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合集下载

山茶油提纯

山茶油提纯

山茶油提纯
山茶油提纯主要的方法是:压榨法、浸出法、水代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等。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溶剂萃取的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茶油的一种方法。

水代法,“水代法”是以水代油的简称,不用压力榨出,也不用溶剂浸出。

依靠在一定条件下,水与蛋白质的亲和力比油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大,因而水份浸入油料而代出油脂。

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浸出技术,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在临界温度与压力条件下,从流体或固体物料中获取组份的方法,常用超临界溶剂有CO2。

亚临界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是指低温浸出、常温脱溶,采用溶剂为丁烷或丁烷和丙烷的混合物,利用溶剂的沸点低、常温下是气态,很容易挥发。

扩展资料
山茶油适宜储藏在阴凉干燥避光处,最佳温度10-25℃。

低温下会有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注:精炼山茶油经过冷冻处理不会有此现象)。

由于山茶油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因此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可长达两年,比一般食用油长得多。

每次使用完后要把瓶盖拧紧,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山茶油油要密封好,盖子必须用力旋紧,使其严格密封。

而且,也应尽量减少开盖的次数,以免山茶油过多地接触空气,发生氧化。

压榨油与浸出油有什么区别

压榨油与浸出油有什么区别
压榨油与浸出油有什么区别?
1.加工工艺不同: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2、营养成份不同: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3、原料的要求不同:“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慎买袋装酱油。市场中存在大量不合格的袋装酱油、醋是由水、糖色、工业用醋精勾兑成的,这种产品带有刺激性气味,并含有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豆腐和鱼合吃好吗?
自古以来,豆腐就作为食药兼备的佳品,具有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力气、补虚、能食等多方面的功能。
据测定,一般100克豆腐含钙量为140~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的,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且有解毒作用。
米要多淘久泡吗?
大米不宜多淘,因为米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层,多淘或用力搓洗、过度搅拌会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大量随水流失掉。同时,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无机盐和可溶性维生素会有一部分溶于水中,再经淘洗,损失更大。
在淘米过程中,硫胺素损失率可达40%-60%,核黄素和尼克酸损失率可达23%-25%,蛋白质、脂肪、糖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除此之外,米久泡之后还易粉碎。因此,淘米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正确的吃法是:要将黄豆浸泡后再炒食。
如何挑选酱油?

茶油的鉴别方法

茶油的鉴别方法

茶油的鉴别⽅法 茶油,⼜名⼭茶油、⼭茶籽油,是从⼭茶科⼭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中提取的纯天然⾼级⾷⽤植物油,要如何鉴别茶油的优劣呢?下⾯跟着店铺⼀起来看看茶油的鉴别⽅法。

茶油的鉴别⽅法 油的品质本⾝包含两个含义: ⼀个是油本⾝的内在成份上的差异。

⽐如很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含量是越⾼越好。

⽽不饱和酸含量根据我们对各地油的跟踪,得出结论是,海拔越⾼,相对不饱和酸含量越⾼,这和植物⽣长周期有关。

⽐如江西三清⼭的红花茶籽品质(不饱和酸更⾼)就越⾼。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差异在2-3%左右,其实对于茶油含不饱和酸91%以上来说,影响和差异是⼏乎可以忽略。

⼯艺不同影响茶油差异。

1. 浸出⼯艺:压榨后的剩余茶籽饼,⽤化学溶剂浸出茶油。

优点:出油率⾼,产量⼤,节省成本。

缺点:营养成分降低,属化⼯。

2. 压榨⼯艺:在古法的基础上⼯业化压榨茶油。

优点:控制好低温可以保留油茶所有原有营养成分,物理压榨。

缺点:出油率低,成本⾼。

茶油的鉴别:感官上是⽆法辨别的,只能到专业机构检测才能辨别。

还有⼀个是质量指标的差异,这就是国家定的国家标准⾥的质量指标。

依据国家主要检测的⼏⼤指标来做个说明: 酸价,是越低越好。

质量好的企业控制在0.15以内,⼀般企业控制在1.0以内(在国外排到四级油)如果你采购的油打开放⼿⼼摩擦或者锅内加热有酸味,那说明油质量差,质量好的油即使加热温度到200多度也不可能有酸味。

