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安宁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景观设计

云南安宁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景观设计
云南安宁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景观设计

云南安宁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景观

设计

?

?

??

一、项目背景

安宁温泉自东汉光武年间开发以来,一直被文人雅士、达官显贵所青睐,在明代就被杨升庵冠以“天下第一汤”美誉,泉水中含钾、钠、锌、锶等微量元素,是罕见的珍贵名泉。

安宁温泉小镇距安宁主城区7公里,距省城昆明42公里,处于“昆明—大理—丽江”这条滇西黄金旅游线上。品质之高、名气之大的安宁温泉具有成熟的开发条件,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温泉镇的旅游开发显得极为混乱,小区域各自为政,接待设施陈旧不堪,温泉地热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便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故2007年安宁市温泉旅游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公司编制了位于镇内螳螂川以西,龙山脚下的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将金方森林温泉作为带动温泉小镇温泉产业发展复苏的龙头来打造。

二、规划任务与目标

利用金方森林温泉的特色资源,通过产品的优势组合打造新型休闲度假产业,塑造度假精品,带动温泉镇度假旅游产品的发展,成为该区域的龙头企业,形成温泉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整体把握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前景和方向,为度假区制定2007年—2012年的总体规划。

三、规划思路

依托度假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的温泉水资源,摒弃纯粹的温泉洗浴观念,换之以结合禅茶文化的温泉养生和以温泉水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娱乐,动静结合、松弛有度,一、二期和谐一体成为本项目的核心吸引力。在对规划区环境营造的基础上,形成温泉养生、会议度假、文化娱乐三大旅游产业品牌。在

温泉的利用上采用国际先进的温泉能源循环利用理念,通过温泉水洗浴、采暖,洗浴后的温泉水经处理可以浇灌林木、花卉,形成温泉特色花卉苗圃种植产业链,自己自足,有效节约景区经营成本。

四、规划成果

1、总体定位

深度体验森林生态养生温泉+温泉“水”文化俱乐部时尚旅游度假地。

2、功能定位

昆明以及环滇经济圈高档商务会议游客的会议度假旅游地;安宁、昆明及周边市县居民的温泉洗浴、森林旅游、休闲娱乐、医疗保健接待地;国内其他区域、以东南亚为主的国际游客的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

3、总体布局

规划度假区形成“一体两翼六区”的规划格局。一体指水文化展示与休闲体验区,两翼指精品温泉洗浴区、半坡酒店养生度假区,六区指入口服务区、水文化展示与休闲体验区、精品温泉洗浴区、半坡酒店养生度假区、办公区和户外游憩活动区。

4、产品体系

两大品牌支柱产品:精品温泉洗浴系列产品,禅茶文化主题养生度假产品系列;

三大配套产品:会议度假旅游系列,产品文化休闲娱乐系列,产品康体医疗系列产品。

五、规划评价

在安宁金方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中,主要运用了以下规划理念:一是生态为底、文化为纲,结合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和历史悠久的温泉文化开发特色产品。二是温泉养生休闲理念,将疗养、洗浴等传统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形成以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为主的温泉旅游。三是情景体验,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

此类规划理念可借鉴于主题形象不明确、产品不成体系的温泉度假区,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抓住自身的资源特色,形成个性化的主题旅游产品,树立自身不可替代的产品形象和定位,从众多相似资源的景区中脱颖而出。

通过规划的实施,金方森林温泉度假区已成为安宁温泉小镇的温泉产业龙头,并引领了新型的休闲度假时尚,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纯生态的森林温泉度假区。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 一、地理背景 (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 仙女山森林公园地处重庆市武隆县境内,属武陵山脉,乌江北岸,位于国营仙女山林场侯家坝工区,地理位置坐标在东经107°43’6’’~107°46’40’’,北纬29°28’24’’~29°31’34”之间,东接白果乡,南接土坎乡,西邻双河、木根乡、涪陵市大木林场,北抵丰都县厢坝乡、丰都县三抚林场。公园规划总面积8190公顷,南北长约17.6公里,东西宽约12.4公里。园区到武隆﹑丰都等地的道路两旁5公里内区域属旅游规划控制区域。 (二)地质、地貌 仙女山平均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1560米,最高海拔2033米,相对高度50~200米,平均坡度2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构成的高台地,上万亩狭长平坝镶嵌其间,形成重庆东部最大的高山草原。 天生桥平均海拔高度780米,最低海拔607米,最高海拔1142米,相对高度200~500米,平均坡度7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剖面,形成特有的洞峡景观。 (三)气候、水文 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呈亚热带中山气候。雨量大、云雾多﹑湿度大﹑光照不足﹑无霜期短﹑积雪期长﹑冬季严寒积雪﹑夏季凉爽温和﹑春季雨雾绵朦。年均气温低于11.2℃,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低于21℃,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月均温0.4℃,无霜期仅为200天左右,相对温度78%。年降雨量高于1214.3毫米,年蒸发量为854.9毫米,低于降水量359.4毫米。年平均日照为921.9小时,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下雪期,下大雪时积雪厚度可达15厘米。

