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0. 总则

为测试人员的重要测量作业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具有标准度、稳定性、量程、分辩力等计量特性的所有公司计量检测设备,均纳入本作业指导书的管理范围。

1. 定义

1.1计量检测设备

所有(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以及进行测量所需的辅助设备和规范。该术语包括测试和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以及校准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

1.2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 指导书基本内容

2.1对于公司大型、精密计量检测设备,如一米测长机、直角尺检定仪、二等活塞式压力计等〈详见测量设备项目清单〉,本着就地就近原则,送上级政府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检定。不能送检的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请上级政府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派人检定。

2.2对于一般工作用计量器具,在公司计量室建标项目条件下,可自行开展检定业务。2.3 对于公司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等大型测量设备、测量仪表、如50t汽车衡、20t 地中衡、制氧设备上的氧压表,执行强度检定。〈详见测量设备项目清单〉

3. 检测对象:钢卷尺检定

3.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钢卷尺标准装置

3.2 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4-1999钢卷尺 JJG5-86布卷尺

3.3开展的检定项目:

0-50m钢卷尺 5-50m布卷尺

3.4检定条件

3.4.1检定I级钢卷尺时应为20±5?C

3.4.2检定Ⅱ级钢卷尺时应为20±8?C

3.4.3钢卷尺检定时的张紧力为50N(如需要时,张紧力可为100N,但必须在检定书上标明)

3.4.4钢卷尺的检定项目和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3.4.5示值误差

要求:1.在标准条件下,对任意两线纹之间的示值允许误差,按不同准确度等级由下列公式计算:Ⅰ级?=±(0.1+0.1L)mm

Ⅱ级?=±(0.3±0.2L)mm

式中:L是以米为单位的长度,当长度不是米的整倍数时,取最接近的较大的整“米”数。

2. 使用中的Ⅰ级钢卷尺,经检定不符合Ⅰ级标准要求时,允许降级使用。

3. 钢卷尺各项示值允许误差是在温度20?C,张紧力50N情况下的数值。(如果使用中的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较大时,应对钢卷尺的示值进行修正)

3.4.6检定方法

1> 钢卷尺示值误差的检定,是将钢卷尺的尺带平铺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台面上(一般不超过4N)和标准钢卷尺进行比较(标准钢卷尺的示值误差应小于被检钢卷尺示值误差的1/5)。

2> 全长不足3米的钢卷尺,受检段应不少于3段。

3> 如被检钢卷尺的全长大于检定台的长度时,可用分段法进行检定,其全长误差为各段误差的代数和。

3.4.7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1>经检定符合本规程各条规定的钢卷尺,应加盖相应等级的印记并开具检定证书,不合格者,应予降级或作废处理。

2>使用中的钢卷尺的检定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3.4.8附钢卷尺检定记录表。

4. 检测对象:游标卡尺检定

4.1 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游标量具标准器组。

4.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0-92。

4.3 游标卡尺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列于下表1

表1

4.4 检定条件

4.4.1检定卡尺的室内温度对分度值0.02 mm的卡尺为20±3?C,对分度值0.05和0.1mm 的卡尺为20±5?C。

4.4.2检定前,受检卡尺和量块一同放置于检定室内的金属板或木桌上,其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表2的规定。表2

要求:1>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表3(mm)

尺,不少于均匀分布3点,如300mm的卡尺,其受检点为101.3、201.6、291.9mm或101.2、201.5、291.8mm;对于尺寸范围大于300mm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6点,如0-500mm的卡尺,其受检点为80、161.3、240、321.6、400、491.9或80、161.2、240、321.5、400、491.8mm,受检点的分布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点位。

4.4.4检定结果的处理

1>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2>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但最长不超过1年。

4.4.5附游标卡尺检定记录表

5. 检测对象:深度游标卡尺的检定

5.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游标量具标准器组

5.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2-87

5.3深度尺的检定项目及主要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5.4检定条件

5.4.1 检定室内温度为20±5?C。

5.4.2 检定前,被检深度尺和量块的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表2的规定。

5.4.3

要求1>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表3(mm)

用6等或3级量块检定,检定点按表4选用。表4(mm)

5.4.4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2> 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一年。

