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深部调驱的概念、实践与认识

合集下载

调驱技术浅谈讲解

调驱技术浅谈讲解
调剖剂放置位置研究的数学模型
设在稳定渗流时,在地层中有两条对称的流 线WBO和WEO及一条直流线WO从注水井到采油 井,如图所示。
椭圆流线数学模型
调剖剂放置技术
调剖剂放置位置研究的物理模型及实验
在可视化驱油装置上进行了实验
调剖剂放置技术
调剖剂放置技术
采收率与注水量关系
E × 10 2
50
5
40
q1 1 K1 (o / w )Krw1 Kro1 q2 2 K2 (o / w )Krw2 Kro2
驱油作用是通过控制流度实现
fo
o w o
Kro / o Krw / w Kro / o
调驱剂
聚合物溶液
HPAM,HASP,XC,SG,AMPS 在低温低 矿化度相对均质油藏调驱时,可以不进行交联,直 接用它们的溶液。聚合物溶液调驱与聚合物驱的区 别在于:注入方式上,调驱是注入一段塞聚合物溶 液然后注水,聚合物驱则是连续注入聚合物溶液; 注入量,调驱剂量一般小于3%V p,聚合物驱时溶 液量一般大于10% V p。
一般地讲,一个油田按驱动方式分为三个 开发阶段,即天然能量驱阶段,水驱阶段,化 学驱阶段。
今后近10年内主力油藏的开发只能仍以注 水驱动为主。积极开展改进的二次采油技术 (IOR),同时有限度地进行化学驱的先导试 验是目前和今后几年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工作。
与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 相适应,化学法提高采收率的主要 技术是调剖和调驱。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美国在矿场应用低张力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 体系, 之后又开展了微乳液驱油的研究和应用。
调驱剂
在油田开发中应用最广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磺 酸盐,其它还有石油羧酸盐、孪连表面活性剂 等。

提高油田深部调剖,调驱效果讨论精选PPT文档

提高油田深部调剖,调驱效果讨论精选PPT文档

3、准确地度量储层的孔隙变化、大小、分布是现阶段确定调剖调驱技术的关键。
开展“胡庆油田非均质油藏高渗透条带颗粒示踪剂动态 描述技术”研究
二、多井试井技术
多井试井的目的是确定井间连通情况和求解井间地层特性。多井试 井包括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通过干扰试井可以确定激动井和观测井之 间地层的连通性,由此可解决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
象(如压裂导致油水井间的直接连通、长期水驱形成水驱大孔道)。 可通过实时监测分析直线的斜率变化,能准确地计算出注入井的评价参数――残余阻力系数Rrf、阻力系数Rf和有效粘度μeff,还可以 计算有效渗透率。 3、如何定量描述储层物性参数?示踪剂技术如何在认识储层结构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开展“无机凝胶生成系统的技术”研究(该体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能够形成无机凝胶和CO2的复合驱替体系) 由于断层、透镜体、油层尖灭等因素影响,造成油水井间连通性较差,剩余油分散,注水受效性差。 该区块首轮调驱后的残余阻力系数都在变小,接近于1,因此该区块有必要开展预交联颗粒凝胶重复调驱。 3、井网控制不住型: 调剖调驱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水驱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阶段采油速度和油田最终采收率。
一、油藏未波及的类型的划分与分析
调剖调驱的主要目的是通达改善水驱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阶段采油速度 和油田最终采收率。因而,堵水调剖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关键因素是 能否正确认识未波及的类型。根据油井出水原因的不同,可将未波及现象划 分为如下几类:
油藏垂直非均质造成的未波及问题
由于油藏沉积环境的影响,形成油藏的天然韵律性,造成了油藏纵 向上的非均质性,即厚油层层内或层间的垂向非均质性。
暂堵剂
调剖剂
三、层内层间调剖调驱技术界限
层内深部调剖调驱: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调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试验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试验

