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福建省姓氏人口占比(一)

福建省姓氏人口占比(一)【福建省户籍人口“百家姓”排名】“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是流传于福建的说法,意思是陈、林、黄、郑是闽地四大姓,在福建子孙繁茂。
根据相传的福建省户籍姓氏人口排名,福建省2018年1月户籍人口3839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与福建流传的说法是基本吻合的,“陈林黄郑”都排进了前十位。
福建省共有9个行政区,各行政区第一大姓氏陈姓占8个,林姓占1个(见图2所示)【福建省泉州市常住人口“百家姓”排名】泉州市六普常住人口8128533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王、李、张、吴、刘、杨、许。
泉州市共有12个行政区,各县市区户籍第一大姓氏陈姓占8个,林姓占1个,黄姓占1个,蔡姓占1个。
【泉州石狮市户籍人口“百家姓”排名】2015年石狮市icon户籍人口32.76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蔡、王、邱、林、吴、陈、黄、李、许、洪。
【漳州市大数据715个姓氏人口数量排名】漳州市户籍姓氏样本人口4580598人,在用姓氏715个,其中单姓705个,复姓10个。
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张、吴、杨、王、李、郑、蔡。
漳州市共有11个行政区,各县市区第一大姓氏林姓占4个,陈姓占3个,张姓占1个,吴姓占1个,沈姓占1个,邹姓占1个。
漳州市的10个在用复姓人口数量排序依次是欧阳5966人,上官75人,司徒25人,张廖20人,王孙5人,王游4人,爱新觉罗icon2人,诸葛2人,加斯米娜1人,夏侯1人。
漳州市的715个姓氏中,只有1个人在用的姓氏共有209个。
福建南平【福建省南平市样本人口“百家姓”排名】南平市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22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张、吴、黄、叶、李、刘、王、林、杨。
南平市共有10个行政区,各县市区第一大姓氏陈姓占5个,张姓占2个,黄姓占2个,廖姓占1个。
【福建省莆田市户籍人口“百家姓”排名】莆田市2007年全市户籍人口3102646人,排名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
漳州王姓——精选推荐

漳州王姓漳州王姓-2(2008-07-13 14:07:28)分类:梁⼭⿅⽔-地⽅史民俗漳州王姓的⽀系和传衍(《漳州姓⽒》王姓部分节选)上苑⽀系王姓⼊漳⼤部分是延政的后裔,延政被迁往⾦陵(今南京),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封给太师之衔,听他⾃便回福建。
延政以其长⼦曾任漳州刺史⽽定居漳州。
延政⽣六⼦:继成、继昌、继元、继重、继晋。
继成后裔初居龙溪上苑,由上苑衍居恒坑(今龙⽂区步⽂镇),⼗七代孙王宣正于明永乐年间随母迁南靖靖城珩坑开基,成为始祖(即珩坑王⽒派系);继成后裔有的分迁漳浦,形成珩⼭王姓⽀系。
龙⽂区湘桥上苑(坂上)王姓派下⼗⼀世王东湖的裔孙王惠才,于明万历间(1573~1620)从⽂甲⽂桥迁居万松关下洲⾥社(今属龙海市榜⼭镇梧浦村)开基;王铣(号坦庵,王胜之孙)于明中叶由漳州乌⾐巷迁漳南邹塘(今属龙海市九湖镇)社开基;上苑王⽒裔孙王赞明于清代从上苑迁颜厝前社开基;王汉⽂由上苑(世系、时间不详)徙居塔尾(今属九湖镇⼩梅溪村)社开基。
⼜有⼀⽀开龙⽂区西边社、六⽯社、⼭头顶社衍居。
另有⼀⽀迁芝⼭镇上坂(上苑)村,迁⼊年代未详。
王宣正为珩⼭王⽒始祖。