二、交通条件 仙女山有便捷的水陆外部交通条件,经涪陵到重庆主城区约250公里,由重庆机场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海外地区,陆路可直达成都地区,水路经大三峡与宜昌﹑岳阳﹑武汉﹑南京﹑上海联系。目前重庆主城区沿长江水路经涪陵城转乘公路至仙女山约需4小时。随着二,三年后渝涪高速公路的建成,从重庆经陆路至仙女山可缩短至2.5小时;由重庆经南川至武隆的高等级公路已规划修建,建成后重庆至仙女山的路程在2小时以内。涪陵城到仙女山只需要1个多小时,丰都县城到仙女山只有40多公里路程,仙女山上有乡村公路与丰都三扶林场直接相连,现也准备规划修建为等级公路。319国道从仙女山下土坎附近通过,武隆至彭水的沿江二级公路在1998年全程硬化,东去湖南张家界更加便捷。仙女山还位于国家决定新建的渝怀铁路线旁,2005年建成后重庆至武隆铁路里程为198公里,将大大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仙女山具有十分可喜的发展前景。 三、区域经济背景 仙女山森林公园由国营仙女山林场经办,现有正式职工74人,园区内无农户居住,无林权与土地权纠纷。仙女山地区共有草地、荒坡20万亩。目前已有人在外围地带开垦荒地,种植猕猴桃,反季疏菜,三木药材及养殖新疆美利奴细毛羊、南江黄羊、西门塔尔牛等,已初具规模。另外,该地还可开发鹿﹑兔养殖项目以发展观光农牧业。仙女山所属的武隆县,西连涪陵市﹑南川县,南接贵州遵义地区,东与黔江的彭水县相邻,北抵丰都县。武隆是国定贫困县,但近些年经济发展较快,定于明年脱贫。武隆也是三峡库区淹没移民县之一,有3470人移民安置任务,国家移民补偿金额共1.9481亿元。武隆县有39万多人口,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为苧麻﹑烤烟﹑油菜﹑蚕桑;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电力﹑造纸﹑化工﹑麻纺﹑食品加工﹑烟叶复烤等;武隆羊角醋﹑羊角豆腐干已成为游客喜爱的土特产品。丰富的农林牧产品为满足游客食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浅谈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成为当下的主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高度关注,因此,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本文对无障碍设计中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对如何做好无障碍设计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景观发展趋势无障碍设计老人儿童残障人士 一、园林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 芬兰的建筑师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无障碍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全社会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在心理方面能够满足于安全感,领域感,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参与感;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要求设计应具有可达性,参与性,主题性以及生态性等,由此充分满足了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心里以及生理需求。 下面我就无障碍设计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无障碍设计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理论,更不影响景观的总体设计布局及设计思路。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是否有无障碍设计的意识,以及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对景观细部构造的处理是否人性化。因此,只要我们在景观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重视并最终实施到我们所设计的方案中,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做到景观的无障碍设计。 2景观空间中无障碍设计的目标 无障碍是指在景观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这是因为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差异,随之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发生了困难。也就是说,我们正常人可以使用的设施,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障碍或造成麻烦。因此,作为景观设计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要以轮椅使用者和视觉残疾者为基准,积极创造适宜的园林空间,以提高他们在园林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3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易识别性是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和儿童对感知危险的能力较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完美的人工生态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大足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在重庆市西部,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之间,面积1399.97hm2。西部与内江市安岳县相邻,东邻重庆市铜梁县,北靠重庆市潼南县,南与重庆市永川市、荣昌县毗邻。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其前身是国营大足县西山林场,位于大足县东南边陲,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6'~105°57',北纬29°25'~29°39'。西山林场场部距全国著名的“小五金之乡”龙水镇7km,距县城23km,距成渝高速公路邮亭镇出口27km。公园总面积3517.39hm2,东靠铜梁县,南接永川市,西邻重庆双桥区,地跨大足县境内的玉龙镇、龙水镇、邮亭镇和拾万镇。 二、地质构造 (一)地层 玉龙山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其中三迭系嘉陵江组(下统)出露于玉龙山轴部岩溶槽谷,玉龙镇也有零星出露;须家河组(上统)分布于整个玉龙山低山区,分下亚组和上亚组;侏罗系珍珠冲组(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自流井组(中下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山麓中丘,从玉峡口至龙水湖成狭窄带状;下沙溪庙组(中统)分布于玉龙山背斜与须家河组相连并行起止相同的宽带状地区。底砂岩极不稳定。 (二)构造 大足县境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带。地质构造形迹东西有异,大致以荣昌县荣昌场至境内龙水镇、万古镇一线为界,其东南称东带,属川东褶皱带,其西北称西带,属川中褶皱带。 