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试验作者:韩珊来源:《石油知识》 2015年第2期韩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00)摘要:结合国内外的弱凝胶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本文设计出了弱凝胶深部调驱配方体系、地面工艺流程,并提出动态配方调整思路,有效保障了深部调驱的顺利实施。

关键字:深部调驱;弱凝胶;聚丙烯酰胺;塞堵剂1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研究1.1弱凝胶深部调驱机理研究弱凝胶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方面,进入地层深部的凝胶体会对高渗透层产生物理封堵作用,从而导致后驱替液体流向的改变,对低渗层中未被波及或波及程度较低的区域产生驱替作用,达到提高波及系数的目的;另一方面,井简周围形成的凝胶体在后驱替液体的驱替作用下,在大孔道或裂缝中能像“蚯蚓”一样向地层深部“爬行”发生运移。

在“爬行”运移过程中,凝胶受到地层的剪切作用,弱凝胶破碎形成体积较小体积的凝胶团,这些凝胶团在向地层深部“爬行”运移过程中,会重新分布、聚集,改变了多孔介质中的微应力分布,在后注驱替液的粘滞力作用下,对剩余油产生驱替作用。

宏观上,弱凝胶碎块运移到地层深部形成的凝胶体,能对高渗透层产生封堵,导致液流转向。

微观上,剪切破碎后的凝胶团在孔喉处聚集,改变了作用在残余油上的微观粘滞力的分布,破坏了油滴的受力平衡,达到驱替作用,从而提高扫油效率。

1.2深部调驱配方体系研究1.2.1配方体系研究在实施原则上,结合现场压力及其它影响因素变化情况,根据室内实验数据进行动态调整。

1.2.2配方体系性能评价(1}流动性较好,在孔隙中能有效滞留成胶模拟水的黏度为ImPa·s,前置段塞堵剂黏度为13mPa·s,算出平均阻力系数为12.1(表1)。

从阻力系数看,堵剂在成胶前具有较好的泵送性和在岩芯孔隙中的滞留能力,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进入大孔道和在大孔道中滞留成胶。

(2)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和耐冲刷性2号、3号岩芯的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91.O和83.8(表2),表明堵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及耐冲刷能力。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 s lc me t a e n t e mo i c t n Me n i ,i p s e s s t e d a f cs o r v n h o  ̄ n ln e e ce c n i d s ip a e n s d o d f ai . a wh l t o s se u le e t f i o i g t e c n o T c f in y a d o l i— b h i o e h mp a i f p a e n f ce c .I h s p p r n i t d ci n i ie o t e P e i o e h o o ff r t n s l ci n h e emi ai n l c me t e in y n t i a e ,a nr u t s gv n t h /d cs n t c n l g o o ma i ee t ,t e d t r n t i o o i y o o o a o t e r d u fmo i c t n a d ds lc me ta d t e c mmo aa tro o p rt n b u a i so d f ai n ip a e n n o h t i o h n p r mee s t e a i . f p o o Ke r s e t e u a i ga d d s lc n ; /d c s n p r me e p r t n y wo d d p r g lt n i a i g P e ii ; a a t ro o e ai s h n p o f o
夹层 和异 常层 ,它们 的渗 透率 比地层 基质 的渗 透率
高得 多 :纵 向波及 系数较 差 的原 因是 由于地层 中较
高 渗透率 区域 与较 低渗透 率 区域纵 向并列 。平 面 和

水驱砂岩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水驱砂岩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2019年5月| 67可以看出,相比以往的单纯调剖能使注采流线侧翼地层压力明显升高,平面波及体积增大,此外中低渗层也得到有效启动,含油饱和度降低,储量动用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们运用GRAND 化学驱软件中FAPMS 模块,再现深部调驱驱油全过程。

通过对比调剖与深部调驱调驱剂浓度及含油饱和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深部调驱有效地降低了储层非均质性影响,驱油效率较传统调剖更高。

