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及价值
浅议流行音乐唱法及其艺术特征

浅议流行音乐唱法及其艺术特征流行音乐区别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通常指一种歌词易懂、旋律活泼、便于流传、拥有众多的听者尤其是年轻人群,即“城市最前沿的音乐”。
流行音乐无比丰富性决定了其歌曲演唱的丰富性。
随着中西文化艺术交融,欧美流行音乐大量涌入,我国音乐人在继承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的营养,创造发展了新的流行音乐。
一、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演唱法1、流行音乐的起源关于人类对流行音乐的探究,我们可以把目光拉回到中世纪时期。
当时的音乐艺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间音乐,一类是古典音乐。
其实,在这两大类音乐的中间还夹杂着一个音乐地带,那就是早期流行音乐形成的地带。
三种音乐类型互相结合并影响,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分别和界定。
起初的流行音乐的制作和各类演出大多是为商业服务的,并活跃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
因此流行音乐就区别于具有民族色彩的民间音乐。
同时它更区别于古典音乐,在创作手法上并不是追求那种规范性和音乐本身的稳定性。
流行音乐更注重的是它自身的传唱性和听众的广泛性,即“城市最前沿的音乐”。
2.流行音乐的特点流行音乐的创作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歌曲大多以描写亲情、友情、爱情为主,也有描写和弘扬时代主旋律、社会伦理道德等内容,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较为“无拘无束”。
其结构普遍呈现为简洁精悍并富有一定的即兴色彩,因此流行音乐在旋律上更加容易传唱,具有广泛的通俗性和流传性。
3.流行唱法流行音乐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流行唱法的多样性。
有人认为流行音乐唱法比较随性,缺啥统一性;也有人认为流行音乐的演唱几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它的声音表达方式就是让你觉得越具个性和特点就越好。
随心所欲的哼几句、唱几段就是流行唱法的特点。
实际上,当流行演唱形成一种唱法之后,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由于题材的广泛与平民化,音乐的娱乐性与通俗化,流行演唱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唱法,即多用自然嗓音,不受音域限制,语言感清晰真切,即可称之为“流行音乐唱法”。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指以传统中国音乐元素为基础,融合了流行音乐的节奏、编曲等特点的一类音乐。
这类音乐在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受到了广大人群的喜爱。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合:中国风流行音乐在编曲和演唱方式上保留了传统音乐的元素,如使用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采用传统曲调和音乐节奏,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独特的韵味。
这些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编曲方式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2.歌曲主题的中国化: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歌曲主题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如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以历史故事或传统民间故事为主题的歌曲等。
这种中国化的歌曲主题能够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热爱,增强了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3.歌唱方式的表现力: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歌唱方式上充满了表现力,歌手在传统编曲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发挥,能够展示出丰满的音色和感情。
歌手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使歌曲更加动人和感染力。
4.时尚的音乐制作: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制作上注重音乐的时尚感和流行元素的融入,如电子音乐、流行曲风等的运用,使音乐更具有现代感和音乐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时尚的音乐制作让中国风流行音乐在传播时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和喜欢。
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风流行音乐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又融合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元素,使得音乐作品既具有传统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的审美需要。
2.华丽而不失内涵:中国风流行音乐的音乐制作往往非常华丽,使用了大量的乐器和声音效果,给人一种奢华感。
但与此歌词也往往充满深度和内涵,能够引发人们对自己内心情感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3.催泪的情感表达:中国风流行音乐在情感的表达上往往非常动人,通过歌手的婉转嗓音、悲伤的音调和歌词的诗意,能够触动人的情感。
这种催泪的情感表达让人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浅析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

浅析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作者:张欢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流行了很多年,在上世纪末曾流行过西北风,“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呐喊声此起彼伏,“红高粱”、“山丹丹”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中国风,推动了中国流行乐坛的发展,周杰伦的《青花瓷》是一种很优雅的复古的中国风。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音乐;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75-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44流行音樂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的舶来品,其发展历史并不长。
流行音乐包含了很多的属性,流行音乐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又流行了起来。
