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实务课程标准--实用.doc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实用.doc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实用.doc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

肅《导游实务》课程标准

莁编制人:周鹏编制日期:2014.06审定人:王发仁审定日期:2014.09

肈第一部分课程基本情况

膅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螂课程代码: 050622

蕿学时 /学分: 80/4

袇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芅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膃后续课程 : 《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

肇对接职业认证:全国导游资格证

莅第二部分教学目标要求

薃一、教学总体目标

蝿(一)知识目标

蚈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导游员的基本概念、工作职责;熟悉导游业

务的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各种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化管理知识;掌握作为一名合格导游员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二)

(三)蒅能力目标

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技巧,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并取得导游证,具备上岗工作的资格和能力。学生能独立完成接团、带团、送团三大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并提供优质服务。

(四)

(五)蒁素质目标

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高素质导游员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导游服务

意识、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及优秀导游员的素质要求。

膁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膆表 3-1 :课程内容分解

薄序

薂课题蚁主要内容号

聿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羈导游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蚄1

羃导游服务羅学时螁4

螇2

袄导游员

羀导游员的

基本素养袂3

和职业形

象螄导游服务的类型和范围

肀导游服务的性质与特点

蒁导游员的概念和类型

芈导游员的职责

薆导游员的培训和考核

薈导游员的基本素养

肄导游员的职业形象修炼

羄4

节4

莇导游员的职业道德

蒈4

膄导游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与职业精

肆导游员的

膀5

膄礼仪概述、导游服务礼仪、政务接待礼仪礼仪修养

袅团队导游

薈6

服务程序芃地陪、全陪、海外领队、景区导游服务程序与标准和标准

散客概述

袈散客服务

蚃4 袀4 芁16

芀7

散客导游服务类型与特点14 程序与标

散客导游服务的程序

旅游中事

常见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8故的防范

重大事故的防范和处理和处理

导游员的导游员带团服务要领

9带团服务与游客交往的技能10 5

技能团队协作技能

个性化服务技能

导游员的

导游语言基本要求

10语言和讲 5 导游口头、态势、交际、讲解常用方法等

解技能

导游服务

11 旅游交通、出入境、货币等知识 5

相关知识

机动 5

总计8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使用(编写)建议

(一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使用教材。

(二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实现理论和实践

一体化教学。

(三)推荐教材:《导游基础知识》、梁文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年 09月出版、山东省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教材

二、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专家讲座、学生自学以及互动学习、模拟训练、案例讨论相结合。

1.案例教学。结合导游带团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导游服务规程的理

解和认识。

2.实践教学。针对某一教学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收集资料、设计并制

作成幻灯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介绍。同时让学生实际跟团、参团,了解并熟

悉导游带团的过程和步骤。

3.组织课堂讨论。针对导游行业发展动态和导游薪金等敏感问题要求学生

收集资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课堂讨论。

4.开展摸拟训练。模拟导游准备阶段、导游带团阶段、导游送团阶段等环

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组织学生观看导游带团和景点讲解等相关视频。

6.邀请资深导游和导游培训专家员作专题讲座,拉近学生和行业的距离。

7.注重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了解行业动态。

三、教学考核建议

(一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应突出过程与模

块评价,对学生在听讲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二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分组合作,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

进行考核。

说明:

1.本课程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

的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按教学流程,完成教学单元后安排作业和实训,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成绩分解,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中融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教学观摩、课程实训等内容。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 60 分为合格。

第五部分教学参考书

1.参考书:《导游业务》,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主编,旅游教

育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版本:第 2版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带团技能、讲解技能、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起主要支撑作用。本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一门把导游服务理论运用到导游工作之中,并指导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 从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看,课程讲授内容是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导游工作必备的服务技能。从课程与就业岗位的关系看,学生未来可能就业的旅行社、饭店业、旅游景区三类工作场所中,有两类工作场所涉及到本课程讲授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理念 导游实务课程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模式,按照导游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特点将课程内