在数模物模研究基础上,我们筛选出适合普通温度油藏特点的有机铬体系及适合高温油藏特点的酚醛体系为主的5种调驱体系,基本上确定了利用凝胶+体膨颗粒作为前置段塞,封堵高渗通道;聚合物+交联剂驱替,后期加入高效驱油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三段式注入方式,满足深部调驱开发的需要。

4 优化深部调驱油藏工程设计,科学指导现场实施建立起深部调驱区块筛选标准,筛选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物性较好、储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强、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块开展深部调驱研究。

针对选择的典型块开展分区、分段开发效果评价,确定厚度较大、物性较好、连通较好、动用程度较高,水淹较严重的储层作为调驱主要目的层。

井网井距设计立足现井网,考虑继承性,通过经验公式、数值模拟参考以往调驱经验,保证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采油井尽量位于主力相带和剩余油富集区。

注采方案设计中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结合以往调驱调剖经验,对注入段塞尺寸、注入速度、单井处理半径、单井配产、配注、注入压力及区块开发指标进行系统优化。

5 结语(1)深部调驱是二次开发层系井网重构,提高水驱技术的延伸,开启了水驱油藏一个全新的开发阶段。

(2)深部调驱以深部液流转向为基础,以驱动压差的建立为核心,借助宏观与微观手段提高油藏采收率。

(3)深部调驱主体技术基本成型,先导试验见到显著效果,下步将继续完善深部调驱配套技术,不断扩大应用规模。

参考文献:[1] 姚俊材.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10).[2] 刘晓丽.深部调驱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0)上.作者简介:李爽(1984-),女,汉族,硕士,中级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专业,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大港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深部调驱技术应用实践

大港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深部调驱技术应用实践

大港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深部调驱技术应用实践2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滩海开发公司)天津300280摘要:针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田高度分散剩余油的挖潜问题,大港油田多年来持续开展了以扩大注水波及体积为主的深部调驱技术应用工作,在水驱现状的快速判别方法研究、调剖充分程度判别研究、调剖体系研究优化以及工艺设计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效果显著,发展成为大港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主导工艺之一。

关键词:高含水高采出;分散剩余油;深部调驱前言大港油田70%以上的开发单元为注水开发,水驱储量占总储量的 75%以上,目前水驱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80.53%,综合含水 89.85%,特别是一些主力老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产量递减阶段,宏观上存在但在空间上高度分散的剩余油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这些老油田仍是大港油田的主战场,因此保持老油田的稳产对大港油田的稳产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大港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持续开展了以扩大注水波及体积为主的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根据不同开发年度的需求,确定了分期的研究重点,并形成了技术特色,使深部调驱技术发展成为大港油田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主导工艺之一。

1大港油田深部油藏调驱体系近些年,大港油田重点研究了多种交联聚合物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疏水型水膨体、橡胶颗粒及聚胺酯颗粒等调剖调驱剂体系,并通过研究其作用机理和不同段塞结构的优化组合,形成了具有大港油田特色的“多段塞复合深部调剖工艺体系”。

1.1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1.1.1新型复合铬离子交联剂研制为有效降低深部调剖成本,优选了一种价格很低的工业副产品和合适的催化剂,成功研制了新型复合铬离子交联剂,与油田常用的乙酸铬交联剂相比,成本降低40%,且调剖剂的成胶强度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1.1.2主体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通过对多种聚合物、交联剂的大量试验,优选出成胶性能可靠,热稳定性好的2种体系,确定了聚合物的型号,为有效控制调剖剂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深部调驱4)

深部调驱4)