进过几十年的发展流行音乐成为华语乐坛的一个主流音乐,中国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流行音乐,这种中国风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音乐元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中国风的起源中国风作为一个独特的流行音乐元素,其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这种中国风的流行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结合的产物,在流行音乐的表演中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是一种对流行音乐的扬弃的过程。
民族化必须加强传同文化的同化作用,还要抓住流行音乐的可转化点。
在上世纪初流行音乐曾风靡一时也涌现了很多著名艺人,30年代的著名艺人周旋的天涯歌女这首歌就充满了中国风的元素,这首中国风式的流行歌曲现在还有活力唱起来朗朗上口其艺术感染力历久弥新。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流行乐坛在港台风的影响下,开始了中国元素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之路,西北风这种融合了中国元素的流行音乐刚涌现时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也流行了几年所谓流行音乐就不是一种永恒的音乐,因此西北风流行了一阵子也归于平淡了。
虽然流行的时间很短但是也不失为一次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很好的融合。
由于民族音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流行音乐的不断的冲击,因此新世纪乐坛又出现了中国风,它是对之前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碰撞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融合过程的开始。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承。
中国风流行音乐将传统音乐的旋律、曲
式和乐器等元素融入使其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
运用二胡、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来
演奏,或者采用中国古典音乐的独奏形式等。
这种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不仅使中国风流
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还使其能够让人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中国风流行音乐还注重音乐创新和多元化。
在创作上,中国风流行音乐不拘一格,大
胆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将流行音乐与摇滚、爵士、雷鬼等风格相融合,创造
出独特而新颖的音乐风格。
在表演上,中国风流行音乐也注重舞台效果和演绎方式的创新。
运用舞蹈、服装和舞台布置等元素,营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时代精神解读

这个时期活跃的作曲家既有“文革”前期及中 期已蜚声乐坛的唐诃、吕远等,又有“文革”中崭 露头角的王酩、王立平、施光南等。其中,王酩 的歌曲创作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从电影《小花》 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到以后的《知音》,都 显现了处理抒情题材的能力。他的旋律委婉动人、 一波三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王立平在《太阳 岛上》的创作中已带上了流行音乐的节奏因素, 此曲的演唱也使郑绪岚一举成名。张丕基在《三 峡传说》电视风光片中创作的《乡恋》,吸收了 探戈舞曲节奏,由李谷一用“气声”演唱,在大受 欢迎的同时也招致尖锐的批评。嗣后,由苏小明 演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的《军港之夜》 也受到同样的非议。
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对引进港台 音带的数量作了限制,这就影响了那些靠做引进版生意的音像公司的生计。客 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内地各音像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各自的生产流程,开始重 视创作、重视培养自己的歌手和制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大批由内地 音像公司制作推出的新偶像。如广州的杨钰莹、周艳泓、高林生、林依轮,北 京的陈红、陈琳、潘劲东、谢东、孙悦,上海的王焱、甄凌、石云岚等。尽管 这些歌手的包装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的模式,所演唱的歌曲在开掘的深入、 描摹的精细上还未达到港台歌坛鼎盛时期同类作品的水准,但已经在国内青少 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多年来由港台青春偶像独占青少年音带消 费市场的局面。毛阿敏、李玲玉、那英、艾敬、朱桦、田震、屠洪刚等一批在 80年代非常活跃的歌星经过海内外音像公司的重新包装后,又以新的面貌重登 歌坛。歌坛的繁荣,也吸引了许多影视明星、节目主持人、时装模特等各界知 名人士跻入其间。
一、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 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新世纪音乐

新世纪音乐新世纪音乐是指从80年代至今的这一段时间,对于不同年代的音乐风格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新世纪音乐通常用简约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概念加以表述。
80年代,新世纪音乐仍然保持着与传统音乐密切联系的根源。
因为, 80年代正是美国和欧洲新兴专业音乐人开始创作与发展的时期,例如披头士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滚石乐队等等。
尽管它们都使用了当时先锋派哲学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观点来诠释音乐,但他们的音乐中仍旧充满了精巧的结构、不断出现的和声,以及摇滚乐的旋律和节奏。
其作品常常对听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接受某种观念和理念,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90年代,经过了许多事件和几次成功的重组,新世纪音乐继续发展。
在这个时期,“华丽金属”( glam metal)以混合多种元素的方式融合了爵士乐、电子乐、新浪潮音乐、艺术摇滚以及迷幻音乐,并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混合流行音乐。
而英伦新世纪( new century in the uk)则融合了传统的新世纪音乐元素和电子乐。
在这一时期,一些乐队脱离了音乐上的标签,变得更加独立,使用了更少的技术手段。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音乐界人士对此类音乐是否归入新世纪音乐产生了争议。
199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了国庆庆典实况,那是中国第一次向全国直播国庆阅兵式。
也就在那天晚上,全国各大电视台均现场直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群众游行,“我和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歌唱祖国”等响彻大江南北。
