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菜籽油压榨油与浸出油区别

压榨油与浸出油有什么区别一、加工工艺一)物理压榨工艺(以菜籽为例)将菜籽加水破碎(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炒焦) → 然后入锅炒熟→ 再入螺旋榨油机压榨→ 出毛油(半成品油)→ 将毛油沉淀→ 进行毛油精炼→ 最后制成食用油二)化学浸出油工艺(以菜籽为例)先将菜籽压成碎薄片→ 用六号轻汽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 然后对混合油进行加热蒸馏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油→ 菜籽毛油化学高温精炼脱胶、脱色、脱臭(用15波美度的碱液提炼;脱色用膨润白土,并适当加入活性炭) → 最后制成食用油。
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
二、两者优劣对比一)营养压榨油: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保留了油料作物原有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也保留了植物原有的天然香味。
浸出油:由于高温、化学的加工过程,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遭到破坏、流失。
因此浸出油主要成分就是各种脂肪酸,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基本上无营养可言。
浸出油通常无色无味,闻不到植物原有的香味。
二)化学残留压榨油:基本上无化学残留物。
浸出油:6号汽油等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都有残留,这些物质对人体无益、甚至有毒。
三)致癌物质苯并芘压榨油:低温、物理加工过程,不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
浸出油:高温加工过程产生苯并芘(烧烤、油炸、吸烟都会产生),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
四)人工抗氧化剂压榨油:植物油中本来就有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不加或少加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浸出油:高温加工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抗氧化物质,而缺少抗氧化物质的保护食用油极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现象,破坏营养价值、产生对人体有害成分,并影响口感。
因此浸出食用油必须添加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A(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TBHQ (叔丁基对苯二酚)等,这些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毒性甚至致癌作用,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
食用油浸出法与压榨法无优劣之分

/现代食品XIANDAISHIPIN24盛行。
其中,在国际上利用杂粮制作挂面最有名的国家就是日本,产品形式多样同时又各具特色,例如荞麦挂面,通过利用小麦粉和荞麦粉的比例混合搭配、再经过搅拌和面压延切条后自然干燥,这种杂面条保持特色原粮的香味、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3]。
6 结语加强我国全谷类食品的研究开发和提高全谷类食品的消费,对改善我国国民营养状况和增强国民健康素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现在由于相关规定并不完善,需要相关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来推进我国全谷物食品行业的发展,将全谷物食品食用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粗粮细作”,开发适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全谷类食品。
参考文献:[1]杨金枝,林亚玲,耿思增,等.全谷物食品开发的新形式及发展方向[J].农业机械,2011(22):86-89.[2]王瑞元.大力推进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J].现代面粉工业,2011(4):1-3.[3]姚轶俊,姚惠源.全谷物食品及其健康因子的现代营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2):3-8.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称,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前者用机械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后者采用食品工程上的萃取原理,用食品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
“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都是优质安全食用 油,消费者均可放心食用。
”食用油仿佛自带“是非”属性,那边厢转基因非转基因争论不休,这边厢压榨还是浸出更健康又成为热门。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学术年会上,不少专家针对“油脂加工与营养”传言发表了澄清意见。
记者了解得知,有嘉宾在电视节目中抛出“浸出油劣质论”,认为浸出法工艺制油含有化学物质残留,劣于压榨法。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称,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食用油的健康“油”戏

