颛 进 黄 顼时代 已进入部落及部 落联盟 时期 , 从这 时起才 有 比 较 可靠的历史传说 。徐旭生先 生还认为 , 在上古 时代 有 三大部 落集团 , 即华夏 、 东夷 、苗蛮 ” 他们 由相 争 “ , 而 演进 为和平共 处 , 最终 互相 融合 , 形成 了 尔后 的 才 汉族 。司马迁在 《 史记 ・ 五帝本 纪 》 中说 :三 苗在江 “
二帝为先祖。《 世本》 大戴礼记》 与《 明确归纳出以黄
帝为始祖 的统一谱 系和以黄帝为首 的五帝世 次 , 而司
古历史某些事实客观性的印证 , 尚须借助考古学等研
究 成果 。比如 ,伏 羲和女娲传说来 自南 方 的苗 蛮 , “ 太
马迁据以作《 五帝本纪》第一次形成了华夏有同一来 ,
源的古 史系统 , 使我们对华夏族 的发展脉 络有 了一个
初 步的认识 。
二、 三大 民族集团的形成
嗥和少嗥传说来 自 东方的夷 , 自西北方的华夏的 同来 传 说来源非一 , 以 即使 说 真有此 氏族或 个人 , 所 而相
对 的世 次 的先 后 也无 法 知道 ” …即。因此 , 古 学家 考
徐旭生先生认 为 , 研究传 说时代 的历史 , 只能从 炎帝 、


传说 时代 的历史应ຫໍສະໝຸດ 从炎黄开始 然超 出了 中原 地 区, 但他们与华夏集 团 的相互 融合过 程却是 在中原地 区进行 的。 在华夏族 的发展历 史 中 , 炎帝 、 黄帝 作 为神 化 了 的人而彪炳史 册 , 秦时代起 , 族就尊 奉炎 、 从先 华夏 黄
我 国上古 的历史 , 主要是通过 先民们世代 的 口碑 相传及某些 神话传 说 而流传 下来 。 由于部落 集 团 间 的融合及不 同神话传说在 流传 中的融合 、 渗透 等因素 的影响 , 神话传说 只 能从某 些方 面反 映 历史 , 而对 上
羌人 , 均活动于 中原地 区, 同时这里还有其他 少数民族。到 了战 国时期 , 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 , 形成 了新的华夏族。 关 键 词: 炎黄二帝 ; 蚩尤; 苗蛮; 华夏族
中 图分 类号 : 80 9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5 2 ( 0 0 0 -0 50 K 2. A 10 -44 2 1 )20 2 -4
证, 姜水就是清姜河得 到学术界 的广泛认 同”3。 _ J
描述了以 中原地 区为核心 , 华夏及 “ 四夷 ” 相互 融合的 历史 事实 。应 当指 出的是 , 东夷 、 苗蛮 的活 动 区域 虽
收 稿 日期 :09—1 —1 20 1 1
炎帝兴起后 , 一部分先民傍渭水 向东移动, 进入
里 ?据徐旭 生先生考证 , 姬水在今 陕西省 的北部 。炎
淮、 荆州数为乱, 于是舜归而言 于帝 , 请流共工于幽
陵, 以变北狄 ; 谨兜 于崇 山 , 放 以变 南蛮 ; 迁三 苗 于三
危, 以变西戎 ; 鲧 于羽 山 , 殛 以变 东 夷 , 四罪而 天下 诚
帝所居姜水 ,水经 ・ 《 渭水注》 :岐水又东 , 说 “ 径姜氏 城南 , 为姜水 。杨守 敬疏 引《 ” 清一 统志》 为 , 认 姜水 在
( 南省社会科学院 , 南 郑州 4 0 5 ) 河 河 50 2

要: 炎帝族 兴起后 , 一部分先民傍 渭水 向东移动 , 进入 冀、 、 交界地带, 为黄河流域几 个著名部 落的集团之一。黄 鲁 豫 成
帝族兴起后 , 沿黄河向东移动 , 也发展成中原地 区的一 个强大部 落集团。当时还有 活动 于长江 中下游及 其他地 区的蛮族及 东夷 族。这几个集 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 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 苗蛮” 东夷三大集 团除 了和平共 处外 , “ 、 还有激烈 的兼并 战争。这些集 团 问的战争 , 之 加速 了 他们 的整合 。夏、 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 商、 夏是黄 帝后裔 , 商是 东夷人 , 周则是 西戎 的一支
黄帝开始 。
炎黄二帝作 为华 夏族的奠基人物 , 动是我们 其活
了解华夏 民族起 源 的重要 根据 。据 《 国语 ・ 语 四》 晋 载 :昔少典娶 于有娇 氏 , ( ) 、 “ 生皇 黄 帝 炎帝 。黄帝 以 姬水成 , 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 , 炎帝 故黄帝为 姬 , 炎帝 为姜 。 当然 , 少典 生 黄帝 、 帝 , ” 说“ 炎 是说 后 面这个 氏
岐 山县东 。郭 沫若 、 赞等学者也 持此说 。还 有一 翦伯
服 。 这是一种 以华 夏 为核 心 的正 统观 , 调 了 中 ” 强
原地区在 中华文化起源及发展 中的独 断性 , 但也 客观
种意见认为 ,这个姜水就是今 天宝鸡市南 的清姜河 。 “ 从2 0世纪 3 0年代 起 , 学者就对姜 水进行 了缜密 的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