1、褶皱 西山背斜于雍溪乡东由铜梁延入古龙乡,向南经鱼口坳抵永川太平镇附近倾没。区内长约38km,宽6km。北段轴向北45°东,在鱼口坳之南向北偏转为北20°东,向北西弯凸呈S状。背斜中段核部嘉陵江、雷口坡、须家河组为走向断层破坏,两翼迭次出露珍珠冲组至沙溪庙组。两翼倾角50°~60°,西南倾没倾角12°~35°,为不对称单箱状背斜。 2、断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洁、吴宜夏、吕璐珊、辉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 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中轴线示意图 2002年,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 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 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10月27日,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78458959.html,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 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 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 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 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 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 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所谓景观,简言之,就是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它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的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贵族奢侈与肉欲生活的向往,因此才有了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景观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因此才有了柯布西耶的快速城市模式。 近几十年来,人口爆炸,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和物质能量消耗水平成倍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些症候已使人类认识到其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威胁自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今天,随着新世纪和新时代的来临,人类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谋求建立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以图重建已遭破坏的家园;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新时代赋予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1、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广义上讲,从古至今人类所从事的有意识的环境改造都可称之为景观设计。它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每个时代都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是一个创造和积累的过程。 何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5]。 2、生态化设计 2.1 生态化设计概念 近年来,“生态化设计”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也是疑惑之点。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⑴应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设计;⑵使设计的结果在对环境友好的同时又满足人类需求。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规模:869公顷 地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特色:获得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优秀方案 该方案以“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切入点,以养育中华儿女的“田”为总体概念,表达了设计师们对脚下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以“撷拾起昨日智慧的果实,播撒下明天希望的种子”的虔诚的态度审视历史文化、规划设计北京美好未来。 五千年的中国土地曾经、还将养育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无数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田,积淀下了处理人与土地关系的最精华的智慧。连同那充满诗意的景观,田,告诉我们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过程,用最少的工程,获得可持续的最大收益。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五千年智慧连同其诗意的景观被无情地毁弃,我们甚至以“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名义来“整治”和“改造”我们生命的土地、水系,而最终发现我们祖先对待土地的态度和技术要高明的多。 在上述设计理念指引下,形成了方案的几大特点:(1)田+等高线:结构与象征性肌理;(2)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途径;(3)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再用;(4)植被:景观生态模式与“三皴法”配置;(5)轴线: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一部关于五色土地的交响乐;(6)场地故事:环境解说系统与专类植物园。 当城市化和可持续挑战中国大地,奥运会成为未来北京的主题时,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应采撷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并将其与现代最新生物和能源科技相结合,实现一个科技的、人文的、绿色的奥运景观典范。一个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景观典范。 田,连接了人与自然,历史与未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它最终成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体现。