5.4.5附深度卡尺检定记录表

6. 测量对象:高度游标卡尺检定

6.1 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游标量具标准器组

6.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1-1999

6.4 检定条件

6.4.1检定室内温度应为20±5?C

6.4.2检定前,被检高度尺和量块的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表2的规定。表2

6.4.3

要求:1>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2>

4选用。表4

6.4.4

a.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b.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一年。

c. 附高度尺检定记录表。

7. 检测对象:百分表检定

7.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指示量具标准器组

7.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4-1996

7.3百分表的检定项目和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7.4检定条件

7.4.1检定百分表的室内温度应在20±10?C范围内。

7.4.2检定前受检百分表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

7.5示值误差

7.5.1要求:百分表的示值误差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表2

用百分表检定仪检定(符合JJG201-80检定规程的要求)

7.6 检定结果的处理

7.6.1 凡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百分表发给合格证书,使用中和修理后的百分表其工作行程的示值误差0-3mm不大于20μm;0-5mm不大于25μm ;0-10mm不大于30μm ;任意1mm示值误差不大于18μm ;示值变动性不大于5μm ,允许继续使用,并在检定证书上加以

注明。

7.6.2 不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7.6.3 百分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8. 测量对象:千分表检定

8.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指示量具标准器组

8.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4-1996

8.3 千分表的检定项目和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8.4 示值误差

8.4.1要求:千分表的示值误差在工作行程范围内不大于5 微米,在任意0.2毫米范围内不大于3微米。

8.4.2 检定方法:

将千分表垂直或水平(表盘向上)夹持在千分表检定仪上,并使仪器和被检表都对准零位,依次每隔50个分度检定一点,检完全行程各点后,以最后一点的示值作为反向检定的起点示值在每隔50个分度检定一次,依次检定反行程各点,在检定过程中,除了在到达测杆行程终点时,中途不得改变测杆的移动方向,也不应对受检表和检具做任何调整,以全行程中各受检点正反向误差最大最小值的代数差作为该表的工作行程范围的示值误差,

每0.2毫米范围内最大最小的代数差作该表的任意0.2毫米范围内的示值误差。

8.5 检定结果的处理

8.5.1检定结果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千分表发给合格证书,其中任一项不符合要求的作不合格处理。

8.5.2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千分表其工作行程范围内示值误差不大于6微米,任意0.2毫米范围内示值误差不大于4微米,回程误差不大于2.5微米,示值变化不大于0.5微米,其它各项要求符合本作业指导书各条规定的,允许使用并应在证明书上注明上述各项误差值。

8.5.3千分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9. 测量对象:刻度直角钢尺检定

9.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直角尺检定装置

9.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7-86

9.3刻度直角钢尺的规格有:150、200、250、300、400、500(mm)

9.4刻度直角尺的检定项目及主要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9.5检定条件

9.5.1刻度直角钢尺在室内常温下检定。

9.5.2 被检尺与标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得少于1h。

9.6检定方法

9.6.1刻度的示值误差:用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和2级平板检定,将刻度直尺钢尺与标准

尺置于平板上,使被检刻度尺的零位线与标准尺的零位线对准,在第一毫米分度和任一毫米、厘米分度(各至2个)检定,其任意刻线间的误差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表2(mm)

9.7.1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刻度直角钢尺,允许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允许使用或作报废处理。

9.7.2 刻度直角钢尺的检定周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10. 测量对象:角度规检定

10.1 所属计量标准名称:角度规检定装置

10.2 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3-79

10.3 开展的检定项目:0-360?角度规

10.4检定条件

10.4.1检定室的温度应保持稳定,受检角度规工具应放在检定室内金属平板上。

10.4.2 平衡温度不少于1小时。

10.5角度规的受检项目和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10.6 示值误差

10.6.1要求分度值为2 的角度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2 。

10.6.2要求分度值为5 的角度规和光学角度规,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5 。

10.7 检定方法

10.7.1检定示值误差时用2级角度块与测量面均匀接触,当制动器松开与坚固时各检定一次,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读数。

10.7.2对于分度值为5 的角度规,也可用偏差为±1 的专用角度规进行检定。

10.8检定结果的处理

10.8.1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角度规,填发合格证书,不符合本作业指导书的角度规,应进行修理或禁止使用。