⽣五⼦:长宣庄、次钦直、三神康世居珩坑,四昭定迁居南靖雁塔上厝;五敬璋幼时即随母居⼭城⼭边,为⼭边王⽒开基祖。
昭定与妣刘⽒⽣三⼦:长⼦居雁塔上厝,次⼦迁居⼭城翠眉,后裔分衍于翠眉(翠微)、军营、三卞城仔内、南坑⾦⽵、梅林镤⼭、船场龙⽔及⼴东等地。
三⼦迁居龙⼭东爱⼤⽥,另有后裔分迁四川省等地。
在南靖县珩坑王姓派系⼤体可归纳成:雁塔⽀系、⼭边⽀系、靖城东乾、枫林、观⾳⼭、后街⽀系。
后街王招郎于清初迁徙龙海新塘上园开基。
雁塔王姓⽀系;昭定乃宣正的四⼦,为雁塔王姓的开基祖,于明代在雁塔上厝定居,其后雁塔王姓⽀系裔:昭是的次⼦迁⼭城翠眉上车及龙⼭东爱⼤⽥;昭定的四孙天⽣⼜迁居⼭城三卞城仔内及分居四川。
(俗称四房四)。
天⽣⽣四⼦,长及四居三卞,为⼤厝房和楼房,次迁粤东开居,三善笃迁南坑⾦⽵开居。
多元一体、两岸一家——以福建小溪张氏为个案研究

从 家族 谱 系的记 载 中可 以清楚 地表 明 ,小 溪 张 氏 当属汉 族 当 中的客 家 民系 。据 《珀 溪 ①张 氏世 谱 》
① 珀溪 即小溪镇 ,平和县城所在地 ,该地 旧名瑁溪镇。
· 56 ·
载 :小溪张氏始祖张铁崖 ,又名小一郎 ;二世祖张光昭 ,又字百一 郎 ~。又据《台湾张氏族谱 考增编》 载 :张铁崖祖父张腾辉 ,又称念一郎;张腾辉 之弟 张腾万称念 -fll ̄,并有万三 、念六郎 、小八郎等多位堂 弟。还有百六郎、千三郎 、五八郎等族众 。_3_3 另外 ,明代开基南靖永 丰里梅垄 贝岭 的张 良,其祀奉的先 祖 乃 张铁 崖 之兄 张珠 治 ,妣 钟 婆太 。生子 万 一 、万 二 … …万 五 郎 。④ 众所 周 知 ,大 、小 、百 、千 、万 、念 是客 家人 成年 后所 取 的郎 名 ,盛 行 于元末 明初 ,随着客 家人 的迁徙 繁衍 ,这 种特 殊 的命 名 方式 也流传 至今 ,成 为客 家宗 族社 会 的一个 显著 特 点 。
明末 清初 东南 地 区 的一位 客 家 风云 人 物— — 张礼 (又 名张 耍 ,万 礼 ,又 称 万 大 、万一 。《台湾 外记 》 称张要),亦平和小溪张氏后裔。张礼(1612—1659)生于平和小溪 ,幼时被诏安官陂富商张子可收为养 子 。明亡 后率 众归 附郑 成 功 ,_4 成为郑 军 当 中声威 显 赫 的 “五 虎将 ”之 一 。据 《从 征 实 录》载 :永 历六 至 八年 (1652—1654),郑成功交给张礼的重要任务有 :永历六年率军“往诏安九 甲、平和等处略地措粮 ”; 永 历七 年 “进入 龙岩 地 方征 饷二 十万 ”;永 历八 年 “进 入 永 定 地 方措 饷 养 兵 ” 等等 。 诏安 、平 和 、龙 岩 、 永 定 等都是 客 家人 的 主要居 住地 ,在 客家 地 区 的重 大 行 动 ,郑 成 功 多委 派 张 礼 参加 ,这 当然 是 因 张礼 本 身及其家族 ,不管是原乡的平和小溪张 氏,还是过继后 的诏安官陂张氏 ,世代都是 客家人 ,熟悉客家语 言、风俗的缘故 。即使在今 日,平和小溪张氏也多使用客家方言 ,奉行客家风俗礼仪。
百家姓之林姓的人口分布

百家姓之林姓的人口分布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林姓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林姓历史发展主要源流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
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
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
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史料记载,商朝殷太师封于比,故名比干,是一位爱国忠臣和政治家。
他为民请命、冒死进谏,直到遭残暴的纣王剖心殉国。
