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及评估优化

2023年胎动不安(初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一、概述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

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先兆流产安胎成功,可继续正常妊娠。

若病情发展可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诊断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腰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若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

辅助检查;尿妊娠实验阳性,B超提醒宫内妊娠,活胎。

三、鉴别诊断1.流产不同类型的鉴别要点2.疾病鉴别(1)异位妊娠:点滴状褐色出血,少腹隐痛,宫颈口闭,举摆痛,子宫略大,附件可触及小包块,触痛明显。

B超示宫内无胎囊。

(2)葡萄胎:有不规则出血,无明显腹痛,宫体大小与孕周不符,大于孕周,尿妊娠实验强(+),B超示有葡萄状胎块。

四、中医证型1.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口苦咽干,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

2.肾虚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坠,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弱。

3.气血虚弱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

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恍白,心悸气短,肢疲神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4.血瘀证:宿有徵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下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扑闪挫,既而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滑弦或沉弦。

五、治疗(一)中医治疗1.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方药:保阴煎加减2.肾虚证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3.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黄芪、升麻血瘀证治法:活血消徵,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二)中成药治疗乐孕宁10mL 3/日口服.(三)西医治疗1.卧床休息。

胎动不安 早期先兆流产 中医临床路径

胎动不安 早期先兆流产 中医临床路径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西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016年版)(一)适用对象1、符合下述诊断者;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

2、能接受住院治疗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小于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 12周至 28周。

3.证候诊断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三)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先兆流产 ICD-10编码:)。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血HCG、E2、 P测定(3)B超检查胚胎情况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V检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TCT、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空腹血糖、血型抗体、心电图等、TORCH 、甲状腺功能、乙肝、HIV 、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

(七)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2、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胶囊100mg,2 /日,口服;或黄体酮注射液20mg,1/日,肌注;或地屈孕酮片,首次40mg口服,之后10mg,每8小时一次,以上药物至少持续至症状消失为止;或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素3000U,隔日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给予维生素E口服辅助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补肾益气安胎。

先兆流产治疗方案

先兆流产治疗方案

先兆流产治疗方案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先兆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它指的是孕妇在怀孕初期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而胎儿尚未达到28周,此时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先兆流产治疗方案,帮助患者了解并应对该状况。

1. 监测与观察对于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最初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监测与观察。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咨询和检查,包括抽血检查孕激素水平、超声波检查胎儿心跳和子宫的情况等。

这些监测和观察的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孕妇是否存在真正的先兆流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休息与禁忌休息是先兆流产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孕妇需要减少体力活动,保持床上休息,避免饮食过于油腻刺激或者运动剧烈等。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禁忌一些不适宜的行为,如房事、乘坐颠簸的交通工具等。

这样的休息与禁忌措施有助于保护胎儿和避免流产的风险。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先兆流产治疗方式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孕周、症状严重程度等,来决定使用哪种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体酮等,这些药物能够帮助维持孕激素水平,从而促进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但需要强调的是,孕妇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使用,避免自行使用或滥用药物。

4. 胎儿心脏监测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医生能够使用先进的胎儿心脏监测技术来辅助先兆流产的治疗。

这种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胎儿的心跳并进行记录,一旦发现胎儿心跳异常,医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或治疗。

胎儿心脏监测的应用在提高治疗效果和妊娠结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手术治疗在一些先兆流产病例中,药物治疗等方法可能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的方式。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刮宫或者吸宫等方式,清除宫腔中的胚胎、胎盘和绒毛等物质,以达到停止流产并保留孕妇子宫的目的。

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6. 心理支持与康复孕妇在经历先兆流产过程中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的情绪。

先兆流产的治疗方法

先兆流产的治疗方法

先兆流产的治疗方法
先兆流产是指孕妇在怀孕前20周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的情况,这种情况对胎儿和孕妇的健康都存在一定的威胁。

因此,一旦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保护胎儿和孕妇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先兆流产的治疗方法。

