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475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陆群英(广西宁明县人民医院宁明532500)[摘要]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0.0%(P<0.05);2组治疗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个别反应,但能坚持用药完成疗程。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功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减轻不良反应。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香砂六君子汤;临床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系指除外器质性疾病而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治疗颇为棘手。

笔者于2008年5月~2010年6月,应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标准[1]:(1)过去1年至内于少4周,科研至少12周(不需连续)具有上腹部或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嗳气)等症状;(2)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史等及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3)排除以腹痛、大便次数和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者。

(4)实验室检查,为排除器质性病变,作血、尿、便常规、粪隐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必要时测定相应的肿瘤标志物。

1.2 排除标准(1)未按规定坚持服药,资料不全或失去联系,无法判断疗效者;(2)年龄在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对西沙必利过敏者,以及合并有其他系统的原发性疾病可能影响到消化系统,如糖尿病胃轻瘫等。

厚朴温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厚朴温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厚朴温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厚朴温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与住院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做为颗粒组和汤剂组。

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病情与体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中,痊愈41例(61.19%)、有效22例(32.84%)、无效4例(5.97%)、总有效率为94.03%,与观察组相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提高(p<0.05)。

讨论: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症中药治疗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较西药常规治疗显著提高,证明厚朴温中汤对于功能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厚朴温中汤;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患者以老年人多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胸胁胃脘胀满隐痛,嗳气烧心等症状。

本文分析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厚朴温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门诊收治患者13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药厚朴温中汤治疗。

观察组患者67例,男性43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9±4.8)岁;患者病程3~38个月。

对照组患者67例,男性42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7.2±5.3)岁;患者病程4~37个月。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嗳气纳差,脘腹闷胀,肢困便溏,恶心泛呕,舌苔白而腻,脉象濡缓。

通过辨证确定为寒湿型。

西医诊断标准[1]:上腹部胀痛、嗳气、早饱、恶心、反酸等症状持续超过4周,或者1年内症状总时间超过3个月(可以不持续),且与排便无关。

中药治疗124例胃病临床疗效观察(最后)

中药治疗124例胃病临床疗效观察(最后)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治疗胃病的 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
选择和依据。
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评 估中药治疗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中药治疗胃病提供科学支持。
本研究对于推动中药治疗胃病的 应用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药治疗胃病的方法与过程
中药治疗的理论基础
04
中药治疗胃病的优势与局限性
中药治疗的优势
01
02
03
04
整体调理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观念,通过 调节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副作用小
相对于西药,中药的副作用相 对较小,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较小。
疗效稳定
中药治疗胃病的效果比较稳定 ,不易产生耐药性。
价格相对较低
中药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广大 患者使用。
中药治疗124例胃病临床 疗效观察
• 研究背景 • 中药治疗胃病的方法与过程 •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 中药治疗胃病的优势与局限性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
胃病现状与治疗需求
胃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但存在一定 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中药汤剂, 每日服用一定剂量,疗程根据病
情而定。
中成药
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如胃苏颗粒、 香砂养胃丸等,按照说明书服用。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酒等调和 后外敷于胃部,缓解胃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中药治疗的有效 性。

和胃煎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和胃煎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和胃煎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周凤霞;袁成业【摘要】目的:观察和胃煎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和胃煎剂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总中医症状以及单项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为3.53±2.74,对照组为5.97±4.36,两组比较,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单项积分比较除反酸、恶心、呕吐症状没有差异,其余症状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煎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比吗丁啉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3页(P576-578)【关键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和胃煎剂【作者】周凤霞;袁成业【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消化科泰州225300;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消化科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主题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 和胃煎剂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主要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并经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上腹部疼痛、食后饱胀、嗳气、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的一组临床综合症[1],近年来,FD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 20%~40%。

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认为与精神心理状况、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胃肠运动下降等有关[2]。

西医一般用吗丁啉等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能长期服用,且有副作用以及复发率高[3]。

笔者在本研究采用和胃煎剂中药治疗FD,观察临床疗效,并与西药吗丁啉治疗疗效比较,发现和胃煎剂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吗丁啉,现具体作如下报道。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后,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而护理满意度对比,则同样是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嗳气、上腹胀痛等。

根据临床上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其发病原因是因为患者在进食之后胃底容受到舒张压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内脏高敏等因素的影响[1]。

患者患病后,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而中医和西医结合,对于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50例。

纳入标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前一周未服用任何药物;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等;合并糖尿病;合并肾脏等脏器疾病者。

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7~64岁,平均(39.51±2.0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6~68岁,平均(38.41±2.14)岁。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其中,兰索拉哩30mg,口服,每天一次;枸橼酸莫沙利片5mg,每一天三次,每次5mg,在餐前口服。

四磨汤治疗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观察

四磨汤治疗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观察

四磨汤治疗3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观察朱利霞(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 义乌 322000)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36例对照组(吗丁啉治疗)、36治疗组(四磨汤治疗)。

结果: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8%,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磨汤 临床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6.279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221-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该病的症状较多,临床上较难根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复杂,但普遍认为跟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有关。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效药物,临床常用西沙必利、吗丁啉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

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用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情况简单汇报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

治疗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6例,年龄分布20~68岁,中位年龄(45.2±6.7)岁,病程分布11~22个月,平均病程为(14.6±2.8)月,病情程度:重度6例、中度19例、轻度11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治疗前,结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3.52±4.21)分,比较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3.57±4.05)分;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P >0.05。

治疗3 d、5 d、7 d 后,结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8.54±3.51)分、(5.34±2.01)分、(3.00±0.41)分,比较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0.97±3.41)分、(8.06±2.14)分、(5.71±1.23)分。

治疗3 d、5 d、7d 后,结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比较组患者,P <0.05。

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分组例数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5 d后治疗7 d后结合组2913.52±4.218.54±3.515.34±2.013.00±0.41比较组2913.57±4.0510.97±3.418.06±2.145.71±1.23t 值0.052.674.9911.26P 值0.960.000.000.003 讨论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病。

此病主要是由饮食不当、久坐、便秘所致[1]。

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

对于接受手术后的痔疮患者,临床上应积极地对其进行辅助治疗,以缓解其肛门疼痛的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2-3]。

尹志辉[4]在临床研究中将100例接受手术后的痔疮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法进行辅助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结合针刺法进行辅助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P <0.05。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结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5.52%),P <0.05。

联合用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观察 唐富天

联合用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观察 唐富天

联合用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观察唐富天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随机分2组。

对照组选择越鞠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再选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来说,选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越鞠丸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越鞠丸;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1]。

为了研究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对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研究的过程及结果。

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90例患者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2] 。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5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2:23;年龄范围(20—65)岁,平均年龄(47.36±10.69)岁;病程在(5—10)月,平均病程(6.80±1.50)月。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21;年龄范围(21—66)岁,平均年龄(46.83±11.09)岁;病程在(6—11)月,平均病程(7.06±1.80)月。

两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p>0.05),因此可以进行一个科学的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选择越鞠丸进行治疗。

口服越鞠丸,每日两次,每次六克。

整个疗程共持续六周。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选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

越鞠丸服用方法同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整个疗程共持续六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3.1观察指标观察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病症(吞咽困难、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行详细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