10.8.2角度规的检定周期,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

11. 测量对象:钢直尺的检定

11.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三等线纹米尺标准装置。

11.2 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1-1999。

11.3钢直尺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列于下表1 表1

11.4 检定条件

11.4.1 检定室内温度应在20±8?C范围内。

11.4.2被检尺及检定工具在室内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2h。

11.5示值误差

11.5.1要求:全长、厘米分度、毫米分度、半毫米分度及任一线纹到尺的工作端边或末端线纹的示值误差不应超过表2、表3的规定。

表2

2000mm以下规格的钢直尺,全长示值误差的检定系将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与被检尺分别放在木置钢直尺检定工作台的主台板上进行检定,其全长累计误差不得超过表2所规定。11.6检定结果的处理

11.6.1 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钢直尺,允许使用,不合格者应予作废。

11.6.2 钢直尺的检定周期,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12. 测量对象:水平仪检定

12.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水平仪检定装置。

12.2 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38-84。

12.3 开展的检定项目:框式水平仪、条式水平仪。

12.4 水平仪的检定项目和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12.5检定条件

12.5.1检定室内温度应为20±2?C。

12.5.2检定前将水平仪和检定工具清洗干净,放在平板上,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3h。

12.5.3检定工作应在固定的工作台上,无振动及热影响的条件下进行。

12.6 分度值误差

12.6.1 要求标称分度值与实际平均分度值之差不应超过标称分度值的10%。

12.6.2要求标称分度值与任一个实际分度值之差不应超过标称分度值的20%。(即实际分度值在1±0.2格内)

12.7检定方法

12.7.1 水平仪的平均分度值可根据水平仪检定器的示值变化量与水平仪气泡的实际位移量按下式计算:

i﹦(︳b n-b0 ︳左+︳b n-b0 ︳右)ε/(a n-a0 )左+(a n-a0)右×(mm/m)

式中:︳b

n -b

︳:检定器的示值变化量(格)

︳a

n -a

︳:水平仪气泡的实际位移量(格)

ε:检定器的分度值(mm/m)

例如:用分度值为0.005mm/m的水平仪检定器检定一台分度值为0.02mm/m的水平,检定结果如表2 表2

均在标称分度值的20%范围内,所以该水平仪分度值误差符合要求。

12.7.2使用中的水平仪如果标称分度值与实际平均分度值之差超过标称分度值的10%,而气泡的位移量是均匀增加(或减少)时,可以重新确定它的分度值,并按新的分度值再

次进行检定。

12.8检定结果的处理

12.8.1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水平仪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按新的分度值检定合格的水平仪,新的分度值应填写在检定证书上。

12.8.2检定周期,根据使用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一年。

12.9 测量对象:千分尺检定

12.9.1 所属计量标准名称:检定测微量具标准器组。

12.9.2 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21-95 。

12.9.3 千分尺的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工具列于表1 表1

12.10检定条件

12.10.1检定室的室内温度及受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12.11.1零级千分尺用4等量块或相应等的专用量块检定,千分尺的受检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的五点上,如表3所列尺寸,各点上的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

表3

12.12.1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的千分尺应填发检定证书,经检定不合格要求的千分尺,填发检定结果通知书。

12.12.2 千分尺的检定周期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

12.12.3 附千分尺检定记录表。

13. 测量对象:工业用压力表检定

13.1所属计量标准名称:二等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

13.2所依据的检定规程及其代号:JJG49-87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及真空表。

13.3开展的检定项目:0.4级以下精密压力表;一般压力表。

13.4检定条件

13.4.1 0.4、0.6级为20±3?C。

13.4.2精密压力表应在规定的检定温度下放置2小时以上方可检定。

13.4.3检定时,标准器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被检精密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

13.4.4精密压力表的检定项目如表1所列。表1

13.5.1精密表必须按使用工作位置安装在压力校验器上。

13.5.2 选用二等标准活塞式压力计,检定上限值不大于0.6MPa的精密表时,应使活塞式压力计的活塞下端面与精密表指针轴在同一水平面上,否则,对液柱高度差所引起的压力值必须进行修正,压力修正值,按下式计算:?P=hPg