比干的遗孤赐姓林氏,后裔逐渐遍及海内外。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坚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8]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源自满族改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部分得姓始祖林坚,得姓始祖林坚是比干的遗腹子。
因商纣王残暴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
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身怀六甲,带着四个侍女逃到牧野避难。
她们住在树林掩映的石洞里,后来,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字长思。
闽南姓氏厦漳泉十大姓,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

闽南姓氏厦漳泉十大姓,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闽粤台民间历史上,常常流传着关于百家姓的俗谚,福建“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台湾是另一种变化版本“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处于粤东的潮州则是'陈林蔡,天下得一半'。
而此三种版本,都与闽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泉州,三王开闽第一站厦门,介于漳泉之间漳州,开漳圣王平蛮之地闽南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杨、郑、蔡。
泉州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刘、杨、许。
漳州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张、吴、杨、王、李、郑、蔡。
厦门十大姓,分别为陈、林、黄、王、李、张、吴、叶、洪、杨。
闽南及厦漳泉十大姓于闽南十大姓中,陈、林、黄三姓有史以来一直稳居前三强,第四~七位与泉州位序相同,而第九、十位则与漳州相近。
厦门十大姓基本为漳泉两地的结合版,泉州以其大人口基数影响着前几位,而漳州则与泉州共同影响后续排序。
闽南十大姓基本上代表着闽南人的主体构成,研究其开基祖的籍贯、入迁历史背景、入迁地,可以窥视闽南人的人口构成,为简计,每姓仅取三个主要的流派进行统计。
闽南十大姓30个派系开基祖分布明细(一)开基地点因各姓开基祖均在北宋以前播迁至闽南,当时莆田及仙游尚属泉州,故汇总计算时仍将莆田算入泉州。
按郡一级,漳州共有10个派系,泉州14个;按县计,漳浦5个,龙溪5个,莆田6个,晋江4个,南安4个(此时含同安、永春),由此知闽南人的来源以泉州为主,而莆田则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二)历史背景历史上,中原人南迁福建一般分成四个阶段,最早为永嘉之乱八姓衣冠南渡,次者唐永章年间泉潮间蛮獠啸乱陈政父子奉命入漳平乱,第三为王潮三兄弟入闽建立闽国,最后为靖康之耻北人南迁。
而闽南人的形成在五代、北宋时期,故仅考虑前三者。
闽南十大姓30个派系,开漳者9个,开闽6个,衣冠南渡4个,可见闽南人的主体来自于开漳圣王的入闽平乱。
(三)籍贯闽南人,一般称为河洛人,闽南语,亦称为河洛语,这意味着在他人眼里,闽南人就是中原人后裔,且来自于中原黄河与洛河一带。
漳州庄氏繁衍与分布

漳州庄氏繁衍与分布前言最近,有不少宗亲向老铁咨询,说他们先祖来自漳州,希望老铁能帮他们实现认祖追踪之愿找点资料,故摘录《漳州锦绣庄氏族谱》漳州庄氏源流载于平台(略有改动),以便宗亲对接、溯源,如有错漏以原文为准。
