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

2023年胎动不安(初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一、概述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
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先兆流产安胎成功,可继续正常妊娠。
若病情发展可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诊断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腰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辅助检查;尿妊娠实验阳性,B超提醒宫内妊娠,活胎。
三、鉴别诊断1.流产不同类型的鉴别要点2.疾病鉴别(1)异位妊娠:点滴状褐色出血,少腹隐痛,宫颈口闭,举摆痛,子宫略大,附件可触及小包块,触痛明显。
B超示宫内无胎囊。
(2)葡萄胎:有不规则出血,无明显腹痛,宫体大小与孕周不符,大于孕周,尿妊娠实验强(+),B超示有葡萄状胎块。
四、中医证型1.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口苦咽干,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
2.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坠,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弱。
3.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
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恍白,心悸气短,肢疲神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4.血瘀证:宿有徵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下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扑闪挫,既而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滑弦或沉弦。
五、治疗(一)中医治疗1.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方药:保阴煎加减2.肾虚证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3.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黄芪、升麻血瘀证治法:活血消徵,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二)中成药治疗乐孕宁10mL 3/日口服.(三)西医治疗1.卧床休息。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西医病名:先兆流产二、定义:(一)中医定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西医定义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时子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裂,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三、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素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脉滑。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月相符。
(2)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中医常辨证分型为:肾虚型、气血亏虚型、血热型、血瘀型。
辨证型详见下述“辨证施治”。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少量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4.妇科捡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大小与孕周相符。
5.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6.基础体温测定:保持黄体期水平(维持高温曲线)。
7.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与孕周和B超结果(孕囊或胚胎发育)基本相符。
激素测定(血β-HCG、孕酮、E2),了解黄体功能,可以协助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
TORCH检测,如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内有该病原体接触史,有子宫内胎儿感染的可能性。
有助于估计预后。
甲状腺功能测定,了解有无甲亢或甲减,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时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流产率。
8.自身/同种抗体检测主要有磷脂抗体、抗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血型抗体、DNA抗体等。
9.封闭抗体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克隆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检查封闭效应。
四、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
2019年胎动不安方案

2019年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产科》(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谢幸、孔北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
(1)病史:有停经史。
(2)体征:妊娠14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比月经量少,早孕反应仍存在,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疼痛,腰痛及下坠感。
(3)妇科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示:宫内探及妊娠囊,或可探及胎芽、胎心搏动。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主要证候:妊娠期腰膝酸软,腹痛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或曾屡孕屡堕,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2.气血虚弱证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腰酸,小腹空坠而痛,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神疲肢倦,面色咣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3.血热证(1)实热证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下腹灼痛,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数。
(2)虚热证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小腹灼痛,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鲜红,质稀;或伴心烦不安,五心烦热,咽干少津,便结溺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4.血瘀证主要证候:宿有瘕积,孕后常有腰酸,下腹刺痛,阴道不时流血,色暗红,或妊娠期不慎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或妊娠期手术创伤,继之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大小便正常;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滑或沉弦。
5.湿热证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或淋漓不尽,色暗红;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大便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
胎动不安是早期先兆流产的一种症状,中医护理方案包括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和健
康指导。
常见证候要点包括肾虚证、胖肾两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和肾虚血瘀证。
对于腰酸腹痛、胎动下坠,伴少量流血的症状,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若出血量多,超过正常的月经量时,则安胎无望,应观察有无胚胎组织排除体外。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溢水清洗会阴部。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需要观察腹痛、腰痛、胎动、神色、
血压、舌苔、脉象变化,以判断安胎效果。
若见流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须防流产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输液输血及刮宫手术的准备工作。
心烦少寐、便秘需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情绪安定,以静心养胎。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包括药物治疗。