式中:?P:压力修正值(Pa)

h:活塞下端面与被检表中心轴的高度差(m)

P:工作介质的密度(变压器油在20?C时的密度P=0.86*10Kg/m)

g:重力加速度(g=9.80665m/s)

13.6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13.6.1经检定符合本作业指导书的精密表,即认为合格,予以封印和发给检定证书,经检定不合格的精密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13.6.2 经检定不符合原有准确度等级的精密表,允许降级使用,但必须更改准确度等级的标志。

13.6.3精密表的检定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最长为一年。

13.6.4附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或真空表)检定记录表。

14. 测量设备(仪器)项目清单

15.1钢卷尺检定规程JJG4-1999

15.2游标卡尺检定规程JJG30-92

15.3 高度游标卡尺检定规程JJG31-1999 15.4 深度游标卡尺规程检定规程JJG32-87 15.5 千分尺检定规程JJG21-86

15.6指示表检定规程JJG34-1996

15.7钢直尺检定规程JJG1-1999

15.8 精密压力表检定规程JJG49-87

15.9 一般压力表检定规程JJG52-87

15.10框式水平仪和条式水平仪检定规程JJG38-84

15.12 直角尺检定规程JJG7-86

15.13角度规检定规程JJG33-79

15.14 ISO/CD10012-2《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二部分测量过程控制)15.11 GB/T19022.1-1994-ISO10012-1:199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职责岗位名称:计量员所属部门:质量技术部 /副经理直接上级:质量技术部经理工作职责:在部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各车间、部门的计量保证工作。包括车间生产用设备,计量 1. 器具、实验室用仪器仪表等,并做好校准情况记录。做好计量记录台帐、标准的整理及质量记录的保管工作。 2. 做好计量标准文件的保管,现场设备的及时计量校准工作,并做好记录。 3. 编写年度周检计划、内校计划、外校计划等,根据校准计划实施校准工作。 4. 5.负责证书及记录的保存及归档,负责在第三方机构或内部验厂时出具设备校准证明。负责定期的设备校准工作,并及时组织调动相关部门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计量准6. 备工作。做好设备定期校准计划、以及内校(三个月)可根据各部门车间实际使用情况及计量器具周7. )适当调整周期、外校(半年、一年)台账,能够保证在校准合格周期内实90%检合格率(大于等于施计量校准工作。负责公司计量精细化的改制工作,学习外界精细化校准方案。为公司节省校准费用。 8. 9.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页10 共页1 第 . 二、工作任务 1 概况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实施细则》,参考有关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结合我公司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实施计量校准工作。 2 文件编写 撰写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作业指导书。 监视测量设备管理规定 监视测量设备校对规程 注: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内工作计量器具非强制性检定(校准)的操作过程。 3 器具使用 对标准计量器具(企业标准计量器具)实施依据性的使用。 (1).建立标准计量器具档案、台账、计量计划表。 (2).标准计量器具以及其标准可溯源至国家标准计量器具。 (3).标准计量器具集中存放于科技部计量检定室(一般只在检定室内使用)。 4 计量过程细则 (1)规范建立公司工作计量台账、档案。 (2)依据检定(校准)周期,向各部门、车间单位按时下达检定(校准)计划,相关单位负责把被检器具送至检定室,由计量检定人员按编排计划及时完成周期检定(校准)任务。 (3)按周期检定要求应做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因正常生产等客观原因不能拆卸的,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现场检定。 5 注意事项 (1).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必须由合格检定员实施。 (2).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方法,应首选本公司制定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方法》。 (3).检定(校准)过程中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检定(校准)记录应字体公正、清晰、准确,书写规范。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 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 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 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 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 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33

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

目经理岗位职责 1.项目经理是公司在该工程项目的代理人,代表公司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是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指令。在该项目中代表公司履行合同执行中的有关技术、工程进度、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结算与支付等方面工作。 4.主持制定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编制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 5.深入施工现场,处理矛盾,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经济制度,正确处理工期、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6.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关心职工生活,确保安全生产,抓好消防保卫,保障职工人身、财产的安全。依法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维护职工利益,做好困难补助工作,并对病、伤、残职工的慰问。 7.做好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保证文件、资料、数据和信息等准确及时地传递和反馈,及时进行工程结算、清算。 8.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及上级技术管理制度,对项目技术工作全面负责。