南宋末年,宋端宗受元兵追赶,从福州往南败退,时永春始祖庄森十二世孙青阳始祖庄佑孙(号古山)的五个儿子公哲、思齐、公茂、公望、公从兄弟及庄弥渊(授挂印大将军),庄罗(封护国大将军)众族亲,忠于宋室,毁家纾难,变卖家财作军需,还有表弟潮州司户参军蔡若济等,外出泉州城南七里下辇埔迎驾端宗,随陈宜中、文天样继续南逃,经漳州入潮州,庄公望在漳州战死殉难,被追封为“义勇将军”,留下三子,隐居在漳州。
庄公从随军至潮州后,被乱兵冲散,隐居于潮州龙溪都庄陇,后其孙庄三郎从广东大埔徒步入南靖奎洋。
漳州庄氏自此繁衍生息。
一、肇漳庄氏肇漳有四个派系:唐代庄肃鸾派系,宋代庄公望派系、元代庄三郎派系、庄夏后裔派系。
1庄肃鸾派系庄肃鸾,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高宗总章二年(669)随陈政将军奉诏南下平闽粤之“啸乱”,任府兵队。
战事结束后,庄肃鸾派往闽中定居,并繁衍后裔于闽清、仙游、泉州、晋江与江西鹰潭一带,漳州查无其后裔,云霄县将军山有碑文记载。
2庄公望派系庄森十三世孙入漳始祖庄公望,号西池,晋江青阳庄佑孙(号古山公)第四子(庄氏入闽始祖庄森第十三世孙),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赐封进士,曾在江苏淮阴县为官。
宋末(1277年),庄公望奉诏率师护驾,殁于王事,时年仅48岁。
宋帝悯其忠烈,御封为“义勇将军”。
墓葬于海澄县九都凤田(今龙海市榜山镇田边村)。
公望传三子:长子庄守圻往华安县汰口社,明初第四代孙庄汉卿迁居举龙海市颜厝镇马洲村;次子庄守埏往平和县五寨乡;三子庄守址往长泰县武安镇欧欧山村。
3庄三郎派系南靖奎洋始祖庄三郎,名德馨,字登晦,号太极,生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出生地在广东潮州府龙溪都(今潮安县庵埠庄陇),跟随叔父庄敏学习堪舆知识,后旅居南胜县(今南靖)奎洋,被朱员外招赘入嗣。
福建省漳州市何氏志二

福建省漳州市何氏志主任:何小平副主任:何联同主编:何荣进、何井泉二0一八年春目录一、溯源二、繁衍三、人口分布四、谱谍五、堂号、文化遗产、古墓六、人物一、溯源闽自安抚使公,肇基白石崇本,派衍清源逖基,脉拓何浔鼠尾。
吾何入闽始祖何衍公也,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于唐朝昭宗年代(约公元885年间),随周旨王、陈将军带兵定闽,因安插闽民,使耕者有其田,所以吾祖何衍有功,表授安抚节度使之职,分镇泉州,食采螺阳,为闽省何氏分派之祖,简称安抚使公。
安抚使公生有一子名成,字子绎,官授指挥昭信校尉,坐镇漳州卫千户,定居于龙溪白石(今漳州市龙海角美杨厝村)肇基于此白石祠堂为“崇本堂”,世代子孙昌盛,是为闽省何氏发祥之地。
白石“崇本堂”直传至十五世逖基公,讳普成,字正献生于宋朝嘉定年代,任过南京留守右卫朝阳门左千户,于南宋理宗淳祐间,朝政腐败,辞退职务,回泉州之地,而隐居清源洞学道修练,有书写“深谷逖居”于洞壁,尊称为清源山翁,简为逖基公也,是为漳泉始祖。
吾派逖基公,生有五子廿四孙,(称五元廿四添)。
长为元镇、次为元钊、三为元钲、四为无镛、五为元铉。
长元镇有七子分布于漳泉、厦门、闽南地区,次元钊分居惠安埔崎,三元钲有四子,分居漳州南门莲花埔、诏安县梅岭、漳州岳口、莆田何桥,延平顺昌,四元镛有四子,分居漳州海澄浮宫,龙岩县口、漳州南门外黄山脚下,南安溪仔尾前路,五元铉分居邵武光泽。
吾系元镇公衍派,长子添清辞官后,为避灾祸隐世,从泉州逃至厦门,带六个小弟同至顺济宫边定居(今厦门何厝),不久七兄弟为避兵役追迫,长添清依留厦门,次添治、添润返回于晋江泉州、当时四添到七添四兄弟皆无家室,就由四添沮带领,在顺济宫始祖面前问其去之方向,求得南方为吉,所以四添沮身背“定光佛”(何氏保护神)带五添湢、六添河、七添漪等四兄弟坐船入九龙江,往南溪而入,至官浔起船定居,至今有七百多年历史。
从此,四添就改为四信祖,五信福、六信哥、七信奇,立业于壕浔之地,直至明朝洪武九年分为上下宗,四信祖为上宗,五信福为下宗、六信哥分居平和云霄、七信奇分居龙溪九溪口何僚(已重迁于泉州安溪珍地,浙江苍南)。
