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膜的种类

合集下载

微滤

微滤

微孔膜的缺点
① 颗粒容量较小,易被堵塞; ② 使用时必须有前道过滤的配合,否 则无法正常工作。
微滤膜的性能
• (1)物理机械性能:厚度一般90-170μm,以精密测厚计测定。 弹性模量(断裂伸长)是用一定大小的试样在材料试验机 上进行。各向同性是以染料吸留试验判断。 • (2)通量和堵塞: • 微孔膜的通量测定一般是在一定真空度下(如700mmHg下) 以纯水为透过介质进行的(如下图所示),堵塞是以通量 下降速率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1)微粒和细菌的过滤。可用于水的高度净化、食品和饮料
的除菌、药液的过滤、发酵工业的空气净化和除菌等。 (2)微粒和细菌的检测。微孔膜可作为微粒和细菌的富集器, 从而进行微粒和细菌含量的测定。 (3)气体、溶液和水的净化。大气中悬浮的尘埃、纤维、花 粉、细菌、病毒等;溶液和水中存在的微小固体颗粒和微生物, 都可借助微孔膜去除。 (4)食糖与酒类的精制。微孔膜对食糖溶液和啤、黄酒等酒 类进行过滤,可除去食糖中的杂质、酒类中的酵母、霉菌和其 他微生物,提高食糖的纯度和酒类产品的清澈度,延长存放期。 由于是常温操作,不会使酒类产品变味。
微滤(MF) 膜的制备技术
• 径迹蚀刻法:首先用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轰击 聚碳酸酯或聚酯等材料的薄膜,在这轰击的 “径迹”周围产生一损伤区,然后用一定浓度 的化学刻蚀剂于一定温度下刻蚀合适的时间, 这时损伤区的成分被溶掉而形成孔。该膜的特 点是孔径相当均匀,呈圆柱形,且基本上与膜 面垂直。
微孔过滤技术应用领域
膜污染
定义
由于与膜存在物化作用或机械作用,进料 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在膜表面或孔内发 生吸附、凝聚和沉积,使膜孔径变窄或堵 塞,其透过通量和分离性能也有不可逆的 变化,这一现象谓之膜污染。

微滤膜原理

微滤膜原理

微滤膜原理微滤膜是一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

它通过微孔的膜材料来分离悬浮物、微生物和高分子物质,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下面将介绍微滤膜的原理及其应用。

微滤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膜孔的大小排斥不同大小的物质。

微滤膜的孔径通常在0.1-10微米之间,能够有效地截留直径大于孔径的颗粒、细菌和高分子物质,而让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

这种分离机制类似于自然界中的过滤作用,但是通过工程手段将其放大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微滤膜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醚砜、聚氨酯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膜的孔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制备工艺来实现,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此外,微滤膜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也是其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水处理领域,微滤膜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

通过微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得到清澈透明的水质。

在食品饮料行业,微滤膜也被用于酿酒、生物工程等生产过程中,用于分离杂质和微生物,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微滤膜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微滤膜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药物,去除杂质和微生物,保证药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在生物工程领域,微滤膜也被用于细胞培养、蛋白质分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微滤膜作为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医药等传统领域,还可以在环保、能源等新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微滤膜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微滤膜滤芯执行标准

微滤膜滤芯执行标准

微滤膜滤芯执行标准
1.超滤膜(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2.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3.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4.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碧水源膜技术

碧水源膜技术

种 类
反 透 (RO) )
(NF) )

(UF) √ )

(MF) √ )
污水处理
超纯水制备, 海水淡化, 深度水处理 膜 产 品
软化, 去除高价离子
市政饮用水, 废水回用, RO前处理
RO 膜
NF 膜
UF 膜 (PVDF 中
空 膜)
MF 膜 (PVDF 中
空 膜)
PVDF 浸没式 MBR
超滤膜/微滤膜种类 超滤膜 微滤膜种类
国产化趋势
我国自“六五”以来连续六个五年计划都把膜技术列为重 点支持项目。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性能膜材料。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举提高分离膜的自给率,形成完备 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实现进口替代,其中涉及水处理的超 滤和微滤膜年产能预计达到4500万~5000万平方米。
微滤膜产品性能参数
膜材质 中空纤维膜外经 中空纤维膜内经 膜平均孔径 平均污水通量 膜丝强度 最高工作压力
PVDF 2.4mm 1.3mm 0.1µm 25.4L/m2.h ≥200N ≤50kPa
超滤膜产品性能参数
膜材质 中空纤维膜外经 中空纤维膜内经 膜平均孔径 纯水通量 膜丝强度 最大进水压力
按 膜 外 形 形 状 分 类 平板膜 管式膜 柱式√ √ 中空纤维膜 帘式 √ 蜂窝状膜 外压式 √ 内压式 浸没式 √ 漂浮式
中空纤维膜材料分类
陶瓷 微孔玻璃 聚砜类 芳香聚酰胺 高分子材料 √ 聚烯烃类 聚酯 √ 含氟类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腈 聚四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PVDF) √ 聚砜 聚醚砜
研发实力
牵头承担膜材料领域的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包括:

生化分离原理与技术思考题答案

生化分离原理与技术思考题答案

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各类分离纯化技术分别利用了生物分子的哪些特性来实现分离?利用这些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哪些?⑴形状和大小:凝胶过滤、超滤、透析;⑵电荷性质:离子交换层析、电泳(除SDS ;⑶极性(疏水性):疏水层析、反相层析;⑷生物功能或特殊化学基团:亲和层析;⑸等电点pI:层析聚焦、等电聚焦、等电点沉淀;⑹溶解性:盐析、有机溶剂提取、结晶;⑺ 密度、大小:超离心、SDS-PAG。

2、一个完整的分离纯化操作有哪些基本步骤?各个阶段所用的分离方法分别侧重哪些指标?生化分离基本步骤:(1)选材: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高,杂质尽可能少。

(2)提取(预处理):将目的物从材料中以溶解状态释放出来,方法与存在部位及状态有关(3)分离纯化:核心操作,须根据目的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具体条件确定。

(4)浓缩、结晶、干燥。

(5)保存。

整个过程应有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来衡量效果(收率、纯度)。

第二章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简述常用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细胞破碎今后的发展方向。

机械法:(1)胞捣碎法。

原理:机械运动产生剪切力,适用于动植物组织。

(2)高速匀浆法。

破碎程度较上法好,且机械剪切力对生物大分子的破坏较小,处理量大。

原理:利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型阀,由于突然的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

适用于:较柔软、易分散的组织细胞。

(3)研磨法和珠磨法。

由陶瓷的研钵和研杆组成,加入少量研磨剂(如精制石英砂、玻璃粉、硅藻土。

适用于微生物与植物细胞。

(4)挤压法。

微生物细胞在高压下通过一个狭窄的孔道高速冲出,因突然减压而引起一种空穴效应,使细胞破碎。

适用于细菌(G - )。

物理法:(1)超声破碎。

频率为20kHz 以上的波,超过人耳可听范围。

其对细胞的破碎与空穴的形成有关。

一般样品浓度、声强、频率、介质的离子强度、pH处理时间都对破碎有影响。

(2)反复冻融动物材料。

将材料深冷(-15 C〜-20 C),形成水晶,破坏胞膜疏水键,增加亲水性,反复可破细胞。

POREX管式微滤膜(TMF) 简介与运用

POREX管式微滤膜(TMF) 简介与运用

POREX TMF管式微滤膜TMF管式微滤膜组件采用了独特的复合膜管:其PVDF膜能极好地与PVDF支撑管内壁交联或嵌入到PE支撑管内壁中与支撑管形成强劲的结合, 使膜管能在较高的运行压力和反洗压力下工作获得极高的固体去除效率和膜通量, 从而减少系统占地面积。

典型应用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膜材质PVDF膜的名义孔径(µm)0.05, 0.1, 0.5支撑管的名义孔径(µm)20, 100单只膜元件的膜管数(根)1.4、5、10、13、37、42膜管直径1英寸、1/2英寸PH值适应范围0-14最大跨膜压差(PSI)60(1英寸管), 120(1/2英寸管)膜元件规格13芯、PVC外壳1英寸管径, 膜孔径0.1um 进出水典型数据:种类进水出水TSS 104mg/l 0.5mg/lCU 50mg/l <0.2mg/l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TMF所体现的技术优势1.自动化程度高2.可靠的过滤水质(绝对的膜过滤)3.产水的质量适合用RO或离子交换进行回收制造高纯水4.可以间歇运动5.由于不需要快速沉降, 所以减少了水处理药剂的添加6.可以通过增加膜的数量来增加产水流量7、占地面积小产品优势宽流道管式膜0.1UM(主要用于电镀废水处理)最大的区别在于, 管式膜的流道比较宽。