食用油的健康“油”戏压榨与浸出方式比力当前有关食用油平安的负面声音里,浸出法制油有害健康的说法很风行。
然而,浸出法制油倒是正当的加工工艺。
在领会“哪种油好”之前,不妨先领会食用油的两种提取手段。
食用油的建造大致分为原料预处置、油脂提取、毛油(也叫粗油)精辟三大阶段。
压榨和浸出,说的就是从原猜中提取油脂的两种分歧体例,市道上的食用油都来自这两种工艺。
压榨是机械方式制油,分为冷榨和热榨两种。
常规步调是让原料先依次颠末除杂质、破坏、炒制(用于热榨)等前期过程,再用机械压利巴花生、大豆、瓜子等制油原猜中的油脂挤出来,将油脂分手并过滤后,获得的毛油还不克不及吃,要再进行水洗、碱洗、脱色、脱酸等一系列精辟工艺,才能登上货架。
这种方式源于传统的制油作坊,已有上千年汗青。
浸出法的道理是萃取,即操纵有机溶剂针对原料具有分歧消融度的性质,将原猜中的有关成分进行分手。
具体做法是把颠末筛选、破坏等预处置工序之后的制油原料,浸泡在有机溶剂中,原料里的油脂就会因消融而转移到溶剂中。
油脂充实溶出后,就要“卸磨杀驴”—经由过程蒸馏的体例除失落溶剂,留下的油脂与压榨法一样,在一番精辟之后变为制品食用油。
一种名叫“正己烷”的物质,以低毒等特点,被浸出油出产者普遍用作溶剂,其工业称呼叫作“6号抽提溶剂油”。
良多消费者会自动选择葵花籽油、橄榄油、亚麻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其实这些营养高的油,一赶上煎炒炸的高温,就酿成含饱和脂肪酸以及有害的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油了。
吃浸出油有害吗要论两种油料提取工艺的出油率,浸出法比压榨法更胜一筹。
浸出油成本低、产量大,但几多混有“化学物质”(其实任何物体和生物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两种油摆在一路,很轻易让人联想到“物以稀为贵”“一分钱一分货”如许的词汇。
浸出油的平安性真的堪忧吗?浸出法1843年发源于法国,平安性已被国际公认,是世界主流的油料提取体例。
浸出油在我国的产量也占大头。
固然走浸出路线的食用油跟正己烷曾一度“耳鬓厮磨”,但颠末多次蒸馏,绝大部门正己烷都被赶出了油脂。
什么是食用油的压榨、冷榨、浸出法

什么是食用油的压榨、冷榨、浸出法·定义:用外力挤压出物料中的液汁。
·压榨——食用油的一种制作方法该种方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无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用浸出方式里面的一种化学物质吃下去永远都会积蓄在体内,几十年也排不出去的,所以现在中国得各种各样癌症的人那么多,经常食用这种浸出油一定出问题。
尤其是食用油是我们每天都吃的东西,一定得好好关注。
·加工工艺不同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
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
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营养成份不同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压榨、浸出法哪个好?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压榨、浸出法哪个好?目前,有些食用油的国家标准都要求明确标出加工工艺、原料的原产国等信息。
这一举措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为了更好帮助普通消费者理解食用油的加工工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就目前而言,市面上食用植物油的制取方法一般有两种:压榨法和浸出法。
一.什么是压榨、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
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
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植物油抽提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
从世界食用油脂制取工艺的发展历史来看,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生产工艺。
二.两种工艺的优缺点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产品的安全、纯正、营养、美味。
但缺点是出油率低。
“压榨油工艺”目前在国内基本用于高档油品。
浸出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
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三.两种工艺各取所长现代油脂加工厂中,对于一些低含油的油料,比如大豆,采用的是直接浸出工艺;对于一些高含油的油料,比如菜籽、花生,则采用先压榨后浸出的工艺;纯粹的压榨法制油目前仅保留在某些可产生特殊风味的油脂加工中,为了保留油脂一定的浓香味,如橄榄油、芝麻油等。
对于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金龙鱼添加深海鱼油调和油和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因其含有丰富的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等多种原料,其中,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是用压榨工艺,大豆油采用的是浸出工艺。
对上述两种制油方法,生产企业按不同需要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同时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单一的只采用一种生产工艺是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的,也是不现实的。
四.从毛油到成品油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都还不能吃,它被称作毛油。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网络竞赛参考答案