过氧化值:越低越好,指标越低就说明氧化程度越低。

⾊泽:国家对⾊泽要求并不⾼,⽽且在消费误区,⼤家都觉得颜⾊深是油更正宗,其实不然,好的原料油才可以加⼯成⽆⾊的化妆品⽤油和医药⽤油及⾼档的凉拌⾷⽤茶油,⼀般来说颜⾊深很可能就是饼⾥提取(浸出)的⽑油加⼯⽽成. 溶剂残留量:溶剂就是茶饼⾥提取油后的残留,毫⽆疑问,溶剂(正⼰烷)含量⾼⽆疑对⾝体健康不利,所以国家规定很严格,10PPM(也就是百万分之10以内)⽇本韩国要求在1PPM以内。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我们知道是面上卖的食用油,制作工艺是不尽相同的制作工艺,直接关乎到食用油的售出价格,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制作工艺有所了解,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被商家欺骗,而且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

享受美味的同时要对自己负责。

那么,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呢?一、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但是用浸出法会使用溶剂油萃取,无法保持植物油原有风味,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工工艺不同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

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

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三、营养成份不同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

压榨山茶油,浸出山茶油,压榨山茶油和浸出山茶油,压榨油,浸出油压榨山茶油好还是浸出山茶油好我们先看一看山茶油压榨和浸出这两种工艺有何区别.生活中,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食品,其中包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价格大多数差距不是很大,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就好.稍微有些常识的消费者会查看一下油品的等级,等级1234属1级的最好.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作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大豆、花生等也有转基因栽培,转基因技术也被很多人所熟知,在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存在争论的情况下,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查看食用油原材料是否使用了转基因.然而,有一种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去看,就算看到了也不是很了解,这就是关于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浸出”,一种是“压榨”,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比较好,你真的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又比较好呢浸出油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制油方法了.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浸出油虽然工艺精,效率高,收益好,成本低,但是使用了化学原料,又经过多道化学程序的生产,其营养成分大多数都被破坏,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的营养作用.但浸出油没有任何使用安全问题,此处不必担心.压榨油油料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叫做压榨油.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压榨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机榨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油料的原汁原味,所以对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油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油的价格相对偏高压榨油原料要求高,出油率低,价格偏贵,但是物理方法,无化学添加,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料的营养成分,对饮食营养有特殊意义.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压榨油的营养价值是高于浸出油的,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山茶油,压榨山茶油比浸出山茶油的价格都要贵一点.比如众里寻食、苦含香等压榨就要比浸出的贵总结一下浸出油与压榨油的对比:压榨油:产量低,效益少,但营养好,价格高浸出油:工艺精,效率高,但有化学添加和残留,营养价值低,价格也低。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山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

其中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

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五成左右。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两种方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道克客巴巴网;具体操作流程山茶油的工艺流程使用螺旋榨油机榨茶籽油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茶油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一)山茶油的制取工艺:1、浸出法制油工艺(1)山茶油浸出取油成套设备主要包括:进料刮板输送机、存料箱、料封绞龙、平转式浸出器等油料浸泡系统设备;湿粕输送机、封闭绞龙、脱溶剂机等料粕脱溶设备系统;混合油暂存罐,一、二蒸发器、汽提器等混合油蒸发分离设备系统;冷凝器组、分水箱、平衡罐、尾气吸收器、溶剂周转罐等溶剂回收设备系统;2、压榨法制油工艺(1)茶籽仁冷榨制油技术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毛油质量好,节省能源,运行成本低和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茶籽仁高温压榨制油技术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过滤→茶油(3)超临界萃取制油技术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CO2萃取→分离1→分离2→精馏→茶油(二)山茶油的精炼工艺1、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2、茶油的物理精炼工艺原料毛油→过滤→脱胶→脱色→脱酸→成品山茶油(三)山茶油的冬化脱脂工艺及设备(1)冬化生产工艺流程茶油→热交换器→结晶槽→加热槽→过滤器→冬化油(2)冬化工作原理:冬化系统主要为以低温结晶方式将油中之腊质分离出来(3)冬化处理范围:(4)冬化处理之油种主要为葵花油,棉籽油及葡萄籽油等等(5)冬化可分为湿式及干式两种(一)湿式冬化原理为食用油经过脱色阶段之后,以皂脚颗粒为晶种,快速结晶之后,将腊结晶以水洗水一起分离,但因为快速结晶仍有部份腊会残留,故结晶后达到之标准为5.5小时0℃仍无腊结晶析出,如果需要更少造成低温雾化之条件,可在脱臭之后增加另一慢速晶将微量之腊、糖类以精细过滤除去。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佚名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科技》
【年(卷),期】2009(45)1
【摘要】1.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总页数】1页(P61-61)
【关键词】浸出油;榨油;加工工艺;化学浸出法;压榨法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7;TS224.3
【相关文献】
1.压榨油、浸出油,有啥区别 [J],
2.对部分螺旋榨油机结构及出油率的调研与分析 [J], 白琼
3.基于红外光谱快速鉴别压榨油茶籽油与浸出油茶籽油的研究 [J], 王泽富;吴雪辉
4.大豆油抽检报告:“浸出油”冒充“压榨油” 溶剂残留成健康隐患 [J], 廖玉婷
5.双螺旋榨油机中油料出油率影响因素的仿真 [J], 冯新东;宋少云;杨海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油制备方法