每个人都随着悠扬的旋律或昂扬的情绪深深地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
随后,江泽民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庆典开始。
于是,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在广场上唱起《义勇军进行曲》,一起敲响了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
此时,旋律达到了最高潮,我们的心也在激动地跳动着。
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主席亲自举行的国庆庆典,也是新世纪音乐的一次创举。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流行音乐是当今时代在文化多元化发展中,一种极具特色,受众最广泛的音乐文化。
它既可以触动人类心弦,也可以抒发人们的情感,是百姓安慰心灵的泉源。
流行音乐以清新脱俗的气息,深入人心,融入诸多文化元素,开拓出富有创造性与独特魅力的音乐世界。
它体现出当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把新的思维表达方式融入到传统的文化中,唤起人们隐藏的潜能和精神。
流行音乐以旋律优美、曲调抒情的特点,可以欣赏也可以引起情绪的共鸣。
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思维和价值观,对古典音乐提供新的思路。
它还能通过抒写人类情感,唤起人们的共鸣,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使人们在艰难困苦中也能充满信心勇往直前。
流行音乐通过自己浓郁的特色展现出一片光明而又魅力无穷的音乐世界,把多元文化交融的精彩展示给我们,更加深入地展现出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神。
尽管流行音乐受众众多,但它仍然不断地开发新的音乐风格,不断地给人们带来心灵滋润和新鲜感。
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就像一把充满无限魅力的钥匙,开启了人们灵魂和心灵的各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所揭示出的文明礼仪、尊重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更加深入地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深处,让我们受到良好的引导,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境界。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探析中国风是一种独特的流行音乐风格,以其浓郁的中式元素和传统乐器为特点,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而在这其中,不同的音乐家和乐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作理念,这为中国风流行音乐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
一、艺术特色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式元素中国风流行音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浓郁的中式元素,如古筝、二胡、箫、琵琶、扬琴等传统乐器的运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和民间故事的内容。
2.情感表达中国风流行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通过歌词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达出一种深入人心的情感共鸣。
3.节奏中国风流行音乐注重节奏,将传统的中国节奏元素融入到音乐中,打破了传统音乐的规则,创造出更富有个性和创意的音乐作品。
4.创新中国风流行音乐具有创新精神,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流行音乐模式,挖掘出更多的中国式音乐表达形式和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二、审美探析中国风流行音乐不同于传统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具体体现如下:1.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国风流行音乐最大的特色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种融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又兼顾了市场的需求,成为一种具有时代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
2.诗意与抒情中国风流行音乐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诗意和抒情元素,这种唯美的艺术表现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成为一种深受青年人欢迎的音乐形式。
3.音乐与文本的交融中国风流行音乐注重将音乐和文字完美结合,通过深情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唤起听众内心最深层的感受和共鸣,成为一种充满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的音乐形式。
综上所述,中国风流行音乐以其独特浓郁的中式元素和传统乐器的运用,强调情感表达,注重节奏,具有创新精神等艺术特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标准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追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探索摘要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继承上个世纪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不仅表现出更文化内涵的艺术特点,也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展现大众独特审美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音乐纯粹性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呈现出与20世纪更加多样化的艺术特点,其艺术价值也在舆论的引导和社会的制约下出现良性转变。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进入理性回归的时期,在音乐制作中,不仅有效的质量随着科技发展而提高,流行音乐的整体审美趋向亦朝着民族化、个性化、多样性方向发展。
正如王思琦教授所说,流行音乐在观念上和表现内容上主要体现非主流意识形态,其文化性质属于以这一社会文化群的思想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具有一定流行性和时尚性的大众娱乐文化。
正是因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特点本身的转变,通过其对社会政治、文化、时代信息的展现,中国流行音乐也因此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内涵。
一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1 独创性进入21世纪以来,“80后”逐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不再盲目追风,而是要求彰显自己的独立、叛逆、个性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上商业化进一步加深,两者都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转型。