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竞争现状共3页

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竞争现状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竞争特点 1、不同品牌和不同领域内的项目存在差异化竞争 国内园林绿化景观设计领域项目的差异化竞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境外品牌和境内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境外设计品牌主要参与高端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市政项目(如城市重点绿地公园、广场、景观大道等)、旅游度假项目以及高端地产景观项目的设计,且收费较高;国内拥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品牌主要参与国内各类中高端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国内其他设计院主要以设计普通房地产景观项目为主,且收费较低。另一方面,不同设计领域内的差异化竞争,不同的设计公司(或设计院)在不同的设计领域拥有设计优势,一般专注于各自的优势领域内的竞争,由此形成了园林绿化景观设计领域的差异化竞争。 2、设计综合实力的竞争 设计品牌、设计师和设计方案集中体现了设计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总体上说,大部分园林绿化景观设计领域的竞争是设计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价格的竞争。 3、优秀设计师稀缺,人才竞争激烈 设计项目的额竞争归根到底是设计师的竞争。优秀设计师有各自独具风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向,是设计行业内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其素质和数量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直接影响着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目前,培养和吸引优秀的设计师已经成为设计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首要任务之

一,行业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二、影响竞争格局的因素 1、公司品牌 随着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大型园林绿化项目逐步增加,对高层次、高水平、高品位的园林绿化项目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客户更加看重园林绿化企业过往的业绩和多年树立起来的品牌,优秀的品牌往往代表着高水平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作品。因此,公司品牌成为影响行业竞争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2、业务综合能力 是否具有设计资质和苗木资源储备、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因素,都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 园林设计和苗木种植时园林绿化产业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园林设计和施工是一对孪生兄弟,设计为施工服务。设计方案是园林绿化项目成功与否的最关键性因素;而施工则是实现设计方案的手段,施工企业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把握对园林绿化项目的最终效果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来说,具有园林设计资质,有利于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园林绿化项目的施工效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施工服务。 从中长期来看,施工企业是否拥有一定量的苗木资源将直接影响园林绿化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编者按: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余英溪丰桥港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德清县人防中心文化中心规划设计方案,这三个项目县建设局已分别邀请杭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论证,在充分完善的基础上,三个项目已上报县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及县委常委会议进行审议,会议原则同意,同时提出了调整完善意见,并要求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为使这三个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的精品工程和标志性景观与建筑,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现将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刊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9月1日-2日晚6:00-8:30在武康千秋广场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公开展示,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电话:8063441? 联系单位:县建设局规划科 城乡规划网: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图 烟霞阁效果图 烟霞坞效果图 孟郊故里效果图 山林休息亭效果图 德清县塔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范围 本次塔山森林公园规划的范围位于塔山与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西北角区块,东至烟霞坞,南至石溪坞,西侧以规划玉屏路为界,北隔舞阳街与德清县城已建成区域相对,规划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带、四片区。 一心:屹立山顶上的视觉中心——烟霞阁。