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模块为载体,项目为导向,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指向的教学目标,按照地陪、全陪、领队、景点导游等不同工作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依据各类导游服务的基本流程,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打造校内模拟课堂、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实践训练、导游赛事活动、企业拓展实习“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导游职场的真实性、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融为一体,彰显课程特色。 三结合考评模式为:常规考核和以证代考相结合、理论考核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企业教师学生三方评议相结合。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面向枣庄市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岗位,培养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一定文化底蕴和实操技能的一线服务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 (二)方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接待计划、接站服务、住宿服务、用餐服务、商定核对旅游活动日程安排、旅游购物服务、娱乐服务、讲解服务、带团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送团服务等。 (三)社会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和旅游景区讲解、营销等一线接待服务工作。3-5年后,能成为旅游企业技术骨干、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东北

辽宁省 ●辽宁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 ●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辽宁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左翼作家,1925年参军。 ●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 ●近海生物有3大类520多种。 ●境内河流3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7条。 ●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 ●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 ●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辽宁的文学创作古已有之,但形成较大影响的是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群”。●辽宁的菱镁矿质地优良,是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种。 ●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铁路运营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 ●辽宁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 ●水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 ●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到东西西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辽宁在秦时,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据我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

吉林省 ●地形: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 西北低的特征;中部以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部平原两大地 貌区。 ●气候: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 热同季。 ●交通: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铁路以长春为中 心。 ●历史: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 ●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省名源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松花江沿岸”简称吉林。 ●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 ●雾凇是天造地设、奇丽壮观的自然景观,北国风光之最,中国四大奇观之一。 ●吉菜受鲁菜影响较大。 ●吉林秧歌是一种舞蹈、唱歌、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吉林秧歌中最普及、最灵活:地秧歌。 ●成为中国传统女装的是满族的旗袍。 ●资源:钼、镍(nie)为我国第二大矿床。 ●吉林三节《碧血龙江传》为代表的叙事文学表现了吉林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世居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满族特色菜:三套碗、满族火锅、白肉血肠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主要民俗活动有赛马、刁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导游业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导游业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旅游者对作为旅游服务行业“灵魂”的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们《导游业务》课程的教案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经过近几年的旅游专业教案改革工作,我们在《导游业务》及相关课程的教案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其主旨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个性化,改变过去教案场所仅限于教室,教案形式仅限于“填鸭式”,教案内容仅限于书本的传统方式,将教室向户外延伸,让学生走出去;同时,采取把专业人员请进教室以及模拟教案等多种作法,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变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融会贯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导游业务》课程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骨干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必须的具备的各种实务知识和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旅行社的基本业务知识与能力掌握与培养、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的掌握、导游讲解能力和带团技能的培养、导游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等。 (一)课程建设和改革历史与现状 2001年,为解决江西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学院开办了第一届中专导游专业,开始招收旅游方面的中专学生。在2003年学院正式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自始,有关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的课程开始开设,纵观近7年的课程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摸索时期(2001-2003年):自2001年起,我国国内旅游迅速发展,江西省的旅游业规模也得到了迅速扩张,社会上对导游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长。我校开始招收中专导游专业的学生,并开设了《导游业务》课程,但当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导游经历,社会上的导游在学历上、知识结构上也达不到高校教师的要求,因此,当时的课程主要靠教师进行理论讲授为主,教材选用的是江西省旅游局导考01年版本《导游业务》教材,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对学生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

模拟导游课程标准

《模拟导游》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所属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导游 课程类型:模块课程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旅行社管理模块课程,在学生修完《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按照项目课程建设的改革要求,依据岗位能力与工作流程,合理设置授课项目,重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并兼顾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为学生走上实习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导游工作流程为主线,基于导游职业能力设计课程项目,融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综合运用导游模拟实验室以及有关图文声像材料进行“情境模拟”,师生共同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演练”、“小组讨论”,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效果,大胆采用“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内容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为“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具体为接团服务(8学时);参观游览服务(18学时);购物、餐饮、娱乐服务(6学时);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应变处理(6学时);旅游事故的处理(6学时);旅途娱乐(4学时);送团服务(3学时),共51学时,3学分。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明确导游的服务程序及服务规范,掌握导游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获得导游工作各项程序所需能力,初步具备独立带团能力。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和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 知识目标 熟悉导游服务程序及服务规范; 熟悉旅行生活常识; 掌握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了解典型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能按照导游服务程序完成旅游接待计划; 能根据服务对象提供导游讲解服务; 能为游客提供恰当的购物、餐饮、娱乐服务; 能合理应对游客旅游者个别要求; 能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素质目标 具备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 具备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工作态度; 具备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职业素养; 具备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项工作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教学情景或教结果课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有清楚的认识;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陕西导游》、《导游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全面系统掌握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 课程名称 导游业务 课程编号 考试/考查 考试 总学时 64 实验(实训)学 时 18 总学分 4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 开课单位 商学院