茶油制备方法

茶油制备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茶油的制备过程,包括植物采集、处理、压榨或浸提、粗炼、精炼、过滤和灌装以及品质控制等方面。

1.植物采集茶油的主要原料来源于山茶树和油茶树。

在采集茶油原料时,应选择生长环境良好、无病虫害的成年树木。

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是采集茶油原料的最佳时期。

此时,油茶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但尚未开裂,内部的种子尚未发芽。

2.植物处理采集到的茶油原料需要经过筛选、去杂、破碎、浸泡、发酵和过滤等一系列处理步骤。

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原料的新鲜度和纯度,避免污染和变质。

3.压榨或浸提提取茶油可采用压榨或浸提两种方法。

压榨法是通过物理压力将果实压榨出油脂;浸提法则是以有机溶剂将油脂溶解后进行萃取。

两种方法均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茶油。

4.粗炼提取到的茶油需要进行粗炼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

粗炼过程包括加热、沉淀、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等步骤。

通过粗炼,茶油的品质得到了初步提升,为其进一步精炼奠定了基础。

5.精炼粗炼后的茶油仍含有部分杂质和有害物质,需要进行精炼处理以提高其品质。

精炼过程包括再次过滤、脱色、去味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茶油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纯和优化。

6.过滤和灌装精炼后的茶油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细小杂质。

随后,将茶油灌装到密封容器中,进行密封和质检。

灌装过程中需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茶油受到二次污染。

7.品质控制为确保茶油的品质,需对其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

品质控制主要包括感官评定、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检测。

感官评定主要考察茶油的色泽、气味、口感等;化学指标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等;微生物指标则关注茶油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等。

在品质控制过程中,需对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茶油的品质达到标准。

对于不达标的茶油,需返回相应工序进行再次处理,以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

总之,制备茶油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细操作和处理。

从植物采集到灌装和品质控制,每个步骤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LBSALE[1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金海棠在 2005/12/04 11:56pm 第 1 次编辑]
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面对“压榨”和“浸出”等油脂专业工艺名称一头雾水,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有一些山茶油生产厂家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有意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
压榨法生产的茶油的纯度比浸出法生产的茶油高。

λ
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没有化学反应,是纯粹的物理精炼,没有有害、有毒物质;浸出法生产的茶油经过化学反应,有有害、有
毒物质。

因此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更好。

λ
1、野山茶油提取工艺
野山茶油的提取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对上述两种油脂提取工艺,企业一般都是按需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也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只有压榨法制取工艺设备或者只有浸出法制取工艺设备,只能采用一种生产工艺。

金海棠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这两种方法的互补,充分利用了“来之不易”的油茶籽,降低金海棠山茶油油的成本。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经过物理化学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山茶油。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野山茶油叫原茶油,原茶油是不能吃的。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去除野山茶油中的杂质,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
可食用的成品野山茶油。

2、从原茶油到成品山茶油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

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

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

3、成品茶油品质的衡量
国家标准GB11765-2003规定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

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

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GB11765-2003将茶油分为:
原茶油——这种油通过压榨或浸出而得,未经精炼,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食用。

俗称“毛茶油”
压榨茶油——采用压榨法获得原茶油,然后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

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在压榨茶油中,一级是
最高标准,但其纯度不能算高。

浸出茶油——这种茶油通过压榨获得压榨毛油,又将压榨后残渣(油饼)通过浸出法获得原茶油,与压榨法获得的原茶油混合后精炼得到的茶油,浸出一级油是国标食用茶油中纯度最高的。

具体见附图.
压榨茶油及二级、三级、四级浸出茶油在低温下保存都会出现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

但一级浸出茶油不会出现此现象,是由于一级浸出茶油通过冷冻处理去除了茶油中固体脂肪酸和蜡质成分,因此浸出一级茶油是精炼程度最高的国标食用油。

如果用纯度表达,那么浸出一级茶油才是纯度最高的国标茶油。

食用山茶油国家标准(GB11765-2003)是国家各部门协力,经过大量动物试验、医学临床研究,共同制定出来的。

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野山茶油,不管是用哪种工艺生产的,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衡量食用成品山茶油品质的根据不是制油工艺(压榨还是浸出),而是国家为食用山茶油制定的指标体系。

国家标准的严格
性、科学性保证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安全性。

[DISABLELBCO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