远井地带 3.0m~20m
地层深部 ≥20
作用半径大于20m的措施成为深部措施
1.1.3深部调驱的定义
从注入井注入作用半径大于20m的具有调 剖和驱油双重作用的物质,用以提高原 油采收率的方法。
1.2分类
1.2.1按作用机理分类 ●近驱远调机理(弱凝胶) ●调驱共存机理(活性溶胶、CDG、乳化
树脂) ●先堵后驱机理(2+3) 1.2.2按使用的化学剂分类 ●弱凝胶深部调驱 ●胶体分散体深部调驱 ●2+3技术
• 电化学脱水难度增大
采出液中聚合物的存在会使得电脱水的水脱除率下降, 若保持水脱除率不变,则脱水电压升高,脱水电流增 加,作用时间延长。
• 水质变差
产出液含聚合物后,含油污水处理的总体效果变差, 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原有的水质标准,油含量和悬浮 固体含量严重超标。
2.3.4易引发其它问题
• 结垢和腐蚀问题
处理后的回注污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使得结垢 腐蚀速度加快,含聚污水的腐蚀速度比普通污水高1倍, 喇12-2722井1999年1月作业换新油管,同年10月发现 全井结垢严重,垢状球形,最大直径5毫米。
• 注入井堵塞问题
• 加剧了大孔道的形成
2.3.5三次采油后新型采油技术的接替
• 没有技术接替 • 关井后引发社会问题
入量大(一般大于0.15Vp)。 ●作用机理不同 调剖剂通过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起作用,驱油
剂通过提高自身和(或)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 (或)洗油效率起作用。
(3)调剖与驱油的联系
●目的相同
●作用机理有重叠部分
●调剖剂与驱油剂有重叠部分
●调剖和驱油具有互补性
大庆北区中块聚合物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的北46井实施注聚前调剖,北133 井在注聚一年后实施调剖。结果表明,调剖后进行注聚,井组内油井见 效时间比未调剖的井组见效晚两个月,见效时注入聚合物量为83mg/l·PV, 比对比井组见效时高42 mg/l·PV。说明调剖后,聚合物均匀推进,地层 中存量聚合物增多。北46井组见效后,比对应井组日产油高65t,含水低 32%,采聚浓度低97 mg/l。北133井,调剖后15个月,聚合物才从油井中 产出。由此可看出,深度调剖极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均匀推进速度,增加 了聚合物驱油效果。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

