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

合集下载

长征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长征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长征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会宁会师、吴起镇会师。

1、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2、四渡赤水,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红军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

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

4、遵义会议,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吴起镇会师,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的基本过程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对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的基本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背景和召开原因:
遵义会议是在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当时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处于危急的境地。

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多次进攻,红军损失惨重,处于被动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领导人意识到了井冈山会议后的错误,急需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立党的领导路线,因此召开了遵义会议。

二、参会人员和讨论内容:
遵义会议的参会人员包括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会议讨论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重大问题。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党的领导和军事战略方面的重要观点,周恩来则
就党内的错误进行了自我批评。

会议上就党内路线斗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三、会议结果和影响:
遵义会议最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纠正了井冈山会议后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

会议后,中央红军转变了作战方针,采取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术,成功突围,继续长征。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的领导核心的转变,为党在长征途中重新确立了正确的领导路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红军突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受到国民党
军队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性的突围。

红军在湘江、乌江等多次渡河战斗中,成功突破重重封锁,展开了艰苦的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贵州的遵义市,在此举行了遵义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共中央主席,决定纠正军队中的错误,确定了今后长征的方向与策略。

3.四渡赤水:1935年5月至6月,红军在四川江口县的赤水河
一带进行了几次渡河战斗,历经艰苦,成功渡过了赤水河,为后续长征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4.会宁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县会师,将红军主力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实力较为雄厚的红一方面军。

5.红军战士的疾病与负伤: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严格的环境
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许多战士因负伤或患病丧命,造成了沉重的伤亡。

这些重大事件都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长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长征途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长征途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长征途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下面是长征途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几个事件:
1. 瓦窑堡会议:长征开始后不久,红军就在四川瓦窑堡召开了重要的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并得到了全体红军的支持和配合。

这次会议标志着红军进入了长征的艰难阶段。

2. 南泥湾会议:长征途中,红军在四川遵义附近的南泥湾召开了重要的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批评了王明路线的错误,并最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南泥湾会议在红军内部打破了错误路线的影响,对于红军的长征和后来的革命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3. 过草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得不穿越川西北的大草地,这是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关卡。

红军在长征中面临了严重的粮草问题,而通过过草地,红军取得了对大量羊群的控制,解决了粮草困难,为红军继续前进提供了保障。

4. Luding Bridge战斗:在四川的康定,红军面临了康巴军队
的重重围困,其中最困难的一段是过康定的泸定桥。

红军在不足百人的情况下,成功地攀爬了泸定桥吊索,击败了康巴军队,保卫了红军的安全。

这场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坚韧,增强了红军士气。

这些事件都对于长征的进程和红军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坚定意志和无畏精神。

名词解释古田会议

名词解释古田会议

名词解释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月在福建省古田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该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军队和共产党的军事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古田会议的召开背景是长征中红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着自我改造和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残酷的国内战争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古田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进行改革与统一。

古田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制定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这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决议》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措施,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军队建设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党内的问题,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古田会议还制定了军事理论方面的重要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思想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会议提出了“政治工作第一”的原则,强调了军队在政治上的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

这一原则对于确保军队的纪律、士气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古田会议还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军队在党的指导下的建设和发展。

古田会议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议确立的原则和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的基石,为中国军队在解放战争和建设时期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田会议也为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思想指导,为中国军队的党建工作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古田会议的召开和《决议》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的历史经验总结和自我改造。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的新发展和新起点,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进行了历史经验总结和自我改造,为党和军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决策。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节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在红军长征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遵义会议中,毛泽东领导了党中央,制定了新的军事路线和组织原则,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遵义会议这一节点,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红军长征是指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红军进行的转移行动的过程。

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

国内外反动势力合谋进攻,人民生活疲惫,政治上呈分化趋势,军事上处于被动状态。

在这令人绝望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层作出了一个决策,即将红军远征至革命根据地,使这一根据地不再是局部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而成为全国的和全军的根据地。