比如:许嵩凭借《灰色头像》、《城府》、《如果当时》、《有何不可》、《玫瑰花的葬礼》、《你若成风》、《清明雨上》、《多余的解释》、《坏孩子》、《浅唱》、《断桥残雪》等大量风格独特的原创作品,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些原创的流行音乐从审美上体现出中国流行音乐的理性回归。
2 民族性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意象独特性不再以20世纪表现生活、爱情为主题的音频为主。
其艺术特点呈现出更为广阔的综合性和对外来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的吸收性,以更加开放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大众的审美内涵。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综合性,从伴奏上体现出对中外古今乐器的综合性运用,在歌词文本内容上无所不包,在曲调上吸收西方各种流行以及古典音乐曲调,形成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新世纪流行音乐。
尤其是“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出现,通过对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的结合,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风格的歌曲。
例如周杰伦的《娘子》:折柳,相思,红豆,娘子她人在江南。
正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
再比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歌名就很有中国古代曲名的感觉,曲风比较低调,散发出浓浓的忧伤感觉。
中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使中国的流行音乐具有中国民族的文化风格,并使中国风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文化思潮,体现出民族化的审美内涵,促进了国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追寻和欣赏。
2 情感审美化增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社会功能,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审美情感性,它已不仅仅是服务于社会娱乐圈音乐生活需要的浅表性娱乐行为,而是深化为更能触动心灵的审美娱乐性活动。
比如曾轶可的《狮子座》,运用深沉的吉他声,创造出情感深厚的意境。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作品的题材依旧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展现爱情为主题,同时也增加了描写人伦关系、个人追求、亲情友情、人生观念、思念故乡等情感化的内容。
比如许飞的《那年夏天》,抒发了其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她的另一首《左边的翅膀》,抒发出其对追寻梦想和爱情的迷茫,受到大众的喜爱。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审美、情感审美功能不断突出,其艺术内涵的审美性也更加多样化、多元化。
3 竞赛性自从超级女声产生以后,一批为竞赛而准备的中国流行音乐开始产生,这些音乐更加具有直接性、情感性,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李宇春的《唱得响亮》,周笔畅的《未来就是现在》等歌曲。
这些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以表现青少年的文化心态,迎合青少年的欣赏口味为主。
同时,更加注重音乐艺术特点的多元化和艺术价值的多样性,比如抒情歌曲、励志歌曲、港台流行音乐、内地原创流行音乐、中国风流行音乐、摇滚乐、校园歌曲、国际流行音乐以及诸如民谣类、说唱类的流行音乐,都成为“超级女生们”参加比赛时翻唱、创作选曲的范围。
这些通过比赛而在大众中间流行起来的流行音乐,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大众在欣赏这些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比赛时候的场景,形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独特情结。
4 纯粹性、灵魂性新世纪的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艺术的纯粹性,使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内涵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比如朴树,他是一位脱俗的歌手,他厌恶宣传,厌恶交际,厌恶虚假。
他只想唱出自己的感受,朴树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精灵,相对于他的作词来说,他的作曲要更为优秀、纯粹、脱俗,体现出质朴、大气、轻灵的艺术特点,比如他的《生如夏花》、《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些花儿》等歌曲都成为了纯粹音乐的典型代表。
再比如方大同的灵魂音乐《soul boy》、《四人游》、《每个人都会》等音乐作品,艺术化、个性地地表现出青年关于爱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现代青年喜爱的音乐作品。
这也反映出现代流行音乐不再追求世俗、摇滚等音乐风格,而是追求更深层次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情感的审美内涵,呈现出深层次的娱乐性、艺术的灵魂性。
二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1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推动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运用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大众文化的审美趋向,其在经历了国外流行音乐的冲击之后,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流行音乐文化系统,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国风”风格。
比如许嵩的《南山忆》、《清明雨上》、《城府》,王力宏的《花田错》,陶的《苏三说》等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寻找自身发展渠道的表现,更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注重大众内心体验的民族性回归,对我国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它们在形式上丰富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内涵,在审美上体现着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情结。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通过创新性的对中国古代文化及其乐器的全面运用,使得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内涵增加,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大众的心理特征。