公务员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网络竞赛一、判断题1.市场销售的食用油根据加工工艺主要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
“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是通过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与油料的接触萃取出来的食用油。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分离的食用油,因此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加安全。
()答案:错误科学解析:"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加工方法不同,“浸出油”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
“压榨油”是用物理压榨法,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生产的油脂只是“毛油”,还需经过各种后序加工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才是合格的油脂产品。
2.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等食品标签上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答案:正确科学解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第4.3.1条规定“下列预包装食品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
这几种食品由于产品自身的特性使其质量不易变质,因此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但是,免除标示保质期并不代表对产品质量的放松。
相反,生产企业所承担的责任更大,因为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这类产品只要存在于流通领域中,就要一直对产品质量负责。
3.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营养成分高,同时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
()答案:错误科学解析: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乳汁,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
我国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原料采取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制度,列入婴幼儿配方食品相关标准后方准许使用。
制定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
长期食用牛初乳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国内外科学研究较少,缺乏牛初乳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资料。
压榨、浸出利弊谈

油脂并不充分,原料中还会有部分剩余油脂,因此出油率低,制油成本高,因此市场上销售的压榨油价格通常较贵。
浸出油在制作过程引入有机溶剂进行油脂萃取。
从工艺上来讲,虽然浸出油在出厂前必须进行有机溶剂的检测,以保证有机溶剂不会残留,或者残留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风险把控范围内,但有些消费者在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
相对于压榨法,浸出法可以处理的原材料的数量更多,油脂提取率更高,自动化程度高,因此成本更低。
这也是超市中浸出油的价格较为便宜的原因。
一些消费者既不想花高价买压榨油,又担心浸出油可能会出现有机溶剂残留问题,转而选择“家附近”的小作坊自制油,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因为无论是以压榨法还是浸出法生产出的油脂都叫做毛油,不能直接食用,还要进一步经过脱蜡、脱胶、脱水、脱臭、脱酸和脱色等工艺处理才可以食用。
这一系列步骤称为精炼。
精炼后的油脂才是纯净澄清的食用油。
油脂精炼之后,可以从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等项目,对成品油进行分级。
对于引入有机溶剂的浸出油,在最后成为成品油前,要对其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强制性指标检测。
不达标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
可见精炼的重要性。
但是小作坊自制油并没有精炼这一必不可少的制油步骤。
这样的油能不能吃,质量如何,很难评判。
关于怎么选食用油,您不用太过纠结。
如果您担心有机物残留问题,经济条件又不差,那就选择压榨油;如果您不愿购买价格偏高的压榨油,就买可以安全食用的浸出油。
但无论如何,都不要选择小作坊的自制油。
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几乎不见动物油脂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
古代使用猪、羊等动物脂肪炼油,工艺很简单,只需将肥膘肉扔进锅中反复煸炒,就能轻松得到动物油脂。
那么,我们现在所吃的植物油脂是怎么取得的呢?现代人从植物种子提炼油脂的方法有两种,压榨法和浸出法,得到的油脂分别是压榨油和浸出油。
从工艺上来讲,压榨油是通过传统的机械物理方法制得:向油料种子施加高压,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压榨山茶油,浸出山茶油,压榨山茶油和浸出山茶油,压榨油,浸出油压榨山茶油好还是浸出山茶油好我们先看一看山茶油压榨和浸出这两种工艺有何区别。
生活中,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食品,其中包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价格大多数差距不是很大,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就好。
稍微有些常识的消费者会查看一下油品的等级,等级1234属1级的最好。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作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大豆、花生等也有转基因栽培,转基因技术也被很多人所熟知,在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存在争论的情况下,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查看食用油原材料是否使用了转基因。
然而,有一种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去看,就算看到了也不是很了解,这就是关于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浸出”,一种是“压榨”,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比较好,你真的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又比较好呢浸出油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
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制油方法了。
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
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浸出油虽然工艺精,效率高,收益好,成本低,但是使用了化学原料,又经过多道化学程序的生产,其营养成分大多数都被破坏,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的营养作用。
但浸出油没有任何使用安全问题,此处不必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我们知道是面上卖的食用油,制作工艺是不尽相同的制作工艺,直接关乎到食用油的售出价格,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制作工艺有所了解,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被商家欺骗,而且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
享受美味的同时要对自己负责。
那么,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呢?
一、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但是用浸出法会使用溶剂油萃取,无法保持植物油原有风味,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
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
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
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
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三、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四、原料的要求不同
“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
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