1. 休息。

在出现先兆流产的情况下,孕妇需要充分的休息。

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减少性生活,以减轻子宫的压力,保护胎儿。

2. 心理疏导。

孕妇在出现先兆流产的情况下,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害怕,这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家人和医生需要给予孕妇足够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她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焦虑情绪。

3.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孕妇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药物来帮助稳定胎儿。

比如,可以服用一些止血药物和抗感染药物,以减轻出血和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4. 营养补充。

孕妇在出现先兆流产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

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帮助胎儿的生长发育。

5. 定点治疗。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先兆流产症状,比如大量阴道出血、子宫收缩等,孕妇需要立即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输液、输血、宫颈埋箍等,以保护胎儿和孕妇的生命安全。

总之,对于先兆流产的治疗,孕妇和家人需要认真对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
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护胎儿的健康。

希望每一位孕妇都能顺利度过怀孕期,迎来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西医病名:先兆流产二、定义:(一)中医定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西医定义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时子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裂,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三、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素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脉滑。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月相符。

(2)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中医常辨证分型为:肾虚型、气血亏虚型、血热型、血瘀型。

辨证型详见下述“辨证施治”。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少量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4.妇科捡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大小与孕周相符。

5.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6.基础体温测定:保持黄体期水平(维持高温曲线)。

7.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与孕周和B超结果(孕囊或胚胎发育)基本相符。

激素测定(血β-HCG、孕酮、E2),了解黄体功能,可以协助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

TORCH检测,如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内有该病原体接触史,有子宫内胎儿感染的可能性。

有助于估计预后。

甲状腺功能测定,了解有无甲亢或甲减,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时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流产率。

8.自身/同种抗体检测主要有磷脂抗体、抗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血型抗体、DNA抗体等。

9.封闭抗体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克隆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检查封闭效应。

四、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西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016 年版)(一)适用对象1、符合下述诊断者;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騙码:BFR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能接受住院治疗者(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小于12周。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28周。

3、证候诊断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三)标准治疗时间为w 28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Q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 )。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血HCG E2、P测定(3)B超检查胚胎情况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BV佥查、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TCT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空腹血糖、血型抗体、心电图等、TORCH甲状腺功能、乙肝、HIV、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

(七)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情绪稳定,对于精神紧张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2、黄体功能不足者可给予:黄体酮胶囊100mg 2 /日,口服;或黄体酮注射液20mg 1/日,肌注;或地屈孕酮片,首次40mg口服,之后10mg,每8小时一次,以上药物至少持续至症状消失为止;或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素3000U,隔日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给予维生素E口服辅助治疗;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补肾益气安胎。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胎动不安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胎动不安临床路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胎动不安中医治疗临床路径一、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O2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前。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常见证候:肾虚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热证、气血虚弱证、肾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胎动不安(TCD编码:BFR040),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O20.001)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早期先兆流产。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生殖系统畸形引起的先兆流产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部分门诊已做可免做)1.必需的检查项目(1)三大血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3)凝血功能(4)乙肝、HCV、HIV、USR(5)孕酮、血HCG测定(6)心电图(7)妇科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细菌性阴道病、优生5项、封闭抗体、空腹血糖、抗心磷脂抗体、地贫三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 值升高,或B 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候诊断
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El 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精选文档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
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 项、次症l 项,或兼有次症2"--'3 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二、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推荐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苎麻根、杜仲。

中成药:保胎灵等。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推荐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党参、炒白术、淮山药、黄芪。

中成药:滋肾育胎丸等。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推荐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等。

4.气血虚弱证
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推荐方药:胎元饮《景岳全书》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归身、白芍、杜
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精选文档
中成药:保胎丸等。

5.肾虚血瘀证
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推荐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加味圣愈汤《兰室秘藏》加减。

黄芪、党参、当归、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三、疗效评价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有所减轻。

B 超检查
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不能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甚至流产。

B 超检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