漳州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

漳州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芗城区芗城区黄氏主要有六支:一支是黄岸派黄致政支系;一支是黄守恭派黄纯朴、黄纯直、黄国纶支系;一支是圣王部将黄氏派黄楮支系;一支是黄杰派黄郡庠支系;一支是黄膺派黄彦臣、黄梧支系;一支是黄天从派均辈支系。
北斗黄致政支系属黄岸派。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始祖黄致政从莆田迁到龙岩,任龙岩尉。
生一子黄朴斋。
后迁漳州北斗社,生三子:黄美才、黄美琪、黄美艺。
黄美才生育黄秉尧、黄秉和。
黄美琪无生育。
黄美艺迁徙广东丰顺县北斗社。
路头黄国纶支系属黄岸派。
清康熙五年(1666年),始祖黄国纶由龙文区打山堡张坑社迁徙至芗城路头村定居。
南山黄郡庠支系属黄杰派。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祖黄郡庠从龙文区朝阳镇坂头社迁到芗城区石亭镇南山村定居。
漳州黄彦臣支系属黄膺派。
黄彦臣,字叔灿。
龙溪人。
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
黄彦臣为黄膺派鸣凤房,系黄膺第七世,生七子:愿、硕、预、頖、颖、豈页、显。
历任南宁主簿。
任宿州录参,长汀、南安知县,转调泉、广二州通判,后任莆、汀、剑、建知州。
官至朝散大夫,累赠少师。
后裔传衍到芗城区、芝山镇、山美社等地。
下岱山黄德支系属黄天从派。
宋末元初(1279年),始祖黄均忠后裔黄日光从南靖湖山岩仔迁至南靖湖朴。
芳、黄九开基祖。
二世黄德的传六房,迁至芗城区下岱山,至今繁衍十一代。
下庄黄芳、黄九支系属黄天从派。
清顺治七年(1650年),始祖黄芳、黄九从华安县玉兰村迁至到芗城区浦南镇下庄社开基。
繁衍至今15代。
黄文显支系属黄天从派。
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世黄文显迁东园地卜。
明景泰元年(1450年)又迁东泗迁清泉北径,又分芗城涂岭。
黄塘源支系属黄天从派。
明代末,始祖黄塘源从芗城区金丰下边村迁至芗城区石亭镇塘边村。
龙文区龙文区黄氏主要有六支:一支是黄守恭派黄元珍、黄振田支系;一支是圣王部将黄氏派黄秋涧支系;一支是黄杰派系黄君璧、黄孟杰支系;一支是黄膺派黄亮支系;一支是黄峭山派黄德新支系;一支是黄天从派均辈支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7
文峰乡
1.64
林0.68;张0.46
1.14
69.6
小溪镇
5.81
蔡0.87;张0.86;李0.78;林0.61
3.11
53.6
崎岭乡
2.30
林0.51;曾0.47;陈0.26;黄0.20
1.44
62.4
长乐乡
2.67
曾0.54;罗0.45;游0.39;杨0.25;黄0.21;朱0.20
大溪乡:江寨、溪口、赤坑。
游
长乐乡:秀峰。
胡
南胜乡:前山、南胜、龙溪。
石
崎岭乡:时陂、下石。
郑
芦溪乡:东槐;山格乡:双坑。
许
山格乡:山格;文峰乡:三坪。
汪
芦溪乡:连城。
冯
长乐乡:坪东。
占
芦溪乡:连新。
龚
小溪镇:旧县山腰。
3.70
84.3
坂仔乡
3.56
赖1.65;林0.89;叶0.24
2.78
77.8
南胜乡
2.47
林0.80;杨0.39;陈0.32;胡0.35
1.86
75.1
五寨乡
1.68
庄0.73;林0.72
1.45
86.5
国强乡
2.01
赖0.59;陈0.43;张0.31
1.33
66.2
山格乡
3.73
林0.88;吴0.67;张0.42;陈0.36
1989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姓氏分布
时间:07-03-30栏目:人口统计作者:蔡氏宗祠评论:0点击:681 次
姓氏分布