掌握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根据旅游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转变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立足旅游管理岗位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校内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模拟操作,校外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游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导游的定义、导游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掌握导游工作的特点。 教学内容: 1.导游的定义 2.导游工作的起源、发展及趋势 3.导游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4.导游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导游的定义、导游工作的性质、导游工作的特点。 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正确的服务理念的建立对于学生以后的实习、工作乃至人生至关重要。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待本专业的态度,是建立专业兴趣的关键环节;课堂讲授。 第二章、导游人员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doc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导游实务 参考学时学分 2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开设学期第2 学期 执笔人制订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一、课程定位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带团技能、讲解技能、应变 能力及职业素养起主要支撑作用。本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一门把导游服务理论运用到导游工作之中,并指导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 从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看,课程讲授内容是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导游工作必备的服务技能。从课程与就业岗位的关系看,学生未来可能就业的旅行社、饭店业、旅游景区三类工作场所中,有两类 工作场所涉及到本课程讲授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理念 导游实务课程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 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旅游市 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结构模式,按照导游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特点将课程内

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模块为载体,项目为导向,确定了知识、 能力、素质综合指向的教学目标,按照地陪、全陪、领队、景点 导游等不同工作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依据各类导游服务的基本流程,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打造校内模拟课堂、校内仿 真实训、校外实践训练、导游赛事活动、企业拓展实习“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导游职场的真实性、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融为一体,彰显课程特色。 三结合考评模式为:常规考核和以证代考相结合、理论考核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企业教师学生三方评议相结合。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面向枣庄市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岗位,培养 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一定文化底蕴和实操技能的一线服务 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 (二)方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接待计划、接站服务、 住宿服务、用餐服务、商定核对旅游活动日程安排、旅游购物服务、娱乐服务、讲解服务、带团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送团服务等。 (三)社会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和旅游景区讲解、营销等一线接待服务工作。3-5年后,能成为旅游企业技术骨干、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北京重点知识归纳

北京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地理气候] 1.国家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曾用名:燕京,大都,京师,北平,顺天府 3.16个市辖区 [交通资源] 4.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G1-7+G45 5.9条国内铁路:承包九通桂原哈+北上广 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7.矿产资源:67种矿种,44种列入国家储量表 8.动物区系: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所以北京的动物区系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 9.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 10.大型水库: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 历史沿革] 11.北京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1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址:“东胡林人”墓葬 14.帝都历史:燕辽金元明清。其中,燕(蓟城)、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 文化艺术] 15.京味文学: 老舍——《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刘绍棠——《春草》《中秋》《地火》《蒲柳人家》

导游实务 课程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肅 《导游实务》课程标准肅 审定日期王发仁:2014.09 编制日期:2014.06 审定人:编制人:周鹏莁 袈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情况肈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膅 050622 课程代码:螂 80/4 /学时学分:蕿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袇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芅 后续课程《旅行社管理》: 《旅游政策与法规》膃 对接职业认证:全国导游资格证肇 蚅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要求莅 一、教学总体目标薃 (一)知识目标蝿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导游员的基本概念、工作职责;熟悉导游业蚈务的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各种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化管理知识;掌握作为一名合格导游员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二) (三)能力目标蒅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技巧,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培养螀学