选胎元饮加减,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气虚者,选举元煎加减。
偏血虚者,选葛根汤加成,以补血固冲安胎。
健康指导包括生活起居和饮食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劳累过度,跌倒闪控,涉水远游,孕前期3个月内严禁房事,3个月后应节制房事。
应食言有营养,县消化的食物,多食鱼、肉、张及新鲜水果、蔬菜,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及润肠通便,预防便格。
往意饮食卫生,预功因腹两而诱发或加重強關,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西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016 年版)(一)适用对象1、符合下述诊断者;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騙码:BFR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能接受住院治疗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小于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28周。
3、证候诊断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三)标准治疗时间为w 28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Q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血HCG E2、P测定(3)B超检查胚胎情况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V佥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TCT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空腹血糖、血型抗体、心电图等、TORCH甲状腺功能、乙肝、HIV、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
(七)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2、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胶囊100mg 2 /日,口服;或黄体酮注射液20mg 1/日,肌注;或地屈孕酮片,首次40mg口服,之后10mg,每8小时一次,以上药物至少持续至症状消失为止;或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素3000U,隔日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给予维生素E口服辅助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补肾益气安胎。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文章没有明显格式错误,但是有一段没有内容,需要删除。
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种之一。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以下是XXX妇产科提供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为胎动不安、胎漏,西医病名为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证: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XXX,陈皮,XXX,桑寄生。
中医妇科先兆流产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下腹痛等,经保胎治疗妊娠有可能继续者,称为先兆流产。
中医学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
其发生原因多因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或血分有热。
【诊断】1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轻微下腹部胀痛、腰酸等症状。
2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子宫口未开,小便妊娠试验阳性(妊娠3个月以内)。
3 .如出血量增多,腹痛较剧,子宫口已开或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则已难免流产。
4 .如出血持续不止,或出血虽已停止,而子宫小于妊娠月份,或胎动消失,尿HCG 试验转为阴性的,应考虑为死胎。
5 .注意与葡萄胎、宫外孕等相鉴别。
葡萄胎:停经后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时可排出水泡状组织,妊娠反应常较重,子宫异常增大、变软,血B-HCG超过IOOk1U〃1,B超检查可确诊。
宫外孕:停经后除不规则阴道出血外,还可突发一侧剧烈腹痛,若腹腔内出血增多,可发生休克。
阴道检查:子宫颈摇摆痛,子宫正常大小或稍大,子宫一侧可扪及肿大之输卵管或包块,有明显触痛。
内出血多时,子宫呈浮球感。
【治疗】一、辨证论治先兆流产,进行保胎治疗。
治法以益气养血、固肾安胎、清热等法为主,还需审因论治,佐以健脾和胃之品。
1气血两虚妊娠早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小腹坠痛;或中期妊娠,胎动不安,阴道流血,面色萎黄或眺白,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昏,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益气养血,摄血安胎。
方药举例:举元煎合胶艾汤加减。
党参10g,黄芭15g,白术10g,炙甘草3g,升麻3g,阿胶10g,艾叶15g,当归10g,白芍10g,地黄10g,芝麻根30g。
加减:兼见纳差、便滤等脾虚证者,去阿胶、地黄、归身;加砂仁(后下)3~5g,木香3g,炮姜15g。
2 .肾虚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腰腿酸软,身体瘦弱,头晕,耳鸣,舌苔淡薄,脉沉弱。
治法:固肾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味。
杜仲IOg,续断10g,山药10g,阿胶10g,菟丝子10g,桑寄生IOgo3 .血热妊娠阴道少量流血、色鲜,腰酸腹痛坠胀,面红唇赤,口干,心烦,手心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一、概述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
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先兆流产安胎成功,可继续正常妊娠。
若病情发展可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诊断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腰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三、鉴别诊断1.流产不同类型的鉴别要点2.疾病鉴别(1)异位妊娠:点滴状褐色出血,少腹隐痛,宫颈口闭,举摆痛,子宫略大,附件可触及小包块,触痛明显。
B超示宫内无胎囊。
(2)葡萄胎:有不规则出血,无明显腹痛,宫体大小与孕周不符,大于孕周,尿妊娠试验强(+),B超示有葡萄状胎块。
四、中医证型1.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口苦咽干,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
2.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坠,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弱。
3.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
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恍白,心悸气短,肢疲神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4.血瘀证:宿有徵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下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扑闪挫,既而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滑弦或沉弦。
五、治疗(一)中医治疗1.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方药:保阴煎加减2.肾虚证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3.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黄芪、升麻血瘀证治法:活血消徵,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二)中成药治疗乐孕宁10mL 3/日口服.(三)西医治疗1.卧床休息。
禁性生活,保持情绪安定,增强信心。
2.黄体功能不全者,给予黄体酮10-20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肌注。
3.HCG值低于正常者,给予HCG5000-10000单位,隔日一次,肌注。
六、注意事项1、注意孕期保健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进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2、出现流产先兆,应绝对卧床休息,安定情绪。
对有阴道出血者应随时观察出血量及腹痛情况。
3、定期血查HCG,并注意其变化。
定期B超检查以确定胚胎大小及胎元已未殒。
4、先兆流产的治疗时间应超过以往流产发生的妊娠月份1个月。
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腹阵痛,腰酸增剧,阴道出血量多,病情发展为难免性流产和不完全性流产须及时进行手术清理宫腔。
6 、先兆流产可治可防,放重于治。
应避免一切引起流产或诱发胎儿畸变的因素,如感冒发热,房事,咳嗽,腹泻,禁用妊娠禁忌药及过度劳累,避免情绪紧张等。