2.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并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制度。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3.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组织设计,并向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4.组织项目各项规划、计划的制定,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安全、工期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日常管理工作。 5.组织项目部的质量检查工作,督促检查生产班组开展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 6.负责整理变更设计报告、索赔意向报告及索赔资料。 7.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各种施工生产、协调会,编制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 8.负责项目各阶段的工程计价、计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申报签认手续。 9.负责主持竣工技术文件资料的编制,参加竣工验收。 安全员岗位职责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负监督检查责任。 2、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3、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规章和标准。 4经常督促、检查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经常检查,随时纠正违章冒险作业。确保所有进入工地人员必须戴上安全帽和不穿拖鞋、高跟鞋。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 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它: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计量检修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修工 岗位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 计量检修工劳动安全风险及卡控措施 1.外出送取计量器具出现交通事故伤害。 【卡控措施】:外出送检搭载合法交通工具。 2.检定过程中防电击。 【卡控措施】:正确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标准器等设备。 3.工器具不良或不按规定使用工器具引发机械伤害。 【卡控措施】:正确选择、使用工器具;作业前检查工器具,工器具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4.不了解作业环境引发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人身伤害。 【卡控措施】:了解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 5. 氧气表、乙炔表等禁油压力表进油。 【卡控措施】:正确按照压力表校验装置的要求使用设备。

第二章 计量检修工作业基本要求 一、计量检定 按照《计量器具送检计划》分类,分成局检、市检、自检。自检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检定流程及标准进行检定。 1.自检 根据本月的计量检定计划中的自检项目,分别安排今日计量检定计划,正确穿戴防护用品,检查并准备好相应的标准器及工具。 2.自检作业 ⑴准备:待检器具、作业记录本、标准器、相关工具等准备。 ⑵检定:根据检定规程规定检定方法进行检定。 ⑶调整修理:检定不合格计量器具进行修理或报废处理,修理完毕后的需再次检定。 ⑷记录:做好相关检定记录。不合格做好报废记录,合格的出具合格证并记录。做好计量台帐有效期的更新。 3.交付使用 ⑴将合格计量器具交于使用人或安装于设备上。 ⑵不合格计量器具禁止发放。 二、计量送检 根据本月的计量检定计划中的送检项目,收集待检计量器具,做好包装。 1.计量送检 ⑴局检量具送铁路局检定,市检量具送中测院检定。 ⑵送检回段计量器具,合格的做好证书的存档,更新计量台帐有效期;不合格计量器具进行修理或报废,修理完毕后需再次送检。 2.交付使用 ⑴将合格计量器具交于使用人或安装于设备上。 ⑵不合格计量器具禁止发放。

室内环境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全套)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目录

第一章采(抽)样 第二章甲醛的测定 第三章氨的测定 第四章苯的测定 第五章 TVOC的测定 第六章氡的测定 第七章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第八章检测项目的限量标准 第九章“三废”处理方法 第一章采(抽)样 布点 布点应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保证抽取样本间(工程验收)有代表性,其次保证样本间内所

设点有代表性(两点以上)。 布点数目依据所检测房间面积而定,50㎡以内布一个检测点,50-100㎡布两个检测点,100㎡以上布3-5个检测点。 一点采(抽)样时布点在中心点,两点以上视房间结构而定,除平行样外不可布成平行点,要保证各点代表性,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检测点须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 现场布点位置依检测方案位置设定,检测点编号应与检测方案中编号一致,若确需调整,需在方案和采(抽)样记录中注明,并在布点图中标明,采(抽)样点数不可改变。 当房间内有两个及以上检测点时,以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现场检测布点参照执行。 采(抽)样条件 采(抽)样现场未经投入使用,没有人为添加的污染物。 现场周围环境没有影响采(抽)样的干扰因素,如振源、辐射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化合物( 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采(抽)样数量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采(抽)样方法 甲醛 采用吸收液法采集样品,以酚试剂作为吸收液,用内装 5 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