同宗同姓聚族而居是平和农村姓氏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全县各乡镇都有几个大姓聚居,俗称“九峰朱、曾,芦溪叶、陈”,即指此而言。九峰镇总人口4.34万人中,就有朱姓1.01万人,曾姓2.25万人,两姓合计3.26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5.16%;芦溪乡总人口3.7万人中,有叶姓1.93万人,陈姓9106人,两姓合计2.84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6.78%,其它乡镇也与此类同,详见下表:
张
安厚乡:大坑、双马、东寨、田径、华美、山口、下新楼、东川、马三、径内;小溪镇:古楼、玉溪、新桥、宝善;文峰乡:龙山、黄井、文美、文洋、南霞、龙东;山格乡:白楼、平寨;大溪乡;廖安、赤安;国强乡:泮池、白水、安厚农场。
陈
大溪乡:店前、新红、宜盆、新光、新农、新荣、下村、大芹、大松;芦溪乡:东槐、秀芦、漳汀、西新、村坑;国强乡:高坑、三五、松湖、梅子;南胜乡:云后、南胜;崎岭乡:合溪、南湖;长乐乡:乐北;霞寨乡:官峰;山格乡:宝丰。
吴
大溪乡:峰山、大二、壶嗣、山布、石寨、宜盆、坪塘;山格乡:新陂、山格。
朱
九峰镇:复兴、三坑、城中、苏洋、平等、军溪、城东、东街Leabharlann 长乐乡:福塘;崎岭乡:崎南。杨
九峰镇:下坪、联峰、城西;长乐乡:南庭、福塘;南胜乡:义路;山格乡:高磜、土田、前进;坂仔乡:峨嵋。
卢
霞寨乡:团结、彭林、三合、后塘、长汀、红楼、高寨;小溪镇:枋埔;坂仔乡:金京洋。
表3-5
各乡镇主要姓氏情况表
乡镇
乡镇总人口
(万人)
主要姓氏及人口数(万人)
合计(万人)
占乡镇总人口
比例(%)
安厚乡
4.72
张1.79;赖1.09;林0.97;何0.35
4.2
87.9
大溪乡
4.46
陈1.49;吴0.98;叶0.76;江0.50;张0.49
3.15
70.6
霞寨乡
4.39
黄1.77;卢1.09;周0.74;庄0.10
蔡
小溪镇:坑里、溪州、湖田、厝丘、旧楼;山格乡:隆庆。
李
小溪镇:联星、西林、内林、联光、产坑、五村;山格乡:双坑;五寨乡:前岭。
周
霞寨乡:群英、寨里、内坑、大湖、洋坑、寨北、联荣。
庄
五寨乡:优美、新美、寨河;霞寨乡:岩岭。
何
安厚乡:岐山、顶楼;崎岭乡:彭溪。
罗
长乐乡:建南、联胜、秀山、联三、建三。
江
2.15
80.6
九峰镇
4.34
朱1.01;曾2.25;杨0.35
3.60
83.1
芦溪乡
3.70
叶1.93;陈0.91;郑0.18
3.02
81.8
表3-6
各乡镇部分大姓聚居地情况表
姓 氏
主 要 聚 居 地
林
安厚乡:美峰、三龙、汤厝、田径、龙头;坂仔乡:宝南、东风、民主、和平、金京洋;山格乡:三美、平寨、铜中、白楼、山格、高磜;南胜乡:法华、云后、龙心、安石坑、南胜、糠厝、欧寮;五寨乡:前岭、侯门、埔坪、新美;崎岭乡:新南、南湖、顶寨、诗坑、溪头、下石;文峰乡:文洋、黄井、南霞、三坪、文美、柴船;小溪镇:高南、岩坂;芦溪乡:九曲;长乐乡:葵山。
黄
霞寨乡:西安、建设、村东、坑里、钟腾、黄庄、古隆、高山;国强乡:乾岭、白叶;长乐乡:坪回;崎岭乡:浮坪;九峰镇:陈彩;安厚乡:大径、三马;小溪镇:旧县。
叶
芦溪乡:蕉路、芦峰、双峰、树林、九曲、新村、梨坑、连益、山岗、华峰;大溪乡:庄上、硕卿、豪林、三华、云中、大松;坂仔乡:东坑、梨洋;南胜乡:子坑;下寨乡:五美。
曾
九峰镇:黄田、福田、九峰、眉山、下北、下西、积垒、福山、西街、上仓、东富、澄溪、联峰、福坑、新山、振阳;长乐乡:福塘、文田、双塘、龙岭、坝头、三联、农家;崎岭乡:桂竹、南湖、新南、彭溪、磜头;国强乡:古爽、岩坑。
赖
坂仔乡:五三、仁山、五星、东坑、联建、宝南、西坑、山边;安厚乡:安厚、龙门、莲塘、白石、顶楼;国强乡:碧岭、延山、新建、凤山;小溪镇:豆坪;山格乡:双田;崎岭乡: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