滤膜规格_精品文档

滤膜规格_精品文档

滤膜规格1. 引言滤膜是一种用于分离、过滤和净化物质的重要工具。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滤膜的规格和性能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介绍滤膜的规格及其相关内容。

2. 滤膜类型滤膜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不同类型的滤膜具有不同的过滤介质和孔径大小,因此在选择滤膜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3. 滤膜规格参数3.1 孔径大小滤膜的孔径大小是决定其过滤效果和透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孔径大小以纳米(nm)为单位表示。

较大的孔径可允许较大颗粒物通过,而较小的孔径则可以过滤掉更小的颗粒物。

3.2 透过率透过率是指滤膜允许通过的物质的比例。

透过率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在滤膜制备过程中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较高的透过率表示滤膜的透过性能较好。

3.3 阻隔性能滤膜的阻隔性能是指其抵挡不同颗粒物或溶质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滤膜具有不同的阻隔性能,可以选择适合的滤膜来满足特定颗粒物或溶质的阻隔需求。

3.4 厚度滤膜的厚度对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较厚的滤膜通常具有更好的耐压性能,但可能会影响其透过性能。

因此,在选择滤膜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厚度与其他性能指标的关系。

4. 滤膜的选择与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过滤需求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滤膜进行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滤膜应用场景:4.1 水处理滤膜在水处理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反渗透膜可以去除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实现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4.2 食品和饮料工业滤膜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微滤膜和超滤膜可以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微生物,保证食品和饮料的安全和卫生。

4.3 医药制造医药制造中需要对药品进行过滤和净化。

滤膜可以去除药品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杂质,确保药品的纯净度和质量。

5. 结论滤膜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过滤工具,其规格和性能对其应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的滤膜类型和规格参数,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过滤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并注意滤膜的维护和更换,以确保其性能和寿命。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物、食品、医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膜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浓缩。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几种主要类型。

微滤是一种通过膜孔的大小排除颗粒物质的分离技术,通常用于固液分离、除菌、澄清等领域。

微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可以有效地过滤掉悬浮固体颗粒、细菌、胞外聚合物等大分子物质,而较小的溶质和溶剂则可以通过膜孔。

微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超滤是一种分子大小在1000-10000道尔顿之间的物质由膜排除的分离技术,主要用于蛋白质、色素、胶体等大分子的分离和富集。

超滤膜的孔径比微滤膜小,可以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蛋白质等大分子,而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则可以通过膜孔。

超滤技术在生物工程、医药制剂、乳制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纳滤是一种通过膜的孔径大小排除溶质的分离技术,通常用于分离蛋白质、有机物等中小分子物质。

纳滤膜的孔径在1-100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大分子物质,而小分子物质和溶剂则可以通过膜孔。

纳滤技术在生物药品制备、饮料加工、废水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膜对水和溶质进行分离的技术,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1-1纳米之间,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离子、微生物、有机物等杂质,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

反渗透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气体分离是一种利用多孔膜对气体分子的大小、形状、亲疏性等特性进行分离的技术,主要用于气体纯化、气体混合物的分离等领域。

气体分离膜的孔径通常在0.1-10纳米之间,可以选择性地透过不同大小、性质的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和富集。

气体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气体分离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膜分离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几种主要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聚偏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素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聚酰胺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聚氯乙烯滤膜等。

微滤技术常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使用的高纯水等的进一步过滤。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

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 -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

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微滤技术的特点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

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膜的孔径大约0.1~10μm,其操作压力在0.01-0.2MPa 左右。

微滤过程操作分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方式。

在死端过滤时,溶剂和小于膜孔的溶质粒子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大于膜孔的溶质粒子被截留,通常堆积在膜面上。

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越来越多,膜的渗透性将下降,这时必须停下来清洗膜表面或更换膜。

错流过滤是在压力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面流动,把膜面上的滞留物带走,从而使膜污染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微滤膜分离技术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

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 -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

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与国外水平相比,常规微滤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叠式滤芯在许多场合替代了进口产品,但在错流式微滤膜和组器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国外,这就抑制了微滤技术在较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微滤的简介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

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

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范围为0.1~75 μm,膜厚120~150&μm。

膜的种类有: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聚偏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素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聚酰胺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聚氯乙烯滤膜等。

微滤技术常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使用的高纯水等的进一步过滤。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

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

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微滤基本原理
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

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

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从14μm至0.025μm,膜厚120~150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