国网公司计量装置检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汇总

电能表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1、适应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新装及运行中高供高计的电力用户和发、供电企业间用于电量交易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 2、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a.JJG313-1994《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 b.JJG314-1994《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 c.JJG169-1993《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规程》 d.JJG1027-19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e.DL409-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f.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g.SD109-83《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 h.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 i.DL/T725-2000《电力用电流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 j.DL/T726-2000《电力用电压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 k.JB/T5473-1991《仪用电压互感器》 3、名词和术语 3.1电能计量装置: 直接与电网连接用于计量电能量的一套装置,包括了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以及连接它们的二次回路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 3.2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 对电能计量装置在安装现场实际工作状态下实施的在线(电能表、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或离线(电流、电压互感器)检测。 3.3电压互感器二次实际负荷: 电压互感器在实际运行中,二次所接的测量仪器以及二次电缆问及其与地线间电容组成的总导纳。

3.4电流互感器二次实际负荷: 电流互感器在实际运行中,二次所接测量仪器的阻抗、二次电缆和接点电阻的总有效阻抗。 3.5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 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缆的电阻、刀闸和接点电阻造成相对于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与接入电能表对应端子之间的电压差,它是一个交流向量。 3.6合成误差: 计量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比差和角差以及计量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的正交分量、同相分量在测量功率时的误差合成。 3.7综合误差: 电能表误差和计量用互感器以及计量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合成误差的代数和。 二、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基本要求 1.1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现场试验中的人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发、供、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1.2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 高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及以上者: 低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以下者。 1.3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 10及以下 0.35 20一35 0.60 60-110 1.50 220 3.00 330 4.00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2 编制依据 2.1 GB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2.2 NB/T4701 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2.3 ISO6520.1-2007焊接和相关工艺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 2.4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3人员要求 3.1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经过VT的培训,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2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标准要求(如:GB/T1856 4.1、GB150、GB25198、JB/T4734、JB/T47003.1等)。 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3.4检测人员必须满足NB/T47013.7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4 检测条件 4.1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4.2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4.3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o。 4.4为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照明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照明光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表面眩光; ●优化光源的色温度; ●使用与表面反射光相适应的照度级。 5环境要求 5.1作业场所应避免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5.2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6检测设备 6.1检测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6.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放大镜的选用按GB/T20968执行。 6.3其他检测仪器:成型样板、镜子、照相机等。 7检测程序 检查范围应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前应将罐体及附件清理干净以符合检测要求。 7.1罐体及附件外观检测 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查罐体及附件,可以借助铜锤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当发现变形、开焊等重点部位,应在予以记录。7.2焊缝的外观检测 7.2.1焊缝的外观特征(形状和几何偏差)必须满足GB150.4的要求。焊缝表

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岗位培训要求和上岗标准

(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岗位培训要求和上岗标准

作业指导书--岗位培训要求和上岗标准 1.设计师 1、具有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专业或相当于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专业毕业的人员。 2、具有多年装饰装修设计专业实践经验。 3、独立担当过较大型的有壹定技术难度的室内装饰工程设计工作。 4、有壹定的组织及管理协调能力。 5、有壹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6、工作负责,责任心强。 7、设计思想活跃敏捷,有创新意识。 8、有施工现场协调及实践经验。 2.项目经理 1、具有全面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能力,内外关系的协调能力,认真履行工程合同。 2、熟悉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抓好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及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 3、经过省市建设局项目经理培训,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书,依据“建筑施 工 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1995年1月7日建建[1995]1号文、取得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者,方可上岗。 3.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1、熟悉国家有关装饰的法规及省市的有关规定。 2、能独立地组织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和执行,要有处理壹般

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备组织图纸会审、实施的能力。熟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要求且能组织实施。能编制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熟悉机械设备的壹般性能和管理。 4、具有壹定的计量器具使用及管理知识。 5、能独立主持现场工程例会,协助解决各专业装饰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独立处理工程壹般质量、安全事故。 6、能承担审核技术核定单及设计变更且对工程进度进行检查监督的责任。4.项目施工负责人 1、熟悉国家的装饰法令、法规及省、市有关规定。 2、应具备施工员(或安全员)资质,能独立编制安全交底,安全技术方 案和安全措 措且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管理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3、应具备单位工程开工、施工组织能力,签署起草工期,且能够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及时调整施工力量,履行合同工期。 4、能独立主持现场工程和安全例会,协助解决各专业施工中提出的问题,独立 处理 装饰工程壹般安全质量事故。 5.施工员 1、应熟悉国家有关装饰施工规范,且全面掌握公司制定的安全、技术、质量等管理制度。 2、应具备组织现场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的能力。