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并取得导游证,具备上岗工作的资格和能力。学生能独立完成接团、带团、送团三大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并提供优质服务。 (四) (五)素质目标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高素质导游员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导游服务蒇意识、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及优秀导游员的素质要求。 薅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设计思路膁 衿 表3-1:课程内容分解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使用(编写)建议 (一)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使用教材。 (二)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三)推荐教材:《导游基础知识》、梁文生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09月出版、山东省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教材 二、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专家讲座、学生自学以及互动学习、模拟训练、案例讨论相结合。 1.案例教学。结合导游带团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导游服务规程的理解和认识。 2.实践教学。针对某一教学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成 幻灯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介绍。同时让学生实际跟团、参团,了解并熟悉导游带团的过程和步骤。 3.组织课堂讨论。针对导游行业发展动态和导游薪金等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课堂讨论。 4.开展摸拟训练。模拟导游准备阶段、导游带团阶段、导游送团阶段等环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组织学生观看导游带团和景点讲解等相关视频。 .邀请资深导游和导游培训专家员作专题讲座,拉近学生和行业的距离。6.7.注重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了解行业动态。 三、教学考核建议 (一)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对学生在听讲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二)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分组合作,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与《导游业务》、《旅行社业务管理》共同构成旅游三大主体企业基本业务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教会学生在景区进行服务和管理的工作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等。后续课程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具备旅游管理工作要求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能帮助学生树立景区管理意识与职业思想,建立景区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概念,具备从事与旅游景区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技能以及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中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二)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掌握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业务一些基本概念。 ②了解旅游景区中基层服务与管理活动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支持理论。 ③掌握景区服务各环节的基本流程。 ④了解景区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⑤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技能目标 ①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承担旅游景区现场服务与管理。 ②能够从事大中型旅游景区的基层与中层服务和管理等实际工作。 ③具备一定的景区讲解、策划规划能力。

④具备进行安全维护、环境布置等能力。 态度目标 ①在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 ②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 ③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三、教学组织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掌握景区服务与管理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本课程设计了8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8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组织表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有清楚的认识;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陕西导游》、《导游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全面系统掌握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 掌握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

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根据旅游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转变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立足旅游管理岗位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校内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模拟操作,校外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游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导游的定义、导游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导游工作的性质;掌握导游工作的特点。 教学内容: 1.导游的定义 2.导游工作的起源、发展及趋势 3.导游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4.导游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重点:导游的定义、导游工作的性质、导游工作的特点。 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正确的服务理念的建立对于学生以后的实习、工作乃至人生至关重要。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待本专业的态度,是建立专业兴趣的关键环节;课堂讲授。 第二章、导游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导游人员的概念,各类导游的职责;理解导游工作集

导游讲解课程标准

导游讲解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导游讲解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从事导游服务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在熟悉内蒙古概况以及内蒙古中部主要景区景点(即内蒙古中线游为主)的基础上,掌握导游讲解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将所学的旅游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导游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与导游操作实务、旅游景区(点)服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结合导游服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包括内蒙古及金三角城市简介、内蒙古中部主要景区景点举要、口语表达基础训练、导游讲解技巧训练等4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知识建构的客观规律,融合全国导游员的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导游讲解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

心整合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校内实训、现场教学等多种途径,采取旅行社实习和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更好地掌握导游讲解的各种技巧。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内蒙古及金三角城市概况和金三角城市主要沿途风光、著名景区及其主要景点,掌握导游讲解的一般流程,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并能运用导游讲解技巧对内蒙古三大景区进行导游讲解,达到全国导游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易于合作的品质,树立“客人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熟练、流畅地简要介绍内蒙古概况; ·能在旅游车上熟练流畅地进行沿途风光讲解; ·能提供昭君墓、大召寺、响沙湾等景区、景点的讲解服务; ·能熟练地为游客提供规范服务; ·能正确地应对导游服务中发生的突发状况。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 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 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 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