两带:与城市相接的两条公园边缘地带——自然风光带、公共活动带。 四片区:山坞中不同特征的四个功能区块——烟霞洞天、石溪竹韵、山村农趣、孟郊故里。 三、景点规划1、烟霞洞天(位于烟霞坞内,是武康古八景之一,据传当时山坞内大树参天、雾气朦朦,进入其中别有洞天)主要由入口广场、“烟霞洞天”石牌坊、滨水走廊和亲水平台、“梅庄”、“激水亭"、“挂云桥”、“藏春亭”、摩崖石刻、“木鱼岩”、中型度假酒店等组成。2、石溪竹韵(位于石溪坞的上段,现状竹林茂密)主干道穿行于竹海之中,途中少有开阔空地。为减少沿路大片竹林景观可能导致的单调感,结合地形设置了三处休憩场所。山坞最深处为林泉小居,一组竹制小屋掩映在竹林之中,竹居四周通过开挖蓄水成塘,形成石溪的源头。中间结合现有山林土屋及房前菜地、茶田规划一处竹海茶苑,尽享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沿路而下,利用一片空地布置服务建筑,形成山林驿站。3、山村农趣(位于石溪坞下段,现状为一自然村)村内农居散布在竹林之中,形成了富有趣味的村落空间。规划对农居建筑进行整治,统一村落形象。结合山涧溪流的水系疏通,整理村落空间,强化现有特色,开辟公共活动场地,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乡野游戏。同时利用村落周边的竹园和林中空地,开展参与性的农业劳作活动,体验农家的乐趣。村落南侧山脚下溪流缓缓流过,在溪旁的竹林中布置度假竹屋,丰富农家体验的内容。4、孟郊故里(位于舞阳街沿线一个相对独立的山坞之中)景点以孟郊名作“游子吟”作为规划的中心要点,通过建设贞瞿先生祠、东野古井、慈母堂、游子馆、慈母园、游子吟题刻景石等内容突出表达游子心中“孝”的深刻内涵。为使这个择址新建的历史景点不至于过于孤立,规划在山坞入口处设置了入口广场、戏台、茶楼等,往内延伸有民居街巷等传统元素,为内部祠堂等的设立烘托氛围。5、公共活动带(位于规划玉屏路沿山体、村落一侧的山坡、平地之上)沿线设置多组商业服务建筑和活动场地,主要为邻近居民提供集商业、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区块。同时结合道路对面城市沿路商业配套设施,将玉屏路打造成为市民提供多种休闲活动的景观道路。在景区主干道入口处依据上位规划要求设停车场,并配套建设游客中心,形成景区二级服务中心。沿路的主入口广场与公共活动带融为一体。6、自然风光带(位于舞阳街沿线)通过植物造景形成一个自然风景林带,成为景区面向城市道路的自然界面。风光带中局部设游步道与山体游路连接。在一个开山形成的山坳中设置一处商务会所,相对封闭的环境保证了会所的私密性,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了无可挑剔的商务活动场所。7、烟霞阁(位于百岫寺对面)此处原先曾有禅师塔耸立,至今仍留有“盘经石”印证传说。规划范围内丘陵起伏、山坞众多,整体空间形态相对分散,在山体最高处设置阁楼形成视觉中心,以统筹公园空间关系。山体上的游步道均以此阁为中心展开,组织登山游线。阁采用木构三层八角透空的古典形式,建筑立于台基之上,台基高6米。台基前布置一组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修订稿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功能分区 (9) 容量与人口 (10) 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保护规划 (11) 森林景观规划 (1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基础工程规划 (16) 土地利用规划 (18) 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投资估算 (20) 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一般规定 (20)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是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称。 景物 scenic attraction 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个体,是森林公园构景的基本单元。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胡洁、吴宜夏、吕璐珊、刘辉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北京中轴线示意图 2002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10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北京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作为“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其规划设计理念中必然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奥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开发的方法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开发的方法 森林公园承载着人们休闲与生态游乐的健康梦想,如何提升森林公园传统荒芜的形象,与现代艺术与园林美感接轨,让人们畅想绿色、美观、艺术化的森林游乐梦,是园林景观设计师们的责任。因此,景观设计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森林公园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决定森林公园整体开发建设的成败。 1.选景--保护和选择法 当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未受或基本未受人为干扰破坏,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自然性,景观优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景观设计公司应以保护和选择为主,最大限度的保持公园的原始景观风貌。通过选景,把公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景点用游览线路组织起来,为游人提供典型的原始风光。开发设计的关键是保护,因为公园的原始风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一旦受到破坏,其景观资源特色和价值难以恢复。因此,必须设置保护措施,既维护景观的原始生态,又保护游人的安全。 选景是森林公园最主要的景观开发方法,它可以较好的保护自然资源和为游人提供最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环境和景观。例如张家界、湖南莽山、江西安远三百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开发主要是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选景除了景点的选择外,还要做好观景点的选择,因为景点的观赏位置直接关系着与景观的视角、视野范围、距离,从而影响景观的游常效果。一方面,任何一处风景都有一个最

佳的观赏点;另一方面;任何一处风景,观赏点不同,其审美感受也会千差万别,甚至成为杂乱无章的景象,苏轼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最形象的写照。 2.饰景--修饰和强化法 景观资源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游客的社会经历、阅历、文化、审美情趣的差异和游览季节、时间早晚、气候、位置角度等因素的不同,对景观的观感差异就很大,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审美感受。因此,这一类景点就需要修饰来强化其景观特征,增加景素,突出景观个性,使其主题更明确,易于被大多数游客所领悟。 饰景是根据景点现状,运用形式美法则增加造景植物或建筑小品,对景点进行修饰,强化其风景特征,以获得更突出的审美感受。饰景手法对景观不作根本性的改变,而是以原有的景观特征为主,只进行某个局部的强化或修饰。如以雄险为特色的景观,可以采取对主体繁荣昌盛高和视点降低来突出其雄伟;如以秀丽为特点的景观,可以采取对主体升高和视点降低来突出其雄伟;如以秀丽为特点的景观,可以用半隐半露的建筑小品来陪衬景致的秀雅。 饰景可以在原大体量的景点上面或前面增加小品来丰富景观层次,也常常在景点的顶部或腰部改变其天际线,获得点染效果。饰景效果也常常利用风景园林的点景法则来获得,采用石刻、石碑、匾额、楹联等形式对自然景观加以概括性的介绍。点景集诗词、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对景观艺术进行点题,增加了景点的诗情画意,引导游人进行艺术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