道岔检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线路、曲线、道岔因列车运行、施工或气候影响等原因发生的轨道几何尺寸、结构等病害进行的静态检查; 、动态添乘不良处所的静态复核。 二、作业流程 、工具准备: 电子道尺、弦线、塞尺、1m钢直尺、150mm直钢尺。上道前应对当天使用的工机具进行检查,确保性能良好,上之能用,不能影响作业进度。 、人员安排: 工区工长在班前点名时,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主要包括检查负责人:负责检查线路几何尺寸、高低、方向、道岔转辙器及可动心辙叉情况; 检查记录人:负责将现场检查数据填写在道岔检查记录本上; 检查配合人员:负责调查焊缝平顺情况、轨枕空吊板、扣件调查等工作; 现场防护员:负责防护工作。 、进入工作门: 工区工长根据作业地点,在车站登记申请领取最近防护栅栏工作门的钥匙,在得到封锁调度命令后,对人员、工具清点确认无误,进入工作门。 、检查内容: ⑴道岔轨道几何尺寸; 道岔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注:①支距偏差为实际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限值,作业验收为0mm,计划维修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特殊道岔的轨距及其它结构允许偏差按设计图办理。 ⑵道岔支距以及道岔基本轨的矢度变化情况(用电子道尺、FAKOP弦线、塞尺测量); ⑶扣件密贴情况(塞尺测量);扣件扭力矩(扭力矩扳手测量); 检查人: ⑷转辙器检查:

⑸可动心辙叉检查: 检查记录: 记录在专用的检查记录本上。 、出工作门: 作业完毕下道前,检查负责人对人员、机工具及材料进行清点,确认下道人员、机工具及材料数量无误,施工现场无遗留物品后撤离现场,撤出防护栅栏后,锁闭工作门。通知驻站联络员申请销点,按规定在施工封锁开通确认表签认。 三、作业方法 、单开道岔检查 道岔的手工检查方法分精细检查和重点检查。精细检查时要求每根岔枕检查,重点检查是按要求位置检查。这里介绍的是重点检查内容。 1.轨距、水平检查位置 基本原则:先直后曲,顺时针行走。先直后曲是指在导曲线部分,如果同时要测量直股和曲股的轨距、水平时,为避免记录时出错,所以先量直股,后量曲股;顺时针行走是指在辙叉部分检查时,为保证道尺的活动端位于护轨轮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 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

计量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计量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计量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0.5度。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室外试验: 压实度试验检测2人,试验用时25-40分钟。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⑵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 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⑴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主要尺寸见表

T 092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上部为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⑵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⑶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⑷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⑸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mm的搪瓷盘存放。 ⑹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率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0.1g、1.0g。 ⑺含水率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检验作业指导书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BBE/WI-01 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编制: 分发号:A/0 审核: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5日 生效日期: 2014年11月30日批准: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修改记录 (2) 二、原料检验标准 (3) 三、辅料检验标准 (5) 四、首件检验规范 (6) 五、巡回检验规范 (8) 六、成品检验规范 (9) 七、出厂检验操作规范 (11) 八、干燥箱操作规程 (15) 九、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6) 十、注塑机操作规程 (17) 十一、吹瓶机操作规程 (19)

二、原料检验标准 PP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检验依据:《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93-1988。 3、原料检验 3.1感官指标: 本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 3.2规格型号 应符合采购要求。 4、抽样方案 每批取50kg进行检验。

PET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原料检验 2.1检验依据:《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 13114-1991 2.2感官指标: 白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臭、异物。

三、辅料检验标准 包装袋检验标准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辅料检验 外观:袋质均匀、平整、无皱折;无杂质、无污迹。塑料袋应无气泡、缩孔、针孔等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