技术理念、认识
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
技术理念、认识
同步调驱技术理论
调与驱的矛盾
谁去调?谁去驱? 如何调?如何驱?
调(堵)好驱不 好,驱好调不好
自相矛盾不如分 工合作!
技术理念、认识
同步调驱技术理论
机理、原理的提出
我们从水驱开发后期非均质储层深部大小吼道(高低渗层、区)的剩余油主 要形态和不同驱替方式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来说明同步调驱的调驱机理: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
前言
中国石油70%的产量来自“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 老油田,73%的剩余可采储量存在于“双高”老油田,进一 步挖掘“双高”老油田的水驱潜力是中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证。
这些油田一般地质条件恶劣、开发矛盾复杂,采用深部液流 转向与调驱技术进一步提高其水驱采收率、是当前现实可见 的主要技术方向。
A:水驱非均质老油田后期,除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外,剩余油大部高 度分散于储层深部、低渗层区或小孔隙吼道,常规水驱很难有效 动用;如图中A所示,注入水在高渗层、区或大吼道很快突破, 将低渗层、区或小吼道中还未驱出的油“水锁”,继续水驱或常规 措施很难干扰到这种储层深部的剩余油。
技术理念、认识
为什么要调剖调驱?
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要解决的目标问题)
提高采收率:波及效率(波及系数×水洗程度)大幅提高、水驱不利形态 根本、长期改善。
深部调驱:什么叫深部调驱?相对于传统近井地带,如何深部?如何有效 ?加大剂量就可以吗?
意义
中石油“二次开发”战略,主导技术“深部调驱” ——中国石油70%的 产量来自“双高”老油田,73%的剩余可采储量存在于“双高”老油田, 进一步挖掘“双高”老油田的潜力是中石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深部是指近井地带以远的地带(包括过渡 地带与远井地带)。
中原油田根据压降曲线 对离井眼不同距离地带的区分
地带 近近井地带 近井地带 过渡地带 远井地带 远远井地带 离井眼的距离(m) 0~3 3~9 9~15 15~50 >50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2. 什么叫调驱? 调驱是指调剖加驱油。
调剖
驱油
驱油是指注入的工作液对油的驱动。用于驱油 的工作液称为驱油剂。驱油剂应进入含油饱和度高 的层。它以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层为特征。进入含 油饱和度高的层后,它通过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 率起提高采收率的作用。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3. 什么叫调驱剂? 调驱剂是指既有调剖作用也有驱油作用的化学剂。 调驱剂分两类,即单液法调驱剂和双液法调驱剂。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4 试验区4口注水井调驱前后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充满度 注水井 调驱前 埕13-X13井 井 埕18-1井 井 埕17-1井 井 埕18-3井 井 0.015 0.030 0.247 0.240 调驱后 0.718 0.850 0.721 0.742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基本情况
项 目 油藏面积(km2) 油藏储量(t) 已采储量(t) 剩余储量(t) 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 采油层段(m) 厚度(m) 岩性 孔隙体积(m3) 数 据 1.684 199×104 83.3×104 115.7×104 41.7% 0.57% 1835~1985 8.4 砂岩 321×104 项 目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始渗透率(µm2) 孔隙度 油井数(口) 水井数(口) 区块日产液(m3) 区块日产油(t) 综合含水率 油层温度(℃) 注入水注化度(mg·L-1) 数 据 72% 0.15~22.4 15%~31% 8 7 1806.3 75.7 95.8% 70~80 17789
调驱效果
阶段 增油( ) 增油(t)
调剖
14852
驱油
7534
合计
22386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调驱效果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的水驱特征曲线 胜坨油田坨 南试验区的水驱特征曲线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增加 × 根据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可采储量增加4.5×104 t,试验区最终采收 , 率可提高7.1 %。 率可提高 。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蒙古林油田西部调驱试验区构造井位图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试验区注入井的有关数据
注入井 有效厚度(m) 孔隙度(%) 注水井控制的孔隙体积(m3) 井组地质储量(×104t) 井组地质储量(t) 井组产液(m3·d -1) 井组产油(t·d -1) 含 水 率(%) 采出程度(%) 日注水量(m3·d -1) 注入压力(MPa) M11-6井 8.54 24.6 49.13×104 37.3968 41336 151 3 98.35 11.05 115 6.8 M12-8井 9.40 25.7 56.47×104 26.5117 28840 137 3 98.01 10.88 162 4.1 M13-7井 9.44 25.5 56.19×104 25.9774 30025 169 7 95.81 11.56 162 3.1
注水油田深部调驱的 概念、实践与认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三、深部调驱的认识
提纲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三、深部调驱的认识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1. 什么叫深部? 可由注水井压降曲线决定。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深部调驱的决策技术
2)由PI值和注水压力及关井时间值计算充满度
FD =