2012年导游实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1、西藏某旅行社导游小李接待了外地来西藏游的一行25人,在由贡嘎机场回宾馆的路上,旅游者对公路边所设的“吸氧”点,问小李我们要不要也吸点氧气,小李回答道,大家都吸点氧气肯定对几天的西藏游大有好处,下车后旅游者发现吸一次氧气需要60元钱,一些旅游者随即问小李拉萨市以及宾馆有没有氧气服务供应,且价格为多少,小李以说不清为借口搪塞大家,并一再的要求大家都进行吸氧消费,当大家回到宾馆后发现宾馆内具有氧气供应,且每消费一次30元,在第二天去几个景点旅游中,旅游者又发现都有一些氧气供应点,且价格都为30元。该团旅游者对导游员小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小李见自己以难以驾驭该团,随打电话给委派社要求在第三天旅游安排中换一个导游来带团,他已无力完成该团导游服务。旅行社接到电话后,迫于保证该团服务质量,于第三天旅游行程开始后为该团换了一个导游员,直至第五天旅游行程结束。事后,该团旅游者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导游员小李中止导游活动,因依法给予赔偿。 1.旅游者投诉导游员小李中止导游活动的说法是否成立。()A A.不能成立 B.能成立 C.很难说 D.要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定 2.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ABCD A.是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前 B.必须是擅自中止 C.必须是彻底中止 D.前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本案例中导游员小李和该旅行社有什么主要错误?()A A.导游员小李及委派旅行社有服务中的欺诈行为 B.导游员小李中止导游活动 C.导游员小李误导旅游者 D.导游员小李不用心为旅游者服务 4.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处罚?()ABD A.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B.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在路边吸氧所付的60元钱 C.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暂扣导游员小李导游证1—3个月 D.增加赔偿每位吸氧旅游者60元整 5.对导游员小李应扣除几分()C A.8分 B.6分 C.一次违法,违规扣分达10分 D.累计扣分达10分 2、某旅行社组织省内三日游旅游团,由导游员田某担任导游。行程第二天,田某因擅自减少旅游景点,且讲解中吸烟,被旅游执法人员查处。 1.旅游执法人员应对田某()BD A.扣除8分 B.扣除10分 C.属累计扣分 D.属一次扣分 2.如田某在这时分值被扣完()ABD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导游业务是做什么的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导游业务是做什么 的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导游业务 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编码:081024 4.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50学时,实训20学时; 3学分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二)课程性质《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该课程是“双证课程”,既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是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程,更是导游员从事导游工作的必修课程。导游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在带团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现优秀导游员风采。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标准根据《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导游人员处于旅游工作的一线,导游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个人、旅行社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因此,培养高智能、高技能的优秀导游人员至关重要。《导游业务》课程,通过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强化训练中提高自身技能、优化自身形象,为今后的旅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

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 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讲解方法的模拟练习,突发事件的处理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模拟讲解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通过这些改革,使《导游业务》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讲解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课程,成为一名合格导游员的基本工具,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一门课程。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本课程是根据旅游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求而设置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1)课程实训:根据课程性质,每个模块都有若干小的实训项目或综合性作业。 (2)企业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企业实践中,学生通过在各部门各岗位的定岗锻炼,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充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有清楚的认识;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陕西导游》、《导游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熟练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

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全面系统掌握导游的基本概念、导游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导游员的职责、素质要求、导游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 掌握掌握导游工作规范化操作程序、导游员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导游过程中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及各种导游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管理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根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根据旅游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转变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立足旅游管理岗位的实际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校内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模拟操作,校外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B.浅水湾C.北京弯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 A.天津B.北京C.重庆D.上海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 A.蓟B.燕京C.幽州D.大都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条。 A.12 B.10 C,8 D.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B.四合院C.徽派建筑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A.东胡林人B.门头沟人C.契丹人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B.数来宝C.绕口令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B.中国军事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B.一C.三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清水潭水库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E.怀柔水库2.北京的评剧,习称( )。 A.京剧B.蹦蹦戏C.落子戏D.北京梆子E.京韵大鼓 3.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以( )等乐器伴奏。 A.三弦B.四胡C.扬琴D.大鼓E.笙 4.有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 )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会,衍变成为京剧:A.河北梆子B.昆曲C.汉剧D.弋阳E.乱弹 5.下列选项中,土生土长的北京籍作家有( )。 A.老舍B.贾平凹C.刘绍棠D.汪曾祺E.王朔 第二节天津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