比如周杰伦的《娘子》、《千山万水》、《霍元甲》,后弦的《唐宋元明清》等,对中国古代戏剧、民乐旋律加以融入,并结合现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曲调,实现了中国流行音乐曲调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戏剧文化的融合,编曲体现出的“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现代性,从“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化。
对中国乐器作为主旋律在歌曲中运用,并且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与古代的融合。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的运用,不仅仅开拓着二者的发展空间,也引发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考和热爱。
2 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新世纪流行音乐审美空间,丰富了音乐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在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形式中,音乐节奏、和声和旋律3元素只是发生了形式、风格及比例的改变,但这一改变并没有改变流行音乐意象的本质,也即是说流行音乐和一般音乐从这一角度看只有风格的不同,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主体情感的形象显现。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也因此开创了独特、个性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审美空间,拓展了中国音乐发展形式以及中国音乐的内容。
比如王若琳的《迷宫》、方大同的《黑白》结合了现代爵士乐与r &b等音乐曲调,形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新风格。
另一方面,丰富个性的语言、唯美的画面等本来外在于音乐形式的要素,逐渐介入到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之中,并同音乐形式一起进行独特性审美情感的意向表达,这使得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活动在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等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符合人类心理审美需求的,是出于对艺术审美拓展的需要,它提出“音乐不能只停留在纯粹的音响完形上面,而是必须完成形象性的完形。
……所谓完形或形象本来是视觉性的东西,因此从这一点说,在音乐中也需要有某种视觉性的东西。
”因此,视觉与听觉以及其他现代元素的综合性融入,对于全面促进人的感性发展来说,是具有发展性意义的,它体现了现代艺术活动的发展方向和促进人类审美观完善的需要。
3 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艺术形式,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的关注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是不同于严肃音乐文艺体裁的艺术文化。
首先,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蕴含着一种先天性的“平民意识”,即其受众具有平民性,这也是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之一。
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表现更多的,是普通大众的精神世界和大众的真实情感。
这种平民性朴素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内心对生活的感触、对爱情的理解、对友情亲情的呼吁,具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比如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
其次,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通过改变音乐的形式、风格,表达出个性的“叛逆性格”,促进了叛逆文化的发展。
这种反叛性文化是大众反省自我存在价值和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解、一种抗争,同时又是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展现。
表现出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深刻认识,形成一种独特的都市音乐文化。
这些对社会、个人内心情感体验的音乐表现,形成了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它们是新世纪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在表现手法和表现风格上,还具非同一般、别具一格的“前卫”“时尚”意识,即现代社会所说的“新潮意识”。
新潮意识通过对都市生活、商业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方式和艺术性表达,通过流行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精神与审美追求。
虽然这一艺术风格暂时不会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但是某一时段的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在经过历史的沉积后,可能成为另一时段的雅乐,形成一种社会主流的音乐艺术风格。
诚如有的论者所言:“如果看不到这种雅俗定性的相对性、变异性、雅俗转化的绝对性,就不能客观地把握雅俗文化展衍的整体脉络。
”综上所述,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欣赏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由于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范围在不断的拓展,中国群众受改革开放新思想的影响,受众群体在逐渐增加,这扩大了中国流行音乐在大众之中的影响,它反过来也促进了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更广范围的创作,促进着中国流行音乐审美趋势、艺术特色的转变。
我们应当以全面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趋向、美学价值以及艺术特点,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创造性、独特性以及其关注社会深度的不断增加,对人类内心情感的深刻表现、艺术特色的提高、民族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其优点,当然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审美意象独特性的美学意义是两面性的,其在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上的缺憾也是明显存在的。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创作的过于商业化、肤浅性、自由化等特点,又使得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形象具有种种缺陷,因此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评价它,用正确、合理的理论去引导它的发展,使音乐批评成为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理论指导,而不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