t 0
p (t ) d t p0t
1 = • p0

t 0
p (t ) d t t
=
PI p0
式中,FD—充满度(Full Degree); p0—关井前注水井的注水压力; t—关井后所经历的时间。
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充满度的决策作用
调剖是指注水地层吸水剖面的调整。调整注水 地层吸水剖面用的化学剂叫调剖剂。调剖剂是通过 封堵高渗透层(高含水层,即含水饱和度高的层) 起调剖作用,它以优先进入含水饱和度的层为特征。 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层后,调剖剂通过不同机理产 生流动阻力。当地层提供的压差不足克服其产生的 流动阻力时,它即留在该处起调剖作用。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调驱剂的放置技术
• • • • • • • 调驱剂注入顺序由弱到强; 调驱剂产生堵塞时间长于放置时间; 调驱剂注入压力低于地层的破裂压力的80%; 调驱剂注入速度接近注水速度; 调驱剂注入量以将充满度提高到0.65~0.90范围为宜; 不要用相同配方、相同用量的调驱剂处理相同的地层; 离井眼3m以内的近近井地带,不放置调驱剂。
调驱剂技术
• 双液法调驱剂 第一工作液 例1 依次注入弱冻胶、强冻胶、低度固化体系和高度 固化体系。 例2 用隔离液隔开,交替注入水溶性硅酸盐和碱土金 属溶液(或第Ⅷ族过渡金属溶液) 第二工作液 例1 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 例2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例3 碱+助剂 例4 碱+聚合物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单液法调驱剂
调驱时只用一种工作液的调驱剂。例如聚丙烯酰 胺溶液,它首先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层(调剖剂特 征),使注入压力逐渐升高,迫使它依次进入含油饱 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驱出其中的油(驱油剂特征) 起提高采收率作用。 CDG(冻胶胶态分散体)也是一种单液法调驱剂。
双液法调驱剂
调驱时必须用两种工作液:一种起调剖作用, 即调剖剂;另一种起驱油作用,即驱油剂。注入时, 调剖剂注在前,优先进入高渗透的高含水饱和度的 层;驱油剂注在后,它将注入含油饱和度高的中、 低渗透层起驱油作用。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试验区3口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试验区 口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M13-7井 0.46 井 M12-8井 0.50 井 M11-6井 0.56 井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剂
第一工作液:由弱冻胶、强冻胶、 第一工作液:由弱冻胶、强冻胶、低度固化体系和 高度固化体系组成。 高度固化体系组成。 用量: 用量:3451m3 第二工作液: 第二工作液:600mg·L-1 HPAM + 4000mg·L-1 NaOH 用量: 用量:3.24×104m3 ×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中心井( 试验区中心井(M12-7)的采油曲线 )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试验区的采油曲线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调驱效果
1000
累计产液 累计产液(×10 4 m 3 )
调驱实施
100
10 9 10 10 11 11 12 12 13 累计产油量(×104 t )
调驱效果评价技术
3. 从区块开发状况评价
用水驱特征曲线可算出可采储量的增加和最终采收率的提高。
提纲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三、深部调驱的认识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 决定注水井调驱的必要性; • 决定调驱剂的类型; • 决定调驱剂的用量; • 评价调驱效果; • 决定重复施工时间。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调驱剂技术
• 单液法调驱剂 1)聚合物溶液 (800~2000)mg·L-1 HPAM 2)CDG (300~1200)mg·L-1HPAM + (0.01%~0.05%)AC(柠檬酸铝)
一、深部调驱的概念
4. 什么叫深部调驱技术? 深部调驱技术由4个技术组成: 1)决策技术 2)调驱剂技术 3)调驱剂放置技术 4)评价技术
调驱效果评价技术
1. 从注水井评价 3条曲线: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吸水剖面、指示曲线; 2. 从油井评价 3条曲线: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井位图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项目 油藏面积 油藏储量 已采储量 剩余储量 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 采油层段 厚度 岩性 孔隙体积 数据 0.49 km2 60.00×104 t 8.02×104 t 51.98×104 t 13.37% 2.51% 1166.0~1197.9 m 5.4 m 砂岩 130×104 m3 项目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始渗透率 孔隙度 油井数 水井数 区块日产液 区块日产油 综合含水率 油层温度 数据 65% 1.3 µm2 34% 7 4 978 t 49.8 t 94.9% 70℃
深部调驱用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做决策参数。 可通过两个步骤取得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的充满度: 1)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PI值
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 ∫
t 0
p(t )dt

深部调驱的决策技术
PI 值定义式为:
PI =

t 0
p (t ) d t t
式中, PI —注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p(t) —注水井关井时间t后井口的油管压力(MPa); t —关井时间(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