七、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难点之一:如何预防流产的发生流产的病因复杂,可以受母体及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母体方面可受外伤、其他病史、服药史等影响,所以要从去除病因着手。
1、消除病出:有一部分孕妇怀孕后不注意起居饮食而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故孕后嘱孕妇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受到外伤,妊娠3个月内应禁止性生活,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妇女,整个孕期应禁止性生活,同时避免揉按下腹部,以免引起宫缩导致流产,饮食要富有营养,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要妄用大补之品,如参、茸或妄用峻下滑利之品,如薏仁、大黄等。
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妇女应在怀孕前进行必要检查,包括卵巢功能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与血型鉴定、丈夫的精液检查、夫妇双方地中海贫血检测,女方需进行生殖道的详细检查,包括有无持殊病原体如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有无子宫肌瘤,宫腔粘连。
并作子宫输卵管造影以确定子宫有无畸形与病变,以及检查有无宫颈内口松弛等。
查出原因,若能治者,应于怀孕前治疗,女方黄体不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存在抗精子抗体或自身免疫性HLA抗原相容性增大者,应预先加以调理,防止再次流产。
2、孕前调治:流产患者应在末次流产后避孕半年至一年,中药调治,使身体逐渐复原。
若既往未做相关检查或在此期间进行以上的相关检查,则注意BBT测定,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并按中医辨证用药,多用补肾法,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补肾阴或补肾阳治疗。
并按周期用药,排卵前期适当加用行气活血之郁金、丹参从而协助排卵,排卵后期可用淫羊藿、怀山药、鹿角霜等维持黄体功能。
中医认为维系胎元之机制,主要在于冲任二脉所固摄,冲为血海,任主胞脉。
而冲任之本在肾。
故维持肾气的壮旺,保障气血的充沛,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防治流产的要着。
而肾气的充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收效、故习惯性流产者,除外明显染色体异常,双方均患地中海贫血或女方子宫畸形等无法改善的因素。
则应在再次妊娠之前。
预先调治一段时间,方能保证顺利妊娠。
难点之二:如何保证妊娠顺利流产多次发生,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惑,故妊娠后保证妊娠的顺利,是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1、孕即安胎:经过流产后的妇女在决定再次妊娠的宜作基础体温测定,若持续高温相超过18天即妊娠的可能性极大。
此时嘱患者多卧床休息,禁房事,慎起居。
饮食上忌服峻下滑利之品如薏苡仁、大黄等以免滑胎,同时定期作晨尿HCG定量测定及B 超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2、流产先兆,积极治疗:妊娠后出现阴道流血、腹痛、腰痛等症状时即为先兆流产、此时必须积极治疗,有条件的孕妇最好住院安胎治疗。
按中医辨证治疗以补肾为主,重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偏阳虚者加艾叶、鹿角霜、党参、白术;偏热者加早莲草、女贞子、黄芩。
必要时同时肌注HCG 2000U,隔日一次,及黄体酮20mg每日1次,若出现明显阵发性宫缩,可与硫酸舒喘灵2.4mg,8小时口服一次,缓解子宫收缩。
若患者精神紧张,应予心理安慰,开导,使之安心静养。
亦应定期B 超检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
八、疗效评价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有所减轻。
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不能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甚至流产。
B超检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2010年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0年,我科室针对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科室通过强化正常理论学习、查房督促临床应用及不定期口头考查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本科优势病种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在临床的应用。
该方案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应用方便,诊疗效果确切,患者认可度高的特色。
我科按照制定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该年度总治疗病人145例,治愈138例,好转5例,未愈2例,治愈率为95.17%。
本年度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较上年度多,分析原因如下:导致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母体和胎儿必须是相互适应,否则发生流产。
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
胎气、胎儿、胎盘任何一方有问题,均可发生胎动不安。
针对以上原因,明年我们的应对措施及解题方法:临床上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病率高,易复发,经过对本年度住院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采用中药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除根据辨证口服中药治疗外,再配合口服中成药乐孕宁对提高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的治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综合治疗在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2011年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一、概述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
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先兆流产安胎成功,可继续正常妊娠。
若病情发展可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诊断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腰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三、鉴别诊断1.流产不同类型的鉴别要点2.疾病鉴别(1)异位妊娠:点滴状褐色出血,少腹隐痛,宫颈口闭,举摆痛,子宫略大,附件可触及小包块,触痛明显。
B超示宫内无胎囊。
(2)葡萄胎:有不规则出血,无明显腹痛,宫体大小与孕周不符,大于孕周,尿妊娠试验强(+),B超示有葡萄状胎块。
四、中医证型1.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口苦咽干,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
2.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坠,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弱。
3.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
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恍白,心悸气短,肢疲神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4.血瘀证:宿有徵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下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扑闪挫,既而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滑弦或沉弦。
五、治疗(一)中医治疗1.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方药:保阴煎加减2.肾虚证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3.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黄芪、升麻4.血瘀证治法:活血消徵,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二)中成药治疗乐孕宁10mL 3/日口服.(三)西医治疗1.卧床休息。
禁性生活,保持情绪安定,增强信心。
2.黄体功能不全者,给予黄体酮10-20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肌注。
3.HCG值低于正常者,给予HCG5000-10000单位,隔日一次,肌注。
六、注意事项1、注意孕期保健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进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2、出现流产先兆,应绝对卧床休息,安定情绪。
对有阴道出血者应随时观察出血量及腹痛情况。
3、定期血查HCG,并注意其变化。
定期B超检查以确定胚胎大小及胎元已未殒。
4、先兆流产的治疗时间应超过以往流产发生的妊娠月份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