长征开始时,红军约有8.6万人,由中央与红四方面军合并组成。

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由毛泽东提拔的朱德协助指挥。

目标是远赴陕西省,组建重慶时期的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

长征总共历时370天,穿越了18个省,行程达2万多千米,中途经历了大小战斗近百次,但仍有2万余人战死,3.3万余人因疾病、失踪、被俘等原因牺牲,仅余万余人走出了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

它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围堵和追击,还要应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严重的疾病。

而且,长征路线的选择和实施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政治、地理等多种因素。

这给红军的士气和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和组织建设。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层开始认识到,党内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如领导不稳定、组织不严密、纪律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常委会决定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以总结红军长征的经验和教训,重整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明确党的新的战略和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和纪律。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
年间进行的著名的战略转移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这段长征中的重要
事件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会议的主
要目的是总结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失败教训,进
行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
地位。

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遵义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
对党的路线的调整。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左”倾错误的批评,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地位。


议还对党内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得党在长征中能
够更好地团结一致,统一指挥,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另外,遵义会议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转折点。

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形成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为长
征后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的确定,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会议内容涉及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党的路线的调整,对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
的转折点。

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长征是中国共产建立的伟大历史事件之一,经历了艰难的8000多公里的跋涉,塑造了中国革命精神和红军铁血意志。

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逐步回答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 井冈山会议井冈山会议是长征前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1928年至1930年的时期,中国共产在江西井冈山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斗争。

井冈山会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会议讨论了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策略和方针,并决定了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为后来的长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共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

2. 瑞金会师1935年10月,中国红军经过数万里的长征艰苦跋涉,最后在瑞金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是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是红军取得胜利并保持队伍统一的关键时刻。

会师的成功不仅巩固了共产在瑞金地区的根据地,也为红军继续前进提供了重要动力。

瑞金会师的成功进一步展示了红军的军事能力和组织纪律,增强了红军士兵的信心,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3. 红军第四军千里突破红军第四军千里突破是长征中的一次惊险壮举,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在长征途中,红军第四军面临着敌军的重重封锁和围困。

为了突破敌军重围,红军不得不在险象环生的崇山峻岭中进行厮杀。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红军第四军终于突破敌军包围,取得了极为重要的胜利。

这次突破的成功不仅展示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过人的战斗能力,也为红军的长征之路开辟了一条生路。

4. 茅坪会议茅坪会议是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1935年11月,中国红军在四川茅坪地区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议上,红军对长征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严肃的反思和总结,并重新制定了长征路线和战斗策略。

茅坪会议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红军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会议上制定的战略和策略使得红军能够在接下来的长征中充满斗志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 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 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反攻,建立新的苏区 的决定。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 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 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 导岗位上。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 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 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 式交出中央领导权。
泸定会议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 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过雪山与 四方面军会合,并且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 地下党组织。两河口会议 1935年6月26日, 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 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陕甘 建立根据地,准备实行松潘战役。
黑水芦花会议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大会 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 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
沙窝会议

1935年8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毛儿 盖地区的血洛寨(藏语叫作沙窝)召开政治 局扩大会议,增补了几位四方面军将领进政 治局,同时决定执行《夏洮战役计划》。
长征各部队:第一支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 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 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 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 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 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 里;
第三支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 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 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 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 余里;
第四支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 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 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 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 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榜罗镇会议

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 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 为陕北。
红军长征的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分 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戈阳、 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长汀、全 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大田、良田、 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会泽、绞平 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娄山关、木 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泸定、天全、 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巴中、毛儿盖、 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淳化、会宁、将 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 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 打鼓新场战役,并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会理会议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召 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部 队中的“右倾情绪”,并点名批评了彭德怀、 林彪、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长征中的重要会议
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 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 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 线,而取西入贵州。
黎平会议Βιβλιοθήκη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 平县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放弃了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 向黔北的遵义进军。
扎西会议

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 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 定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 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 略方针。
白沙会议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 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二渡 赤水。
苟坝会议
毛儿盖会议、牙弄会议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 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 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 牙弄会议 1935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主要领导 人和徐向前、陈昌浩在四川阿西牙弄召开非 正式会议,决定联名催促张国焘及左路军尽 快北上。

巴西会议、俄界会议
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 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 独北上。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 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 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